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金融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金融研究
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西南大学、重庆日报报业集团
当代金融研究

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西南大学、重庆日报报业集团

双月刊

2096-4153

ddjryjbjb@163.com

023-67677131

401147

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56号2号楼4层

当代金融研究/
查看更多>>本刊定位为全国公开发行的专业金融类财经月刊,注重学术性、政策性、实务性、权威性,力求反映国内外金融改革、创新、发展的最新成果,设有 “理论探索”、 “金融改革”、“金融监管”、“金融调控”、“金融创新”、“国际观察”、 “农村金融”、“区域金融”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质生产力、数字普惠金融与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

    郑思萍毛亮
    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技术复杂度在制造业出口领域的体现,可综合理解为出口产品质量、技术含量及其生产效率的集成反映.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持续扩大,制造业出口额显著增长,但出口技术复杂度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动能,通过技术的根本性革新、生产要素的创新配置以及产业结构的深层次转型与升级,进而可以提升制造业出口产品的技术复杂度.基于2010-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展开实证分析,探究新质生产力对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效应,以及数字普惠金融的潜在作用机理,并探讨其区域和行业异质性.研究表明新质生产力显著提升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该结论在经过诸多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作用机制检验发现,新质生产力通过数字普惠金融水平促进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东中部地区以及高技术制造业行业,新质生产力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推动作用更强.

    新质生产力数字普惠金融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异质性分析

    政府行为和技术创新如何影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基于长三角四大都市圈的实证研究

    陈刚谷广清吴晨曦
    2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区域间金融资源配置不平衡现象突出,地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存在较大差异.基于2012-2022年相关数据,以长三角四大都市圈为研究对象,从全要素生产率角度测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水平及区域差异;对政府行为和技术创新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水平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并探究不同地区呈现的差异.研究发现,加强技术创新对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政府过度干预则会降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建议:促进金融资源跨区域流动,缩小地区间效率差异;政府适度干预,由"生产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型;以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为导向,激励企业持续技术创新;改善实体经济融资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长三角都市圈全要素生产率政府行为技术创新

    绿色转型政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基于低碳城市试点准自然实验的证据

    李双琦王海陽陈银华
    3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双碳"目标和国家金融安全的背景下,评估绿色转型政策的效应对实现经济绿色低碳转型、降低系统性风险意义重大.基于2007-2021年沪深两市上市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以低碳城市试点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DID模型分析绿色转型政策(低碳城市试点)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与异质性.结果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显著提升了商业银行风险承担,通过安慰剂检验和PSM-DID稳健性检验,结论依旧稳健.这种影响在碳排放强度和金融发展水平差异中表现出异质性.进一步分析发现,宏观审慎政策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分别强化与弱化低碳城市试点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正向影响.研究结论为实现经济绿色低碳转型、降低系统性风险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参考.

    绿色转型政策低碳城市试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

    中国绿色金融研究的前沿演进、热点分析与趋势展望——基于CiteSpace的文献可视化分析

    郑强雷肖潇叶晨曦
    5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气候变暖深刻影响人类社会发展,如何处理金融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成为学界关注的重要议题.绿色金融可通过引导资金向环保和低碳经济领域倾斜,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为此,借助CiteSpace文献计量软件对2000-2023年中国知网收录的1 977篇绿色金融相关文献进行前沿、热点和趋势的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1)目前学界主要围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和碳金融等主题,探究绿色金融的内涵、微观主体和现实效应;(2)中国绿色金融研究主要存在理论框架及标准体系不完善、研究手段较单一、多学科交叉研究较薄弱等主要问题;(3)中国绿色金融后续研究可从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强化绿色金融风险管理和促进金融科技赋能绿色金融等方面发力.

    绿色金融研究热点发展脉络趋势展望CiteSpace

    个人养老金的变迁:发展历程、规律反思与趋势研判

    康蕊
    6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义上的个人养老金,即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自1991年始于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开展了大量的产品型和投资型探索,最终个人账户制大范围推开,这一市场化业态自发探索向系统性制度安排的转型过程本质上是从产品型向个人账户制的变迁.受限于多重制度障碍,产品型个人养老金的发展始终相对滞后.2022年个人养老金上升为国家制度安排,个人账户制存在参保门槛低、普惠性强和待遇可携带等独特优势.未来个人养老金制度还将深化转型并实现第三支柱的整合,社会需求还将增加,待遇普惠性将不断增强,建议多措并举提升个人养老金参保率,不断提高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可持续性,完善个人养老金的保险税收优惠和经办服务等环节.

    个人养老金账户制商业养老保险参保激励税收优惠

    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投资同群效应及其影响研究

    古舒睿赵岭江徐玉发
    7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制造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其发展不仅直接影响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而且在当前数字化与网络化的背景下,面临迫切的转型升级需求.基于广东省A型制造业企业2012-2022年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同群企业在数字投资方面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同群效应与公司产权性质、主管人员的职业背景以及外部经济环境密切相关.具体而言,与国有企业相比,私营企业在数字投资方面展现出更显著的同群效应,这意味着私营企业更能够利用信息共享和资源合作提升其数字化水平.此外,当企业管理层具备数字科技背景时,数字投资产生的同群效应将显著增强.为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提出以下政策建议:首先,加强政策支持和税收优惠,促进传统工业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帮助企业降低数字转型过程中的财务压力;其次,鼓励企业搭建数字化技术交流平台,促进行业内经验的共享与创新,从提升整个行业的数字化水平;最后,与高等院校合作,建立内部培训机制,提高高管和员工的数字化素养,确保企业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拥有足够的人才储备.

    数字化转型同群效应制造业管理层

    数字金融对企业供应链韧性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孔德源龙云安罗紫阳陈国庆...
    89-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融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先行者,数字金融的蓬勃发展为企业供应链韧性优化提升提供新支撑.以2011-2022年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使用双向固定效应、中介效应以及调节效应模型实证考察数字金融对企业供应链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显著提升企业供应链韧性,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数字金融通过削弱企业金融化程度进而提升企业供应链韧性.同时,数字化转型有助于强化数字金融对企业供应链韧性的提升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金融对企业供应链韧性的影响作用存在不同行业、不同企业性质以及不同企业规模的异质性特征.基于实证检验结果,提出建立数字金融服务平台、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以及注重企业差异化特征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提升我国企业供应链韧性提供借鉴与参考.

    数字金融企业供应链韧性金融化程度数字化转型

    《当代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当代金融研究》编辑部
    109-1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