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教育论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教育论坛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当代教育论坛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唐海英

双月刊

1671-8305

keyanyuan@163.com

0731-84402917

410005

长沙市蔡锷北路教育街11号

当代教育论坛/Journal Forum on Contemporary Education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读者对象为广大教育管理人员、教育科研人员、广大教师及关心教育的有关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时代大学生参与公共生活的育人价值与实现路径

    唐克军夏春秋
    8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大学生参与公共生活具有强化政治认同、培养理性认知、促进品格塑造、提升实践素养等重要的育人价值。但实际上,大学生中存在着参与意愿的消极性、参与方式的有限性、参与过程的无序性和参与结果的表层化等问题,需要对其加以引导。其实现路径是:以核心价值引领为关键点,激发主动参与;以现代技术赋能为着力点,实现广泛参与;以运行机制完善为支撑点,促进有序参与;以道德信任重塑为突破点,助推深度参与。

    新时代大学生公共生活公共参与

    思想政治教育叙事方式的转向逻辑、现实困境与优化策略

    龙歆雨罗仲尤
    90-9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大众对叙事的关注以及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的追求,叙事方式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进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视野。在发展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叙事方式呈现出从平面叙事到立体叙事、从宏大叙事到日常叙事、从封闭叙事到开放叙事的转向趋势,面临着单一叙事方式局限、教育主体素质制约等现实困境。对此,须从思想政治教育叙事方式融合及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质建设着手,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叙事方式高质量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叙事方式优化

    数智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价值旨向、问题审思及实践进路

    张晋
    97-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智技术与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正深刻改变着教育方式与学习体验,重塑着未来劳动者的能力构成,对高校劳动教育提出了新挑战。主要表现为:肢解的课程体系,缩限着劳动教育发展;非主流价值观的裹挟,混沌着劳动认知空间;浅表化的劳动教育内容,掣肘着时代性发展需要;困顿的劳动理实关系,宰制着劳动教育效力;离身式的劳动教育形式,疏离了丰富的劳动世界;散裂的劳动支持体系,熔断了劳动教育协同而进。高校劳动教育必须从容应对时代变革带来的新挑战,积极回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深入探究数智技术、劳动实践与劳动教育之间的新变化、新趋势、新模式。通过强化整体设计理念,打造"大劳动教育课程"融通体系;让主流价值观充盈数字空间,引领积极的劳动观;融入新质生产力元素,深化劳动教育内容;倡导"实践劳育"理念,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促进劳动教育具身转向,实现知行统合;着力构建"劳动教育共同体",发挥协同育人功效。

    数智时代劳动教育价值旨向实践进路

    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的传统文化基因探赜

    贾红旗李宜江
    105-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时代特征,赋予了新时代人民教师崇高的职业使命,为新时代培育高素质强国之师提供了根本遵循。这一重要精神高度凝练了历代教育家的优秀品格,承继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具体表现为修齐治平的人生信条、言传身教的修德情操、善喻博喻的育人方法、日新又新的躬耕态度、仁而爱人的师者仁心、立心立命的弘道理想。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思想要素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仅彰显了建设高素质强国之师和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而且赋予了中国特有教育家精神鲜明的中国底色和时代特色。

    教育家精神中华文化善喻博喻日新又新立心立命

    从教书匠到教育家:教师师德的主体性建构

    闫领楠杨雁茹
    114-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师德是教师哲学独有的范畴,是教师对"何以为师、何以育人"问题的概括性回答。教师作为能动的个体,是师德建构的主体性力量。从主体性哲学视角审视教师师德的养成与建构规律,是避免主体师德"异化"及其责任使命"旁落"的关键。主体性视域下的教师师德建构是作为个体的教师自主成长的过程,它指向教师实践性的生命体验,体现了教师对"无私为他"纯粹伦理的追求,是教师获得整全生命意义的价值性活动。教师师德的主体性建构需要经过作为教书匠的"自我"完善、身为教育者的"超我"转型,才能最终抵达成为教育家的"忘我"之境。这一过程中无不映射着教师这一群体对自我主体性的追寻。基于此,应以激活教师主体自觉、实施具身体认的师德实践、建构交互性的平等师生关系、强化他者责任等为着力点,不断强化教师德性的主体性"修炼",以促进其"修身"的实践转化。

    主体性理论师德建构教育家精神

    2024年《当代教育论坛》总目次

    122-124页

    《当代教育论坛》征稿启事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