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电镀与精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电镀与精饰
电镀与精饰

赵达均

月刊

1001-3849

DDYJS@126.com

022-24410599

300011

天津市河东区新开路美福园2号楼1门102

电镀与精饰/Journal Plating & Finishing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该刊为专业技术类期刊。报道电镀及其他表面处理技术领域的动态水平发展趋势科研成果及专题资料。理论实践结合,普及与提高并重,强调应用技术研究与探讨。本刊为中国引文统计源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来源刊,为国外重要检索刊物所收录。适于从事电镀与精饰工作的科技人员、高校师生、技术工人和生产管理者阅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乙二醇在电沉积中的应用

    邹庆田
    74-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纯乙二醇(EG)和乙二醇-离子液体(EG-ILs)作为电解液在电沉积中进行了大量的应用.对EG体系中电沉积半导体材料、热电材料和金属单质进行总结,发现EG作为有机溶剂,具有较高的沸点而适合较大范围温度下的电沉积,电沉积温度从高温往室温发展,能通过添加剂和工艺参数对镀层进行调控.对EG-ILs体系中电沉积磁性材料、耐蚀材料和催化材料进行总结,发现在EG-ILs中电沉积得到镀层材料的耐腐蚀和催化性能优异.综述了金属在EG镀液中的电沉积机理.

    乙二醇电沉积有机溶剂离子液体

    响应面法优化铜箔工艺参数的研究

    王庆福王绪军樊斌锋李谋翠...
    8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优化铜箔生产工艺参数对铜箔抗拉强度及延伸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响应面优化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60℃,电流密度65 A/dm2,上液流量为55 m3/h,且各因素对抗拉强度的影响大小为电流密度>温度>上液流量,对延伸率的影响大小为温度>电流密度>上液流量,其中温度和电流密度对铜箔抗拉强度的交互作用显著,最优工艺条件下制备的铜箔(111)晶面的衍射强度最大,织构系数为46.9%,具有明显的择优取向.

    铜箔抗拉强度延伸率工艺参数响应面法

    7075铝合金表面钼/钛/钒复合转化膜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罗有斌刘宁华郑嘉伟祝闻...
    90-9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钼酸盐和钛酸盐为主盐,以偏钒酸钠为成膜促进剂,植酸钠为有机添加剂,在7075铝合金表面制备了钼/钛/钒复合转化膜.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分析了膜层的微观形貌、元素组成和化学成分,采用电化学工作站考察了基体和膜层的耐蚀性.实验结果表明:最佳转化液配方为2 g·L-1植酸钠、1.5 g·L-1偏钒酸钠、1.5 g·L-1六氟钛酸及25 g·L-1钼酸铵,最佳成膜条件为15 min和35℃.膜层主要成分为Al2O3、MoO2、MoO3、V2O5和TiO2.钼/钛/钒复合转化膜使7075铝合金的腐蚀电位正移了206.401 mV,腐蚀电流密度降低了9.912μA·cm-2,有效提高了基体的耐蚀性.

    7075铝合金钼/钛/钒复合转化膜耐腐蚀钼酸铵无铬

    酸性一价铜电镀铜的工艺及能效分析

    刘颖邢希瑞田栋夏方诠...
    99-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电镀铜过程电力成本高的问题,通过极化曲线、赫尔槽试验、槽压变化以及扫描电镜等手段,分析了酸性一价铜电镀铜的电极过程及能效.通过对阴极的分析表明:优先发生亚铜离子的还原,阴极电流效率高于92%,且随阴极电流密度的增大而提高;当阴极电流密度不高于4.0 A·dm-2时,镀铜层表面状态和微观形貌较为优异.通过对紫铜阳极的分析表明:优先发生铜的氧化,阳极电流效率高于94%,且随阳极电流密度的增大而提高;阳极会发生钝化,导致槽压急剧升高;当采用大阳极小阴极进行电镀时,既可以克服槽压升高的问题又可以保证阴阳极电流效率的匹配.

    电镀铜一价铜电流效率钝化槽压

    热镀锌镀层白条缺陷研究及控制

    金永清尹红国寸海红蒋英箴...
    106-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热镀锌产品镀层白条缺陷,研究了其形成机理、影响因素和控制措施.结果表明,白条缺陷由炉鼻子内锌灰黏附于带钢表面而形成,其成分是Zn和ZnO.白条缺陷影响因素主要有炉鼻子密封性、露点、带钢入锌锅温度、锌锅温度和排锌灰效果.通过对上述因素进行控制及优化,有效地消除白条缺陷,达到家电用钢表面质量需求.

    热镀锌炉鼻子镀层白条锌灰露点温度

    书讯

    110,119页

    304不锈钢电铸镍层厚度均匀性研究

    何康许芳周赵琪刘超男...
    111-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由于电流密度分布不均导致的电铸镍片厚度不均匀性问题,研究了电铸工艺参数和阴极挂具结构对改善镍片厚度均匀性和电铸结瘤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电流密度为11 A·dm-2、阳极长度为3.5 cm、极间距为2.5 cm、温度为45℃时,镍片厚度均匀性最好.此时厚度平均值为0.484 mm,极差和均方差分别为0.157 mm和0.044 mm.在最佳工艺参数下,改善挂具和设计阴极遮蔽,解决了接触点厚度薄的问题,结瘤缓解,电铸时间由10 h缩至4 h,厚度极差和均方差分别降至0.116 mm和0.036 mm.实验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不仅提高了镍片厚度均匀性,电铸时间也缩短了60%,提升了阳极镍粒的利用率,节约了电铸成本.

    电铸厚度均匀性结瘤挂具

    大数据背景下的电镀企业信息化建设探索

    张峰
    后插1-后插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