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电加工与模具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电加工与模具
电加工与模具

叶军

双月刊

1009-279X

10872258@qq.com djgmj@china-ntm.com

0512-67274541

215011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金山路180号

电加工与模具/Journal Electromachining & Moul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办于1966年,是我国特种加工和模具制造领域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技术刊物,主要报道电火花加工、电解加工、高能束加工、超声加工、快速成形和模具制造领域的设计研究成果、工艺应用技术、使用维修经验、产品开发信息和行业发展动态,是广大读者的忠实朋友,是交流学术成果的园地,是展示新技术、新工艺的舞台,是企业宣传产品、拓展市场、提高知名度的窗口。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激光制造抗氢脆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盛杰Agyenim-Boateng Emmanuel赵朝俊宫国庆...
    1-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氢的密度和体积相对较小,易透过金属表面进入原子晶格.聚集在材料缺陷处的氢原子可再次结合成氢分子,而氢分子的聚集可产生巨大氢压,进而形成氢致裂纹,出现氢脆现象,阻碍各类金属材料在氢能储运中的广泛应用,危害服役件安全.抗氢脆是材料工程领域的重大课题之一,激光制造技术在抗氢脆方面已展现出一定应用潜力.对多种激光制造技术如激光喷丸强化、激光表面硬化、激光熔覆、激光表面熔化、选择性激光熔化、激光焊接、激光表面退火等在抗氢脆制造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重点分析这些技术在富氢环境中如何影响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机械性能,讨论其在应用中的挑战和瓶颈,并展望其在提高金属材料抗氢脆能力方面的发展趋势.

    激光制造技术表面处理氢脆氢致开裂

    电加工机床安全国际标准解读

    王应吴悦胡书珺吴强...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ISO 28881:2022 是电加工机床安全领域的现行国际标准,主要规定了相关设备的安全要求和防护措施.为促进我国电加工机床产业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对该国际标准进行了解读,在帮助相关单位了解国际标准的同时,引导其开展采标验证和风险评估等工作,不断提升国产电加工机床的安全与防护水平.与我国早期编制的相关安全技术标准相比,ISO 28881:2022 在电磁兼容、防火、噪声及有害物质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更规范、检验方法更科学,我国电加工机床制造企业应当积极探索国际标准的先进技术,从而减少技术性贸易壁垒,更好地适应国际贸易的需要.

    电加工机床电火花加工机床安全标准

    基于粒子群算法优化支持向量回归的电火花加工工艺指标预测模型

    寇鹏远王伟刘建勇罗学科...
    21-2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电火花加工过程中放电参数与表面粗糙度之间呈非线性关系,难以找到合适的电参数进行加工,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算法优化支持向量回归(PSO-SVR)的电火花加工工艺参数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PSO-SVR在测试集上的均方根误差(RMSE)为 0.302,决定性系数(R2)为0.994,较传统SVR模型(RMSE为 0.577,R2 为 0.981)有显著提升,验证了PSO算法优化SVR参数的有效性.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并基于优化后的数据训练PSO-SVR模型,结果显示:经过数据预处理的PSO-SVR模型在测试集上的RMSE进一步降至 0.255,R2 提高至 0.996,预测精度和泛化能力均得到增强.

    支持向量回归粒子群算法电火花加工工艺参数表面粗糙度

    叶缘曲面电火花加工的电极损耗补偿方法

    党宏伟陈达源蔡振辉汪转延...
    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火花成形加工依靠电极成形曲面及其相应的运动轨迹,可加工出复杂曲面.采用该方法修整叶片叶缘时,由于电极损耗不可避免,影响工件的加工精度.通过分析成形电极及其包络运动,基于相对体积损耗比提出了一种电极损耗补偿方法,并在自研的六轴数控电火花机床上进行电极损耗补偿加工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对体积损耗率为 0.54 时,补偿加工后的叶缘整体尺寸误差范围为-24.1~47.6 μm,该补偿方法能有效提高叶缘加工效率和精度,实现叶缘曲面一次性电火花修整成形的目标.

    电火花加工电极损耗补偿啮合包络

    双向脉冲液膜法制备微细工具电极

    王丽吴修娟孔维静曾永彬...
    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高效制备微细工具电极,提出一种双向脉冲液膜电化学刻蚀技术,相较于单极性脉冲电源可明显提高加工效率,减小球头直径.实验研究了负脉冲电压、正脉冲电压和脉冲周期对氢气泡、电解产物的运动分布规律以及所制备工具电极形貌的影响.研究发现,负脉冲电压可明显消除扩散层的影响,使电流密度分布更加均匀,并且缩短加工时间;在电解液浓度 0.5 mol/L、正电压 3V、负电压-2 V、脉冲周期 50 μs、占空比 40%的条件下,可成功制备出直径约 580 nm的球头电极.

    双向脉冲电化学刻蚀微细电极负脉冲电压

    阴极等离子体营造水下射流电解加工环境研究

    詹顺达江凯唐文名肖海兵...
    38-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解加工是水下原位加工的关键技术,常用于海底工作站、潜艇结构件的加工与修复,而射流电解加工是一种特殊的电解加工类型,具有加工装置便捷、工艺灵活等优点,但在加工中会引起电场分散,使加工定域性降低.为解决此问题,提出一种阴极等离子体营造水下射流电解加工环境的方法,通过管电极端面剧烈析出的气体及诱导产生的等离子体薄膜隔离电解液,从而实现电流密度在射流内呈高斯分布.结果表明,水下射流电解加工能获得与空气中基本相同的微凹坑加工结果.通过调控脉冲电压幅值能有效调节水下射流电解加工过程,提高气膜/等离子体膜的致密程度,提升管电极侧壁的绝缘效果,压缩工件表面的液膜厚度,从而提高加工定域性.

    原位加工射流电解加工水下环境

    Si含量对316L不锈钢激光熔覆层拉伸性能的影响

    王永强李国明姜晓峰董刚...
    4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Si元素对 316L不锈钢激光熔覆层力学性能和成形质量的影响,在 316L不锈钢表面制备了三种Si含量不同的激光熔覆层,系统分析了Si元素含量对熔覆层组织结构、拉伸性能和成形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16L激光熔覆层的各项性能与Si元素含量密切相关.随着Si元素质量分数从 0.8%提高到 1.6%,内部晶粒得到细化,熔覆层成形质量提高,抗拉强度从 525 MPa升至622 MPa,但熔覆层硅化物夹杂增多,塑性降低,致使断后伸长率从68.3%降至40.5%.

    激光熔覆成形Si元素拉伸性能晶粒细化

    激光冲击锻造与电弧增材复合修复铝合金件的力学性能

    陈志超张永康池元清勾俊峰...
    4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改善铝合金件电弧增材修复后的机械性能,引入激光冲击锻造与电弧增材复合修复工艺并进行修复件拉伸测试.探讨光丝间距、脉冲能量、脉冲频率、电流强度及进给速度等参数对修复件力学性能的影响,对比复合工艺与电弧增材工艺修复件的应力-应变曲线和断裂位置.结果显示,通过优选光丝间距、工作电流和进给速度,提高脉冲能量和频率,最多可使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分别提高 16.4%和1.5 倍.复合工艺能强化修复件的熔融区和部分熔融区,从而提高力学性能.

    修复再制造激光锻造电弧增材力学性能

    全国特种加工机床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七届一次会议在贵州遵义召开

    全国特种加工机床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53页

    电路微导线激光驱动微滴喷射沉积打印

    陈萌赵以时罗国虎胡永祥...
    5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激光驱动微滴打印是一种高分辨率、高柔性和材料适应性广的金属微增材制造工艺,能实现纯金属微结构打印.面向电路微导线打印,目前的激光驱动微滴沉积工艺规律认识还不清晰.因此基于纳秒光纤激光驱动微滴打印系统,实现了直径 5μm的铜微滴阵列的沉积,沉积位置偏差为±5 μm.研究不同工艺参数下的激光驱动微滴沉积微导线形貌,发现由于存在微滴沉积位置偏差,交替沉积策略比微滴顺序沉积更适合打印微导线;当沉积微滴搭接间距减至 1.5 μm时,可形成联通的导线打印;微滴转移间距从 50 μm增至 200 μm,打印微导线的线宽增加约 2 倍;实现线宽为 15 μm的微导线打印,并通过四探针法测试获得的微导线电阻率为实体材料的9 倍.

    脉冲激光金属微滴前向转移微导线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