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电力与能源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电力与能源
电力与能源

何维国

双月刊

2095-1256

dianliyunengyuan@163.com

021-64720280

200025

上海市徐家汇路430号901室

电力与能源/Journal Power & Energ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沟槽式预制装配式电缆排管工作井施工工艺及应用

    梁亚伟郭魏芬杨子烨
    5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预制装配式电缆排管工作井的施工难点并促进其在电网工程中的广泛应用,从预制排管及工作井的安装施工工序、构件标准预制和工作井-排管连接处工艺处理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介绍了预制装配式电缆排管工作井生产标准化、施工机械化和建造绿色化的特点,论述了沟槽式预制装配式电缆排管工作井解决了制约预制构件推广应用的难题,从而证明了沟槽式预制排管井工作可以实现"标准设计、标准施工"的目标,还可以快速恢复交通且充分利用混凝土强度,实现在电缆线路中的推广应用.

    沟槽式预制工井排管施工工艺

    低压台区线损类型及治理措施分析

    周知瞿殿桂
    60-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低压台区作为末端供电单位,涵盖了大量的低压用户、低压配电线路、低压采集器、低压集中器等相关辅助设备,具有用户数量多、覆盖面积广、涉及环境复杂特点.低压台区线损是电力企业节能降损增效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梳理了理论降损、技术降损和管理降损的具体方法,并给出了具体的治理措施.

    台区线损理论线损技术线损管理线损

    新能源发电储能系统容量多阶段自适应调控算法设计

    曹立鹏
    6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了针对新能源发电储能系统的容量自适应调控算法,根据当前的测定需求及标准,制定基础容量控制目标,并根据发电储能系统实际运行环境设置约束条件,同时限制储能系统容量的调整范围;设计了一种多阶段储能容量调控算法,并引入了 SOC自适应分层控制模型.在该调控算法的逻辑结构中,将储能电池SOC按照不同的阈值分成多个层级,并为每个层级设定相应的充放电策略.通过设置自适应调控约束条件和计算最低荷电标准,结合SOC分层控制处理等级,不断完善调控算法,提高调控精确度.测试结果表明:所提出设计方法的自适应调控响应时间在0.25 s以下,调控灵活度高,且误差可控.

    新能源发电发电储能储能系统容量控制自适应调控SOC自适应分层控制

    基于全生命周期法的储能技术减排降碳效益评估

    黄阮明费斐李灏恩陶佳佳...
    7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双碳"战略下的电网技术创新趋势,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向能源电力低碳方向转型发展.储能技术作为"源网荷储"创新技术体系中的重要创新技术,衡量其减排降碳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构建了基于全生命周期法的储能技术碳足迹核算模型,明晰了储能技术各生命周期阶段的碳足迹,构建了 3个减排降碳效益指标,用以评估储能技术的减排降碳效益.通过灵敏度分析了影响储能技术减排降碳效益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模式,以便进一步提高储能技术的减排降碳效益.

    全生命周期法储能技术碳足迹减排降碳效益

    海面粗糙度与尾流衰减系数对近海风电场发电量的影响

    孟令峰徐浩铭
    7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上风电场正迎来加速发展期,准确评估发电量对项目的经济收益至关重要.远海风电场的发电量预估值已与实际值十分接近,但近海风电场的发电量预估值与实际值还有一定差距.为了寻找能准确评估近海岸风电场发电量的模型,对常用的风电场发电量计算软件WAsP进行研究,探究不同参数取值对发电量的影响.围绕海面粗糙度、尾流衰减系数这两个参数的取值对发电量的影响展开研究,测算了 0~0.005范围内的海面粗糙度及0.03~0.05范围内的尾流衰减系数对发电量计算结果的影响,并根据实际项目给出了取值建议.结果表明:随着海面粗糙度的增大发电量减小,而随着尾流衰减系数的增大发电量增大.该研究为近海岸风电场发电量评估提供了数据基础和理论支撑,具备一定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海面粗糙度尾流衰减系数近海风电场发电量

    国内首台1 000 MW褐煤机组的脱硫废水零排放技术路线应用

    宋伟
    8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废水的低温多效蒸发零排放工艺成为现今市场的主流.以国内首台1 000 MW褐煤机组采用的低温多效闪蒸浓缩工艺为例,其零排放技术路线包括低温烟气余热利用、多效闪蒸浓缩、干湿空冷联合冷却等创新技术,实现了脱硫废水处理零排放.该技术运行电耗低,淡水回收率高,在保障相对较低的运行成本的同时,实现了脱硫废水的零排放.此外,该技术还首次引入干湿空冷联合冷却塔装置用来给三效零排放系统提供冷却水,实现了系统补水的自供应.

    1000MW褐煤机组三效蒸发脱硫废水干湿空冷联合冷却塔

    智慧电厂基础建设研究与应用分析

    宋涛郑隆云
    8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越来越多的发电企业都在规划建设属于自己的智慧电厂.以闵行燃机电厂一期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示范工程数字化孪生项目为例,分析基建期同步建设的优势以及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必要性.主要介绍了智能安防、三维可视化、人员定位、智能生产一体化、数字孪生等模块的建设注意事项及模块间的联动.

    智慧电厂智能安防三维可视化人员定位智能生产一体化数字孪生

    电站锅炉智能燃烧优化基础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卞韶帅刘凌费章胜蒋欢春...
    90-94,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软测量、机器学习、热力计算等机理模型和数据驱动方法,建立了人炉煤煤质软测量模型、灰、渣碳含量预测模型、基于热力计算的锅炉变工况综合建模技术,以及基于屏间热负荷偏差的高温受热面安全评估技术,为电站锅炉的智能燃烧优化奠定了基础.

    电站锅炉智能燃烧优化基础技术机理模型数据驱动

    湿空气循环分轴燃气轮机的热电联供性能研究

    周宇凡葛冰史向彤臧述升...
    95-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湿空气燃气轮机(HAT)用于热电联供的热力性能,以试验室建成的湿空气循环分轴燃气轮机为研究对象,利用性能仿真分析方法考察了供热参数对湿空气热电联供系统的影响规律.搭建了湿化循环分轴燃气轮机热电联供性能计算平台,并采用模块化建模方法建立了 HAT循环分轴燃气轮机的热力模型,分析了回热器分流比、供热水流量以及燃料流量对于热电联供系统性能的影响.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气轮HAT分轴燃机热电联供时,其热电比可调节范围为0~3.54,与纯供电工况相比发电效率下降了 6.72%,但总效率上升了 18.4%.在控制策略方面,在进行热电联供时需要同时提高回热器分流比、经济器水量、燃料流量以保证燃气初温、经济器热水温度不变,进而维持热电联供不影响发电量.

    分轴燃气轮机HAT循环热电联供热力性能

    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排放的核算与管理分析

    王妍艳陆骏超赵冬建
    102-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燃煤电厂是我国主要的CO2排放源,其排放量的准确核算是碳交易市场有序进行的基础,也是开展碳减排工作的重要依据.研究了当前燃煤电厂碳排放核算所采用的《指南》方法和在线监测法,梳理了核算所需的参数及其获取方式,分析了核算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采用这种方法分别对320 MW燃煤机组碳排放量进行了核算,结果表明:两种方法计算的碳排放量相对偏差为2.8%~5.1%,在线监测法所得结果相对较低,且示机组碳排放强度随负荷率的升高而降低.对机组碳排放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为企业在碳排放核算和碳排放量控制管理工作中提出了相关建议.

    燃煤电厂碳排放核算碳排放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