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徐子方

双月刊

1671-511X

skxbzf@163.com

025-83791190 83795426

210096

南京四牌楼2号东南大学校内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关注传统学科、基础理论研究,特别注重应用学科、边缘学科、新兴学科、学术史以及各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和综合研究,以推进学术研究与我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实际的结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文经济学到底是什么"学"?

    樊浩
    5-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什么是"人文经济"?"人文经济学"是何种"学"?必须突破学科思维,在人类文明形态的大视野和文明史进程的大格局中理解和把握.人文经济学本质上是文明论而不是学科论,其要义是"人文-经济"一体学,它不是"人文"经济学,而是"文明学".西方古典经济学和中国传统哲学理一分殊地揭示:人文与经济是人类文明的两个基本构造,区别在于,"人文"的核心在西方是宗教,在中国是伦理,它们赋予经济以不同的"精神气质",也赋予文明以不同文化形态.20世纪是文化大发现的世纪,20世纪以来人类文明最重要觉悟是文化与经济关系的觉悟,这种觉悟在中西方采取了不同的问题式,也体现为不同的国家战略."人文经济"和"人文经济学"在理论和实践上可以破解三大前沿性文明难题:世界范围内的文化-经济悖论;文化与经济的互动互荣;经济发展的人文动力与人文后力.借此,赋予现代文明、现代化以"中华"形态和"中国式"气派.

    人文经济学人文-经济生态文化-经济悖论人文力

    儒家有意志自由吗?——以康德为参照

    吴先伍
    15-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儒家是否具有意志自由是一个聚讼纷纭的议题:有人以康德为标准,否认儒家具有意志自由;有人则认为儒家具有意志自由.意志自由是多样性的,既有康德所坚持的本体论意义上的意志自由,也有康德所反对的心理学意义上的意志自由,后者比前者更加符合实际.儒家从现实出发,其意志自由是心理学意义上的意志自由,人虽受到现实限定,但又高度自由.以儒家性善论来否定儒家具有意志自由不能成立,性善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人们的为善方向,但并没有剥夺人们的选择自由.正是因为人性善,道德构成了人的本质规定性,所以,对于人来说,最重要的问题不是意志自由,而是通过承担道德责任成为道德之人,意志自由后于道德责任,意志自由受到道德的限定.

    儒家康德意志自由性善论道德责任

    心学批判的有效性及其限度——以王船山的心学批判为例

    孙钦香
    2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与陆王心学的兴起演进相伴而生的便是心学批判史的展开,而王船山即此心学批判史中的一位代表性人物.首先,基于心性之辨,批评陆王"心即理"说,克服心学"主体性形上学",在超越与内在之间保持均衡;其次,承继朱子"格物始教",并积极回应阳明之问,批评陆王"第一义工夫";最后,对心学之社会政治风气影响的批判显然属"外在批判",但针对李贽、陶望龄等对当时文风影响的批判,却也言之成理.可见,船山的心学批判有其思想效力,但亦有其限度,与陆王心学共享"仁义固有",这决定其在人性的看法上仍属于广义道学,且其"外在批判"存在苛评.

    心学批判"主体性形上学"批判"第一义工夫"批判外在批判

    中国哲学"直觉"论内涵辨析

    王丽
    3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笼统的"直觉"概念内涵缺乏清晰度,中国哲学的直觉概念有自己的特殊规定从而天然与西方哲学区别开来,在中国哲学内部具有语境统一性.这个统一性在实际话语氛围中还必然判别为本体论、认识论、生存论等多个意义侧面,从表现上看各侧面的直觉具有特定意趣.另外"中国哲学"是以儒、佛、道三教为代表的,三教的直觉内容和形式都有差异,这让"直觉"内涵更加丰富隽永.所以中国哲学"直觉论"有自身的特点,为此要做必要的澄清工作.

    直觉中国哲学直觉论智的直觉

    金融安全指数构建及状态识别研究

    刘晓星杨广义张颖
    4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TVP-SV-FAVAR模型构建金融安全指数,通过马尔可夫状态识别与时变脉冲响应分析,揭示金融安全指数状态转换特征,解析金融安全各维度指数间的相互影响及其响应模式.研究发现:(1)构建的金融安全指数能有效识别尾部事件冲击,准确刻画金融安全各维度状态及发展趋势.(2)我国金融安全指数在高区制以及中区制状态下具有显著持续性,表现出较高的中高区制稳态概率.(3)各维度金融安全指数对金融安全的影响存在期限异质性,短期内金融安全较大程度受到金融发展质量以及金融监管能力的正向冲击;中长期我国金融安全主要受到金融竞争力、金融监管能力和金融稳定水平的影响.

    金融安全指数状态识别尾部事件冲击期限异质性

    平准策略何以缓解金融市场认知偏差?——基于网络博弈视角的研究

    牛晓健林仕伟孙一菡
    5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融市场参与者执行诸如行业增长目标设置、投资行为、信贷引导以及平准操作,行业认知偏差在多方博弈下相应而生.沿着"行业增长目标—行业认知偏差—行业未来回报"的逻辑链条构建网络博弈模型,探讨参与者行动对自身及其联动对象所产生的直接效应和网络效应,并基于奇异值分解取得平准策略.根据单条件均衡,投资人定价行为相对分析师增长目标的偏离会形成行业认知偏差,认知偏差与未来回报正相关,佐证市场会对定价偏差进行修正.根据多条件均衡,定价和信贷过度会降低自身及与其有超额联动关系行业的未来回报,增长预期主要透过超额联动影响未来回报.平准策略总效应稳健为正,能有效缓解认知偏差以及提升定价效率,建议政府以网络博弈视角制定干预策略以强化平准基金运作效率.

    网络博弈增长目标认知偏差平准基金

    宏观政策协调与经济发展目标实现——基于"三元悖论"传统约束与折中化约束的比较

    王宇伟方宇悦
    69-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协调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增长.构建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探讨"三元悖论"传统约束及折中约束下政策协调对经济发展目标实现的作用.基于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分析表明:"三元悖论"传统约束下资本完全管制会引发国际贸易明显失衡;货币政策独立性丧失情况下,经济并不能得到明显增长,且国际贸易失衡现象仍然存在;汇率自由波动只会对经济增长和就业带来负面影响.在"三元悖论"折中化约束下,最优政策配置是必要的资本流动管制、独立的货币政策以及富有弹性的汇率制度,此种政策搭配能够兼顾宏观经济四项目标.因此,相较于"三元悖论"传统约束,其折中化约束更适合我国经济发展道路.

    "三元悖论"政策协调经济发展目标动态随机一般均衡

    著作权使用声明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
    80页

    外国代理人管理的制度构建、实践路径与中国因应——从《对外关系法》第三十八条展开

    沈伟苏可桢
    8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外关系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了我国对外国组织进行管理的权力和外国实体遵守法律、不得危害中国国家安全的义务.外国代理人管理制度是这一规定的实现规则,有待落地实施.美国《外国代理人登记法》要求代理人就代理的相关信息进行登记,对代理关系中的关键内容做出界定,并就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持续性提出要求.相关制度的执行总体具有较明确的法律指引,并设置了相应的违法惩处机制,该制度的执行在近年更趋主动化、严格化.该制度曾因对日本实体游说的执法效果不佳而有所加强,目前对于涉华实体的监管也日趋强硬,相关案例具有借鉴意义.我国可参考域外立法经验建立外国代理人管理制度.

    《对外关系法》外国代理人国家安全非政府组织涉外法治

    功能同源视角下刑事缺席审判与违法所得没收的交叉竞合及程序适用

    郑磊李建明
    93-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刑事缺席审判程序与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功能目的同源决定了两者适用条件高度重合,但两种程序的制度设计异构又导致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呈现交叉竞合.围绕着两种程序的司法运作,在明确适用条件、程序性质和证明标准的基础上,可以从三个维度厘清两者适用关系:首先,程序启动的国家机关决定了两种程序选择有差异性,在非竞合状态下两种程序分别适用,呈现相互排斥关系;其次,当程序竞合时,在结合案件情况决定适用先后顺序的同时,应当充分考虑违法所得没收程序在裁判稳定性和可执行性方面的优势并优先适用;最后,从程序效力的内在张力来看,同一犯罪事实先行适用违法所得程序后可再行适用缺席审判程序,而适用缺席审判后则不能再适用违法所得没收程序.

    刑事缺席审判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竞合程序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