首页期刊导航|当代化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化工
当代化工

王雪丽

月刊

1671-0460

ddhg88@sina.com

024-86389066

110043

沈阳市大东区珠林路240-1号4门

当代化工/Journal Contemporary Chemical Industr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科技部批准,由《中国化工报》专家指导,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分公司、沈阳化学化工学会主办的公开发行的化工综合性科技期刊,主要报导国内外石油和化工的新技术、新成果、新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管线钢硫化氢腐蚀影响因素分析及防护措施研究

    邓荣春
    606-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明确硫化氢对油气集输用管线钢的腐蚀规律,并针对性地提出腐蚀防护措施,采用高温高压动态腐蚀实验装置评价了管线钢材在硫化氢存在时的腐蚀情况,考察了包括硫化氢分压在内的不同因素对腐蚀速率的影响,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腐蚀防护措施.结果表明:随着硫化氢分压和实验温度的增高,挂片的腐蚀速率先增大后减小;腐蚀介质pH越大,腐蚀速率越小;实验流速和含水率越大,腐蚀速率就越大;硫化氢的存在对目标油田集输用X65管线钢的腐蚀影响较大,当硫化氢分压为0.1 MPa时,腐蚀速率达到最大.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缓蚀剂MHS-5 对管线钢的腐蚀防护效果最好,缓蚀剂MHS-5 的加入能够大大降低挂片的腐蚀速率,当其质量分数为0.05%时,缓蚀效率可以达到92.8%,挂片腐蚀速率小于0.1 mm·a-1,能够满足行业标准的要求.

    管线钢硫化氢腐蚀影响因素缓蚀剂防护措施

    g-C3N4/TiO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可见光催化降解硝基苯

    秦于伟王南王松薛祥...
    611-614,6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原位合成法在TiO2 纳米管上沉积g-C3N4 对材料进行改性,通过改变尿素的质量浓度制备了一系列不同负载量的g-C3N4/TiO2 复合材料(0.2、0.3、0.4、0.5、0.6 g·L-1 g-C3N4/TiO2 NTs),然后在可见光条件下考察了g-C3N4/TiO2 复合材料光催化降解硝基苯的性能,并对材料做了相关的表征分析和自由基清除实验.结果表明:将g-C3N4 负载到TiO2 纳米管上可以显著提高光催化活性,可能是由于g-C3N4 和TiO2 之间形成了异质结,延长了载流子的寿命,阻碍了电子与空穴的复合,从而提升了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活性.

    g-C3N4/TiO2硝基苯异质结光催化

    基于Fe2O3的片状α-Al2O3包覆研究

    刘风坤龙开琳
    615-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首先以片状 α-Al2O3 为基质,以 FeCl3 为铁源,采用液相沉积法制备了 Fe2O3/α-Al2O3珠光颜料,并借助SEM、EDS、XRD等手段对制备的珠光颜料进行性能表征,考察了反应pH值、反应温度、铁盐浓度、添加剂用量等因素对片状 α-Al2O3 包覆率的影响,得到了制备铁系包覆片状 α-Al2O3 的最佳制备工艺参数,同时了解了各参数影响包覆率的主次顺序,并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六偏磷酸钠对包覆率产生影响的机理.结果表明:影响包覆率的主次顺序依次为反应pH值、反应温度、添加剂用量、铁盐浓度;在最优的工艺参数下制备出来Fe2O3/α-Al2O3 的包覆率为20.93%;样品的表面形貌光滑平整且包覆完整.

    片状α-Al2O3Fe2O3包覆率

    pH响应型壳聚糖/表面活性剂体系构筑及其提高采收率效果研究

    吴海荣苟聪博张志琦刘怀珠...
    620-630,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壳聚糖分子本身具有大量的亲水位点(氨基),但仅含有少量的疏水位点(乙酰氨基).同时,由于疏水基团的随机排布所产生的空间位阻,进一步减弱了其在油水界面吸附的能力.表面活性剂与壳聚糖分子之间能够形成混合吸附层,增大了界面膜强度,减缓液滴之间的聚并,进而协同增强乳状液的稳定性,提高了乳状液的耐温耐盐性能.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BS12 与壳聚糖进行复配.通过水溶液分散体系稳定性及油水界面张力等因素对复配比例进行优化筛选,构筑出壳聚糖/表面活性剂的pH响应乳状液增效体系.借助动态光散射(DLS)、静态多重光散射(S-MLS)、界面张力及SEM等表征手段,研究了壳聚糖/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及其形成的乳状液的pH响应行为,进而探明了壳聚糖与表面活性剂分子之间的协同增效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壳聚糖/BS12展示出pH响应性能,兼具良好的提高采收率效果,为刺激响应型驱油体系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壳聚糖表面活性剂pH响应乳状液提高采收率

    页岩储层防水锁聚合物水基钻井液体系研究

    贾东林闫海建黄小峰夏海英...
    631-6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发一种适用于页岩储层的水基钻井液体系,以优化钻井过程中的页岩稳定性和防水锁效果.通过页岩滚动回收率、线性膨胀率测试以评价不同处理剂的效果.结果表明:0.5%WEDM+1.5%SFTH 复配体系可显著提高页岩的回收率,同时最大线性膨胀率由 37.6%降至 16.80%.封堵剂CMS在控制滤失量方面表现出色,包被剂 KPAM在提高钻井液稳定性和降低滤失量方面具有显著效果.防水锁水基钻井液配方为:4%基浆+1.0%WEDM+1.5%SFTH+1.5%CMS+0.3%KPAM+2.0%op-10.该体系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展现出了优异的流变特性和滤失控制能力,特别是在抗温性和抗污染性方面表现卓越.该体系在 150℃高温下保持了良好的稳定性,且对 NaCl和 CaCl2 的抗污染能力强.在储层保护方面,该体系能有效减少钻井液对储层的伤害,实现高达85.69%的渗透率恢复率,同时形成的泥饼质量良好.研究成果对于页岩气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页岩防水锁剂储层保护性能评价

    新型水基钻完井液降滤失剂作用机理及性能评价

    赵幸滨李艳飞王涛鲁法伟...
    636-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深入探讨新型水基钻完井液降滤失剂的作用机理及其在高压高温(HTHP)和高盐分环境下的性能表现,通过对 3 种不同降滤失剂 HTS200、PAC-HV和 FA-367 进行系统性评价,研究了它们的微观结构、分散性能以及抗极端环境能力.结果表明:降滤失剂 A 因其独特的网状分子结构,在高压高温和高盐分条件下表现出显著的性能稳定性.具体而言,降滤失剂 A 在高温(200℃)和高压(10 MPa)条件下的滤失率仅增加了 13.6%,而在 10%的盐分条件下增加了 9.7%.相比之下,降滤失剂B和C在同样条件下的性能下降更为显著,分别增加至 28.2%和 36.8%,及 23.0%和 27.5%.这些结果表明,降滤失剂A的优越性能可为深水钻探和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钻井作业提供有效的滤失控制.研究的发现强调了在设计降滤失剂时考虑其微观作用机理的重要性,同时为提高降滤失剂在极端环境下的适应性提供了有价值的指导.

    水基钻完井液降滤失剂作用机理性能评价

    隔热油管隔热层中支撑材料热力耦合特性分析

    秦晓凯王志国董芋双薛孟...
    640-6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稠油开采注蒸汽热采过程中,隔热油管可以有效减少井筒径向传热损失.实际生产中,隔热油管中的支撑材料(玻璃纤维)容易破损,导致散热损失增加,影响稠油热采效果.筛选更优质的支撑材料,增强隔热油管性能,有待深入研究.建立支撑材料多物理场耦合模型,针对玻璃纤维、碳纤维和复合玻璃纤维材料,进行了实际模拟计算;据此分析了支撑材料的温度、应力和位移变化特性.结果表明:随时间变化,复合玻璃纤维 Mises应力最大、玻璃纤维次之、碳纤维最小,建议隔热管以复合玻璃纤维为支撑材料.研究结果为延长隔热油管使用寿命、提高稠油采收效果提供一定技术支撑.

    热力采油支撑材料热力耦合模型材料对比

    基于商丘煤层气地质主控影响因素下的起泡剂性能评价

    王昆许亚坤张鹏
    645-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煤层气井用泡沫的稳定性决定了煤层气开发效果,引入基于离子液体(ILs)的添加剂,以提高表面活性剂泡沫的稳定性.在常温下进行大量泡沫实验,对ILs的影响进行了考察.在不同混合比下,评估了表面活性剂(MX)在有无ILs的情况下的泡沫性质.结果显示,咪唑基和共熔基的ILs能够在高温下以不同程度改善表面活性剂泡沫的稳定性,对泡沫稳定的影响在表面活性剂/IL混合比为60∶40 时更为显著.最佳配方的最高泡沫稳定性增量为不含IL配方的 136%.结果表明,离子液体在提高煤层气开发过程中表面活性剂泡沫流动性、稳定性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煤层气开发泡沫离子液体稳定性

    海上稠油油田多元热流体吞吐增产机理研究与实践

    梅伟郑立朝张建亮林珊珊...
    650-654,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元热流体为蒸汽、氮气、二氧化碳的高温高压混合气体,具有降低稠油黏度、提高地层压力、改善油藏剖面、提高稠油油藏开发效果等作用.多元热流体吞吐技术在海上稠油高效开发中应用广泛,随吞吐轮次增加,对多元热流体吞吐机理缺乏认知,开采效果降低.为有效提升稠油油田的开采效果,采用油藏模拟分析和多元热流体吞吐及驱替室内试验方法,探究了不同多元热流体组分对增产的贡献,进一步明晰多元热流体吞吐增产机理,为多元热流体热采方案优化设计和吞吐后开发调整提供理论指导和有效措施.试验结果表明:海上油田通过多元热流体热采示范应用,油田日产油由热采前218 m3·d-1 升至最高641 m3·d-1,增幅 195%,热采效果明显.

    稠油热采多元热流体吞吐室内实验增产机理

    渤海S油田在线调驱乳液聚合物凝胶体系筛选与性能评价

    宁凯李奇陈士佳张艳辉...
    655-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海上油田在线调驱调剖技术的应用和逐步推广,针对海上平台在线调驱调剖体系的研究成为一个重点.研发了一种适用于海上平台在线调驱的乳液聚合物凝胶体系,它是由高含量的油包水型乳液聚合物和交联剂组成.研究了乳液聚合物含量、交联剂含量、温度、钠离子和二价离子对其体系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对体系进行了驱油性能评价.结果表明:乳液聚合物凝胶体系最佳体系配方为0.2%~0.5%EM533+0.2%~0.5%SLPF,成胶时间 2~5 d可调,成胶黏度在185~5 893 mPa·s可控.乳液聚合物凝胶体系具有较好的耐温、耐盐和耐二价离子的能力,并且具有良好的驱油性能,措施后,注入压力上升,含水率下降,采收率增加20.34%.

    乳液聚合物在线调剖凝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