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教育论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教育论坛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当代教育论坛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唐海英

双月刊

1671-8305

keyanyuan@163.com

0731-84402917

410005

长沙市蔡锷北路教育街11号

当代教育论坛/Journal Forum on Contemporary Education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读者对象为广大教育管理人员、教育科研人员、广大教师及关心教育的有关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近年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述评

    聂智刘心璇
    82-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通过采用文献计量与内容分析等方法,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体制机制建设、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建设、教材标准、评价体系等五个方面综述了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研究现状,梳理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研究成果,以期为其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推进提供参考.目前的研究多集中于宏观层面,存在研究视野相对单一、实证分析不多、具体解决措施待优化等问题.未来还需就如何将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同步推进,如何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集体备课成果在各学段的有效运用,如何解决区域间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不均衡,以及如何构建科学有效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效果评价体系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

    校园文化建设与工匠精神教育的契合逻辑与耦合策略

    邓德艾王频
    9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匠精神代表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校园文化与工匠精神教育所需要的环境影响、奖惩强化和观察模仿之间存在对应关系,能引起行为观的共情、规则观的共振以及价值观的共鸣.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将"显匠风"的校园物质文化作为外化层,将"塑匠行"的校园制度文化作为固化层,将"弘匠心"的校园精神文化作为内化层,并通过提高校园物质文化在"显匠风"上的表现力、强化校园制度文化在"塑匠行"上的执行力、增加校园精神文化在"弘匠心"上的感召力,以实现校园文化建设与工匠精神教育的协调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工匠精神教育社会学习理论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行业特色院校教师核心能力的新内涵、新要素及新路径

    唐新强周小李
    99-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行业特色院校是新质生产力发展背景下支撑行业转型跃升的重要力量.行业特色院校教师核心能力是新质态模式下培养新型劳动者的关键因素,其核心能力具有多维度、动态性、阶段性特征.以新质生产力理论审视行业特色院校教师核心能力,其内涵也随着时代变革和教师角色变化不断丰富和发展.立足行业特色院校的独特地位,运用系统论整体观念,行业特色院校教师核心能力呈现出"三维九力"结构.基于此结构,行业特色院校教师核心能力培养需开拓新的路径,以全方位提升教师核心能力,促进行业特色院校高质量发展,策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时代要求.相关路径主要包括:弘扬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素养提升;构建多元化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突破超现实藩篱,激发教师创新潜能.

    新质生产力行业特色院校教师核心能力教师发展

    乡村性:新时代乡村教师的重要属性

    覃发业陈振中
    108-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教师的乡村性是新时代乡村教师的重要属性,也是建设高质量乡村教师队伍的基点.乡村教师乡村性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乡村教师绵延育人内在引擎的乡村性的教育情感、夯实成人根本保障的乡村性的教育知识、圆融生命存在之基的乡村性的教育生活.然而,新时代乡村教师的乡村性日渐遮蔽,出现了乡村教师乡村性的教育情感悬浮于乡村文化、乡村性的教育知识脱嵌于乡村场域和乡村性的教育生活区隔于乡村空间的现实问题.造成问题的根源是乡村教师乡村性的情感与乡村文化的互动断裂、乡村性的知识与乡村场域的建构错位以及乡村性的生活与乡村空间的融通受阻.认识与理解新时代乡村教师的重要属性,要深化乡村文化认同、重塑乡村情感驱动、加强乡村场域发掘、拓宽乡村知识视野、增进乡村空间融通以及提升乡村生活品质,从而促进乡村教师重要属性的优化与实现.

    乡村性乡村教师乡村教育教师发展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时代诉求、现实挑战与实践路径

    黄俊亮
    117-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高职教师数字素养提升面临时代发展的新诉求和新挑战.研究从教育发展、人才培养和教师发展三方面分析数字化转型时代对高职教师数字素养提出的新诉求,参照《教师数字素养》行业标准,论述高职教师在数字化意识、数字化知识与技能、数字技术创新应用、数字社会责任和专业发展这五方面可能面临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建设不均衡、碎片化学习泛化、技术主导、治理滞后、数字替代等方面带来的系列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以技术赋能为支点,以高职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制度制定、环境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创新和教学评价改革为建设要素,构建"一支点五要素"的高职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实践路径.

    教育数字化转型高职教师数字素养

    《当代教育论坛》征稿启事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