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电子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电子学报
中国电子学会
电子学报

中国电子学会

王守觉

月刊

0372-2112

new@ejournal.org.cn;wanghui@ejournal.net.cn

010-68279116,68285082

100036

北京165信箱

电子学报/Journal Acta Electronic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1962年创刊,中国电子学会主办的高级学术月刊。刊登电子与信息及相关领域代表我国研究水平的最新科研成果和技术进展。本刊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之一;科技部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获2000年首届国家期刊奖以及200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学术期刊专项基金资助。现被五个大型检索机构(Ei、Sci-Expanded、SA、苏联文摘杂志(рж)和日本科技文献速报)作为固定收录对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速移动环境OTSM通信双迭代判决反馈均衡研究

    张洪伟李国军叶昌荣金文皓...
    1801-180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有正交时序复用(Orthogonal Time Sequence Multiplexing,OTSM)通信均衡方法在高速移动环境下难以有效处理符号间干扰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最小二乘QR分解(Least Square QR,LSQR)的双迭代判决反馈均衡方法.该方法利用基于零填充的OTSM系统时域传输矩阵的分块特性,使用LSQR迭代算法对时域观测数据进行逐块均衡以实现对待检测符号的快速粗估计;随后将其转换至延迟-序列域中通过数次迭代的方式进行动态门限量化判决,进而利用判决反馈结果对延迟-序列域观测数据进行分块干扰消除,最后通过LSQR迭代均衡实现符号粗估计的迭代优化.仿真结果表明,在500 km/h移动速度下该均衡方法与目前广泛使用的基于高斯赛德尔(Gauss-Seidel,GS)的均衡方法和基于最大比合并(Maximum Ratio Combining,MRC)的均衡方法相比,采用16-QAM调制且误码率为10-4时分别带来了2.61dB和1.76dB的性能增益.

    正交时序复用延迟-序列域动态门限判决干扰消除LSQR迭代均衡

    基于SSK的室内VLPC系统设计及性能分析

    王法松姜雯李睿史士杰...
    1809-18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设计了一个多输入单输出(Multiple-Input Single-Output,MISO)的三维室内可见光定位通信一体化(Visible Light Position and Communication,VLPC)系统,该系统在接收端基于接收信号强度(Received Signal Strength,RSS)的三维可见光定位(Visible Light Position,VLP)算法获得定位数据,同时估计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并上传给发射端进行定向通信.该系统的发射端基于空移键控(Space Shift Keying,SSK)的室内可见光通信(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VLC)技术实现系统的通信功能.另外,本方案可以完全避免通信与定位子系统之间的干扰.同时,通过推导定位误差的克拉美罗下界(Cramér-Rao Lower Bound,CRLB)和SSK-VLC的通信可达速率来评估本文提出的VLPC系统的性能.仿真结果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案的有效性.

    可见光定位可见光通信空移键控克拉美罗下界可达速率

    隐空间采样与隐蔽特征提取的CR-GAN复杂无线信道建模

    姜斌程子巍包建荣吕鑫...
    1817-18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更准确地建模随机无线信道,提出一种自适应增强条件生成对抗网络信道建模方法.其采用扩展的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GAN)开展训练,以近似估计无线信道响应,模拟真实无线环境信道.为了改善GAN训练稳定性和学习能力,引入条件信息和梯度惩罚项,并提出一种增强条件生成对抗网络框架,用于提取信道隐蔽特征.此外,还提出隐空间采样策略,以增加随机变量与生成数据的互信息量,提高所提框架的信道建模性能.仿真表明:所提框架能很好地模拟复杂无线信道分布.在信噪比为10dB时,与现有GAN训练方法相比,其归一化均方误差性能改善约24%.

    无线通信深度学习信道建模生成对抗网络

    基于多智能体近端策略优化的多信道动态频谱接入

    陈平平张旭谢肇鹏丘毓萍...
    1824-1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在多用户多信道通信场景中应用动态频谱接入(Dynamic Spectrum Access,DSA)技术提高通信效率,保证用户公平,本文基于多智能体近端策略优化(Multi-Agent Proximal Policy Optimization,MAPPO)提出了MAPPO-DSA算法.该算法首先针对单信道接入在多个信道同时空闲时存在的频谱浪费问题,使用多信道接入作为解决方案.同时,多信道接入导致状态空间与动作空间指数增长,计算成本高,学习难度大.为此本文引入MAPPO深度强化学习(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DRL)算法,在复杂环境中高效学习和优化接入策略.通过设计优化MAPPO中观测及奖励等强化学习要素和共享网络参数来保证用户公平.最后,在不同场景下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MAPPO-DSA能够学习到近似最优的接入策略,部分场景中的网络吞吐量逼近理论上限,显著优于现有算法,且有效保证用户公平.

    动态频谱接入深度强化学习多智能体近端优化多信道接入

    基于硬件损伤与离散相移的IRS辅助MU-MISO通信系统鲁棒能效优化算法

    熊迎香徐勇军陈前斌黄崇文...
    1832-1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有工作仅考虑理想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与硬件调控能力导致在实际系统中用户传输中断过高的问题,该文综合考虑不完美CSI、有限相移调控、硬件损伤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反射面(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IRS)辅助的鲁棒能效优化算法.考虑基站最大发射功率与IRS离散相移约束及差异化用户传输速率需求,基于高斯CSI误差模型和加性硬件损伤模型,将基站主动波束成形与IRS被动相移优化问题建模为含不确定性参数的多变量耦合能效最大化问题.考虑波束向量与相移矩阵的耦合性,利用交替优化策略将原问题转化为主动波束子问题和离散相移子问题.利用伯恩斯坦不等式、丁克尔巴赫方法及连续凸近似将波束子问题转化为凸优化问题求解;基于求解的主动波束向量,利用罚函数法和投影定理求解离散相移子问题.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非鲁棒算法相比,所提算法能效性能提升15.8%,平均中断概率间隙达86.7%.

    智能反射面能效优化鲁棒性

    多用户全双工协作PNOMA系统非正交率控制及功率分配优化算法

    申滨张楠董坤明
    1842-1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NOMA系统远近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之间在时频资源上信号完全重叠,以期获得最高的频率利用率,但其中UE之间的干扰也成为核心问题之一.部分NOMA(Partial NOMA,PNOMA)系统由于仅在部分频段实现NOMA共存,因此可以优化协调UE之间的干扰.相较于传统NOMA系统,PNOMA系统能够极大地降低非理想连续干扰相消(imperfect 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ipSIC)对于系统和速率的消极影响.基于全双工协作NOMA(Full Duplex Cooperative NOMA,FD-CNOMA)系统和PNOMA系统,本文提出了一种全双工协作部分NOMA(FD-CPNOMA)方案以优化UE之间干扰,提高系统可达速率.考虑由一个基站和若干个远近UE构成的FD-CPNOMA系统,针对实际中存在非理想连续干扰消除问题,本文给出了UE配对、非正交率控制及功率分配的优化算法,并推导了此模型下UE中断概率闭式解.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UE配对方案性能优于其他三种配对方案,所提出的PNOMA系统最大可达速率均优于相应的传统NOMA系统,提出的FD-CPNOMA系统在低信噪比下的最大可达速率比半双工协作部分NOMA(HD-CPNOMA)系统和PNOMA系统分别高出95.42%、44.06%,并且在高信噪比下可以较好地实现UE间公平性和平均可达速率的折衷.

    FD-CPNOMA非理想连续干扰消除UE配对功率分配中断概率平均可达速率

    差分编码与神经网络辅助的OFDM系统信道估计方法

    卿朝进凌国伟王莉胡文权...
    1852-1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用于信道估计的导引占用宝贵的传输资源且消耗用户设备发射机能量.为应对这一困境,提出差分检测与神经网络相结合的信道估计方法.在发射端,将发送数据进行差分编码.在接收端,将差分译码后的数据视为发射的导引,借助面向判决信道估计思想,捕获信道估计的初始特征;在捕获到的初始特征的辅助下,构建增强信道估计网络(Enhanced Channel Estimation Network,En-CENet),融合差分与神经网络捕获的信道特征,改进信道估计精度.仿真结果表明,相对导引辅助信道估计和机器学习叠加信道估计方法,本文方法在提高系统频谱效率、节省发射机能量消耗、降低接收机计算复杂度和运行时间的同时,改善了信道估计精度.

    差分编码神经网络信道估计带宽资源能量消耗

    无小环大列重QC-LDPC短码的显式构造

    张国华孙爱晶倪孟迪方毅...
    1862-18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列重较大的无4环且无6环的准循环(Quasi-Cyclic,QC)低密度奇偶校验(Low-Density Parity-Check,LDPC)码,本文提出了三种新的显式构造方法.新方法的指数矩阵由两个整数序列完全定义,其中第一个序列是从0开始且公差为1的等差序列,第二个序列是由符合最大公约数约束的整数组成的特殊序列.对于现有显式方法只能提供较大循环块尺寸的多种行重类型,新显式构造方法在这些行重类型下均获得了相当小的循环块尺寸,从而将最小循环块尺寸降低到大约只有原来的一半.与近期提出的基于搜索的对称结构法相比,新的显式构造方法具有类似或更优的译码性能、极低的描述复杂度且不需要计算机搜索.

    循环块最大公约数低密度奇偶校验码准循环

    伯努利生成矩阵码中的统计力学性质

    孟凡辉马啸
    1869-18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统计物理的角度,结合自旋玻璃理论与复杂网络理论,系统地研究了伯努利系统低密度生成矩阵码的统计力学性质.首先给出系统低密度生成矩阵码的伯努利构造、编译码框架,并讨论节点度分布以及正规图与Erdös-Rényi(ER)随机图的联系.然后研究自旋玻璃理论框架下的编译码模型、码本与微观构型的关系、空腔方法与消息传递方程,提出针对系统码的种群动力学算法来高效分析其渐近性能.最后提出正规图配置模型(Normal Graph Configuration Model,NGCM)生成具有连接偏好性的正规图,研究异配性对置信传播(Belief Propagation,BP)译码算法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其机理.仿真结果表明,种群动力学算法与BP译码算法本质上相同,但前者不局限于某个具体的码,因此在分析码集的渐近性能时更具优势.此外,适当的异配性能够显著提升BP算法在瀑布区的译码性能,获得更低误码率(Bit Error Rate,BER)并且降低译码迭代次数(复杂度).

    自旋玻璃复杂网络系统低密度生成矩阵码空腔法置信传播译码算法异配性

    基于磁性纳米粒子的分子通信研究

    孟令国杨晓东赵楠朱宁...
    1878-18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子通信是利用分子等纳米粒子作为信息载体,经发射、编码、传输和解码步骤来实现通信的一种通信范式.磁性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生物兼容性,将其作为信息载体,在未来能够更好地构建体域纳米网络,以及解决纳米机器人间的通信协作问题.目前分子通信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部分,对于分子通信平台的研究及相关实验相对较少.本文设计了一个基于磁性纳米粒子的分子通信平台,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来研究不同调制方式和不同外界环境下分子通信的通信情况,最后总结展望了分子通信研究的未来方向.

    分子通信磁性纳米粒子信号调制平台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