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体育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体育科技
当代体育科技

林月峰

旬刊

2095-2813

ddtykjbjb@163.com

0451-51869099

150008

哈尔滨市南岗区宣化街99号

当代体育科技/Journal Contemporary Sports Technolog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华传统摔跤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徐泉森徐帆张鑫杰
    124-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传统摔跤术是我国各民族同胞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以摔柔技法为主的格斗技艺,是我国传统文化之中最具中华民族文化识别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该研究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对各类传统摔跤术的保护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现今多个跤种入选了国家、省级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跤种主要分为竞技与展演两大类,各类摔跤术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对于其跤种的发展与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根据当前传统文化发展的时代需求,提出在中华传统摔跤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要进行数字化保护建设、重视活态传承、对实体文化进行保护、做好档案建设等发展建议。

    中华摔跤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体教融合的路径探索与实践研究

    杨菲云欣
    127-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坚定不移地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学校未来的发展规划实施。该文旨在探究新时代高校体教融合的实践之路,以华北电力大学(保定)为案例进行深入探究。采用专家访谈法,对华北电力大学体育教学部(保定)的专家和相关负责人进行了深度访谈,探讨推进高校体教融合的实践经验、方法以及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在体育教学改革中,该校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主要围绕五方面开展:注重顶层设计,完善育人体系;坚持勤练常赛,构建竞训体系;夯实体育基础工作,构建专业保障体系;优化体育工作机制,健全师生评价体系;强化体育教育宣传,推广健康运动意识。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在体育教学改革道路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其他高校开展体教融合工作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与借鉴,为该校自身蓬勃发展和国家建设持续贡献出了力量。

    高校教育高校体育体教融合青少年健康

    体教融合视域下体育教学的问题审视与出路

    刘招菊
    132-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体教融合是提升体育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需要教育者和管理者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和实践才能实现。为此,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首先阐述了体教融合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接着分析了当前体育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如教学内容与方法陈旧、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随后提出了针对性的路径选择,包括创新教学内容与方法、构建科学评价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期望通过这些措施,有效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体教融合体育教学问题审视路径选择

    体教融合背景下陕北高校篮球运动队管理系统的设计研究

    景会锋王淼杨子鸣
    136-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校园篮球的推进到落实,从体教分离到体教融合,体现了体育与教育融合是时代所趋。该文主要在体教融合背景下,通过走访延安市各大高校,了解学生希望达成的目标和现在训练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针对这些问题,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对高校篮球校队运动员开展训练日程管理,方便教师安排训练任务及跟踪运动员的训练任务完成情况,不断提高高校校队篮球运动员的训练质量。最后,通过SWOT分析,验证了该训练管理系统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高校篮球运动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体教结合训练方法人工智能篮球

    体教融合视域下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体能发展策略研究

    武正旺
    139-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体教融合对深入推动青少年体质健康和后备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篮球运动是一项高强度、多间歇、持续时间较长的项目,能够全面促进人体各项能力与素质发展。利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当前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问题进行审视,发现学训矛盾依然存在、运动员积极性不高、训练缺乏科学性、训练资源不足等问题,并以问题为导向,从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遵循体能训练理论原则、遵循篮球运动项目特点、整合体能训练资源、创新体能训练模式5个方面,提出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体能发展策略,以期为研究学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体教融合青少年篮球运动员青少年体能训练体能发展

    立德树人目标下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点与进路

    尹长源曹冰婵
    143-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立德树人背景下高职体育课程思政的逻辑、体系与路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该研究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从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现实逻辑3个维度厘清高职体育课程思政的逻辑基点。在确立高职体育课程思政体系构建的要素和维度后,提出以提升学生理想信念为核心,明确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立德指向;以把握学生道德态度为基准,完善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立德体系;以养成学生健康习惯为落点,实现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立德功能的现实进路。最终,从实施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正态反馈,保持强劲教育动能;健全体育课程思政评估考核体系,营造健康教育生态;凝聚体育课程思政多方协同合力,共筑教育活力体系等方面,提出高职体育课程思政的保障机制。

    课程思政体育教育高职立德树人

    我国高校以体育人的历史逻辑与新时代意蕴

    杨嘉民张彤
    147-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立德树人是我国高校的根本任务,也是高校以体育人面对的新时代使命。该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剖析了我国高校以体育人的历史脉络、内在要求和价值意蕴。分析认为,我国高校以体育人的创新发展坚持德体同构的育人理念与内核驱动,蕴含了科学性、人民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内在历史必然性逻辑,可为新时代高校体育课程思政体系构建、机制完善,以及科学化运行确立马克思主义之魂、筑牢发展之基提供动力之源。

    高校以体育人历史逻辑新时代意蕴德体同构体育课程思政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模式探索

    黄莉敏
    151-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高校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校园体育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形成有机的融合。这种融合有助于更好地发挥两者的教育功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该文探讨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可能性和重要性,并从课程、活动和管理的新视角出发,提出了3种实践模式,即课程融合模式、活动融合模式和管理融合模式。这些模式的实施旨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高校德育工作的进步,并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实践模式

    课程思政融入军队院校专业课建设的价值与路径

    陈琳珊毛永林建君
    155-157,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了确保武警部队在革命性锻造过程中始终保持其本色,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而课程思政更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一部分。研究认为,军队院校专业课程融入课程思政不仅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还是构建新时代人民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擒敌术课程为例,探索其实施路径:首先,多元化的教育主体共同发挥育人效能;其次,基于擒敌术的特点,深度发掘其思政元素;再次,多样化优化课程思政融入手段;最后,设置合理的评价体系,促进课程思政建设持久有效。

    课程思政专业课程擒敌术课程军队院校

    瑜伽课程思政的依据、资源与路径探索

    李雅
    158-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和内容分析法,论述开展瑜伽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遵循,分析瑜伽课程注重身心和谐的整体观,纤体塑形的健美观,尊重他人、尊重生命的道德观,以及不畏困难的品德观等育人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结合相关政策、文件精神,教材、书籍中的专业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思政元素。研究认为,教师可以服务专业为航标,重构瑜伽课程内容;以促进全面发展为方向,确立瑜伽课程教学目标;以专业需求为出发点,设计瑜伽教学情境;以长远发展为理念,改进瑜伽教学评价,以此来推动瑜伽课程思政教育的落实,充分发挥瑜伽课程思政教育功能,培养新时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瑜伽课程课程思政思政元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