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青年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青年研究
当代青年研究

双月刊

1006-1789

qnyj@sass.org.cn

021-53060606-2560,53062239

200020

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号550室

当代青年研究/Journal Contemporary Young Research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主办的有重要影响的青年理论刊物,连续三届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06年又被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在全国政治类入选期刊中排名第十五名。全国政协常委,上海社会学会会长邓伟志,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李德顺为学术顾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重制游戏规则:青年自组织合作秩序的生成

    严艺文
    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组织合作高度依赖既有的关系网络,已有研究将社会资本视为自组织合作秩序的关键,但对原子化个体合作秩序的生成过程解释不足.文章通过"重制规则"的反身性框架,剖析了一个青年自组织在游戏化实践中重塑规则的过程,探讨了行动者的反身意识和行动在合作秩序形成中的关键作用.首先,在初始规则认知中,行动者形成个性化理解,促使自组织形成均衡流动的合作秩序,将构建出组织关联的行动者转化为自组织成员,而难以负担角色压力的行动者则选择退出;其次,在规则更新过程中,行动者推动自组织形成具有聚合效力的合作秩序,使合作规则成熟化,从而产生内外聚合力.文章提供了理解自组织合作的反身性视角,并为促进陌生个体之间更平等、自主的合作关系提供了实践策略参考.

    游戏规则青年自组织重制规则合作秩序游戏化

    三重场域与大学毕业生再社会化危机的过程分析——基于"蹲啃青年"现象的调查

    陈瑞燕
    15-2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社会加速转型时期,青年群体再社会化危机凸显.文章基于实地调研和网络民族志观察,探讨了青年蹲啃问题的发生过程.研究发现,大学毕业生从学校到职场的再社会化过程是在三重场域完成的.第一场域发生的职场适应性困境是促使大学毕业生逃避就业、选择蹲啃的起点,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和地方熟人社会等社会化机构构成的第二场域的支持缺位强化了青年的蹲啃危机,网络构成的第三场域的吸纳与聚合使青年将蹲啃行为合理化和去道德化,这三重场域的共同作用使青年再社会化进程中断.文章认为,三重场域是理解"蹲啃青年"产生过程的中观机制,通过三重场域对社会化机构进行类型化,能够深化对青年再社会化问题的认识.青年蹲啃在社会层面引发诸多负面影响,国家和社会需要重视.

    蹲啃青年大学毕业生再社会化三重场域青年就业

    从"普适性"到"独异性":当代青年内卷应对策略的逻辑转换

    陈微波张潇涵
    26-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内卷背景下青年的应对策略对其自身发展及社会进步具有重要影响.以莱克维茨的独异性社会理论为基础,青年的内卷应对策略可依据不同的社会逻辑区分为三类:以普适性逻辑为基础的内卷参与者、以过渡性逻辑为基础的躺平主义者及以独异性逻辑为基础的内卷破局者.上述三种策略呈现动态演进的特征,并具有不同的行动原则、行动动力和行动后果.当前我国青年群体已经开始初步践行以独异性逻辑为核心的行动策略来应对内卷,主要表现为劳动独异化与生活独异化两种样态.立足于当代青年群体的独异化实践,对内卷背景下青年的行动策略及其所隐含的三种社会逻辑进行对比性剖析,可以引导青年以价值理性为出发点,冲破内卷桎梏,并为其找到适合自身的个人发展道路提供学理基础和实践路径.

    内卷普适性逻辑过渡性逻辑独异性逻辑

    爱情"买卖":"恋爱陪聊"青年的亲密关系实践

    成倩
    38-4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过去,"爱情不是你想买,想买就能买",而如今随着平台经济的发展,恋爱陪聊服务创造了商品化亲密关系的全新叙事,为当代青年提供了一个体验"拟真爱情"的选择.基于参与式观察与深度访谈,研究发现恋爱陪聊服务中的亲密关系呈现出流动、无痛的特征.这种新型亲密关系实践的兴起不仅是情感商品化的结果,亦是"恋爱陪聊"青年适应加速社会的时间结构的灵巧策略,以及寻求情感救赎与修复以抵抗孤独的社会性泛滥的自主行为,具有一定的权宜性与解放性.

    恋爱陪聊商品化爱情城市单身青年亲密关系

    家庭教养实践选择与多代教育传递——基于布迪厄社会实践理论的视角

    丛金洲吴瑞君
    49-6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有关于家庭教养实践的两代研究范式可能忽视了对教育代际传递的持续性影响.文章将家庭教养实践纳入多代教育传递框架中,借用布迪厄社会实践理论中场域、惯习、资本的概念进行解读,并分析其对青少年能力获得的影响.文章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构建"父-母"双系的"祖-父-孙"三代成员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直接体现教养惯习的家庭内部教养行为是教育流动的结果,仅与父代教育成就相关;然而在惯习之外,受经济资本约束的家校之外的培养策略还受到父系祖代教育成就的直接影响,进而维系了教育优势的多代再生产.研究结论表明,依赖经济资本的家庭教养实践成为父系家族教育优势多代延续的直接途径,对青少年成长发展的研究需要关注祖代尤其是父系祖代的影响.

    祖代教育成就教育流动教养实践多代教育传递社会实践理论

    有限的"自助":媒介化劳动控制下新媒体实习生的能动回应

    曹璞姚卉
    63-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深度媒介化社会的到来,数字媒介日益渗透到包括生产在内的各个社会场域,不仅重塑了组织的控制方式,也为数字劳动者的能动回应提供了可能.研究发现,面对媒介化劳动控制带来的工作时空延展、数据劳作与情感劳动等劳动困境,新媒体实习生借助媒介技术采取了数字罢工、线上工作戏剧展演、驯化流量、组建线上互助网络等一系列行动策略.但受制于新媒体实习岗位的低进入门槛及灵活用工身份所带来的不稳定性与高替代性,实习生的能动回应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其劳动困境.当新媒体实习生将行动的对象指向"可见的"媒介技术时,其他结构性力量的桎梏就被遮蔽而隐匿不见.

    实习生数字劳动劳动过程能动回应深度媒介化

    "数字文化资本":青年群体的数字自我展示与主观社会地位

    陈彦冰王策明
    7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社会的兴起,青年群体有机会呈现自我的生活状态、管理自身的形象,从而实现自我价值感.本研究从建构主义的视角出发,关注数字自我展示对青年群体主观地位的影响,以及家庭背景与个体特征的调节作用,利用2017年CGSS的数据发现:不同阶层出身的青年在数字自我展示方面没有显著的差异;数字自我展示能够提升青年群体的主观社会地位,是一种独特的数字文化资本形式;这种文化资本形式对于家庭背景较低、社会经济地位较差、社会公平感较低的青年群体有着更加明显的积极效果.研究阐明了数字文化资本具有的社会流动效应与社会补偿效应,鼓励青年群体尤其是弱势青年群体在数字社会中表达自我,有助于提振他们对于社会地位的信心.

    数字文化资本互联网青年主观社会地位

    "并时在场":电竞酒店的时空特征与亲密关系

    杨舒媛李洁
    88-98,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竞酒店作为网吧的升级选择,在疫情刺激之下快速激增,成为Z世代大学生情侣的约会新选择.电竞酒店具有私密性、赛博化和反时间秩序的时空特征.在其中,大学生情侣既认可了虚拟世界"共时在场"的交往规律,又将虚拟空间和线下空间融合,创造了一种"并时在场"的互动状态.以"电竞酒店"为代表的新型社会空间的出现,为个体化时代下那些作为数字社会原住民的青年群体,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社会交往的基础,让他们能够在现实私密但虚拟浩瀚的时空中,实现身体与情感的多重依恋,并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给予处于转变和躁动中的青年群体些许的慰藉、释放和操演,从而也在探寻一种面向未来的亲密关系和理想爱情的时代脚本.

    社会时空数字化亲密关系电竞酒店并时在场

    教师行为对初中生学业能力的影响——基于教育公平视角的考察

    姚远刘自团程诚
    99-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师在青少年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教师行为如何影响教育公平有待讨论与检验.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两期数据,文章考察了教师的提问和鼓励两种行为对初中生学业表现和认知能力的影响,并重点探究了其在不同家庭背景中的收益差异.结果表明:第一,教师行为显著提升了初中生的学业能力,且提问行为的收益高于鼓励行为;第二,教师行为对初中生学业能力的影响效应受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ES)调节,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学生从教师提问行为中获益更大,教师鼓励行为更有利于提升高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学生的认知能力,而教师行为又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高度正相关;第三,上述效应存在城乡差异.因此,教师行为是影响教育过程参与机会公平的重要路径.

    教师行为学业表现认知能力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教育公平

    结伴独学:青少年网络自习实践与空间生产

    赵呈晨
    113-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云"生活成为后疫情时代生活常态的背景下,面临考试、升学等压力的青少年利用网络进行"云"自习.文章从传播社会学视角切入,基于对不同学龄阶段青少年的参与观察与深度访谈,探讨青少年网络自习实践、生成逻辑、空间生产及学习生活方式的重构问题.研究发现,青少年通过音视频直播、游戏式学习、网络社交等方式进行网络自习.学习倦怠、以学会友的需求以及大加速社会的背景是网络自习的主要生成逻辑.在青少年网络自习过程中,自习场景与多元现实空间的互嵌实现学习空间的生产,并以"结伴独学"共同体的形式重构了当代青少年的学习生活方式.

    青少年网络自习空间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