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徐子方

双月刊

1671-511X

skxbzf@163.com

025-83791190 83795426

210096

南京四牌楼2号东南大学校内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关注传统学科、基础理论研究,特别注重应用学科、边缘学科、新兴学科、学术史以及各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和综合研究,以推进学术研究与我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实际的结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类文明新形态生成逻辑探释

    汤荣光
    5-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类文明新形态尽显独特历史境遇和思维理路.溯源人类文明思想史根脉,人类文明新形态呈现出独特认知模态,归结为探释文明生成逻辑的基本论题."文明"展现历史流变的话语范型,其冠名和形塑关涉社会现象、认知冲突、本质意涵等领域,以历史的实存和未来的模态栖居于人类思维结构的深处."形态"铸就了文明研究的范型,经由事物存在方式与文明发展逻辑演化而来,形成长时段考量、分类化探究文明形态的脉络,映现文明走向与文明形态界分的论题.西方文明充斥着唯我论腔调,谋求文明话语权认知垄断的地位,聚拢为贬损中华文明的认知方式,加剧不同文明之间的信任危机.人类文明新形态归属主体性文化认同与文明塑造,在历史文化禀赋、社会历史发展动因、道义力量以及实践力量诸多方面彰显中华文明主体性重塑的现实可能性.

    人类文明新形态文明形态文明生成逻辑

    历史主动精神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四重维度

    王紫潇
    14-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主动精神是历史主体洞察历史发展的一种精神力量,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社会、"塑造"历史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科学运用与创新发展.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独特秉性和珍贵品格,其真谛与要义体现为真正的历史清醒、高度的历史自信、敏锐的历史自觉、强烈的历史担当.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正是凭借、把握、发扬着这种历史主动精神,带领全国人民从历史的长河中汲取智慧,从时代的大潮中汲取动力,从全球的风云中汲取经验,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下,顺应历史大势,在历史必然性中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增强历史清醒,在历史确定性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定历史自觉,在历史应然性中塑造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抓住历史机遇,在历史世界性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中国经验.

    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中国式现代化

    论"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与实践原则

    赫秋晨
    24-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回应"人民之问"的百年实践中所形成的宝贵历史经验,"坚持'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从政治价值维度上看,"人民至上"是在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理论发展中,对人民作为历史的、政治的、伦理的主体地位的确证,蕴含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奠基性理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坚定的人民立场.从政治实践维度上看,坚持"人民至上"贯穿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丰富实践之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为世界提供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中国方案.

    人民至上人民正义美好生活生命至上

    论地方性知识、群体性知识和原地方性知识

    吕乃基
    3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知识在内容上涉及人与自然、人际和人己三大关系,大致相应于普适性、地方性和个人知识,三种知识相互渗透.地方性知识实为群体性知识.知识因认识过程而异.原地方性知识是一种特殊的知识,不是本体论和认识论意义上的知识.原地方性知识因其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而具有特定的时空观:在空间上规训个人知识和群体性知识,大多数情况下难以接受普适性知识;在时间上,原地方性知识因其"原"的属性而难以改变,延续动物世界的弱肉强食以及伴随人作为"类"的终生.这是事实判断,而非价值判断或逻辑判断.由知识论探讨原地方性知识,既丰富知识论的研究领域,也为研究"地方(群体)"的分殊提供新的视角.

    地方性知识群体性知识原地方性知识传统文化

    当代资本主义批判新视域:审美政治批判的要义阐析

    林滨鄢梦瑶
    43-52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5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消费社会与审美资本主义阶段,这使当代资本主义审美政治批判愈加凸显.当代资本主义审美政治批判何以可能?究其实质,乃是因为当代资本主义审美政治批判具有美学的政治向度与政治的美学向度这双重意蕴:审美既含育自由平等的政治理想,又是资本主义政治统治的软策略,且二者之间构成美学的"否定辩证法".当代资本主义审美政治批判以身体和意识形态为主要对象,集中批判了审美、消费与资本共谋中的感性身体宰制,审美与意识形态合谋中的意识形态操纵.针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身心双重宰制所导致的异化,并鉴于现实条件下以暴力革命推翻资本主义社会这条进路难以实现,于是,当代资本主义审美政治批判提出了一种审美治理方略.藉此,审美渗透到社会革命之中,成为个体解放与社会变革的柔性力量,但仅是批判修补而非彻底变革资本主义社会.

    审美政治批判感性身体意识形态审美治理感觉共同体

    自我的普遍性之路:黑格尔论概念的规范性

    马晨
    53-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黑格尔不满于康德概念理论中所具有的形式-内容的二元论特征,在一元论的意义上将概念视作绝对的基础,世界就是由概念的推理之网所构成的一个整体.在一种自我的社会化理论中,黑格尔借助于社会这一因素来理解概念的规范性,即不同的自我通过相互承认构建了具有普遍性特征的共同体.其中,概念是自我规定的,是自我做出承诺并为之负责的东西,它能够规范自我的判断和行动.此外,为了解决普遍对个别的规范问题,黑格尔提出了"具体概念",通过论证概念内部普遍性、特殊性和个别三者的同一,避免了传统哲学中的"第三人"悖论,也使得概念内部的规范性问题得到了解答.

    黑格尔概念承认规范性自由

    共同富裕下数据密集型企业价值共创机制研究综述与展望

    王文平赵荧梅
    62-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数字经济为推动共同富裕提供包容性发展的新引擎.不断突破的互联网与数字化技术,使数据成为财富创造的关键生产要素,如何发挥数据密集型企业数据要素的连接、融合及赋能效应,化解其经济、社会功能间的冲突,实现员工、客户及合作伙伴等利益相关者间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协同共创,成为共同富裕使命任务下的重大社会需求.为此,针对共同富裕下数据密集型企业价值共创机制构建问题,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从社会经济学、价值理论等多学科领域,系统综述现有相关研究,提出以人本逻辑取代资本逻辑、驱动共同富裕使命任务导入及经济、社会价值协同创造等当前迫切需要探索的前沿学术问题.

    共同富裕数据密集型企业价值共创

    城市空间发展模式与城市工资溢价——来自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证据

    刘修岩武小菲汲铮
    7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着中国城镇化的高速推进,人口呈现从小城市向大城市集聚的长期趋势,对城市的经济效率和社会福利产生重大影响.基于LandScan全球人口分布数据,计算出衡量城市空间发展模式的人口平均密度、人口加权密度和变异系数,探讨在不同规模等级的城市中,城市空间发展模式对城市工资溢价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城区常住人口超过100万以上的大城市,人口平均密度对城市工资溢价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城区常住人口小于100万的中小城市,人口平均密度对城市工资溢价没有影响.进一步通过人口加权密度和变异系数考察城市空间紧凑程度的影响发现,紧凑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在城区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的超大城市导致工资折价,而在其他城市导致工资溢价.这意味着中国超大城市仍具有较大集聚空间,而目前城市空间发展模式制约集聚效应发挥.研究结论为优化城市空间发展模式、促进共同富裕提供政策启示.

    城市空间发展模式城市人口集聚经济人口加权密度变异系数城市工资溢价

    社交媒体互动与企业创新投入

    吴芃任婕妤刘泓妤张逸飞...
    86-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深交所互动易"和"上证e互动"平台的问答数据,以2010-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互动水平和互动质量两方面检验社交媒体互动如何影响企业创新投入.研究发现社交媒体互动水平和互动质量均能显著促进创新投入.具体来说,互动数量以及互动的针对性、可读性、专业性和及时性均对创新投入有显著促进作用.机制分析表明提高失败容忍度和改善公司治理是社交媒体互动发挥创新促进作用的可能路径.异质性分析发现社交媒体互动对企业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在管理者更加短视的企业以及创业板上市公司中更为显著.研究结论扩展了社交媒体互动与创新的相关文献,对于促进企业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具有启示作用.

    社交媒体互动创新投入失败容忍公司治理管理者短视

    一致行动人股权质押视角下的控股股东股票增持研究

    刘德溯李陈鸿郑烁
    103-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股权质押背景下,股票增持是控股股东应对控制权转移风险的重要方式.研究发现,一致行动人存在股权质押时,控股股东更容易进行股票增持,且一致行动人质押比例越高控股股东增持比例越大;当控股股东也存在股权质押时,该正向影响依然显著;此外,一致行动人净质押比例越高控股股东增持比例越大.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产权在控股股东股票增持与一致行动人股权质押之间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为有关部门加强对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的协同监管提供了参考依据,有助于投资者理性看待控股股东的股票增持行为.

    一致行动人股权质押控股股东股票增持净质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