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断块油气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断块油气田
断块油气田

孔凡群

双月刊

1005-8907

dkyqt@vip.163.com

0393-4820093

457001

河南省濮阳市中原路157号

断块油气田/Journal Fault-Block Oil and Gas Field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唯一一份专门研究断块油气田的综合性刊物。主要介绍断块油气田勘探开发,钻采工艺等方面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旨在提高断块油气田的勘探开发水平,促进石油工业的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川中简阳须家河组地层水化学特征和成因——来自水化学和锶同位素的证据

    唐友军徐文畅王小娟庞小婷...
    444-45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四川盆地须家河组致密气勘探开发成果显著,其中川中简阳区块为增储上产新重点关注区域.然而,在开发过程中钻遇了大量地层水,使得储层气相渗透率降低,导致气产量下降,阻碍了下一步的勘探开发,因此,研究区地层水来源和成因亟待研究.文中利用地层水化学参数及锶同位素87Sr/86Sr值对川中天府气田简阳区块须家河组9 口钻井的地层水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1)川中简阳地区须家河组地层水为CaCl2型,平均矿化度为85 969.70 mg/L,平均钠氯系数为0.77,平均变质系数为7.72,脱硫系数多为0,平均阳离子交换系数为0.252,指示须家河组地层水处于封闭环境;2)地层水Sr2+,Br-,Li+质量浓度分别为146.00~1 980.00,207.00~1 510.00,2.47~22.60 mg/L,远大于海水,可以作为须家河组地层水特征参数;3)地层水具有Ca2+富集,Na+,Mg2+亏损的特征,该现象与储层中含钙矿物的溶解、钙长石的钠长石化、方解石的白云石化及绿泥石的形成有关;4)地层水的87Sr/86Sr值在0.715 697~0.718 454,表明地层水中的Sr主要来自砂岩储层.研究区钠氯系数和87Sr/86Sr的分布规律高度相似,该参数可以为地层水来源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水化学特征水-岩相互作用锶同位素地层水须家河组

    考虑射孔摩阻的水平井段内多裂缝流量均衡分配规律研究

    陈琦黄志强凌兴杰张健...
    453-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过程中,簇间应力阴影将引起多裂缝进液差异.页岩气藏生产测井数据表明,超过40%的射孔簇对油气产量无贡献.为揭示多裂缝非均匀扩展机制,建立了考虑多孔介质流固耦合的多裂缝竞争扩展有限元模型,构建了井筒流动模型,并对压裂液流动压降进行了简化表征,设计引入了管流单元和流体连接单元,有效模拟了井筒与孔眼处的流量动态分配,研究了射孔摩阻对多裂缝进液分配比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射孔摩阻增大到特定阈值时,多裂缝流量分配比例将由簇间应力阴影转变为射孔摩阻控制,合理布置低孔密、孔数可有效增大射孔摩阻,促进多裂缝均衡扩展;利用该模型对西南某区块X水平井射孔方案进行优化,当簇间距为15 m、孔径为0.015 m、总孔数由50降至32时,单簇平均进液量提高了 0.125 m3/min,各簇进液差异系数为3.9%;非均匀布孔时,单簇平均进液量提高了 0.101 m3/min,各簇进液差异系数为4.1%.该研究为水平井多裂缝均匀扩展提供了理论方法和参考依据.

    页岩气藏分段多簇流量动态分配射孔摩阻裂缝均衡扩展

    页岩油藏水平井分段多簇压裂全井段裂缝扩展数值模拟——以济阳坳陷沙河街组为例

    孟宪波
    459-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济阳坳陷古近系页岩油资源量达40.5×108 t,展现出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但页岩油储层埋藏较深、构造复杂、非均质性强,页岩油储层水力压裂裂缝扩展规律尚不明确.为准确预测水力压裂裂缝的扩展形态,建立了基于无量纲近似解的裂缝扩展流固耦合模型.根据济阳坳陷页岩油储层地质工程特征,对该区块一 口典型的页岩油水平井开展了裂缝扩展模拟,并将微地震和示踪剂监测结果与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模拟缝长与微地震折算缝长的整体趋势基本一致;模拟结果和示踪数据监测结果的吻合度高于其与微地震监测结果的吻合度;在某些井段,示踪剂结果和微地震结果与模拟结果高度一致.该研究可为济阳坳陷页岩油藏压裂方法设计提供指导.

    裂缝扩展流固耦合微地震监测页岩油济阳坳陷

    川西北下二叠统茅口组古构造演化与控藏作用

    李天军陈聪张玺华于童...
    467-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钻井、测井、岩心、野外剖面和地震等资料,开展川西北二叠系茅口组成藏期古构造恢复及控藏作用研究.研究表明:川西北茅口组台缘滩和台内滩发育,寒武系和二叠系烃源岩在区内分布较广;晚二叠世茅口组顶古构造整体呈"南高北低"格局,发育NW—SE向的低幅隆起;早中三叠世该古构造转变为"西高东低"格局,剑阁地区形成了面积较大的古构造圈闭;早侏罗世该古构转变为"东高西低"格局,构造高点向东迁移至九龙山地区,后经喜山期调整为盆地边缘高,中部地区凹陷的格局.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的分析表明,茅口组存在4期油气运移.结合区域生烃演化史,研究认为:晚二叠世茅口组台缘带是原油运移的有利区,早中三叠世形成的剑阁地区古圈闭能够较好地捕获油气,晚三叠世天然气主要向NE方向的剑阁、九龙山和元坝地区形成的低幅度背斜圈闭运移,喜山期天然气进一步向高部位聚集并调整形成现今气藏.剑阁—柘坝场的台缘带与烃源岩和古构造的匹配关系好,具有较大的天然气勘探潜力.

    气藏古构造茅口组下二叠统川西北四川盆地

    眼皮-眼球灰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以川中地区茅一段为例

    赵威邵红梅洪淑新焦玉国...
    478-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岩心观察和岩石薄片鉴定基础上,对川中地区茅一段眼皮-眼球灰岩岩心样品进行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碳氧同位素及稀土元素测试分析,探讨了眼皮、眼球灰岩2种岩相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眼皮灰岩泥质质量分数为10%~45%,而眼球灰岩小于10%.2)眼皮、眼球灰岩δ13CPDB平均值分别为4.38‰,3.84‰,818OPDB平均值分别为-5.39‰,-6.00‰,总稀土元素质量分数平均值分别为10.54,3.43 μg/g;眼皮、眼球灰岩均呈Ce负异常、Eu正异常特征,且眼球灰岩异常程度更高.3)眼皮、眼球灰岩不同常量氧化物之间的质量分数相关性明显,眼皮灰岩相关系数为0.52-0.95(平均值0.69),而眼球灰岩为0.91~0.99(平均值0.96).4)眼皮灰岩微量元素、总稀土元素及陆源元素质量分数均显著高于眼球灰岩,反映2种岩相原始沉积物组成存在差异,眼皮灰岩陆源物质输入更高.5)眼皮、眼球灰岩均沉积于干热气候下的高盐度海水缺氧环境,平均古水深相近,平均古水温分别为19.9,22.5℃;眼球灰岩沉积时期气候更炎热,古气候周期性变化是造成原始沉积物组成差异的主要因素.研究成果对深化四川盆地茅一段眼皮-眼球灰岩成因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眼皮-眼球灰岩地球化学古环境茅一段川中地区四川盆地

    毛管压力理论与地质建模在定向井部署中的融合应用——以柴达木盆地英东油田下盘油藏为例

    马凤春吴涛刘强李昱...
    487-493页
    查看更多>>摘要:英东油田下盘油藏是柴达木盆地的典型长井段多油层单斜断鼻油藏.针对油藏开发矛盾,以沉积和构造控藏为出发点,将传统的单纯油水过渡带计算与储层地质模型预测的单一维度流体分布表征方法相结合,提出了毛管压力理论与地质建模相融合的定向井轨迹部署方法,有效地规避了单一因素在井位部署过程中带来的钻探风险.由于实验室毛管压力的测量环境与实际地层的不同,在计算油柱高度前,要将实验室毛管压力转换为相应的油藏毛管压力,使得计算结果更贴近真实的油藏信息.同时,直接利用平均J函数曲线建立的油柱高度模型,虽然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单一岩样表征不全的缺陷,但针对多层强非均质性油藏,需多点、多段的分析和计算,且必须结合工区沉积、构造特征及测井资料修正模型参数,才能进一步提高油气刻画精度.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毛管压力曲线可相对有效地定量评价多层砂岩油藏发育规模,在高精度三维模型建立基础上,可为井位轨迹的部署设计提供参考.该方法的应用有利于"牙刷状"油藏的后期开发方式调整及效益动用.

    定向井长井段"牙刷状"油藏毛管压力地质建模英东油田

    基于频变衰减弹性阻抗的纵、横波品质因子反演方法

    谭明龚伟廖茂辉李弘艳...
    494-5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层品质因子在页岩气储层、致密气和水合物等勘探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文中,首先,基于近似常数地层品质因子模型和弱黏弹性近似假设推导了黏弹性介质PP波弹性阻抗方程,有效反映了地层纵、横波速度、密度、纵波品质因子和横波品质因子的频变特征;其次,使用回溯快速迭代软阈值算法,实现了衰减弹性阻抗反演,为进一步提高多参数反演的稳定性,提出了基于对数域不同频率衰减弹性阻抗差异的纵、横波品质因子直接提取方法;最后,使用Marmousi2模型合成含噪声数据验证了反演方法的适用性和稳定性,并将该方法应用到实际工区.结果与已钻井解释结果一致,说明该方法在油气分布预测应用中具有一定的效果和潜力.

    黏弹介质衰减弹性阻抗地震反演油气检测

    高含水油井关停后剩余油再富集速度研究

    孔维军李立峰张建宁苏书震...
    503-5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含水断块油藏开发末期构造高部位油井在关井一段时间后,会产生剩余油再富集现象.目前关于剩余油再富集速度的研究中,对剩余油运移过程的影响因素考虑不够全面,影响计算精度.针对该问题,在对运移中剩余油再富集受力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小油滴状和柱状剩余油再富集速度模型,通过正交试验确立2种剩余油再富集速度的主要敏感因素,并建立了 2种剩余油再富集速度及再富集时间图版.研究结果表明:存在驱替压差时,储层渗透率为影响2种剩余油再富集速度的主控因素;当储层渗透率一定,驱替压差的增大和原油黏度的减小有利于2种剩余油再富集速度的增大;同一注采井距位置处的小油滴距离孔隙中滞留柱状剩余油越近,聚集过程中剩余油再富集时间越长,但数值上增加不多.该研究对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再富集潜力区评价具有借鉴意义.

    高含水油井剩余油再富集速度敏感因素储层渗透率

    稠油热采热流体循环加热过程中的井筒温度分布

    谢涛陈毅刘海龙李光辉...
    512-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稠油开采时闭式热流体循环加热井筒产出流体的情况,文中建立了循环加热流体和产出流体的二维瞬态温度分布模型,充分考虑了对流换热、轴向传热以及热源项对热流体加热产出流体的影响.使用有限体积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并分析了热流体入口温度、热流体流量、热流体加热深度、产液量对产液温度的影响规律,以及这4个因素发生变化时对产液温度的影响程度.通过与现场实测数据及其他模型进行对比,验证了文中建立的温度模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热流体入口温度变化对产液温度的影响程度最大,产液量变化和热流体流量变化的影响程度比较接近,而热流体加热深度变化的影响程度较小.该研究成果对于热流体循环加热开采稠油的现场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稠油热采热流体循环井筒温度

    通道压裂中支撑剂团排列方式对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

    徐加祥赵洋王湘婷王玫珠...
    519-5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速通道压裂是以支撑剂团支撑裂缝并获得更高裂缝导流能力的新型压裂技术.为了探究支撑剂团排列方式对裂缝整体导流能力的影响,文中在考虑闭合压力作用下支撑剂团和裂缝壁面变形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流体在高速通道和支撑剂团中耦合的流动模型,并对交错型和正对型支撑剂团排列方式的裂缝整体导流能力进行模拟,分析了支撑剂团半径和间距对裂缝整体导流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支撑剂团半径的减小和支撑剂团间距的增大均会导致裂缝支撑效果变差,正对型和交错型支撑剂团的半径均不宜小于0.100 m,支撑剂团间距不宜大于0.25 m;相同条件下,交错型支撑剂团填充的裂缝导流能力要比正对型支撑剂团填充的裂缝导流能力平均高53.53%.

    非常规油气通道压裂支撑剂团分布裂缝导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