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电镀与精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电镀与精饰
电镀与精饰

赵达均

月刊

1001-3849

DDYJS@126.com

022-24410599

300011

天津市河东区新开路美福园2号楼1门102

电镀与精饰/Journal Plating & Finishing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该刊为专业技术类期刊。报道电镀及其他表面处理技术领域的动态水平发展趋势科研成果及专题资料。理论实践结合,普及与提高并重,强调应用技术研究与探讨。本刊为中国引文统计源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来源刊,为国外重要检索刊物所收录。适于从事电镀与精饰工作的科技人员、高校师生、技术工人和生产管理者阅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温合金气膜孔的高速水基磨粒两相流光整研究

    王炳坤郝娟吴冬米天健...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先进航空发动机对涡轮前燃气温度需求不断提升,气膜孔冷却作为涡轮叶片高效冷却的核心技术,对激光加工气膜孔的粗糙表面进行光整处理对于涡轮叶片的冷却性能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常见的磨粒流抛光、磨料水射流抛光、磁力抛光、化学抛光等光整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研究基于新型高速水基磨粒两相流技术,通过调控磨抛压力、加工时间对激光加工的DD6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叶片圆型气膜孔进行光整探索,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等表征手段对比分析磨抛前后气膜孔的端口孔型尺寸、内壁微观形貌及表面粗糙度.结果表明:磨抛压力是影响气膜孔尺寸精度与质量的第一核心因素,磨抛压力过小则磨抛效果不明显,磨抛压力过大则极易诱发微裂纹并向基体内部蔓延而最终导致片状剥离或崩口,使得气膜孔尺寸精度及内壁质量下降.当磨抛压力为6MPa、磨抛时间为90min时,气膜孔内壁重熔层已基本完全去除,孔径扩大尺寸为0.024 mm,圆度最佳、倒角最大为0.1 mm,表面粗糙度由原始孔4.85 µm显著降低至0.80 µm,尺寸精度控制与内壁质量提升均较为理想.

    气膜孔重熔层两相流表面粗糙度

    不同工艺方法制备镍球阳极的组织及电化学溶解性能比较

    张清龙毛海娜赵长忠柳建东...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镍阳极的电化学溶解特性对电镀镍长期生产的工艺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研究表明,通过真空熔炼结合水平连铸法制成的镍球阳极相较于液压镦制法制备的镍球阳极,具有更优的组织结构,表现为晶粒更为均匀、杂质少且晶粒排列有序度更高.这一特点使得此类镍球阳极在瓦特镀镍液中展现出更好的溶解活性和均匀性,特别是在常规电流密度条件下,提升了阳极电流效率.此外,其溶解后的残渣形态紧实、颗粒大,易于过滤清除,这对于维持电镀镍生产工艺的长期稳定性具有积极意义.

    电镀镍镍球电化学

    铝合金表面Ni-SiC-CaF2复合镀层的组织和性能研究

    杜丹丹田晓东卢嘉成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1060铝合金表面制备Ni-SiC-CaF2复合镀层,用NiSO4·6H2O、NiCl2·6H2O、H3BO3和PVP配置镀液.在pH为4的条件下,研究施镀温度、电流密度和镀液中SiC浓度对Ni-SiC-CaF2复合镀层组织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能谱仪、显微硬度计、摩擦磨损试验机等对镀层的表面、截面形貌、组织和性能进行检测与分析,同时对比纯Ni镀层、Ni-SiC、Ni-SiC-CaF2复合镀层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施镀温度为35~50 ℃,电流密度为5A/dm2,镀液中添加SiC含量为60~80g/L时,可形成组织稳定的含有8.26at.%~8.95 at.%SiC和0.46 at.%~0.62 at.%CaF2的复合镀层.相同工艺条件下,所制备的Ni-SiC-CaF2复合镀层相较于纯Ni镀层和Ni-SiC复合镀层,摩擦系数分别降低了 67.50%和35.00%,磨损速率分别降低了 41.27%和26.14%.

    电镀复合镀层碳化硅二氟化钙

    建筑铝合金模板的表面改性与耐蚀耐磨性能研究

    牟杨田北平赵学磊
    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升建筑铝合金模板的表面耐蚀性和耐磨性,在6061铝合金模板表面制备了聚氨酯/Al(Ni基非晶合金)涂层,研究了 Ni基非晶合金粉替代Al粉比例对复合涂层表面形貌、截面形貌、硬度、耐磨性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i基非晶合金粉替代率的升高,复合涂层表面孔洞数量减少,孔洞等缺陷所占面积分数有所减小,不同Ni基非晶合金粉体积分数的复合涂层的厚度都约为125 μm.在涂层中加入Ni基非晶合金粉后,复合涂层的显微硬度、耐磨性有不同程度提高,与基体的结合强度有不同程度减小,且随着复合涂层中Ni基非晶合金粉体积分数的增加,复合涂层的显微硬度逐渐增大,与基体的结合强度和磨损率逐渐减小.添加Ni基非晶合金粉的复合涂层的腐蚀速率都小于未添加Ni基非晶合金粉的T0涂层,且Ni基非晶合金粉体积分数为45%的复合涂层具有较高的硬度、耐磨性及最佳耐蚀性能.

    建筑铝合金Ni基非晶合金粉复合涂层耐磨性耐蚀性

    添加剂HP在复合添加剂中对电解铜箔组织性能的影响

    樊斌锋程润润王庆福朱石林...
    2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解铜箔具有工艺简单、导电导热等力学性能较好的特点,目前已经成为了现代电子行业重要的基础原材料.本研究采用直流电沉积法,以一定量的醇硫基丙烷磺酸钠(HP)、聚乙二醇(PEG)、聚二硫二丙烷磺酸钠(SPS)、糖精钠(BSI)和胶原蛋白作为复合添加剂,研究了不同HP浓度对铜箔表面微观形貌、抗拉强度以及其他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P在合适的浓度范围内,可以在组合添加剂中与其他添加剂发生协同作用提高(200)和(220)晶面的择优取向,从而有效地细化晶粒,降低粗糙度.当HP在组合添加剂中的浓度为6mg·L-1时,制备的铜箔其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分别达到了 634.1 MPa和4.1%.

    电解铜箔醇硫基丙烷磺酸钠聚二硫二丙烷磺酸钠抗拉强度

    镁合金建筑模板的表面化学镀与耐蚀性能

    孙伟清陈微王玮琪
    3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在镁合金建筑模板表面分别制备了单一Sn膜、单一Zn膜和复合Sn-Zn膜,对比分析了pH、温度和膜层数对镁合金表面膜层显微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单一膜,在pH值为6.0、温度为75 ℃时制备的单一Sn膜和在pH值为9.5、温度为75 ℃时制备的单一Zn膜都具有较好成膜质量;当膜层数为9时,复合Sn-Zn膜完全覆盖镁合金基体且膜层成膜质量较好.相较于镁合金基体,单一Sn膜、单一Zn膜、复合Sn-Zn膜的腐蚀电位都发生正向移动,腐蚀电流密度发生不同程度减小,复合Sn-Zn膜的腐蚀电位最正、腐蚀电流密度最小.在镁合金基体表面化学镀单一Sn膜、单一Zn膜、复合Sn-Zn膜都有助于提升镁合金的耐蚀性能,且复合Sn-Zn膜对基体的保护作用要优于单一Sn膜、单一Zn膜.

    AZ91镁合金建筑模板化学镀Sn-Zn复合膜耐蚀性能

    退火对TSV电镀铜膜层性能影响研究

    于仙仙蒋闯张翠翠
    4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硅通孔(TSV)高深宽比微孔电镀填铜后结晶细小,后续制程经历高温过程可能导致晶界间缺陷的问题,对TSV电镀铜膜层退火后性能变化进行了研究.考察了退火温度和升温速率等退火条件对晶粒晶面取向、晶粒大小、晶界间空洞以及杂质含量等膜层性能的影响,确定了较优的退火工艺参数为升温速率10 ℃/min,400 ℃下保温2h.结果表明:此较优的高温退火条件下,XRD显示主晶面择优取向为Cu(111);SIMS分析电镀铜膜层总杂质含量小于100mg·kg-1;EBSD结果显示电镀铜平均粒径1.9 μm,晶粒长大较充分,满足工业化应用需求,希望对工业化应用提供参考.

    硅通孔电镀铜添加剂退火缺陷化学机械抛光可靠性

    ZnO/GO复合薄膜电极的制备及其耐腐蚀性能

    侯攀超杨玥周景淼郭虹妍...
    5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氧化锌/氧化石墨烯(GO)复合薄膜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发现复合薄膜中的GO颗粒之间无明显间隙,致密性良好.由傅里叶红外光谱测试证实GO在氧化锌薄膜中成功掺杂.通过阳极极化测试发现,相比于氧化锌薄膜,ZnO/GO复合薄膜的腐蚀电位值正移,腐蚀电流密度值减小.交流阻抗测试说明,GO的掺杂提高了复合薄膜的耐腐蚀性能,经450 ℃退火的薄膜样品耐腐蚀性能最佳.线性扫描伏安曲线表明,ZnO/GO复合薄膜的电流密度高于ZnO薄膜,说明ZnO的复合提高了薄膜材料的电催化活性.

    氧化锌氧化石墨烯复合薄膜电催化溶胶-凝胶法

    碳钢表面电镀锌镍/有机富铝复合涂层的制备与性能

    刘建国金宁王淼张博伦...
    56-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碳钢表面电镀锌镍的防护性能和应用限制,采用电镀锌镍层作为底层,有机富铝涂层作为顶层,设计出一种复合涂层防护体系.采用扫描电镜(SEM)、能谱(EDS)、中性盐雾试验、电化学测试等手段对电镀锌镍/有机富铝复合涂层的表面/截面形貌及耐蚀性进行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电镀锌镍/有机富铝复合涂层表面光滑平整,无明显缺陷,复合涂层体系界面结合良好,无分层现象,经1500h中性盐雾试验后复合涂层无红锈.复合涂层较单独的电镀锌镍合金层腐蚀电流密度降低了 2个数量级,表现出受控的牺牲阳级作用,并实现了在海洋防护领域的应用.复合涂层有效提升了电镀锌镍层的耐腐蚀性能,拓宽了电镀锌镍层在腐蚀防护领域的应用范围.

    电镀锌镍有机富铝复合涂层耐蚀性

    臭氧微泡法处理电镀含氰废水工艺研究

    张卫刘玉辉邹莉容孙超...
    67-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臭氧微泡法连续处理电镀含氰废水,考察了废水体积流量、臭氧质量流量、UV灯功率密度和反应管道长度等参数影响,用分光光度计对氰离子(CN-)含量进行测定,得出了最佳的工艺条件:当废水体积流量为120mL·min-1、臭氧的进料质量流量为11 g·min-1、UV紫外线灯的功率密度为35 W·cm-1、反应管道长度20m时,废水中氰离子含量降为0.098 mg·L-1,臭氧利用率为98.2%,达到国家规定排放标准.

    电镀含氰废水臭氧微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