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李建华

月刊

1674-5884

kygcyj@hnust.edu.cn

0731-58290354

411201

湖南省湘潭市湖南科技大学期刊社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Journal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密歇根大学跨学科人才培养的模式及启示

    张晓报刘淼
    6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要满足学生跨学科学习需求,推进复合型人才培养,高校亟待建立健全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作为跨学科人才培养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密歇根大学主要借助课程、专业与学位三个教育教学要素以及独立和组合两种组织方式,构建起一套系统、清晰的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不仅包括单一的跨学科课程、跨学科专业和跨学科学位,还包括课程的跨学科组合、专业的跨学科组合和学位的跨学科组合.借鉴密歇根大学的经验,我国高校应树立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既是独立也是组合的观念,并在此基础上开发独立模式下的跨学科人才培养形式和完善组合模式下的跨学科人才培养形式.

    密歇根大学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要素组织方式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商业模式解析——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新工科类别参赛项目为例

    刘仙萍肖华根郝小礼
    7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符合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三位一体"部署要求.解析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商业模式内涵、评审要求和创新需求,结合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获得省级金奖和国家级铜奖的项目,运用商业模式画布工具进行商业模式实例解析,得出商业模式画布工具用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商业模式分析和设计,具有完整性、一致性和标准化的优势,为新工科组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设计科学、合理、有创新的商业模式提供参考.

    新工科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商业模式商业模式画布以赛促学

    人工智能创作物的版权逻辑及高校学术期刊的应对策略

    朱正余李晏新闻
    79-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创作物的大量涌现,给出版界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人工创作物的可版权性未达成一致的情况下,高校学术期刊应站在国家促进人工智能和国家文化繁荣发展的高度,合理借鉴国外学术出版机构的经验,包容审慎地对待人工智能创作物,有效规避人工智能创作物的版权风险,采取"宜疏不宜堵"的策略促进人工智能创作物的出版传播.

    人工智能创作物版权逻辑高校学术期刊应对策略

    "民法总论"线上线下课程考核多维创新探析

    刘洲兰
    8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导下,融合线上线下教学、课程思政、应用型人才培养等教育新格局,紧紧围绕课程考核理念、主体、内容、方式等对"民法总论"线上线下课程考核方式开展现状考察、困境分析和革新路径探讨.为突破课程考核中的困境,着力明确"学生主动学习""知识与能力并重""以学生为中心的过程性评价""教材与课外并举""线上与线下同步"等多维考核理念,形成以"教学团队+学生+法律实训专家"共同体为考核主体、囊括"专业知识+课程思政+法律实务技能"多维考核内容的高校课程考核"考前—考中—考后"多维管理模式.

    民法总论线上线下课程考核多维创新

    "智能优化方法"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教学设计实践

    黄炜霖
    90-9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课程思政已成为高校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以"智能优化方法"课程的教学内容为基础,从一线教师角度进行"课程思政"理念下的课程改革和创新研究.结合本课程教学内容,深度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与思政教育功能,梳理价值观念、学习能力、协作意识三项课程思政教育案例,通过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相互映射,将课堂元素与思政要素进行有机融合,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思政水平,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有作为的有用人才.

    课程思政智能优化方法思政元素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高校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研究

    李虹
    96-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外合作办学是完善我国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新模式.加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促进中外合作办学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关键.当前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课程思政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课程内容的思政边缘化、文化价值观的多元性、时空距离的限制和培养方式的离散性等制约因素.研究表明,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应:强化思政课的关键角色,消释课程思政边缘化之忧;落实"大思政"教育理念,消解文化多元性之弊;运用"互联网+思政"模式,消弭时空距离限制之虞;善用丰富的中国故事,消除培养模式离散性之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具有"中国心、民族魂、全球眼"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

    中外合作办学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与举措探析

    孟飞田祖晨
    102-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是高校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课程.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蕴含着丰富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具备开展课程思政的天然条件.从培育学生正确价值观、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服务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三个层面分析"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意蕴,尝试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探索将思政元素融入"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程教学全过程、实现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有机统一的具体举措.以期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程中,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度挖掘思政元素,在教学方式的选择和教学效果的评价上狠下功夫,合理拓展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提升课程的引领性和导向性.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程思政立德树人思政元素

    世界史教学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念与实践

    欧阳萍
    11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教学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世界史教学有助于从"远距离""宽视野"的角度增强学生的中华民族认同感、自豪感和责任感:使学生理解中华民族在世界文明舞台上从自在到自觉的发展过程,认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并且自觉承担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重任.在世界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授、师生讨论、读书汇报等方式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机融入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多个环节,充分发挥历史学科增强共同记忆、培养共同情怀的重要作用.

    世界史民族认同感民族自豪感民族责任感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可行性分析

    许砚梅
    116-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部署为前提,以建立全新模式的高校教学体系为依据,以专业办学 31 年的教学成果为研究基础,中南大学城乡规划教学团队构建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五大类课程群来实施教学改革.课程思政教育是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中南大学城乡规划专业近 10 年的毕业生和 5 个年级在校生的有效问卷数据,利用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包含 4 个一级指标和 20 个二级指标的思政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评价中南大学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五大类课程群核心课程思政的实施成效;基于BOPPPS教学模型规划精准课程思政五大类课程群核心课程的教学设计,完成国土空间规划专业核心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及教学模式研究,为构建"大思政"格局提供依据.

    层次分析法比较权重矩阵单层权向量精准思政BOPPPS教学模型

    融入科学家精神的高校理工科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以湖南科技大学为例

    曾治国匡曼丽唐佳海
    12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生教育是学历教育的最高层次,理工科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直接关系到国家新型技术人才培养质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施行一系列新举措推动研究生教育及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课程思政建设背景下,从思想政治教育意义丰富的科学家精神入手,围绕研究生培养的学科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队伍体系和管理体系五个方面,探讨高校理工科研究生人才培养推进策略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课程思政科学家精神理工科研究生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