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医药论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医药论丛
当代医药论丛

半月刊

当代医药论丛/Journal Contemporary Medicine Forum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彭智聪向勇周维许美珍...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常发生于意外骨折、创伤或手术后,以严重、顽固、多变的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同时存在一定程度功能障碍、营养不良.此病的发生会增加患者的身心不适,影响其日常生活.重复经颅磁刺激疗法是临床治疗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的首选方法,可刺激大脑皮层,调控大脑神经网络,有效缓解疼痛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本研究就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治疗展开讨论,分析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在缓解此病患者疼痛方面的作用机制.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神经功能

    经阴道彩超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及影像特征分析

    叶伟红王俊东邓淑娟
    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以下简称为"彩超")对子宫内膜息肉(EP)的诊断价值,并进行影像特征分析.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在广州市白云区嘉禾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经阴道彩超检查的疑似EP患者203例,以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分析经阴道彩超对EP的诊断价值及影像特征.结果:病理学检查结果的显示,203例疑似EP患者中,有EP患者86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66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37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2例、非息肉样病变患者12例.经阴道彩超诊断EP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约登指数为86.05%(74/86)、82.05%(96/117)、83.74%(170/203)、0.706,与病理学检查的一致性良好(K=0.846,P<0.05).经阴道彩超的影像特征显示,EP患者中子宫肌层与内膜分界清晰、病灶内回声均匀、宫腔线连续、病灶穿入性血流特征患者的占比高于非EP患者(P<0.05).EP和非EP患者血流分级特征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彩超对EP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且患者具有典型的超声影像特征,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经阴道彩超子宫内膜息肉诊断价值超声影像特征

    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疗效的Meta分析

    康楚钰彭劼王夜明
    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检索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CBM及PubMed数据库,收集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制订的相关排除标准对所有文献进行筛选,采用Rev 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最终共纳入文献 15篇,累计患者994例.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透析患者营养不良,与对照组相比,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OR=3.38,95%CI(2.24,5.11),P<0.00001],并能提高血红蛋白(HGB)[MD=6.15,95%CI(3.52,8.78),P<0.00001]、白蛋白(ALB)[MD=3.18,95%CI(2.24,4.11),P<0.00001]水平.结论: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疗效确切.

    参苓白术散慢性肾功能衰竭透析营养不良

    桥本甲状腺炎患者中医证型与超声表现、甲状腺自身抗体、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陈国伟
    1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桥本甲状腺炎中医证型与超声表现、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12月云南省保山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参与研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对其进行超声检查、甲状腺抗体和甲状腺功能检测.观察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超声表现、甲状腺自身抗体、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80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中有肝气郁滞型患者26例(32.50%)、肝火旺盛型患者11例(13.75%)、脾肾阳虚型患者22例(27.50%)、气阴两虚型患者21例(26.25%).不同中医证型的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其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分布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火旺盛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低于其他证型患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水平高于其他证型患者(P<0.05);气阴两虚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的TSH水平高于其他证型患者,TT3、TT4水平低于其他证型患者(P<0.05).肝气郁滞型患者及气阴两虚型患者的回声以小片状为主,肝火旺盛型患者的回声不均匀,脾肾阳虚型患者的回声以多发性结节回声为主.肝气郁滞型患者的血流以0级血流为主,气阴两虚型患者的血流以Ⅰ级血流为主,肝火旺盛型患者的血流以Ⅱ~Ⅲ级血流为主,脾肾阳虚型患者的血流以0~Ⅰ级血流为主.不同中医证型的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其超声回声表现、血流信号分布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常见的证型为肝气郁滞型,不同中医证型的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其甲状腺功能指标、超声回声特征、超声血流信号特征有所不同.

    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甲状腺自身抗体超声表现中医证型

    肢体低频脉冲电疗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在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及对神经功能和肢体功能的影响

    秦凤骄
    1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为脑卒中患者联合应用早期康复训练、肢体低频脉冲电疗法的效果,同时分析对其肢体功能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于珠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就诊的5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两组均开展常规治疗,观察组加肢体低频脉冲电疗法+早期康复训练.对比患者神经功能、肢体功能、生活能力、治疗满意度.结果:治疗后不同时间,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比,观察组更低(P<0.05);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中的上肢、下肢评分对比,观察组均更高(P<0.05);两组基本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BADL)各项评分对比,观察组均更高(P<0.05);两组治疗总满意率对比,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治疗中应用肢体低频脉冲电疗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其神经及肢体功能,帮助其逐渐恢复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脑卒中肢体低频脉冲电疗法早期康复训练神经功能肢体功能生活能力

    胸痛中心持续质量改进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区域协同救治体系救治患者效率的影响

    吴源锋陈维荣吴强王楚林...
    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胸痛中心持续质量改进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区域协同救治体系救治患者效率的影响.方法:以胸痛中心总部发布持续质量改进时间(2023 年 8 月 31 日)为时间节点,收集前后各半年就诊于揭阳市人民医院及网络医院的急性STEMI患者23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胸痛中心持续质量改进前后划分为改进前组(2023年3月至8月就诊的98例)与改进后组(2023年9月至2024年2月就诊的138例).比较组间进入医院大门至导丝通过病变处(D-to-W)时间以及D-to-W达标率、进入医院大门至溶栓开始(D-to-N)时间和D-to-N达标率、症状发生至首次医疗接触(S-to-FMC)时间和首次医疗接触至导丝通过病变处(FMC-to-W)时间、院内心力衰竭的发生情况、院内死亡率、经济效益指标.结果:改进后组D-to-W时间、D-to-N时间短于改进前组,D-to-W、D-to-N达标率高于改进前组(P<0.05);改进后组S-to-FMC时间、FMC-to-W时间短于改进前组(P<0.05);改进后组Killip分级Ⅰ级患者占比高于改进前组,Ⅲ级、Ⅳ级患者占比低于改进前组(P<0.05);两组中Killip分级Ⅱ级患者的占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前组院内死亡率9.18%(9/98)高于改进后组的院内死亡率2.90%(4/138)(P<0.05);改进后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低于改进前组(P<0.05).结论:胸痛中心持续质量改进能有效缩短急性STEMI患者等待及救治的时间,提高临床救治效率,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综合管理质量更高.

    胸痛中心持续质量改进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区域协同救治救治效率

    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危险因素及其预测效能分析

    张春梨胡圆圆林尚麟
    2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的临床特点,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并总结相关危险因素对儿童RMPP的预测效能.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玉环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0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展为RMPP将其分为普通组(n=152)和难治组(n=54).单因素分析患儿的一般资料、疾病资料、抗生素使用情况等,对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共线性检验后开展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儿童RMPP的相关危险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描述各危险因素的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其预测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年龄、发热时间、发病季节、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LDH)、D-二聚体(D-D)水平、热峰、居住地、抗生素使用情况、心电图和影像学检查结果、CD4+T淋巴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大、发热时间较长、发病季节为秋/冬、CRP、LDH、D-D水平较高、使用抗生素是导致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进展为儿童RMP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较大、发热时间较长、CRP、LDH、D-D水平较高预测儿童RMPP的AUC分别为0.658、0.772、0.801、0.859及0.877.结论:年龄较大、发热时间较长、CRP、LDH、D-D水平较高等是导致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进展为儿童RMPP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CRP、LDH、D-D对儿童RMPP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危险因素预测效能

    β2-MG、Cys-C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分级的相关性研究

    丁梦琦阿克提来克·阿卜杜瓦伊提刘彤彤石雨薇...
    2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β2-微球蛋白(β2-MG)和胱抑素C(Cys-C)与原发性高血压分级之间的关联性,以期为原发性高血压的个体化管理提供新的思路.方法:研究纳入2022年8月—2024年7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符合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的患者114例.根据血压将其分为Ⅰ级组、Ⅱ级组、Ⅲ级组.将同期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体检的56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通过免疫胶乳比浊法检测患者的尿液β2-MG和血清Cys-C水平,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β2-MG、Cys-C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分级的相关性,β2-MG、Cys-C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高血压的曲线下面积(AUC).结果:原发性高血压Ⅱ级组、Ⅲ级组的身体质量指数(BMI)高于对照组(P<0.05).原发性高血压各组的收缩压高于对照组(P<0.05).原发性高血压Ⅰ级组、Ⅲ级组的吸烟率高于对照组(P<0.05).原发性高血压Ⅲ级组的饮酒率高于对照组(P<0.05).原发性高血压Ⅲ级组的β2-MG高于对照组、原发性高血压Ⅰ级组及Ⅱ级组(P<0.05).原发性高血压Ⅲ级组的Cys-C高于对照组、原发性高血压Ⅰ级组及Ⅱ级组(P<0.05).原发性高血压Ⅲ级组的肌酐(CR)高于原发性高血压Ⅰ级组及Ⅱ级组、对照组(P<0.05).原发性高血压Ⅱ级组的CR高于原发性高血压Ⅰ级组、对照组(P<0.05).原发性高血压Ⅲ级组的血尿素氮(BUN)高于对照组、原发性高血压Ⅰ级组及Ⅱ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β2-MG、Cys-C、CR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分级具有正相关性(P<0.05).β2-MG、Cys-C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高血压的AUC分别为0.703、0.747和0.763,其中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高血压的AUC高于单独检测诊断(P<0.05).结论:β2-MG和Cys-C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分级密切相关,可作为诊断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指标,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β2-微球蛋白胱抑素C原发性高血压分级相关性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乳酸、胱抑素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吴咏豪袁淑梅梁筱林海云...
    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乳酸、胱抑素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2年7月至2024年3月因胸闷、胸痛、心悸等收住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心内科、具有冠状动脉造影适应证的患者90例为观察组.根据ACS各临床亚型分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根据血管造影评估的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选择冠状动脉正常患者3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乳酸、胱抑素C水平,绘制ROC曲线,分析乳酸及胱抑素C在ACS患者预后预测中的价值,采用Spearman等级资料分析ACS患者乳酸及胱抑素C水平与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观察组乳酸、胱抑素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ACS患者各临床亚型下乳酸与胱抑素C水平差异显著(P<0.05),且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ACS患者不同病变程度下乳酸与胱抑素C水平差异显著(P<0.05),且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P<0.05).Spearman等级资料分析结果表明,ACS患者乳酸和胱抑素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预后呈正相关性(P<0.05);ROC曲线结果表明,乳酸联合胱抑素C检测用于ACS患者预后预测中灵敏度与特异度均高于单一指标检测(P<0.05).结论:乳酸、胱抑素C在ACS患者中呈高表达,且与患者病变程度存在相关性,二者联合检测能提高患者预后预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为后续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乳酸胱抑素C相关性

    老年2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Lp-PLA2及S100β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研究

    洪旭灿何彩云谢东德沈永坚...
    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及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23年1月至2024年4月于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老年2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共70例(作为糖尿病脑梗死组),根据斑块稳定性分为不稳定组(40例)、稳定组(22例)及非斑块组(8例),并同期纳入单纯脑梗死患者67例(作为单纯脑梗死组)及健康体检者44例(作为健康体检组);记录Lp-PLA2水平、S100-β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及梗死病灶体积并进行比较;采用Pearson检验评估Lp-PLA2及S100-β水平与老年2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间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评估Lp-PLA2、S100-β检测及两者联合检测用于老年2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不稳定斑块形成风险预测的临床效能.结果:糖尿病脑梗死组Lp-PLA2水平和S100-β水平均显著高于单纯脑梗死组及健康体检组,同时单纯脑梗死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体检组(P<0.05);糖尿病脑梗死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和梗死病灶体积均显著高于单纯脑梗死组(P<0.05);不稳定组Lp-PLA2水平和S100-β水平均较稳定组及无斑块组高,而稳定组亦均高于无斑块组(P<0.05);Pearson检验分析结果显示,老年2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与Lp-PLA2及S100-β水平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p-PLA2和S100-β检测均可用于老年2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不稳定斑块形成风险预测,且两者联合检测预测效能优于单一指标检测(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Lp-PLA2及S100-β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形成密切相关;同时两者联合检测可更为准确地预测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风险.

    老年糖尿病脑梗死斑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