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东南学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东南学术
东南学术

双月刊

1008-1569

dnxsh1@126.com(政法社教);dnxsh2@126.com(文史哲);dnxsh3@126.com(经济与管理)

0591-83739507

350001

福州市柳河路18号

东南学术/Journal Southeast Academic Research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追求庄重、严谨的办刊风格,认真、扎实的创新精神,敏锐、深刻的探索意识,鲜明、正确的学术立场;立足福建,面向全国,勇于探索改革开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反映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在保持学术品位的同时具有现实敏锐性,以实现学术文化与社会实践的双重价值。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式现代化问题的若干空间哲学话语分析与重建

    刘怀玉张一方
    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一个社会历史发展问题,也是一个社会空间重构问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呼唤着中国现代性空间哲学话语的自主建构.要讨论中国式现代化的空间话语生成逻辑问题,其一,要批判性反思并超越西方现代化理论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目的论"式抽象逻辑强制与"西方中心论"化空间话语;其二,要借鉴并超越作为西方现代化理论替代者的所谓"全球现代性理论"与"世界体系论"的历史-空间哲学话语对于中国式现代化意义的理解;其三,借鉴大陆中心论与海洋中心论的世界地缘政治哲学对中国式现代化意义的专业化实证性研究的贡献并克服其局限性;其四,消化与吸收"本土派现代化"理论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入研究成果并反思其空间哲学视野上的局限性.从把握资本主义全球化生产逻辑与中国现代化自身的空间生产逻辑辩证互动关系入手,并从中国革命与现代化自身的发展实践出发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空间辩证法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空间哲学话语空间的生产西方现代化全球化地缘政治学

    中国式现代化中蕴含的独特生态观的内涵和贡献

    张云飞
    15-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科学探索现代化和生态化(绿色化)关系的基础上,党的二十大创造性地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该生态观科学地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价值取向、核心原则、发展内容、发展过程、发展路径、治理保障、本质规定、发展目标、社会制度性质等方面的命题,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该生态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相结合的科学结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和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国式现代化现代化生态文明

    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文明观

    刘志洪
    2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是同一个历史过程的两个方面.在中国式现代化展开过程中,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日益生成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既是对具体现代化诸模式的超越,也是对一般现代化的超越,是一种超越现代性的新现代化.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内核,奋力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的美好生活,是"文化"之人的文明,从而成为一种超出其他现代文明的更高现代文明,构成人类文明的一种崭新形态,在内容上展开为相互协调的高度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相对于中华传统文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求并表现出更为高度的统一性、和平性尤其是包容性与创新性,在兼收并蓄、综合创造中通达更高发展境界.

    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审视

    颜隆忠
    3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需要通过文化强国建设来提供强大精神支撑,也需要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充实国家的精神力量.对于文明古国的中国而言,在现代化进程中建设文化强国,实质上就是要在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基础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化文明,再创中华文明新辉煌.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这是关系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文化强国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根本遵循和基本要求.新征程上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应着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创新活力,提升文化治理现代化水平,深化文明交流互鉴.

    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强国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哲学的形成、内涵与特征

    江畅
    4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和恩格斯(以下简称"马恩")的政治哲学不是马克思一个人的政治哲学,而是马恩两人共同创立和完善的政治哲学体系.马恩政治哲学批判地继承了西方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但主要是在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及其理论依据自由主义思想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马恩政治哲学是以唯物史观为主要本体论根基,以全人类彻底解放为现实目标,以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为社会理想,以每一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以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为实现现实目的的主要手段和主要力量,以劳动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而各尽所能地为社会作贡献为实现理想社会的基本途径的政治哲学体系.它具有理想性与实践性、人类性与阶级性、革命性与建设性、系统性与深刻性有机统一的主要特征.

    马恩政治哲学唯物史观人类的彻底解放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无产阶级革命

    严复的文明互鉴之道及其现代意义

    欧阳哲生
    56-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明互鉴是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核心内容.严复强调,学习西方先进文明要从学习西语入手,这是因为当时世界上的先进科学技术是以西语书写,要了解世界形势就必须直接阅读西文报刊.科学是西洋近代文明的精粹,严复主张取法西方近代政治制度,要从掌握构建西方上层建筑的科学原理入手.战争则是近代文明冲突的主要形式,严复对西方列强"无法与法并用而皆有以胜我者也"、文明与野蛮两面性并存始终抱以清醒的认识,主张文明对话,在重估中西文明价值中谋求新的平衡与综合.

    严复文化交流文明互鉴文明对话

    建构中国海洋文明的概念话语体系

    杨国桢
    65-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海洋文明是推动海洋强国建设的内生动力,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时代变迁,学界对海洋文化概念内涵的认知不断变化,加强海洋文化建设,需要对中国海洋文明的概念话语有正确的认知.融合历史与当代的概念内涵变迁,对海洋文明的概念话语加以重新审视、修正和重构,分别不同类型,排列组合为海洋环境、海洋经济、海洋社会、海洋文化四个层级的概念话语体系,使之成为思考和研究的工具,打破西方话语霸权,发展和创新海洋文明理论,顺应时代要求,推动中国海洋文明在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取得新成就.

    中国海洋文明概念话语体系海洋文化建设

    社会变迁语境下海丝文化的历史嬗变、生成逻辑与时代价值

    卢允庆
    7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丝文化是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们进行商贸交往和文化交流活动而呈现的观念形态.其生成具有内在规律和物质生活根据.面向生活的产业发展是海丝文化生成的内生动力,较为发达的造船和航海技术是海丝文化形成的技术保障,社会安定、政策开明是海丝文化形成的制度保障,文明开放包容是海丝文化形成的理念支撑.挖掘海丝文化的生成逻辑,能更加全面深入地把握海丝文化的产业发展价值、技术引领价值、文明发展价值以及人文价值,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历史视角,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增强文化自信、创造人类新文明形态而言具有时代价值.

    海丝文化社会变迁人类命运共同体

    "深水区"的挑战:论国际海底区域开发规章的双重面向

    郝艺颖
    8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区域"内矿物资源开发规章》为标志的深海海底区域开发国际法已经进入"深水区",按照既有路线图制定规章遇到了新的困难与挑战,原因是当前开发规章谈判呈现出双重面向.第一重面向是在区域利益集团的利益不断分化与弥合的过程中,国际海底管理局"自上而下"地推动《开发规章》与已有国际法规范的协调,这一面向的主要矛盾在于如何对"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原则"进行类型化的适用以及法律与技术委员会对决策的参与.第二重面向是以担保国立法和承包者的实践为出发点"自下而上"地推动《开发规章》及标准和准则内容的完善与发展,这一面向要求海管局开发的各个阶段都应根据健全的商业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来建立正当高效的程序,以适应开发实践的需要.据此,中国作为海底事务的主要参与方,应当顺应"双重面向"的趋势,从外交政策和国内立法两个方面贡献中国的智慧与力量.

    国际海底区域国际海底管理局开发规章国际法双重面向

    海洋碳汇产品价值实现的困境与对策

    杨林沈春蕾
    92-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洋碳汇产品价值实现是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海洋碳汇产品具备正外部性、稀缺性、差异性、竞争性与排他性特征,其价值实现是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付费理论,利用政策工具与市场机制实现海洋碳汇产品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协调统一的过程.当前,我国海洋碳汇产品价值实现面临制度不明、标准缺失、效率低下、支撑乏力、补偿缺位等困境.鉴于此,促进海洋碳汇产品价值实现,应推进顶层设计,抢占海洋碳汇标准制定的国际话语权,健全海洋碳汇产品交易机制,探索蓝色金融创新产品,构建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海洋碳汇海洋碳汇产品价值实现碳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