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地理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地理科学
地理科学

陆大道

月刊

1000-0690

geoscien@neigae.ac.cn

0431-85542212

130102

长春市高新北区盛北大街4888号

地理科学/Journal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CHSSCDCSSCI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该刊为学术类期刊。设有论著,综述,研究报道,研究方法,书评,简介等栏目。为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基金资助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非人与人关系能动性实践及其在空间意义生产中的价值

    郭文
    288-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传统观念中,非人类能动性及其在空间意义生产中的价值很长时间没有得到承认,随着"后人类主体"思想和地理学"重返唯物主义"思潮的兴起,人们对非人与人关系能动性有了新的认识,认为将非人与人定义为"行动元"比"行动者"更加科学.研究提出"非人与人关系能动性-空间叠写-意义生产"命题和假设,并结合大学校园微观地理空间,通过3组时间镜头进行了观察分析,认为非人具有重要的能动性,非人与人关系能动性实践在空间叠写过程中,通过双方情感的相互性和流动性,使人们产生了地理想象和地方意象,建构了空间关系和地方认同,塑造了恋地情结和社会责任感.非人与人关系能动性价值认知转换对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建设具有推动作用,其实践知识也比传统文化隐喻知识更具有科学性,通过他者导向的地方性形成机制对既往研究具有延伸意义.未来应重视非人与人关系能动性在教育中的作用和力量.研究对坚守自然-人类能动协同主义、教育能动性实践主体的边界拓展以及非人与人关系能动性在国家社会转型时期的人地和谐实践具有借鉴意义与启发作用.

    非人类与人类主体关系能动性空间叠写空间意义生产能动性价值

    中国旅游经济适应性循环演化及影响机理

    王新越郭利贞
    297-3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识别21世纪以来中国旅游经济适应性循环发展周期性阶段,采用空间分析和地理探测器对其发展演化规律及影响机理进行探究.结果表明:①2001-2020年中国旅游经济适应性循环共经历了快速增长期(r-K阶段)、波动释放期(Ω-K-Ω阶段)、重组再发展期(α-r阶段)3个周期性阶段;②不同属性的发展演化特征存在差异,潜力的空间扩散特征显著,关联度具有一定的"沿海沿边沿铁路"集聚倾向,韧性则呈现明显的"胡焕庸线"分布特征;③宏观经济的迅速发展是快速增长期旅游经济适应性强劲的关键驱动力,产业的内陆转移和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是波动释放期旅游经济适应性提升的重要保障力,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区域发展战略的推进落实是重组再发展期旅游经济适应性质变的核心支撑力;④不同阶段的影响因子存在差异,呈现由旅游经济市场化,到创新合作与协调可持续,再到硬件设施与软件创新共同推动的影响要素转变.通过潜力(奠定基础)、关联度(协调合作)、韧性(提质升级)的三维驱动,推进要素更新、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和阶段发展,逐步实现旅游经济整体的向前适应性发展.

    旅游经济经济适应性适应性循环周期性规律经济韧性

    西北地区城市旅游时空关联效应——基于高级别景区供给的观察

    高燕孙根年
    309-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西北地区为例,构建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和异质性空间自回归模型,对高级别景区溢出效应的时变特征和城市旅游时空关联效应及其异质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①西北地区城市旅游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合作应成为旅游发展的核心策略;②短期来看高级别景区增加有助于本地旅游人次上涨,但会对邻近城市产生"虹吸效应",长期来看对本地和邻近城市旅游均具有正向影响,但对本地旅游拉动更大;③高级别景区组合供给是提升西北地区城市旅游效应和对邻近城市产生"虹吸效应"的充分条件,仅依靠5A级景区的带动效用有限;④西北地区城市的旅游时空关联效应具有异质性,84.31%的城市与邻近城市为旅游空间合作关系,空间竞争型城市主要位于新疆北部和西北地区东部局地;⑤西北旅游发展稳态城市呈散点、随机分布,具有经济优势的城市更易从旅游合作中获益并成长为区域旅游增长极.

    高级别景区时空关联西北地区城市旅游

    异质性环境规制对中国渔业绿色发展的影响

    于露姜启军
    319-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0-202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SBM-GML指数测算渔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实证分析命令控制型和市场激励型两类环境规制对渔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影响,及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下,环境规制工具对渔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异质性.研究发现:①近10 a来中国渔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0.967~1.090波动,呈现稳中有升态势,技术进步是中国渔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和动力.②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对渔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影响呈先扬后抑的倒"U"型,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影响呈先抑后扬的正"U"型.③环境规制对渔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地区性差异,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工具在经济发达地区具有更显著的作用,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具有更显著的作用.

    异质性环境规制渔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门槛效应

    东北地区土地覆被格局变化模拟:基于CLUE-S和Markov-CA模型的对比分析

    王端睿毛德华王宗明相恒星...
    329-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以遥感解译的东北地区2000年、2010年、2015年的土地覆被变化为基础,充分考虑自然和社会因素对土地覆被变化的影响,分别通过CLUE-S模型和Markov-CA模型对东北地区2015年和2030年土地覆被格局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与遥感解译的2015年实际土地覆被类型数据对比验证,CLUE-S模型和Markov-CA模型模拟结果的总体Kappa指数分别为0.9700和0.9649,结果表明2种模型的模拟结果较为理想,CLUE-S模型的模拟精度较Markov-CA模型更高.2015-2030年东北地区草地、耕地、湿地、其他用地和水体面积呈现下降趋势,林地、人工表面面积呈现增加趋势,人地关系越发紧张.东北地区作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区域需警惕不可持续的土地覆被变化,需权衡生态保护、粮食增加与基础设施建设的用地需求和协调发展.

    CLUE-S模型Markov-CA模型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空间模拟东北地区

    南京市高淳区村域尺度土地利用功能变化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响应研究

    程玉恒乔伟峰何天褀刘倩倩...
    340-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09-2019年土地利用调查数据,以高淳区145个行政村为研究单元,利用土地利用变化模型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研究高淳区土地利用功能转型的时空演变格局,并评估该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损益情况,同时,利用敏感性系数来衡量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功能转型的敏感程度.结果表明:①高淳区生产生态功能、生态生产功能既是研究区分布最广的土地利用功能类型,也是转型最剧烈的土地利用功能类型.生产生态功能的转移面积和比重最大,而且转移速率远高于其同期的新增速率,属于转型收缩型土地利用功能;生态生产功能空间、生活生产功能空间和生态功能空间的新增速度大于同期转移速度,属于转型扩张型功能空间.②2009-2019年,高淳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了 33.78亿元,其中,水域用地、耕地和林地是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贡献最大的3种土地类型;水文调节和废物处理是高淳区最主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③当土地利用功能从低利用指数向高利用指数转变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此时土地利用程度引起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强度也较小.当土地利用功能呈现高利用指数向低利用指数的转变趋势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增加的趋势,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贡献率越大.④具体来说,高淳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增加显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不同土地利用功能转型的响应程度不尽相同,生产生态功能空间转向生活生产功能空间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降低的贡献度达到15.02%,生产生态功能空间转为生态生产功能空间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的贡献度达到44.57%.

    村域尺度土地利用功能转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南京市高淳区

    全球变暖对青藏高原不同补给类型湖泊生产力的影响

    张玉枝马雪洋李倩任娇...
    351-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以青藏高原阿翁错和托素湖湖泊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多指标(总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同位素和有机碳埋藏速率等)综合分析,重建不同补给类型湖泊的生产力变化及碳循环过程.结果显示:全球变暖对不同类型湖泊的生产力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在以降水和冰川融水为主要补给源的阿翁错,全球变暖造成冰川融水补给增加.当指示冰川融水补给量变化的δ18Ocarb值逐渐偏负时,湖泊沉积物TOC含量逐渐升高;指示冰川融水输入造成湖泊面积持续扩张,营养物质增加,湖泊生产力提高;当湖泊面积扩张较快,即冰川融水在短时间内快速输入时,TOC含量下降,可能是由于当冰川融水输入过多,造成湖水温度下降过快时,底栖藻类生产力下降,进而湖泊固碳能力下降.对于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托素湖,全球变暖对湖泊水文过程及生产力的影响较小,δ18Ocarb值变化主要受控于农业灌溉活动引起的湖泊补给水量的变化.当δ18Ocarb)值升高时,TOC含量增加;推测是由于农业灌溉耗水量增加导致湖泊补给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湖泊底部接收到更多光照,湖泊生产力上升,固碳能力随之上升.

    青藏高原湖泊气候变化湖泊生产力有机碳埋藏速率

    亚热带典型森林下垫面大气层结变化规律及其对潜在蒸散发估算的影响

    郭宝刘梅先杜虎林凯荣...
    359-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评估忽略大气稳定性对潜在蒸散发(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PET)估算的影响,本文以亚热带森林下垫面为例,结合涡动相关观测及莫宁-奥布霍夫相似原理,探讨了冠层上方大气层结变化规律,比较了基于中性假设和考虑大气稳定性影响的PET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①中性、稳定和不稳定3种大气层结具有明显的日内与季节变化特征,不稳定层结在中午居多,稳定层结在早晨和傍晚居多,而中性层结在昼间均有分布;同时,春夏两季的不稳定层结高频时段较长,而秋冬两季相对较短;总体上,观测期内不稳定、中性和稳定3种层结平均占比分别为41.4%、34.7%与24.0%.②基于中性假设的空气动力学阻力估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高估了空气动力学阻力,导致PET存在低估现象(RMSE=25.82 W/m2),且误差偏离随着PET增大而愈加明显.③在当地条件下当量空气动力学阻力(r)a与风速呈显著的指数关系((r)a=7.83u-2.92+32.66,R2=0.50,P<0.05,N=394),基于该关系估算的PET相对于中性假设而言具有更高的精度(R2提高了 3.26%,RMSE降低了 19.83%).

    大气稳定度潜在蒸散发空气动力学阻力莫宁-奥布霍夫相似原理涡度相关

    《地理科学》征稿简则

    后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