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张瑾燕

双月刊

1009-315X

xuebao@dlnu.edu.cn

0411-87656296

116605

大连开发区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大连民族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理工科及哲学社会科学的最新科研和教学成果。发表有关数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以及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学术论文及与之相关的教育、管理、教学等方面的研究论文,是大连民族学院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是民族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及党政干部必读的学术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尹湛纳希作品中婚恋模式的现实基础及其超越

    乌凤琴瞿鹏
    162-168,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末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史学家尹湛纳希的小说《月鹃》《红云泪》《一层楼》《泣红亭》《青史演义》中的婚恋模式独特,主要表现为"世代联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或"指婚""一男多女"人物结构,注重男女双方感情交流.力求在前人已有研究成果和结论基础上,进一步梳理尹湛纳希各部作品中婚恋模式的承继关系,婚恋模式中各个要素存在的社会根源,并挖掘其中的进步思想.关注和研究这些内容有助于解读尹湛纳希作品,走进尹湛纳希的内心世界,彰显尹湛纳希作品的思想内涵,呈现更加立体化的尹湛纳希形象.

    尹湛纳希作品婚恋模式现实基础超越

    鲁迅及其作品在东南亚的传播与影响研究

    马钰清
    169-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梳理了近20 年学界对于东南亚鲁迅的研究成果,并以此为基础,阐述了鲁迅及其作品在东南亚地区的传播和对东南亚尤其是东南亚华文文学的影响.提出对鲁迅在东南亚地区的传播影响研究,应重视作为"文化符号"的鲁迅、作为"文学创作导师"的鲁迅、"去边缘化"的鲁迅三个切入点,同时,研究应保持跨学科意识,并结合东南亚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行理论阐释,推动东南亚鲁迅研究的深入发展.

    鲁迅东南亚鲁迅海外华文文学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探究

    左莉韩箫亦
    174-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结合高校办学定位和战略发展要求,从国际化视野培养、国际化专业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培训等方面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研究现状进行归纳,对影响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因素加以总结,提出国际化教育模式创新、多维育人环境打造、学科专业课程相互协同等实现高校国际化人才创新培养的建议,以期对民族院校培养具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国际化人才提供借鉴.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

    面向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以"薪酬管理"课程为例

    郑世林张欣雨
    179-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国际社会实践为导向,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内在要求和价值遵循.以高等院校的"薪酬管理"课程为例,通过文献梳理与调查研究等方法,提出面向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课程思政建设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教学主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理念,将党的光辉历史和伟大成就融入教学内容,将积极心理干预融入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出拥有世界视野与家国情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国际化人才课程思政薪酬管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探析——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为例

    兰俊丽
    183-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读有助于帮助大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有助于从理论源头解疑释惑,有助于厘清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逻辑,是提升"原理"教学成效的重要举措.发挥经典著作研读的作用,要注重文本的选择,注重研读学时、研读形式、研读场所.有效统筹线上线下、课前课后,以问题为导向,注重研读全过程引导,建立激励机制,是开展经典著作研读提升"原理"教学成效的有效路径.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高校思政课教学设计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探析

    曾宁
    188-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提出并论述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一要明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及意义,二要把握融入教学领域的主要内容和着力点,三要探索融入的方式与路径,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立足基本国情,坚定历史自信,深刻领悟蕴含在中国人民中的磅礴伟力和实现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坚信用新的团结奋斗创造新的历史伟业,不断增强"五个认同".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校思政课民族团结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