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东方论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东方论坛
东方论坛

刘忠世

双月刊

1005-7110

dflt@qdu.edu.cn

0532-85953730

266071

青岛市宁夏路308号

东方论坛/Journal Oriental Forum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为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它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注重学术性、创新性,倡导学术自由,鼓励大胆探索。坚持开放性,立足本校,面向国内外学术理论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周易》的经世智慧及其时代创新

    史少博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周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孕育了中华民族精神,融入了亿万华夏子孙的血脉,世代相继,从未间断,直至当今。我国当代文化既汲取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也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中也继承发展了《周易》的思想精华。《周易》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保合太和""天下文明""明罚敕法"等经世思想在当代文化中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体现了新时代的精神。《周易》注重整体性的思想精华,已经在当代文化中得到了创新性发展。

    《周易》经世智慧当代文化创新发展

    北魏赐客制及其对民族交融的影响

    张鹤泉
    1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拓跋珪恢复代国之时,实行使归顺者能够获得客身份的做法。北魏建国后,道武帝拓跋珪使赐客的规定制度化。北魏国家使"归国"少数族首领能够成为授客对象;而对"归国"汉人而言,只有上层群体,可以获得"客"身份。北魏国家对客实行了优待的措施,使少数族和汉族的客能够受封爵位和受任职官,并且,还能获得物质赏赐。尤其对少数族人的客,北魏国家实行赐婚的做法。因为北魏赐客制的实行,使客阶层与拓跋鲜卑统治者建立起牢固的君臣关系,并在"归国"群体中占据主导地位,因而,也就促使"归国"群体的独立性逐渐泯灭。而且,随着孝文帝汉化措施的推行,使代人与汉人的交融不断深化,从而在社会、文化价值观的取向上日趋一致,因此,北魏实施的赐客制对促进北方民族交融,无疑产生了重要影响与推动作用。

    北魏赐客制民族交融影响

    周代拜赐礼仪研究三题

    于少飞马金亮
    24-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周代拜赐礼仪包含受赐者的施拜情况和施拜后的相应礼节等,是君臣关系和尊卑意识在礼仪领域中的重要反映。西周赏赐铭文记载了一些看似有别于"拜稽首"的"变例"。实际上,"拜手页手""拜手稽手"及单言"稽首",皆与"拜稽首"同实异名,而"拜手"主要用于受赐者答谢"右者"。关于受赐者行拜礼之后的"受令册佩以出","佩"当视作名词,指代命服。铭文载妇人拜谢天后行稽首礼,而《礼记·少仪》记妇人遇君赐当肃拜。由于妇人发饰繁重而难以叩头至地,故无稽首之拜,仅有用于吉事的"扱地"(拜手至地)重拜。铭文盖套用男子拜赐礼用语而作模糊处理,《少仪》所载盖为晚周礼家之说,皆与西周妇人拜礼实情不符。

    周代拜赐拜稽首佩以出妇人拜赐

    南稻北麦与公司违规——基于水稻理论的实证研究

    胡海峰冯舰
    35-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2003-2018年中国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数据,研究了水稻种植与公司违规之间的联系及其内在机制。研究表明,随着CEO籍贯地种植水稻的比例提高,公司违规的概率也相应增大,稻作经济所带来的低社会信任度和风险偏好文化是其传导机制。儒家文化影响力与稻作文化在影响公司违规方面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CEO学历的提高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稻作文化对公司违规的正向影响。基于舞弊三角理论,检验了在不同压力与机会要素下,水稻种植的异质性影响,发现CEO籍贯地水稻种植比例在经营压力小、违规机会大的公司能够对公司违规起到更大影响。

    公司违规南稻北麦文化差异CEO特征集体主义

    行业特定知识转移与分析师预测质量:来自券商机构并购的证据

    王垒冯明聪沙一凡
    55-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频发的"研报门"事件使得如何提升分析师预测质量成为学术界的热点话题。并购作为券商获取外部知识资源的有效途径,是分析师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手段。为此,借助券商机构并购事件构建多时点DID模型,基于知识转移视角探究了行业特定知识对于分析师预测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券商机构并购能够有效改善分析师预测质量,降低分析师预测偏误和预测分歧;且这一改善效应在吸收合并与控股合并的并购事件中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客户公司地理距离邻近、分析师知识差距较大以及工作年限较短时,并购后分析师预测质量的改善效果越明显。基于知识转移的视角,明晰了分析师预测质量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对于监管机构制定和完善有关券商并购重组的政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券商机构并购知识转移分析师预测质量行业专长

    农村商业银行股权和控制权非对称配置下的大股东掏空效应

    雷梦娇何婧
    7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省联社的存在改变了农村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但省联社参与治理下的农村商业银行大股东掏空行为尚待研究。省联社通过省政府的行政赋权,剥夺了原属于农村商业银行股东的部分控制权,造成了农村商业银行股权和控制权非对称配置这一独特的公司治理模式。研究发现,农村商业银行股权和控制权非对称配置对大股东掏空的影响同市场化程度密切相关,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股权和控制权非对称配置程度越强,意味着省联社对农村商业银行的控制力越强,农村商业银行的大股东掏空就越强,而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这种影响则不显著。针对股权结构的进一步研究表明,股权性质和股权集中度不会对股权和控制权非对称配置下农村商业银行的大股东掏空行为产生影响;而股权制衡度越高,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股权和控制权非对称配置下农村商业银行的大股东掏空效应越强;此外,股权和控制权非对称配置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内对农村商业银行贷款集中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省联社模式对农村商业银行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应分地区具体问题具体看待,省联社改革应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研究结论对"一省一策"推进省联社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撑,对保护农村商业银行中小股东利益形成了有益借鉴。

    农村商业银行股权和控制权非对称配置大股东掏空市场化程度省联社改革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逻辑

    冯志峰
    87-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明确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概念要点,进而把握其核心要义、构成要素与评价要求,探求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路径。本文旨在立足国内外现代化强国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基础,把握时代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严格遵循"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国际通用与各地适用、动态分析与静态剖析、技术可行与数据可比、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六个相统一的构建原则,提炼设计出一套科学系统、行之有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评价指标体系。全面落实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强化评价衡量标准、优化评价监测机制、转化评价结果运用,才能稳中有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评价指标体系指标设计原则评价指标核算评价结果应用

    跨学科视域与跨文类叙事:《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的敦煌文学书写

    李松杨芷若
    102-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19世纪末,海外汉学家开启了中国文学史的编纂工作,21世纪以来走向成熟和深化。梅维恒主编的《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2001年出版以来,引起了国内外学界的广泛讨论,该书有关敦煌文学书写的问题值得重视。通过阐述选取文献的缘由、撰写的思路以及向文学本位回归的特色,可以提炼出作者书写敦煌文学所采取的研究方法,即跨学科视域和跨文类叙事研究。考察该书的文学史观和文学史方法论,可以为国内的书写实践提供路径参考。中国文学史编纂应该立足中华文化核心价值,参与全球国际对话并构建科学的文学史理论,撰写真正内在于中国文学文化同时又融入世界潮流的文学史著述。

    《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敦煌文学梅维恒史密德

    论小资产阶级文艺的论争与批判——从许杰的《小资产阶级与文艺》一文说起

    杨剑龙
    118-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1957年8月,叶以群、孔罗荪、姚文元合作撰文《许杰在文艺上政治上的反动道路》,其中叶以群的《许杰的"小资产阶级文艺"之旗》,直接批判许杰1948年发表的《小资产阶级与文艺》。1928年的革命文学倡导,开启了以阶级划分作家、以小资产阶级界定作家与创作的先声。在与梁实秋的人性论、"自由人"、"第三种人"的论争中,常常将他们归为小资产阶级文人,成为找不到政治出路动摇者的标签。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后,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被确定了,小资产阶级的自我反省和批判被突出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常常以小资产阶级作为评判作家创作的不足和短处。在历次对于小资产阶级文人和创作的批判针砭过程中,将阶级斗争观念作为衡量作家衡量文学的标准,忽略与抛弃了人性与文学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将革命与否视作评判作家立场与情感的唯一标准,模糊与消弭文学与革命不同的视阈及文学的特性;将工农兵的立场和情感看作衡量作家和文学的标准,批评或否定了文学表达的多样性与先锋性。

    许杰《小资产阶级与文艺》小资产阶级论争批判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百年汉籍收藏钩沉

    张云马义德
    136-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圣彼得堡大学的汉籍收藏始于1930年代,一直持续至20世纪中叶,百余年时间共收藏汉籍2200余部。这些汉籍是以王西里院士为代表的圣大东方系几代汉学家积累的遗产。通过对馆藏汉籍的调查,结合文献档案,梳理圣大汉籍收藏历史,重点探讨了西维洛夫、沃伊采霍夫斯基、王西里、米哈伊尔·赫拉波维茨基、柏百福等10余位汉学家的汉籍收藏及特点,进一步探清了圣大汉籍收藏相关问题。圣大所藏汉籍孕育了王西里学派,为俄罗斯汉学繁荣奠定了基础,考察其来源对俄国汉学与汉籍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圣彼得堡大学汉籍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