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姚杰

双月刊

2095-1388

xuebao@dlou.edu.cn

0411-84762672

116023

大连市黑石礁街52号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Dalian Fisheries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大连水产学院主办的以水产科学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水生生物学、水产增养殖、水生生物病害及其防治、水生生物营养及其饲料、水产捕捞、水产品保鲜与加工、渔船设计与制造等方面的研究论文、综述及研究简报。可供水产、生物、海洋渔业等专业的科研技术人员和大专院校的师生参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向阳湖中华绒螯蟹越冬前后品质及肠道菌群差异分析

    刘晓辰侯鑫张振郭虹孝...
    811-8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中国北部高寒地区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长时间自然越冬后的品质差异及低温环境下的肠道菌群状况,选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向阳湖为试验点,分析了越冬前后蟹的相关组织指标、肌肉营养成分、矿物质元素和脂肪酸含量,并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越冬前后蟹的肠道菌群组成.结果表明:湖泊自然越冬后雌蟹肥满度和肝胰腺指数显著降低(P<0.05),而雄蟹肥满度和性腺指数显著上升(P<0.05);越冬后,蟹的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矿物质元素Na、K、Mn、Fe和Cu元素含量发生了不同趋势的显著变化(P<0.05),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上升(P<0.05);越冬后蟹肠道的菌群多样性和丰度均有降低且菌群组成变化明显,越冬前的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71.14%)、拟杆菌门(15.19%)和变形菌门(9.69%),越冬后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52.79%)、厚壁菌门(37.10%)和拟杆菌门(4.35%),变形菌门下嗜冷杆菌属的丰度从越冬前的0.10%显著上升到43.75%(P<0.05),成为越冬后第一大属.研究表明,中华绒螯蟹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长期自然越冬后其品质未发生较明显下降,部分营养指标优于越冬前,肠道菌群结构也发生了适应性调整,本研究结果为该地区探索新的中华绒螯蟹养殖和销售模式提供了参考依据.

    中华绒螯蟹越冬营养品质脂肪酸肠道菌群

    不同温度和光照强度对浒苔光合作用的短期交互影响

    王婧一吴婷婷蔡春尔刘玉玲...
    819-8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温度和光照对浒苔(Enteromotpha prolifera)光合作用短期交互的影响,进行了 3个温度(4、20、30℃)和3个光照强度[20、140、400 μmol/(m2·s)]的交互作用试验,并对处理24 h的浒苔藻体的光合荧光参数和差异基因表达情况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试验周期内,短期高温和强光处理对藻类具有协同胁迫作用,高温和强光下藻类的光化学效率(Fv/Fm)显著降低;捕光复合体基因在高温和高光环境中下调,在低温和低光环境中上调;藻体通过在高温/高光和低温/低光条件中上调D1蛋白、CP43蛋白和锰稳定蛋白基因,减弱不利环境对光系统Ⅱ的负调控作用;在高温和强光下,编码C3途径相关酶的基因表达下调,C4途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相关基因表达上调,有效地分离了 O2与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的结合,基本消除了光呼吸;C4途径是浒苔进化以减少光呼吸损伤的结果.研究表明,浒苔能够耐受低温和高温(4、30℃),以及低光和强光[140、400 μmol/(m2·s)]的变化,并能通过多种机制抵御环境胁迫.本研究结果可为探索黄海绿潮暴发的分子机制可提供有益参考.

    浒苔温度光照强度光合作用转录组学

    附着型硅藻生物膜构建及光照强度对其氨氮吸收效果的影响

    刘楚瑶王鑫陈丽红张洪霞...
    829-8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藻膜中藻生物量不理想,光照以强光为主等问题,对附着型硅藻——卵形藻(Cocconei sp.)生物膜基质进行筛选,构建出卵形藻帆布网生物膜,研究了光照强度对该藻膜氨氮的吸收效果和藻体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粗糙的麻布网和帆布网基质更有利于卵形藻的附着生长(P<0.05),其中,帆布网基质上卵形藻细胞密度最高可达(1.80±0.52)×106 ind./mL;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卵形藻对氨氮吸收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96h时,当光照强度达到54 μmol/(m2·s),氨氮浓度为20 mmol/L时,生物膜上卵形藻的吸收率可达98.5%;氨氮浓度为60 mmol/L时,吸收率可达86.7%,此时卵形藻采收细胞密度可达(2.90±0.12)×106 ind./mL,类胡萝卜素含量为(0.520±0.013)mg/mL,可作为水生生物优质饵料.研究表明,帆布网基质更有利于卵形藻的附着,当光照强度为[18~54μmol/(m2·s)]时,卵形藻生物膜具有良好的氨氮吸收能力.

    附着型硅藻卵形藻藻生物膜光照氨氮

    O3/UV在锦鲤养殖水质调控中的应用效果

    陈瑜李章良张国柱谷晶...
    838-8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推动臭氧/紫外(O3/UV)技术在水产养殖水处理中的应用,针对锦鲤(Cyprinus carpio)养殖水质净化的需求,构建了一个容积200 L的O3/UV耦合水处理系统,并研究了该系统对水中总氨态氮(TAN)、亚硝酸盐氮(NO2--N)、化学需氧量(COD)及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O3/UV水处理系统能够有效去除水中TAN、NO2--N、COD和大肠杆菌,其去除率与待处理污染物的初始浓度密切相关;O3/UV水处理系统对水中TAN和NO2--N的去除率均随其初始浓度的增高而降低,但对其去除效率均随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O3/UV水处理系统处理0.5 h后水中大肠杆菌杀灭率已达90%以上;当锦鲤实际养殖尾水中TAN、NO2--N和COD的初始浓度分别为2.21、0.59、4.61 mg/L时,经过12 h的O3/UV处理后,水中TAN、NO2--N和COD的浓度分别降至1.57、0、1.37 mg/L,去除率分别达到29.0%、100%、70.3%;此外,经O3/UV处理后的出水流过活性炭罐后,水中臭氧的浓度已降至0.04 mg/L,该浓度已不会对锦鲤造成负面影响.研究表明,O3/UV水处理系统能够快速有效去除锦鲤养殖水中的污染物,其在观赏水族养殖水处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锦鲤臭氧紫外线水处理

    复合载体固定化枯草芽孢杆菌对养殖池塘水质的影响

    李昊霖吴昊王凌宇舒达...
    846-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发净化水产养殖池塘水质的固定化微生物制剂,以海藻酸钠、不同的吸附基质(沸石、硅藻土和活性炭)及CaCl2等材料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lis)进行固定化,对比添加不同吸附基质的固定化菌球对模拟养殖水的净化效果,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固定化菌球的制作条件,就最优固定化菌球在实际养殖池塘围隔中的净化效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在室内模拟养殖水体条件下,以活性炭作为吸附基质的复合载体固定化菌球对水质处理效果最好,15 d试验结束时,养殖水体的TAN、NO3--N、NO2--N和COD分别较初始值降低了 93.65%、44.11%、67.35%和59.99%;复合载体固定化菌球的最佳制备条件为将2%海藻酸钠及4%活性炭的菌液与4%氯化钙(均为质量浓度)交联24h;室外围隔试验中,复合载体固定化菌球对养殖水体的净化效果优于游离菌且持续作用时间更长,21d试验结束时,菌球组围隔内的TAN、NO3--N、NO2--N和COD值均显著低于游离菌组及对照组,分别为对照组的29.14%、69.23%、12.23%、68.30%.研究表明,添加吸附基质的复合载体固定化菌球的净水效果明显优于未添加吸附剂基质的单一固定化菌球及游离菌;复合载体固定化芽孢杆菌对实际养殖围隔内水质净化效果好,且持续作用时间亦较长.

    枯草芽孢杆菌固定化吸附基质养殖水质

    OWC-开孔浮式防波堤稳定性的数值研究

    郑艳娜李佳繁邵希冉牟瑛娜...
    856-8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OWC(振荡水柱)-开孔浮式防波堤的稳定性,基于ANSYS AQWA软件对浮堤运动幅值响应算子(RAO)进行了模拟,并讨论了防波堤组合双体结构的间距、波浪入射角度、OWC开口宽度、吃水深度及锚链拖地长度等因素对防波堤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浮堤双体结构间距的改变对系统的系泊稳定性无明显影响;波浪人射角度的增大使浮堤纵摇运动幅度减小,稳定性增加;OWC浮箱开口宽度增大会增加浮堤运动幅度;增大浮堤的吃水深度或减小锚链拖地长度可增大浮堤的垂荡、横摇方向的运动幅度,减小纵摇方向运动,使浮堤固有周期增大.研究表明,实际工程中可通过改变OWC开口宽度、浮箱吃水深度、锚链拖地长度及来波方向等增强OWC-开孔浮式防波堤的系泊稳定性.

    OWC-开孔式浮式防波堤稳定性数值模拟

    基于FTA-BN的中国商渔船碰撞事故因素分析

    王煜王庸凯任玉清朱恩波...
    864-8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中国商渔船碰撞事故的原因和预防策略,本文深入分析了近十年中国海事局官网公开发布的189起典型商渔船碰撞事故调查报告,提取出25个风险因素,并运用帕累托图法识别了事故双方的主要过失.基于这些风险因素,构建了事故树模型,并成功转化为贝叶斯网络模型,通过推理比较模型的前验和后验概率,揭示出商渔船碰撞事故的7个主要风险因素和主要致因链.结果表明,人为因素如瞭望不当、安全意识缺乏等占据重要地位,是防范商渔船碰撞事故的重要环节;瞭望不当→航行失误→船舶操纵失误是导致商渔船碰撞事故发生的主要致因链.本研究结果可作为预防商渔船碰撞事故的决策参考,对保障海上交通安全和推动海洋渔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海上交通安全商渔船碰撞事故帕累托图法事故树(FTA)贝叶斯网络(BN)致因链

    深度学习在鱼类识别、计数、追踪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徐文杰方辉杨胜龙张胜茂...
    874-8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识别鱼类的方法需要直接接触鱼体,传统机器学习方法需要人工提取特征并设计图像向量化方法,而深度学习方法能够从输入数据中获得高级特征,进而挖掘数据的分布规律.使用深度学习方法识别鱼类能够解放人力、规避主观识别的倾向性、减少鱼类应激反应,对发展智慧渔业和精准养殖有积极推动作用.本研究综述了深度学习在鱼类识别任务上的应用研究,针对研究中遇到的识别问题,提出未来应推广统一的成果检测标准以明确研究方向,不断提高应用研究水平以扩展实用性更强和智能化更高的应用任务,解决设备和模型间的接口兼容问题以增强科研人员在设备和模型选择上的灵活性,以期为使用深度学习方法研究鱼类识别任务提参考依据.

    鱼类识别深度学习数据集

    无人船技术发展现状及其在渔业中的应用

    巴尧骥唐峰华张胜茂王斐...
    888-9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人船是能够在多种水域完成自主执行任务的平台.随着人工智能、自动避碰,以及无人导航等技术的发展,无人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渔业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是自动驾驶技术在水域环境中应用的重要形式之一.本文介绍了无人船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环境感知、路径规划、目标分析和编队控制技术,并分析了无人船在渔业领域中的主要应用.尽管无人船技术展现出巨大潜力,但也面临释放回收困难、环境适应性差、远距离探测受限和成本较高等挑战.随着技术进步,无人船有望成为渔业资源调查及渔业相关作业的重要工具,并在渔业资源管理现代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无人船环境感知自动避碰自动导航人工智能渔业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