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教育论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教育论坛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当代教育论坛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唐海英

双月刊

1671-8305

keyanyuan@163.com

0731-84402917

410005

长沙市蔡锷北路教育街11号

当代教育论坛/Journal Forum on Contemporary Education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读者对象为广大教育管理人员、教育科研人员、广大教师及关心教育的有关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文科赋意下的艺术教育:意涵审思、实践逻辑与革新路向

    刘健婷何宗睿陈思琪
    85-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文科赋意下的艺术教育在"新技术"外部诱因与"新国情"内部动因的双重作用下促生了意涵新变。在准确把握其意涵变化的基础上,艺术教育的实践逻辑当因势而新,即实现价值引领与艺术审美核心把持的动态统整,秉持"跨学科"视野促生全域教学资源流动整合新样态。革新路向需从跨学科导向下的艺术课程与教学生态重塑、锚定科技与人文双向会通的艺术教育立场、构建"三元共融"的艺术教育考核评价体系三个方面展开探究,为时下新文科建设的实践探索提供来自艺术学科的创新注解。

    新文科艺术教育科教融合革新路向

    高校思政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内在逻辑、现实之需与纾解之策

    万馨聂秦勇易显飞
    92-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是以先进的劳动者、先进的生产工具、先进的劳动对象与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标志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与高校思政教育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价值基点上高度契合,它的发展为高校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急需高校思政教育在坚定理想信念、激发创新精神、强化科技素养、提升实践技能上持续发力。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应从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坚定政治立场之根;健全配套制度供给,奠定科技素养之基;拓展产学研实践平台,筑造创新能力之魂;提升毕业生胜任力,增强综合实力之核等方面协同推进,以培育新型劳动者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高校思政教育新质生产力赋能

    校企协同下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特征、问题及实施路径

    蒋志平王利元聂劲松
    100-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背景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已成为职业教育最鲜明的特色。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旨在帮助人们形成符合时代要求和社会需求的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教育体系的基石,也是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的重要保障。随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基本办学模式的确立,特别是教育部规定的实践教学时间的落实,校企合作场域中的思政教育已成为高等职业院校思政教育的普遍形态。而高职思政教育场域复杂化、内容和形式多样化、对象分身与学力差异化等特征的逐渐凸显,导致了一些突出问题的产生,迫切需要新的思路和举措,以设计和建构出推动思政教育校企协同实施的新型模式。在具体的实施中,应着重从目标协同、过程融合和成果互鉴三个方面着手,形成特定的内生动力系统、一体化实施格局和双元评价体系,最终实现高职思政教育的整体目标。

    校企协同高职院校思政育人

    弘道立范: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王莅王凌皓
    108-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新内容、中国式现代化兴国之师的新动力,而且是中华民族教育强国战略的新需要、中国特色教育学科体系的新话语。教育家精神引领着我国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激励着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促使着教育活动规范化运行。在伟大的教育强国实践中,要深化教育家精神"系统"的学理化理论阐释,丰富教育家精神"有形"的生活化内容呈现,建立教育家精神"有效"的常态化实践途径,加强教育家精神"有力"的政策化保障措施,使更多的教师在教育家精神的浸润下,不断锤炼和迭新自我,成长为新时代的教育家。

    教育家精神价值功能实践路径

    教育家精神对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素质能力的引领作用及其实施途径

    徐礼平吴婷李梦华
    117-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家精神的重要论述是对新时代优秀教师集体风貌和精神品质的深刻总结和系统阐释,为新时代高校教师素质能力提升提供了根本遵循。以教育家精神引领高校思政课教师素质能力提升,对于服务教育强国战略、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立德树人能力、培养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价值;教育家精神与高校思政课教师素质能力提升具有在理论基础上的一致性、内容知识上的融通性、目标指向上的契合性和具体方法上的相似性等四个特征。以教育家精神引领高校思政课教师素质能力提升可从明确理念目标、强化主体意识、加强平台建设、完善着力点等方面展开实施途径设计,以丰富高校思政课教师素质能力提升体系。

    教育家精神高校思政课教师素质能力培育新时代高校思政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