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电子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电子学报
中国电子学会
电子学报

中国电子学会

王守觉

月刊

0372-2112

new@ejournal.org.cn;wanghui@ejournal.net.cn

010-68279116,68285082

100036

北京165信箱

电子学报/Journal Acta Electronic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1962年创刊,中国电子学会主办的高级学术月刊。刊登电子与信息及相关领域代表我国研究水平的最新科研成果和技术进展。本刊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之一;科技部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获2000年首届国家期刊奖以及200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学术期刊专项基金资助。现被五个大型检索机构(Ei、Sci-Expanded、SA、苏联文摘杂志(рж)和日本科技文献速报)作为固定收录对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45 nm CMOS SOI工艺的毫米波双频段低相噪压控振荡器设计

    陈喆王品清周培根陈继新...
    2161-2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45 nm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绝缘体上硅工艺(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Sili-con On Insulator,CMOS SOI)设计了一款支持5G毫米波24.25~27.5 GHz和37~43.5 GHz双频段的低相位噪声压控振荡器(Voltage Controlled Oscillator,VCO).基于CMOS SOI工艺良好的晶体管开关特性,结合开关电容阵列及开关电感方案,提高宽带调谐电容、电感Q值,扩展VCO工作频段,降低相位噪声.同时,输出匹配网络也采用开关电容切换方式,实现了5G毫米波双频段良好阻抗匹配及稳定功率输出.流片测试结果表明该VCO可以完整覆盖5G毫米波双频段24.25~27.5 GHz和37~43.5 GHz,低频段输出功率-4.8~0 dBm,高频段输出功率-6.4~-2.3 dBm.在24.482 GHz载频,1 MHz频偏处的相位噪声为-105.1 dBc/Hz;在43.308 GHz载频,1 MHz频偏处的相位噪声为-95.3 dBc/Hz.VCO核心直流功耗15.3~18.5 mW,电路核心面积为0.198 mm2.低频段(高频段)的FoM(Figure of Merit)及FoMT优值分别达到-181.3 dBc/Hz(-175.4 dBc/Hz)、-194.3 dBc/Hz(-188.3 dBc/Hz).

    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绝缘体上硅工艺压控振荡器5G毫米波双频段

    基于视音互补语义清晰化的隐私视频动作识别方法

    李泽超付孝德潘礼勇严锐...
    2170-2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视频隐私保护是当前社会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对视频进行模糊处理是保护人们隐私权益的重要手段.由于模糊视频天然缺失视觉模态的信息,主流的视频动作识别算法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模糊视频作为多模态介质不仅仅只有视觉模态信息,同时,也含有丰富的音频模态信息,从人类的认知角度而言,音频也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多模态融合的隐私视频动作识别方法,在保证不侵犯使用者隐私的前提下进行人类动作行为识别.具体来说,使用音频-视觉特征融合模块将音频模态特征图融入到视觉模态中,充分融合音视频模态的深层语义信息.除此之外,模型还引入清晰视频帧图像作为标签,在模型训练阶段监督动作识别网络的参数更新,为隐私视频动作识别网络提供清晰的语义信息.在多组隐私行为数据集上,通过大量消融和对比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音视频特征融合语义清晰化隐私保护

    200 V全碳化硅集成技术

    顾勇马杰刘奥黄润华...
    2183-2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N衬底P外延晶圆的全碳化硅(Silicon Carbide,SiC)集成工艺平台,该工艺平台兼容低压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CMOS)、横向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Laterally-Diffused MOS,LDMOS)以及高压二极管等器件.采用P型缓冲层技术调节器件垂直方向电场分布,使高压器件垂直方向耐受电压提高212.4%;在1µm厚度的P型缓冲层和1µm厚度的P型外延层上,实现LDMOS、高压二级管和高侧区域耐受电压大于300 V.基于该工艺平台,搭建了SiC CMOS反相器和反相器链电路,均实现了0~20 V轨至轨的电压输出;设计了半桥驱动电路,低压侧驱动电路由四阶反相器构成;高压侧驱动电路由电平移位电路和高侧区域反相器链电路组成,实现了180~200 V浮空栅极驱动信号输出.

    碳化硅(SiC)集成碳化硅集成电路碳化硅反相器碳化硅横向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基于角速度信息先验的固定无源单站直接定位方法

    陈梁栋黄知涛王翔吴癸周...
    2190-2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两步定位法在固定无源单站定位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角速度先验的固定无源单站直接定位方法.首先,给出定位场景及辐射源运动模型,根据雷达辐射源脉内、脉间以及空间采样特点,按照快时间、慢时间、快拍构建三维观测信号模型.将快时间变换至频域并提取一组最强信号,利用本文提出的空时对称自相关函数(Space Time Symmetric Autocorrelation Function,STSAF),消除影响定位精度的多余相位项;然后,将经上述处理的2次观测信号进行混频,构建定位模型并给出直接定位代价函数;同时,针对性提出一种基于位置选择的MUSIC(MUl-tiple SIgnal Classification)算法,根据慢时间域包含的距离信息及空间域包含的方位信息,对辐射源横、纵坐标进行搜索,实现对辐射源的直接定位.本文对算法计算复杂度和克拉美罗下界(Cramer-Rao Lower Bound,CRLB)进行了理论推导,分析了影响定位精度的因素,对比所提直接定位方法与传统两步定位法的均方根误差,绘制本文方法的GDOP(Geometric Dilution Of Precision)曲线.

    固定无源单站直接定位STSAF函数位置选择MUSIC算法

    基于哈希接入的跨网络负载均衡

    谢辉凌昕彤汪子涵王家恒...
    2201-2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线接入网复杂化持续加剧,无线设备数量激增.为了提升未来网络容量和资源利用率,需要设计有效的拥塞控制手段和资源调配策略,平衡子网络之间负载,促进跨域资源协同共享.为此,本文在新近提出的哈希接入协议的基础上,设计了哈希接入动态优化策略,根据网络负载状况动态调整接入参数以缓解网络拥塞,并在跨网络场景下进一步提出了负载均衡方案与资源整合再调配方案,为无线接入网整合无线资源、均衡网络负载提供了有用的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哈希接入动态优化策略在保证网络稳定的同时最大化网络吞吐量,资源调配方案能有效地调配失衡的网络负载,提升复杂融合网络性能和接入公平性.

    无线接入网哈希接入接入控制网络负载均衡

    基于超球面对偶学习的双通道图异常检测方法

    李青钟将倪航
    2212-2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图异常检测作为一项重要的数据挖掘任务,专注于识别与大多数节点显著偏离的异常节点.随着无监督图神经网络技术的进步,现已开发出了基于密度估计、对抗生成网络等多种高效识别图数据中潜在异常的方法.然而,这些方法更注重无监督图异常检测生成高质量的表征,而往往忽略了图异常的特性.因此,本文提出了一个双通道异构图异常检测模型(Dual-channel Heterogeneous Graph Anomaly Detection,HD-GAD).其模型基础架构包括双通道的图神经网络:全局子结构感知的图神经网络和局部子结构感知的图神经网络,用于图异常检测捕获全局和局部子结构属性.同时,基于对偶推断引入了多超球体学习目标(Multi-Hypersphere Learning,MHL),从宏观和介观超球体角度,分别测量在整个图/社区结构中偏离的异常节点.HD-GAD模型利用相似度函数EmbSim优化训练目标,以缓解多超球面学习中的模型坍问题.最后,在五种不同的数据集上进行了全面的实验.其AUC(Area Under Curve)值在大多数情况下均超过了0.9,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进一步证明了HD-GAD模型在图异常检测任务上的高效性与性能优势.

    图异常检测图神经网络超球面学习双通道图神经网络无监督学习对偶学习

    基于条件变分推断与内省对抗学习的多样化图像描述生成

    刘兵李穗刘明明刘浩...
    2219-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有多样化图像描述生成方法受到隐空间表示能力和评价指标制约,很难同时兼顾描述生成的多样性和准确性.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多样化图像描述生成模型,该模型由一个条件变分推断编码器和一个生成器组成.编码器利用全局注意力学习每个单词的隐向量空间,以提升模型对描述多样化的建模能力.生成器根据给定图像和序列隐向量生成多样化的描述语句.同时,引入内省对抗学习的思想,条件变分推断编码器同时作为鉴别器来区分真实描述和生成的描述,赋予模型自我评价生成的描述语句的能力,克服预定义评价指标的局限性.在MSCOCO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在随机生成100个描述语句时,多样性指标mBLEU(mutual overlap-BiLingual Evalu-ation Understudy)提升了1.9%,同时准确性指标CIDEr(Consensus-based Image Description Evaluation)显著提升了7.5%.与典型多模态大模型相比,所提出方法在较小参数量的条件下更适用于生成多样化的陈述性描述语句.

    图像描述变分推断对抗学习隐嵌入多模态学习生成模型

    基于双层联邦学习的高动态车联网业务边缘协作计算机制

    徐思雅郭佳惠
    2228-2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联邦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分布式机器学习架构,允许车联网中多个车辆终端进行本地模型训练,并在兼顾数据隐私保护的条件下实现模型的全局聚合,从而提供可靠的车联网服务.然而,在联邦学习训练过程中,车辆终端往往因其高移动性在不同区域间切换训练,导致全局模型精度低.此外,恶意终端频繁上传无效或错误模型数据将导致车联网服务可靠性差.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层联邦学习的高动态车联网业务边缘协作计算机制.首先,综合考虑车辆终端的移动性、计算能力和可靠性,构建了终端服务能力模型,并提出了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边缘协作计算域构建算法,通过将多个边缘节点覆盖下的车辆终端进行聚簇训练,降低了终端本地模型的切换概率,从而保证联邦学习模型训练的持续性.进而,构建了包含边缘协作计算域内聚合层和域间聚合层的双层联邦学习框架,分别采用基于自适应聚合因子的本地模型半异步聚合机制和基于数据量的区域模型异步聚合机制,提升了联邦学习系统的聚合效率.特别地,考虑终端高速移动引起的跨域问题,引入了本地模型部分条件更新机制,避免了高质量模型被低质量模型覆盖的情况,进一步提高了全局模型准确率和系统资源利用率.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机制在模型精度和服务可靠性等方面均优于本地计算、同步联邦学习和异步联邦学习算法.

    联邦学习边缘计算可靠性高动态车联网

    基于边缘辅助和多尺度Transformer的无参考屏幕内容图像质量评估

    陈羽中陈友昆林闽沪牛玉贞...
    2242-2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与从现实场景中拍摄的自然图像不同,屏幕内容图像是一种合成图像,通常由计算机生成的文本、图形和动画等各种多媒体形式组合而成.现有评估方法通常未能充分考虑图像边缘结构信息和全局上下文信息对屏幕内容图像质量感知的影响.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边缘辅助和多尺度Transformer的无参考屏幕内容图像质量评估模型.首先,使用高斯拉普拉斯算子构造由失真屏幕内容图像高频信息组成的边缘结构图,然后通过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对输入的失真屏幕内容图像和相应的边缘结构图进行多尺度的特征提取与融合,以图像的边缘结构信息为模型训练提供额外的信息增益.此外,本文进一步构建了基于Transformer的多尺度特征编码模块,从而在CNN获得的局部特征基础上更好地建模不同尺度图像和边缘特征的全局上下文信息.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在指标上优于其他现有的无参考和全参考屏幕内容图像质量评估方法,能够取得更高的主客观视觉感知一致性.

    无参考屏幕内容图像质量评估高斯拉普拉斯算子卷积神经网络Transformer多尺度特征

    基于频率控制的封闭腔体微波无线输能技术

    敬小炜景建伟闫丽萍刘长军...
    2257-2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封闭腔体内的无线能量传输(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WPT)技术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基于频率控制的WPT技术,可实现对电大封闭腔体(103_λ3)内的多方位传感器进行可控和高效的无线充电.电大腔体内的电场分布对频率的变化敏感,利用频率变化实现对封闭腔体场分布控制.实验结果表明,在S波段的1 m3腔体最高WPT传输效率为96.6%.设计的宽带整流电路实测整流效率最高为80%,整流效率高于50%的带宽为1.65 GHz.在2.401~2.495 GHz频段实现控制双接收机的不同工作状态,展现其在航空航天器等封闭空间中为传感器无线供电的应用前景.

    电大封闭腔体频率控制高效率S波段微波无线能量传输整流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