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电工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电工技术
电工技术

牟炳林

月刊

1002-1388

diangong@chinaet.net

023-63502993

401121

重庆市北部新区洪湖西路18号

电工技术/Journal Electric Engineering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科技部主管,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主办,1980年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每月10日出版,在国内外电力电子、自动化类杂志中具有很大影响力的实用性技术杂志。已被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评选为中国期刊方阵期刊。《电工技术》以其新颖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的报道风格,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电工技术》在业内拥有的庞大读者群和深入广泛的信息传播能量,是指导选购和使用、沟通产销的理想媒体。《电工技术》报道宗旨:为从事自动化科技应用与应用科研界的中高层人士传播技术知识和产品信息,且新颖、实用、可操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预制舱热设计及计算方法探析

    顾铭飞阚严生袁涤非孙一昂...
    147-150,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适应不同地区的各类恶劣气候条件,应在预制舱设计过程中进行热计算和研究,配置合理的暖通系统,以保障舱内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介绍了预制舱热设计原则,研究了多种因素对预制舱内部温度的影响,并提出了一种预制舱热计算方法,分别对高温环境制冷量和低温环境供暖量进行分析计算.经工程实践验证,该方法具备准确性和可行性,可应用于不同地点、不同配置或不同温度要求的预制舱热设计.

    预制舱热设计热计算传热系数冷负荷热耗量热工指标

    一起环氧树脂浇注电流互感器故障情况及处理分析

    柏树青
    151-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某站一起环氧树脂浇注电流互感器内部故障引起的设备故障进行分析,得出事故原因为电流互感器制造工艺控制不良及密封结构不良.故障发展过程为:35 kV回河线 A 相发生线路接地故障,BC 相升高至线电压,在线电压作用下,302 开关CTC相发生接地短路,导致内部高温高热气体混合碳化后粉尘从CT内部喷出,引发 302开关BC相接地短路故障.因故障CT靠近主变侧,CT接地故障无法切除,CT 故障进一步扩大,最终引起主变差动保护动作跳闸.据此对该型号(LQZF8-35 W)电流互感器在制造工艺、交接验收、试验、技术规范书方面提出改进建议,以提高电流互感器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电流互感器环氧树脂浇注

    220kV双回线路无人机协同带电作业表面电场分析

    苏晓白雪松许华栋李浪...
    156-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人机协同带电作业作为一种数字化、智能化的重要技术手段,能有效提高带电作业的效率和供电的可靠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然而,目前缺乏对无人机协同带电作业过程中表面电场分布特性的研究,无法保证无人机在高压输电线路附近作业的安全性.为此搭建了 220 kV钢管塔双回线路和大疆运载无人机的三维模型,采用有限元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对无人机作业过程中的表面场强进行仿真计算,分析了表面场强的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最大场强出现在靠近线路侧的旋翼尖端处;远离线路的旋翼尖端、下方支架及机身凸出部位的场强也高于其余部分;场强随水平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且变化幅度逐渐减小;当水平距离小于 1.5m时,各相场强差距较大,按大小排列依次为B、C、A相;当水平距离大于 1.5m时,各相场强差距较小,按大小排列依次为 A、C、B相.研究结论可为后续开展无人机协同带电检修作业提供理论参考.

    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无人机电场强度

    500kV GIS交流耐压试验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李汶蒿
    159-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提升智能电网建设效果,保障电网的智能化运行,对 500 kV GIS交流耐压试验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准确设定 GIS设备各项参数,以避免损坏贵重设备.计算主回路电容量、等值电阻等参数,运用较优方式对设备进行选择与接线,即先进行预备试验,操作隔离开关及断路器,操作完成后进行耐压试验并统计所有试验数据.试验结果表明,在接近耐压值时,5 个小组将直流试验电压均匀升至 6 kV.在充电电流较为平稳时,能更准确地控制试验电压至目标值;震荡周期在 0.51s 内,电流值趋近于零,震荡幅值较小,并未观察到明显的反击过电压现象.这表明 500 kV GIS交流耐压试验能有效检查设备的绝缘性能,确保设备在投运前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通过交流耐压试验,可及时发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耐压局放问题,应用效果良好.

    500kVGIS交流智能电网

    雷电流作用下人工接地体腐蚀寿命预估方法研究

    刘俊
    162-163,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主要探讨了在相同土壤条件下,人工接地体在雷电流作用下的腐蚀寿命变化情况.以人工冲击电流的腐蚀试验为基础,通过引入年预计雷击次数的计算模型,建立了多年累积腐蚀深度的计算公式,进而估算人工接地体的腐蚀寿命.

    雷电流人工接地体腐蚀

    C5-PFK混合气体绝缘穿墙套管分解产物分时互用光学带电检测技术

    邓保家张施令彭链
    164-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围绕C5-PFK气体在特高压套管典型绝缘结构使用的理论性分析,将分时互用光纤传感检测技术应用于 C5-PFK混合气体绝缘及分解性能研究.理论和软件分析:从分子动力学层面模拟 C5-PFK 混合气体的绝缘及分解特性;自主编程仿真软件模拟吸收谱线随温度、压力变化规律,获取C5-PFK绝缘环境下特高压套管精细化电热机耦合场分布;针对电容式套管内绝缘结构和C5-PFK混合气体绝缘特性,应用灰色系统与NSGA-II混合算法反演、预测分解气体浓度高耦合、非线性数据序列.硬件和装置开发:开发分时互用光纤带电检测装置实现混合气体分解成分定量在线获取;搭建测试混合气体工频、雷电和操作冲击性能的高压组合电器真型试验平台;通过迭代优化光路系统,解决高频振动、大幅温差对试验结果影响.分时互用光纤传感检测技术可实现 C5-PFK 混合气体高灵敏度、宽浓度域检测,为双碳目标建设示范工程提供理论和试验依据,具有较好经济和社会效益.

    C5-PFK气体分子动力学灰色系统与NSGA-II混合算法高压组合电器真型试验平台光路系统

    超高压变电站接入弱交流系统的功角、电压稳定问题研究

    卢子敬吴启亮贾波李子寿...
    173-177,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高压变电站接入弱交流系统情况不可避免,故障发生后可能引起近区电网暂态稳定问题.系统失稳可能呈现电压失稳和功角失稳两种表现形式,不同运行方式下系统的稳定特征和表现形式不同.在大负荷且地区电源开机不足方式下以电压失稳模式为主导,在小负荷且电源开机较多时以功角失稳模式为主导.部分方式下两种稳定问题相互交织,共同导致系统失稳.以某超高压变电站 A 接入电网的情况为例,分析了系统存在的稳定问题和相关影响因素,识别了不同运行方式下系统的主导失稳模式,并制定了相应的安全稳定控制措施.

    超高压变电站主导失稳模式电压失稳功角失稳控制措施

    RIME-VMD-LSSVM在气体绝缘电器局放故障识别的应用

    张超张运张士勇高鹏...
    178-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气体绝缘组合电器中存在多种绝缘故障,准确识别 GIS的故障类型对保障电力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提出一种基于霜冰优化算法(Rime optimization algorithm,RIME)优化变分模态分解(VMD)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 GIS局部放电分类识别方法.首先引入 RIME以最小包络熵作为目标函数对 VMD中K 和α两参数进行优化.然后对 IMFs进行选取,并采用峭度、裕度、波形提取特征.最后将提取的特征向量输入 RIME-LSSVM进行识别诊断.经过对 4 种局放特高频信号进行处理分析,表明相比于传统算法,该方法的 RIME-VMD-LSSVM诊断效果更好,能有效识别不同的绝缘缺陷故障,识别正确率相较于其他传统算法最高可提升约 16%,对 GIS等高压电力设备故障识别有进步意义.

    GIS局部放电VMD霜冰优化算法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基于红外图像技术的变电站高压电气设备绝缘自动监测

    何瀚郭亨
    184-185,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电压设备绝缘监测准确性,基于红外图像技术设计变电站高压电气设备绝缘自动监测方法.提取介质损耗值、瞬时功率变换等特征量,结合红外热像仪扫描的图像信息,训练绝缘状态相关特征,分离并重构谐波信号,实现电气设备绝缘自动监测.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绝缘自动监测结果仅存在 0.1℃的误差,监测准确性较高.

    红外图像技术高压电气设备绝缘状态自动监测

    动车组固体绝缘隔离开关电场仿真优化设计

    刘郑森薄文彦张东远黄永旺...
    186-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确保动车组在高海拔环境的安全运行,研究了在动车组高压设备中应用固体绝缘技术.通过对额定电压 31.5 kV、工频耐压 100 kV的固体绝缘隔离开关进行电场仿真分析,发现电场强度在各绝缘介质中的最大值分别为 22.37 kV/mm与 7.65 kV/mm,超过各绝缘介质规定场强最优值.通过改变屏蔽网结构、增大绝缘层厚度、增加金属屏蔽网,将场强最大值分别降低为 14.93 kV/mm与 2.61 kV/mm,达到规定场强标准.通过工频耐压试验验证了固体绝缘隔离开关的优化设计达标.

    隔离开关绝缘击穿电场计算结构优化动车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