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农村散煤使用对冬季重污染等贡献显著,更会直接污染室内空气,影响人群健康.除了"煤改电、煤改气"之外,清洁煤和成型生物质也被认为是降低散煤污染的有效途径,在一些政策和行动中被推广.然而,目前还缺乏不同取暖模式下居民室内空气质量差异及取暖排放贡献的定量研究,是清洁取暖环境效益评估中的短板.本文在北方农村地区开展了覆盖1600户整个取暖季的细颗粒物(PM2.5)实地监测,分析了居民室内PM2.5污染的空间差异及不同取暖方式的影响.研究表明,北方农村取暖季室内PM2.5浓度均值为102μg/m3,但户间差异很大,从19μg/m3到497 μg/m3.使用传统散煤和生物质取暖的家庭,取暖季室内PM2.5浓度高达162 μg/m3和144 μg/m3.而使用清洁煤或成型生物质取暖的家庭,室内PM2.5显著降低,约为84 μg/m3,且有56%的时间日均浓度超过国家标准(50μg/m3).电或气取暖的家庭,室内PM2.5浓度最低.受人为活动强度和气象条件等因素影响,居民室内PM2.5浓度的户内变异也很明显,使用固体燃料的家庭相对变异系数约为76%,远大于使用清洁燃料的家庭(53%).室内传统固体燃料燃烧排放对室内PM2.5的贡献约60%,而随着取暖燃料的清洁化,室内燃烧源贡献逐渐降低.若仅考虑降低室内PM2.5,使用成型生物质或清洁煤替代传统散煤可取得显著的减污效果,电替代的降污效果最大.研究为认识室内空气污染变化规律和空间异质性,全面客观地评估清洁取暖对人群健康影响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科学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