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亚东南亚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亚东南亚研究
南亚东南亚研究

任佳

季刊

1674-6392

dnynybjb@yahoo.com.cn

0871-4165357

650034

云南省昆明市环城西路577号

南亚东南亚研究/Journal South Asian and Southeast Asian StudiesCHSSCD
查看更多>>国际问题学术刊物。反映我国学术界对东南亚各国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历史、民族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介绍东南亚各国的各种基本情况,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文化交流,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以学术性为主,兼顾知识性、趣味性。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柬埔寨现行中学历史教科书的涉华叙事与中国形象建构

    李涛李雪
    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教科书是传承知识与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不仅在传递与构建国民历史记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能体现一国对他国的整体性、官方性认知.对柬埔寨现行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涉华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可发现柬埔寨构建出在古代历史悠久、经贸发达、文明先进的大国,在近代备受侵略、战争不断、不屈抗争的弱国,在现代日益崛起、迅猛发展、问题仍多的新兴国家.柬埔寨中学历史教科书建构的中国形象,不仅受到柬埔寨客观教育条件的影响,而且暗含着柬埔寨官方对中国的认知与战略考量,折射出其国家价值观和政策立场.探究柬埔寨中学历史教科书所塑造的中国形象及建构逻辑,有助于了解柬方对中国的认知程度及态度立场,为促进中柬两国合作提供现实依据,还能为中国在柬埔寨树立及维护良好的国家形象提供有益参考和新思路.

    柬埔寨历史教科书涉华叙事中国形象中柬关系

    阿富汗民族国家建构:历程、困境与展望

    张吉军
    2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建构是政治学有关国家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一般包括政治精英通过完善官僚组织机构和国家机器以巩固、提升国家能力,推动国民认同感的民族建构两个部分.民族建构在一定程度上是要解决"谁的国家"的问题,具体包括建立由国家主导的统一的现代行政体系、税收体系、司法体系、军事体系和教育体系等.现代阿富汗的国家建构可以追溯至 19 世纪后期阿卜杜尔·拉赫曼建构集权国家,这也被认为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阿富汗现代国家的雏形.从 19 世纪末起,阿富汗一再谋求建构独立的民族国家,但在内外部多重压力之下,阿富汗的民族国家建构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2021年8月,塔利班重新执掌政权,也宣告阿富汗再次开启了民族国家建构进程.由于阿富汗长期受到传统部落社会结构、伊斯兰宗教文化以及大国干预等因素影响,其现代民族国家建构异常复杂、艰巨,前景不容乐观.

    阿富汗塔利班民族国家建构部落社会

    塔利班重新执政以来的阿富汗智库

    曹升生张天昊
    42-62页
    查看更多>>摘要:2001年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垮台,阿富汗进入"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时期,此后 20 年间阿富汗政府不断尝试推进和平进程,争取国际支持.在这种背景下,阿富汗涌现出大批智库,这些智库类型多样,积极开展多种研究活动、外事活动乃至青年培养项目,力图为阿富汗国家重建、和平进程和外交政策等献计献策.在此 20 年间,这些小而精的智库持续在自身专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形成了强大的智库分析网络,为政府战略决策与政策制定提供了有力支撑,在弥合社会分歧、联结中央政府与基层社会等方面发挥了一些积极作用.2021 年阿富汗塔利班再次掌权,局势骤变,各项限制措施的出台使得智库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面对阿富汗剧烈变化的国内社会和塔利班持续施加的高压统治,智库必须解决两个关键挑战,实现在塔利班强硬态度之下坚守自身立场的同时持续推进智库正常运行与研究工作.3 年多来,阿富汗智库出现严重分化,有些智库出走国外,有些依然坚守在阿富汗,有些已经停止活动.简而言之,智库在阿富汗的发展不仅显示出阿富汗社会的变化,也充分展现当代国家治理以及外交中以智库为代表的第三方势力的重要性与影响力.

    塔利班阿富汗和平进程阿富汗智库女性维权智库外交智库

    "陌生人-王"理论与17至19世纪东南亚的华人政治领袖

    余欢欢吕振纲
    63-84页
    查看更多>>摘要:17 至 19 世纪,东南亚地区吸引了大量外来移民,其中中国移民群体尤为显著.这一时期,郑信、莫玖和罗芳伯等华人移民群体领袖,相继成为暹罗、湄公河三角洲及婆罗洲等一些地区的外来统治者.作为"有能力的人"(Man of Prowess),这些华人政治领袖通过与当地人通婚,发挥了自身卓越的经济和军事才能,成功地吸引不同群体的追随者.他们在当地的统治体现了一种独特的"陌生人-王"模式.在这一模式中,外来统治者并不是单纯依靠获得当地民众的支持来确立自己的权威,而是首先构建以本族群追随者为核心的支持基础,随后逐步赢得本土居民的拥护,最终在异国他乡确立自己的统治.这种"陌生人-王"统治模式突出了族群力量的重要性.就当时的情况而言,华人政治领袖在东南亚的出现并非孤立现象,当时东南亚地区还出现了白人及阿拉伯人等"陌生人-王",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东南亚本土的社会文化结构、商业世界主义和曼陀罗政治规则.这些"陌生人-王"政治领袖遵守本土的社会文化规范,并依据曼陀罗的互动规则行事,成为相互嵌入的本土曼陀罗体系中的一部分.

    华人政治领袖有能力的人"陌生人-王"曼陀罗体系

    印太视域下美国与尼泊尔关系的进展与前景

    郭兵云秦鸿
    85-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遏制中国的影响力从亚太延伸到南亚地区,美国将"亚太再平衡"战略升级为"印太战略",南亚国家在美国外交战略中的地位迅速上升.美国将尼泊尔纳入"印太战略"并称它是印太地区的关键国家.在美国的大力推动及尼泊尔的积极迎合下,美尼关系全面回暖.在政治领域,拜登政府时期,美国高官访尼数量创历史新高;在援助方面,美国成功推动千禧年挑战公司在尼泊尔合同的正式生效,这标志着美国在尼泊尔基础设施领域的援助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安全领域,特朗普政府 2019 年发布的《印太战略报告》将尼泊尔纳入了"协作伙伴计划".尼泊尔在受赠和购买美国武器方面都取得重要突破.美尼关系取得这些新进展,既是全球和地区局势出现新变化的产物,更是两国共同利益扩大的结果.然而,美尼关系的发展也受到美国不够重视尼泊尔、尼泊尔政府频繁更替和印度的潜在干扰等因素的限制.

    印太战略美尼关系千禧年挑战公司

    乌尔都语地位问题与印度民族国家建构的困境

    齐仁达
    109-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乌尔都语产生于北印度,与印地语关系密切,因受到伊斯兰文化的深远影响,在很大程度上被认为是穆斯林的语言.无论独立前还是独立后,乌尔都语地位始终是困扰印度民族国家建构的重要问题.印度独立前,乌尔都语危机与伊斯兰教危机同为穆斯林联盟动员穆斯林参与巴基斯坦建国运动的重要武器.为此,印度国大党考虑将由乌尔都语与印地语共同组成的印度斯坦语作为国语.印巴分治后,印度政治形势发生巨大变化,乌尔都语作为国语的可能性不复存在.在尼赫鲁等印度领导人坚持下,印度宪法为乌尔都语制定了保护条款,乌尔都语获得了与梵语相近的特殊宪法地位.然而,印度独立后,乌尔都语常被视为外国乃至敌国语言,甚至需要为印度分裂负责,遭到严厉压制.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随着印度国大党、印度人民党等对待乌尔都语的政策变化,乌尔都语的政治地位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印度社会对乌尔都语的深层敌意难消,乌尔都语地位将长期是印度民族国家建构面临的难题.

    印度国语印度斯坦语乌尔都语语言地位民族国家建构

    从无名氏到大英雄:论哪吒形象的演变与东传

    任婧
    134-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哪吒是中国各类叙事文学和戏曲影视作品中家喻户晓的人物形象,哪吒的原型可以追溯至印度,其源头与印度教神话中的吠室罗伐那形象密切相关.早期的"吠陀"文献中,吠室罗伐那常被用来指称俱毗罗,身份是罗刹之王.随着雅利安文化与达罗毗荼文化融合的加深,吠室罗伐那的地位显著提升.经过两大史诗和各种"往世书"的改编和塑造,他不仅拥有完整的身世,而且获得财神及一方守护神的神格,其子那罗俱波罗的形象也出现在婆罗门教万神殿之中.后来,吠室罗伐那和那罗俱波罗的传说被佛教,尤其是佛教密宗吸收,演变为该派崇拜的毗沙门天王父子(祖孙).唐朝时期,随着佛教密宗的东传,毗沙门信仰在中国盛极一时,哪吒作为毗沙门天王的子孙,开始受到关注.晚唐至宋朝,毗沙门信仰与以初唐军事家李靖为崇拜对象的民间战神信仰相互融合,哪吒的故事逐渐从宗教文学走入世俗文学,并在南宋以后融入道教的元素,发展至元明时代基本定型,趋于大众化.得益于《西游记》《封神演义》等文学作品对其外形、身世、武器等方面的细化与扩充,哪吒的形象一直流传至今,成为世人熟悉的少年英雄,在四川、台湾等地区广受敬仰和崇拜.

    哪吒毗沙门信仰印度教文化佛教文化中国民俗文化

    Abstracts

    152-158页

    来稿须知及征订启事

    《南亚东南亚研究》编辑部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