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大豆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大豆科学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大豆科学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刘忠堂

双月刊

1000-9841

dadoukx@sina.com

0451-86668735

150086

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368号

大豆科学/Journal Soybean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学术期刊,是我国乃至世界大豆领域唯一的一份学报,现已成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农学农作物类中文核心期刊(位居第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被引频次最高的300种期刊之一。一直被国家科技信息中心作为统计分析我国科技论文发表情况的1000余种期刊源之一;还被国内外多家重要数据库、多家权威文摘收和引用。本刊办刊宗旨: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宣传我国大豆科研成果及研究进展,加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推动大豆学术研究和生产的发展。读者对象:从事大豆科学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技术人员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安徽省不同年代育成大豆品种的性状演变分析

    胡国玉李杰坤王大刚吴倩...
    657-6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系统分析不同年代育成品种的性状演变规律,给黄淮海地区大豆育种和生产工作提供参考,本研究对1983-2019年以来安徽省育成的96个大豆品种的主要性状演变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37年间品种单株荚数增加4.23个,百粒重增加2.73 g,产量提高728.32 kg·hm-2;株高降低8.38 cm,分枝数降低0.7个,亚有限生长习性品种比例由1980s的87.5%减少到2010s的5.36%,蛋白及脂肪含量略有降低.1980s-1990s及1990s-2000s,单株荚数和百粒重均有较大程度增加,产量提高较快.育成品种的单株荚数、百粒重与产量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株高、分枝数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从96份品种中筛选出稳产品种17份,其百粒重显著高于一般品种,株高略低于一般品种.研究结果说明在安徽省目前的生产条件及栽培方式下,培育分枝较少、株高适宜、百粒重相对较大的品种利于高产稳产,改进大豆栽培方式有利于大豆产量突破.

    安徽省大豆品种农艺产量品质演变

    黑龙江省大豆骨干亲本及其后代衍生品种遗传构成解析

    王伟威魏崃赵贵兴毕伟伟...
    667-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挖掘和解析骨干亲本的分子遗传特征,采用田间表型调查、病虫害接种鉴定和SLAF-seg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黑龙江省不同积温区大豆骨干亲本满仓金、绥农4、合丰25、黑农37及其后代衍生品种的遗传性状和基因组遗传特征进行解析.结果 表明:满仓金衍生品种在表型性状上有较大改进,如生育期提早,对根腐病抗性增强,品种间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有所改进.满仓金与衍生品种间遗传保守位点6 804个,占进化标记位点的8.5%.合交8号继承了满仓金适应性强的特点,改良了满仓金多分枝、高大的特性,使后代品种丰产性增强,特别是杆强、喜肥耐湿的特点明显优于满仓金,合交8号与满仓金的遗传距离为0.562.绥农4号衍生品种的表型性状有所改善,黑河30在结荚习性,生育日数,蛋白质含量,产量性状方面得到明显改进.绥农4号与衍生品种间遗传保守位点3 561个,占标记进化位点的3.44%.合丰55具有绥农4号秆强,耐密,适应性好的特点,SNP位点分析表明73.4%位点是相同的,26.6%位点被新基因替代,这些位点涉及生育日数、产量、油分和净光合速率的变化.合丰25衍生品种蛋白质含量和抗病性明显增强,净光合速率和抗胞囊线虫病指数有变化.合丰25与其衍生品种间遗传保守位点4 834个,占进化位点4.27%.绥农14拥有合丰25的丰富遗传信息,SNP标记位点分析表明72.3%位点是相同的,27.74%位点被遗传改良,这些位点涉及到花色、产量、油份和抗病级别性状的变化;黑农37衍生品种叶型、品质和叶片光合特性有所变化.黑农37与衍生品种间遗传保守位点7 328个,占标记进化位点7.64%.黑农44与黑农37的SNP位点分析表明74.95%位点是相同的,25.1%位点被遗传改良,这些位点涉及到株高、叶型、生育日数、产量、油份和蛋白质含量、胞囊线虫指数和根腐病抗性.骨干亲本与其衍生品种在18号染色体上具有相同的基因组区段,含有一些特殊的重要农艺性状调控位点,如光周期钝感、光合特性、根腐病抗性、产量、抗倒性和节间长度相关的基因组位点,并成为骨干亲本的遗传基础.

    大豆骨干亲本等位变异遗传贡献

    基于顶生花序长度的大豆种质资源筛选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研究

    张金昊刘雅婧张鑫生雷硕...
    679-6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大豆种质资源顶生花序长度性状的变异及其与产量关系,本研究以292份大豆品种(系)为材料,调查顶生花序长度性状;并以其中的109份品系为材料,调查顶生花序的荚数、有效荚数、有效荚比例、粒数、粒重和百粒重,以及单株产量、单株粒重、单株百粒重等单株产量性状,分析表型性状变异幅度,并进行相关及主成分分析.结果 表明:表型分析中,顶生长轴、中轴、短轴花序的品(种)系分别占总材料的1.37%、35.62%和63.01%,除单株粒重及顶生花序有效荚比例以外,其它性状变异幅度较大,说明这些性状遗传变异广泛.相关性分析表明,顶生花序长度与产量性状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鉴定到4个主成分贡献于单株产量,累积贡献率达到87.32%,其中顶生花序长度、顶生花序结荚数、顶生花序粒数、单株粒数作为第一主成分共同贡献方差变异的42.78%.综上,大豆顶生花序长度对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大豆顶生花序长度产量相关性主成分分析

    大豆种质资源耐密性评价及鉴定指标筛选

    李灿东
    688-6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对大豆耐密性进行评价,分析不同资源材料耐密特性,建立大豆耐密性评价模型,以147份大豆资源群体为试验材料,以高密度与常规密度下各耐密性状比值的耐密指数为基础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大豆耐密性进行综合评价及鉴定指标筛选.结果 表明:通过主成分分析将9个耐密单项指标转换为4个独立综合指标,性状累计贡献率为85.24%,通过隶属函数法计算用于综合耐密评价的D值,筛选强耐密型大豆材料20份、弱耐密材料20份,通过逐步回归建立大豆耐密性评价数学模型,D =0.223-0.10X1-0.085X2-0.053X3-0.040X4+0.116X8+0.203X9,R2=0.983 0,估计精度在89.20%以上;筛选了6个核心耐密评价性状,分别为倒伏级别、植株重心高度、株高、底荚高、单株粒重及小区产量,可以作为大豆品种耐密性鉴定指标.

    大豆耐密性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法逐步回归

    大豆营养高效利用型品种筛选

    王金生闫晓艳吴俊江蒲国锋...
    696-7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准确获得大豆营养高效利用型品种,设置施肥和不施肥2个处理,采用5种指标营养利用因子的评价方法对40个大豆材料进行初步筛选,然后利用GGE双标图数学模型方法对初筛结果进行综合评比鉴定.结果 表明:黑农63、黑农58、垦丰4、黑农46、合农75、黑农44、KF102、131560-29、131560-45、黑农64、黑农56、黑农34、黑农68、黑农82、黑农80和黑农85在多指标综合鉴定中表现出具有较高的营养高效利用能力.针对初筛结果利用GGE双标图数学模型方法综合对比得出131560-29、黑农68、黑农64和黑农75在多环境及多指标鉴定中均表现出较强的营养高效利用能力.该结果为适于黑龙江地区不同环境条件下节本绿色大豆生产提供了重要材料.

    大豆营养高效利用品种营养利用因子GGE双标图

    大豆胞囊线虫病抗性相关bZIP转录因子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姜海鹏田力峥卜凡珊赵雪...
    703-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大豆bZIP转录因子在大豆胞囊线虫病3号生理小种胁迫下的应答机制,促进大豆响应大豆胞囊线虫病3号生理小种胁迫机制的研究,本研究采用胞囊线虫病3号生理小种对抗线虫大豆品种东农L-10进行胁迫,对转录组测序数据中与抗性相关的bZIP转录因子进行在线生物信息学预测和分析.结果 共获得l8个与大豆胞囊线虫病3号生理小种相关的差异表达bZIP转录因子,不同bZIP转录因子之间的理化性质存在较大差异,大多数上调表达的bZIP转录因子为碱性等电点,而大多数下调表达的bZIP转录因子为酸性等电点;18个bZIP蛋白中含有多个丝氨酸(S)、苏氨酸(T)和酪氨酸(Y)磷酸化位点,其中丝氨酸(S)位点最多;亚细胞定位显示2个bZIP转录因子定位于叶绿体,其余均定位于细胞核,与转录因子调控下游基因的表达特性相一致;18个bZIP蛋白的系统进化树分为2大类群,其中上调表达的bZIP转录因子和下调表达的bZIP转录因子亲缘关系较远;bZIP基因家族的成员都含有数量不等的motif结构,且不同bZIP基因之间保守结构域的氨基酸存在变异;蛋白二级结构中以无规则卷曲和α-螺旋为主要构成元件;根据结构相似性,18个bZIP蛋白三级结构分为4类,不同bZIP转录因子三级结构的相似性暗示了功能上存在相似.

    大豆胞囊线虫病3号生理小种转录组测序bZIP转录因子生物信息学

    转盾壳霉Cmoxdc1基因增强大豆对菌核病抗性的研究

    杨静赵倩倩牛陆张原宇...
    712-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草酸被认为是核盘菌的主要致病因子,在病原菌的侵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与核盘菌的致病力密切相关,为研究转盾壳霉草酸脱酸酶基因Cmoxdc1对大豆菌核病抗性的促进作用,本研究利用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将来源于核盘菌生防菌盾壳霉(Coniothyrium minitans)的Cmoxdc1基因导入大豆感病品种Jack,研究转Cmoxdc1基因大豆对草酸耐受性和菌核病抗性.结果 表明:外源基因以低拷贝形式(1~2个)整合至大豆基因组,并能够完成转录.对离体叶片进行60 mmol·L-草酸处理后,转基因植株叶片病斑面积显著低于对照受体品种,接种7d后病斑面积较受体对照减少88.80% ~ 89.98%.离体叶柄和叶片接种核盘菌后,转基因大豆病斑扩展受到明显抑制,病斑长度和病斑面积均显著低于对照受体.接种4h后,叶柄病斑长度为对照品种的41.38% ~43.51%;接种7d后,叶片病斑面积为对照品种的8.68%~27.01%;并且,接种核盘菌后转基因叶片中的草酸含量也较对照品种显著降低.研究结果表明盾壳霉Cmoxdc1表达显著增强转基因大豆对草酸的耐受性和对菌核病的抗性.

    大豆菌核病核盘菌草酸Cmoxdc1抗性

    大豆抗胞囊线虫病潜在基因Meta-QTL和Overview分析

    王俊姜海鹏赵雪韩英鹏...
    720-7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整合分析在不同遗传遗传群体中研究发现的数百个大豆胞囊线虫病抗性QTL,进一步挖掘大豆抗胞囊线虫病潜在基因,采用BioMercator 4.2软件将遗传背景和来源不同的QTL整合到大豆公共遗传图谱上,通过元分析法获取一致性QTL,并进行Overview分析.通过QTL元分析得到12个抗性候选QTL区段,主要分布在8、15、16、18和20号染色体上;通过Overview分析方法获得19个QTL,分别位于3、6、8、11、12、15、16、18和20号染色体上.2种方法挖掘到5个重叠QTL,共包含13个SCN抗性候选基因,6个LRR类型、2个LRR-TM类型和5个TIR-NBS-LRR类型抗性基因.QTL元分析和Overview分析方法可为抗大豆胞囊线虫病基因精细定位提供更确切的位点信息,进而为抗胞囊线虫病大豆分子辅助育种提供可靠的基因资源.

    大豆胞囊线虫元分析Overview抗性位点候选基因

    大豆响应涝害bZIP基因Glyma04g04170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互作蛋白预测

    林延慧唐力琼徐靖朱红林...
    727-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bZIP转录因子参与多种非生物胁迫,为研究涝害胁迫下大豆bZIP转录因子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对耐涝性极强大豆品种齐黄34进行淹水处理,对处理不同时间根部组织样品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出1个响应耐涝的差异表达的bZIP转录因子编码基因Glyma04 g04170,其qRT-PCR分析结果与转录组测序数据趋势一致,在4个取样时间点都下调表达,证明该转录组数据具有可靠性,Glyma04g04170可能通过负调控的方式参与大豆耐涝应答反应.Glyma04g04170蛋白保守结构域分析发现该蛋白内部含有bZIP保守结构域.蛋白三级结构中存在参与寡聚化作用的亮氨酸拉链保守结构域,同时也包含与特异DNA序列相结合、起核定位信号作用的N-x7-R/K结构.分离鉴定的Glyma04g04170蛋白是一个结合AREB/ABF的bZIP转录因子,预测结果显示,与该蛋白互作的蛋白主要是丝氨酸/苏氨酸残基蛋白磷酸酶.转录组和RT-qPCR数据表明,Glyma02g37090基因在4个取样时间点的表达量都呈显著性差异,处理与对照相比,表达量升高.

    大豆耐涝转录组bZIP转录因子

    缓释N肥对一年三熟“玉米—大豆”间套作体系农艺性状、产量及效益影响

    汤复跃韦清源陈文杰郭小红...
    734-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给一年三熟“春玉米||春大豆/夏大豆”持续高产高效的生产目标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采用“玉米—大豆”宽窄行种植模式,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大田施肥为对照(CK),缓释N肥一次性施450,300和150 kg·hm-2 3个处理(T1~T3),通过农艺性状、产量和效益等指标对施肥体系进行评定.结果 表明:施用缓释N肥,春大豆生育期推迟7d,春大豆、夏大豆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增加,春玉米株高变矮,行粒数减少;春大豆单产显著提高20.81% ~27.67%、春玉米减产0.79% ~ 18.33%、夏大豆单产变化幅度为-1.80% ~4.54%、总产量变化幅度为-8.11% ~0.81%、总产值提高0.20% ~2.10%、经济效益显著提高13.25% ~ 14.15%.随缓释N肥施用量的减少,各作物生育期无变化,春大豆、夏大豆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增多,春玉米株高、穗长、穗行数、行粒数和千粒重降低;显著降低玉米单产和总产,但提高春大豆、夏大豆产量和综合经济效益.缓释N肥一次性施肥虽然不能使各作物同时增产,但是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提高.T1处理春玉米减产最少,为0.79%,差异不显著,玉米和大豆总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显著增加,该施肥方式可在广西推广应用.

    广西玉米—大豆间套作缓释N肥产量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