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广新菊

双月刊

1672-0504

dlxxkx@vip.163.com

0311-86054904

050011

石家庄市西大街94号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Journal Geography and Geo-Information Science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面向经济建设,面向科研开发,探索地理科学发展方向,重点反映地理学和地理信息科学方面新的科研成果与实践事例,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建议和科技信息。内容包括地理学(部门地理学、区域地理学)和地理信息科学两大部分,具体栏目有:3S研究与应用、数字城市与数字国土、区域经济、环境与生态、旅游开发、可持续发展研究等,基本涵盖了地理学、地理信息科学的前沿与热点,侧重报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的最新研究成果。读者对象是从事地理和地理信息工作的研发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工作流驱动的城市人口与就业空间模拟

    王艺张红邓雯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人口与就业分布的空间耦合与互动机制研究的瓶颈问题之一在于城市空间的多情景模拟.工作流技术能在异构环境中处理复杂事务,同时具有易分享、可执行、任务自动化等特征,是实现可重复、可拓展执行地理分析功能的有效途径.该文将工作流技术引入城市人口与就业分布多情景模拟,基于KNIME平台开发Garin-Lowry模型工作流系统,该系统包括数据查询与输入输出、模型计算和结果分析3个模块;根据Garin-Lowry模型的核心变量设置多种基础就业及交通网络情景,比较同心圆、矩形网格和蜂窝状3种理想城市形态下,不同基础就业中心格局下城市人口与就业的空间结构特征,同时模拟路网局部与整体提速的城市人口与就业分布变化.结果表明,城市形态对城市职住格局影响微弱,但就业中心格局和路网条件对城市人口与就业空间分布影响显著,就业中心越分散、距离摩擦系数越小,人口的空间扩散效应越显著,进一步证实了城市科学中提出的"甜甜圈效应""丝带假说",也为城市规划提供了政策模拟工具.

    KNIME工作流多情景模拟城市空间结构Garin-Lowry模型

    基于虚拟坐标的矢量地图差值扩展可逆水印方法

    戴千一吴柏燕
    11-17,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差值扩展技术受数据相关性限制,直接应用于矢量数据可逆水印方案易导致较低的水印容量和较大的数据失真,对顶点相关性低的矢量地图,水印效果更差.为实现更高的水印容量并控制数据失真,该文针对传统差值扩展技术提出改进:①在顶点坐标之间插入虚拟坐标,以虚拟坐标为参考点计算坐标差值;②将计算得到的坐标差值直方图向左平移,使直方图峰值点与原点重合;③水印以差值扩展的方式嵌入平移后的坐标差值中.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水印容量为2 bit/点,至少是传统差值扩展水印容量的6倍;与传统差值扩展方法相比,数据失真更小,原始地图坐标与水印地图坐标的RMSE和地图坐标最大改变量Max-R均大幅降低,算法严格可逆且对顶点相关性低的矢量地图水印效果仍然很好.

    矢量地图可逆水印差值扩展虚拟坐标直方图平移

    基于网络用户评价数据+的旅游风景道路网布局研究

    陈美雯高悦尔程璟
    18-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充分考虑游客的实际出行需求并提高旅游风景道路网布局的合理性,该文基于网络用户评价数据和旅游服务质量等级数据,提出一种旅游风景道路网布局方法,即通过K-means++和随机森林算法对旅游节点各指标进行客观赋权,计算节点重要度及节点间的路线重要度,并结合现状路网条件,制定区域性"快进+慢游"的旅游风景道路网布局方案.以G228福建段沿线区域为例,对旅游风景道路网布局方法的合理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划分旅游节点层次并优化区域性旅游风景道路网布局方案,最终构建出G228福建段沿线区域"两级四类"的区域性旅游风景道路网布局方案.研究结果对区域性旅游风景道路网的构建及旅游资源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旅游风景道节点重要度网络点评数据路网规划

    耦合多期扩展规律和空间异质性的城市扩展元胞自动机模拟

    李启源王海军曾浩然彭小桃...
    26-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扩展模拟对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制定合理规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元胞自动机为城市扩展模拟提供了方法支撑,但综合表达城市扩展时空复杂性的耦合模型仍较少.该文提出一种耦合多期扩展规律和空间异质性的元胞自动机模型(Multi-Temporal and Spatial Cellular Automata,MTS-CA),首先从多方面刻画城市扩展特征并计算各时期与模拟目标期的特征相似性,由此为不同时期的城市扩展规律分配权重;然后利用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对城市空间进行分区,挖掘不同空间特征下的扩展规则,表达空间异质性;最后将各时期的局部空间转换规则加权融合得到耦合模型的转换规则.以上海市为研究区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发现:①城市扩展过程并不是简单的马尔可夫过程,顾及多期扩展规律的模型能更充分表达城市扩展机制,且扩展特征的相似性可在一定程度上表征扩展规律的一致性;②挖掘城市扩展规律时,使用地理分区策略可顾及空间异质性,使局部区域概率分布的匹配效果更佳,进而提升模拟精度;③MTS-CA可以顾及城市扩展的时空复杂性,实现更准确、合理的城市扩展模拟.

    城市扩展地理相似性元胞自动机地理模拟时空复杂性

    主体功能区视角下山东省国土空间格局演变及驱动因素分析

    薄立明尹力魏伟赵浪...
    37-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主体功能区视角判读国土空间格局时空演变是完善和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以及协调国土空间资源配置的重要抓手.该文以"主体功能"为标尺,运用空间转换矩阵、随机森林回归模型、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定量分析2000-2020年山东省国土空间格局演变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山东省城镇空间剧烈扩张、生态空间稳步增加,农业空间大规模缩减,各主体功能区内国土空间格局不断向其主体功能定位演变;②农业空间转城镇、生态空间是山东省主导交叉转换类型,邻近中心城市的农产品主产区中城镇空间大规模退化为农业空间,沿湖沿海重点生态功能区中"填湖造田""围海造地"导致"由水转地"演变现象显著;③国土空间格局演变受社会经济政策、自然地理交通因素的综合驱动,主体功能区战略、政府财政投入、重大土地工程和第一、二产业发展诉求等因素尤其关键,不同因素对不同类型空间转换的驱动作用存在显著差异.

    主体功能区划国土空间规划三区空间空间格局影响因子山东省

    基于PLUS模型的长株潭都市圈景观生态风险动态分析

    邓晓辉王琳欧彩虹王文佳...
    47-54,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土地利用数据和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分析2000-2020年长株潭都市圈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演变特征,结合PLUS模型科学预测自然发展情景和生态保护情景下2030年长株潭都市圈的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①2000-2020年长株潭都市圈景观生态风险呈现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特征,较低和中等生态风险区域总面积占比大于60%,生态风险加剧区域面积不到生态风险降低区域面积的1%,整体表现出高等级生态风险区向低等级生态风险区转移的特征;②研究区景观生态风险表现出较强的空间集聚特征,高—高集聚区主要分布在宁乡市、望城区、渌口区、雨花区和长沙县,低—低集聚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边界;③相比自然发展情景,生态保护情景下生态用地减少速率变缓,有助于缓解研究区生态风险,有利于构建和谐有序的生态安全格局.

    景观生态风险PLUS模型多情景模拟长株潭都市圈

    RCEP成员国国际旅游经济网络结构演化及中国角色分析

    石建中范齐
    55-63页
    查看更多>>摘要:融入国际旅游经济网络是中国旅游国际化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推进中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的重要举措.以RCEP 15个成员国为研究对象,从国际旅游经济的规模、增长、结构与效率4个维度构建国际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并借助修正的引力模型构建国际旅游经济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2000-2018年RCEP成员国国际旅游经济网络结构演化及中国角色展开分析.结果表明:①2000-2018年RCEP成员国国际旅游经济整体网络结构变动剧烈,呈现紧密度增强、通达度提升、等级度下降趋势,网络结构趋于稳定;网络中单个节点发展差异明显,对中国、新加坡、泰国等少数核心节点依赖性强.②RCEP成员国国际旅游经济网络可划分为4个凝聚子群,节点间国际旅游经济联系主要在子群内建立,"小群体"现象显著;中国的网络角色演变经历了从一般的旅游贡献者逐步发展为网络"领头羊"和重要"中间人",现已成为RCEP成员国国际旅游经济网络中最具影响力的国家.

    RCEP中国旅游角色国际旅游经济网络网络结构演化

    中国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特征和路径——基于29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实证

    袁超君乔艺波
    64-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01-2019年LandScan全球人口地理栅格数据库,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识别城市市域和主城区,综合考虑次中心人口、面积、距主中心的距离以及城市的尺度效应,从市域和主城区两个层面探讨中国29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集聚程度与多中心程度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2001-2019年中国城市空间结构总体呈现市域、主城区及主城区中心之间三重集聚而市域中心之间分散的演化特征,但不同规模城市呈现出不同的空间结构演化趋势,大部分人口在100万以内的规模较小城市仍处于市域、主城区和主城区中心人口三重集聚阶段,而人口在100万以上的规模较大城市已出现人口空间分布分散化趋势;研究期内中国约2/3城市表现为从较低集聚程度或多中心程度向较高集聚程度和多中心程度演化,尤其是人口规模发生显著跃迁的城市具有强烈的该类型演化倾向;在城市规划和建设实践中,应尊重不同城市人口的空间集聚与分散规律,规模较小城市资源配置应更集中高效,而规模较大城市应考虑多中心化的资源配置模式.

    集聚分散城市空间结构多中心演化中国

    中国信息服务业时空格局演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孙勇张思慧王天张佩...
    7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信息服务业是数字经济的关键部门.该文基于城市信息服务业企业工商注册数据,运用标准差椭圆和空间计量模型研究2000-2019年我国信息服务业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①研究期内我国信息服务业新创企业数呈"增加—减少—增加趋势",主要集聚于城市群与省会城市,中心外围差异显著,且呈现明显的东高西低格局;②长三角城市群的信息服务业发展规模最大,珠三角城市群活力领先,京津冀城市群的规模和活力均呈下滑趋势,信息服务业整体呈向西南移动趋势;③创新水平、金融资本、人力资本、信息基础设施、人口规模与经济规模对信息服务业发展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多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与空间异质性,在东部地区作用最显著,而交通基础设施与产业结构对其影响并不稳健.研究结论能为数字经济背景下信息服务业政策制定提供启示.

    数字经济信息服务业产业集聚时空格局影响机制

    成都市职住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毕硕本王璐烨刘少丽张丽丽...
    8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传统职住分离测度指标存在的异方差问题,该文采用对数调整就业—居住偏离度,基于成都市的普查数据和地理信息数据,分析街道尺度下成都市主城区人口分布特征和职住空间匹配状况,并借助回归分析方法探讨社会经济要素与建成环境要素对成都市主城区职住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调整后的就业—居住偏离度能消除回归模型中的异方差问题,保障回归结果解释力的有效性;②成都市主城区的就业和居住人口密度整体呈现由中心向外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就业人口趋向市中心集聚,职住分离是主城区的突出特征,二者空间不匹配程度较大;③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就业人口密度、居住人口密度、老年系数、性别比、公交/地铁站点密度、路网密度和社会性基础设施密度是影响成都市主城区职住分离的主要因素;④就业主导区和居住主导区产生职住分离的内在动力机制存在差异,且影响就业主导区职住分离的因素更复杂.

    职住分离就业—居住偏离度回归分析成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