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南中医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南中医杂志
湖南中医杂志

谭达全

月刊

1003-7705

hnzy188@sohu.com

0371-88888572

410006

湖南省长沙市麓山路58号

湖南中医杂志/Journal Hun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报道中医医疗、教学、科研的实践成果,深入探讨中医药领域中的理论问题,广泛交流广大中医药人员及民间防病治病、养身保健等方面的实践经验,特别是老中医经验,反映国内外中医药研究的新信息、新方法、新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导气针法的演变及当代应用

    蒲炳宇高烽笑王健
    109-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导气针法的理论与操作在《灵枢·五乱》中已较为完备,此后医家对导气针法的补充与发挥丰富了导气针法的内涵,也影响着当代导气针法的研究.当代导气针法基本传承《灵枢·五乱》中的理论思想,但具体操作更为精确,注重得气与气至病所的作用,主治疾病种类与范围更为广泛,选穴多元化,与当代针灸理论相结合,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

    导气针法演变应用

    基于CiteSpace对地黄饮子的可视化分析

    张雯霞谢瑶韩萍徐文婷...
    114-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CiteSpace分析地黄饮子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发表的有关地黄饮子的研究,检索时限为2003年1月1日至2023年7月29日,采用NoteExpress合并去重后,使用CiteSpace 5.7.R5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816篇文献,年度发文量呈波动上升趋势,发文量居首的期刊为《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发文量最多的作者为谢宁,核心作者包括谢宁、周妍妍等.发文量较多的机构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地黄饮子研究热点集中在阿尔茨海默病、中风、血管性痴呆、帕金森、中风后遗症等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或作用机制研究.结论:未来地黄饮子的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将扩大范围,不断深入,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分析用药机制将成为研究热点及趋势.

    地黄饮子发展趋势可视化分析CiteSpace

    基于CiteSpace对天麻钩藤饮的可视化分析

    何姣凤冯进黄运华钟贝...
    120-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CiteSpace分析天麻钩藤饮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自建库至2022年12月31日与天麻钩藤饮相关的文献.采用NoteExpress合并去重,运用CiteSpace 6.2.R3软件进行作者共现、机构合作、关键词的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共纳入1829篇文献,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发文期刊最多的为《内蒙古中医药》;发文量最多的作者为冼绍祥;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出现频数及中介中心性均较高的关键词为眩晕、肝阳上亢、头痛、临床疗效、中风.结论:临床应用与辨证施治是目前天麻钩藤饮的主要研究热点,未来可深度挖掘天麻钩藤饮对帕金森病、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的机制研究,并联合多团队开展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疗效研究,为临床更好应用天麻钩藤饮提供理论依据.

    天麻钩藤饮文献计量学CiteSpace

    基于 VOSviewer 和 CiteSpace 对中医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可视化分析

    李双霜谭天颖曾兴琳岳廷会...
    127-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中医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TC)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有关中医药治疗STC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2003年1月1日至2023年4月18日,利用VOSviewer 1.6.19软件及CiteSpace 6.2.R2软件对作者、机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604篇文献,文献发文量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该领域形成了以于永铎、钱海华、夏旭婷等为代表的核心研究团队,以辽宁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为主要的研究机构,但跨团队、机构及地域的合作较少;关键词"肠道菌群""胃肠激素""自噬"等是近年中医药治疗STC的研究热点,亦是未来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结论:STC的中医药治疗逐渐受到领域学者的重视.肠道菌群、胃肠激素、自噬等是未来研究的热点及发展趋势,但跨团队、跨机构、跨地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仍需加强,以共同开展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明确STC的发病机制,从而推动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慢传输型便秘中医药治疗文献研究VOSviewerCiteSpace

    我国中医医保支付方式的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李青峰杨土保
    134-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我国中医医保支付方式的相关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为后续改革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4年1月1日至2023年10月30日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与中医医保支付方式相关的文献,运用CiteSpace软件对纳入文献的作者、机构、关键词等信息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纳入文献346篇,年发文量呈现上升趋势,研究者与机构之间合作较少,发文量最高的作者为程薇,发文量最多机构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高频关键词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中医医院""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药"等,生成了 9个聚类标签,未来的研究趋势为"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中医优势""支付方式改革"及"医院管理".结论:目前我国中医医保支付方式的相关研究发展较快,但作者与机构之间合作仍需加强,研究热点聚焦在"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临床路径""中医优势病种""医疗费用"等方面.

    医保支付方式中医文献计量学

    降气平喘方对哮喘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中ADAM33和ETS-1表达的影响

    贺思雨朱沁泉张涤
    141-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降气平喘方含药血清对哮喘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中易感基因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33(ADAM33)和E26转录因子-1(ETS-1)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卵清蛋白(OVA)致敏建立大鼠哮喘模型,另取SD雌性大鼠分组(降气平喘方组、孟鲁司特钠组)灌胃给药制备不同浓度的含药血清,即降气平喘方组血清分别配制为浓度5%、10%、15%的中药含药血清培养液,孟鲁司特钠组血清配制为30%浓度的西药含药血清培养液,分别对体外培养的ASMC进行同化干预24h.采用CCK8法测定不同含药血清对ASMC生长的抑制率,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6(IL-6)的浓度,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ADAM33、ETS-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培养出的细胞在细胞免疫荧光检测下鉴定成功;5%和10%中药血清组均能明显抑制ASMC的增殖(P<0.05或P<0.01);ASMC培养上清液中,10%中药血清组的TGF-β1和IL-6浓度较哮喘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与哮喘模型组比较,10%中药血清组对ADAM33蛋白的高表达下调作用更显著(P<0.01),10%、15%中药血清组及30%西药血清组对ETS-1蛋白的高表达下调更显著(P<0.01).结论:降气平喘方可通过调控ADAM33和转录因子ETS-1表达,减少炎性细胞介质TGF-β1和IL-6释放以及改善气道重塑,达到干预和治疗哮喘的作用.

    哮喘降气平喘方气道平滑肌细胞易感基因气道重塑

    中药方剂治疗阴道炎的药效与毒性实验研究

    惠丹丹陈伊萌李云祥张艳茹...
    147-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评价自拟中药方剂治疗阴道炎的药效和毒性.方法:将40只豚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地塞米松阳性药物组(0.25 mg/ml),中药方剂高(52.00 mg/ml)、中(13.00 mg/ml)、低(3.25 mg/ml)剂量组,每组各8只.于各组豚鼠右后脚背剃毛处分别涂抹相应药物,末次给药15 min后,在点刺处依次涂抹不同浓度磷酸组胺直至豚鼠回头舔舐.大鼠脚趾肿胀模型实验分组同上.将3%甲醛注入各组大鼠脚趾内建立肿胀模型,造模成功后均匀涂抹相应药物于炎症患处.将新西兰大白兔分为染毒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只,分别注射52 mg/ml中药原液、0.9%氯化钠注射液,每24 h重复1次,连续5d.统计单位时间豚鼠搔抓次数及耐受磷酸组胺总量;观察大鼠脚趾肿胀消退情况并记录脚趾厚度变化;观察实验兔阴道是否水肿,HE染色检测阴道黏膜有无明显变化.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中药方剂高、中、低剂量组豚鼠单位时间搔抓次数均减少,耐受磷酸组胺总量均增加,但中药方剂低剂量组效果更明显,且显著优于地塞米松阳性药物组(P<0.05);中药方剂高、中剂量组消肿速率快,与地塞米松阳性药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组阴道组织无明显充血和红肿现象,阴道黏膜层次清晰,与模型对照组切片无明显差异;染毒组实验兔阴道黏膜刺激指数为0.2.结论:该自制中药方剂对阴道炎具有抗炎、消肿、止痒的功效,且对阴道皮肤黏膜无刺激性,无明显毒副作用.

    阴道炎中药方剂药效毒性评价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瓜蒌薤白桂枝汤加减防治心绞痛的作用机制

    郑红波陈聪
    153-160,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瓜蒌薤白桂枝汤加减防治心绞痛(AP)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TCMSP数据库获取瓜蒌薤白桂枝汤加减的活性成分及靶点,并通过文献检索进行补充.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模型.采用DrugBank、GeneCards、OMIM、DisGeNET数据库筛选AP的关键靶点,与药物成分靶点取交集获取潜在基因作用靶点.使用软件的拓扑分析插件筛选核心成分与作用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对成分-疾病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基于Autodock软件将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共筛选到300个活性成分靶点,获取疾病靶点1216个,取交集获得潜在基因作用靶点124个,筛选出核心靶点30个,对应100个核心药物成分,发挥作用的核心成分为槲皮素、山柰酚等,核心靶点为肿瘤细胞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前列腺素G/H合酶2(PTGS2)等.富集分析推测瓜蒌薤白桂枝汤加减主要经过癌症调节、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通路、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等20条相关通路发挥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瓜蒌薤白桂枝汤加减中槲皮素、山柰酚与TNF、Akt1结合性较好.结论:瓜蒌薤白桂枝汤加减可能通过核心成分槲皮素与山柰酚、核心靶点TNF、Akt1,经由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发挥防治AP的作用.

    心绞痛瓜蒌薤白桂枝汤加减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茵陈干预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李勇志郑玉刘森浩唐嘉璐...
    161-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茵陈干预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获取茵陈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在GeneCards数据库和OMIM数据库中获取肝纤维化的相关靶点,将茵陈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获得茵陈干预肝纤维化的作用靶点.运用Cytoscape 3.10.0构建化合物-靶点-疾病网络图,使用STRING数据库获得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Cytoscape 3.10.0进行可视化呈现及分析.使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得到茵陈有效成分15个,作用靶点289个,其中肿瘤抑制蛋白基因53(TP53)、肿瘤坏死因子(TNF)、蛋白激酶1(AKT1)、白细胞介素-6(IL-6)、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胱天蛋白酶3(CASP3)、缺氧诱导因子1A(HIF1A)和B细胞淋巴瘤2(BCL2)等为核心靶点.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主要涉及激素的反应、细胞迁移的正向调节、对细菌来源分子的反应、磷代谢过程的正向调节、对外源性刺激的反应等生物过程及癌症途径、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PI3K-Akt)、Janus激酶-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JAK-STAT)、核因子-κB(NF-κB)等信号通路.结论:茵陈干预肝纤维化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肝纤维化茵陈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真武汤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作用机制

    尚宗杰张少崇王春芳杨洪涛...
    168-176,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及GEO数据库,探讨真武汤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TCMSP检索真武汤有效活性成分及靶点,利用GeneCards等4个数据库获得IMN靶点,采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相互作用网络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核心靶点网络,并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进行分子模拟对接,并基于GEO进行核心靶点基因差异表达分析及免疫细胞浸润分析验证.结果:真武汤治疗IMN的关键活性成份是豆甾醇、山柰酚、β-谷甾醇等,其中核心靶点为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转录因子AP-1(JUN)、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3)等,KEGG富集分析发现主要作用在流体剪切应力等117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显示山柰酚、β-谷甾醇与前列腺素G/H合成酶-2(PTGS2)、CASP3、AKT1等靶点具有较强结合力;GSE115857数据集中AKT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CASP3为上调基因,JUN为下调基因,这些可能与未活化的CD4记忆性T细胞、未活化的自然杀伤细胞等免疫细胞有关.结论:真武汤通过多成份、多靶点、多通路等方式治疗IMN,可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特发性膜性肾病真武汤网络药理学靶点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