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林福华

双月刊

1008-0686

j4e@seu.edu.cn

025-83793017

210096

江苏省南京市四牌楼2号东南大学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Electrical & Electronic Education
查看更多>>本刊为全国理工科高校除计算机专业外的所有电类专业的教学类学术期刊,为各电类专业的专业课和基础课教师发表教学、科研论文,为各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指导教学工作服务。由东南大学主编,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参办。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Python在"信号与系统"课程中的应用

    王兆滨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信号与系统"课程概念多,相关数学理论比较抽象,不好理解.Python作为一种最受喜爱的开源语言之一,其程序仿真可以将相关概念和理论直观呈现,便于课堂教学也利于学生学习.在对现有程序设计语言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Python应用到"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给出了利用Python的sympy符号运算库进行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的应用,验证了Python仿真功能可以很好地满足"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的需要.

    信号与系统程序仿真Python

    竞赛驱动的"FPGA系统设计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

    陈平蔡述庭李宏
    4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引领下,高等工程教育应着重培养德才兼备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针对广东工业大学"FPGA系统设计技术"课程在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及塑造理想信念价值方面与产业发展人才需求存在的差距,提出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导向、以竞赛为驱动,科教融合发展的创新改革方法,深入探索实践类课程"三位一体"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

    FPGA学科竞赛新工科课程思政

    工程认证背景下"电气控制"课程改革与实践

    樊金荣苏治群李薇
    5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程认证背景下,"电气控制"课程开展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的改革.通过对毕业生反馈调查,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定位和课程目标.按照"元件—功能块—环节—系统"循序渐进的思路重构了教学内容,设计了可执行可衡量的评价和考核标准.经过三年的持续改进,学生创新能力得到提升,课程目标达成度提高,为专业课程体系持续改进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课程目标达成度课程评价

    "激光先进制造技术与系统"课程教学思考

    王曦照刁兆磊曾令雨生晶...
    5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新兴高科技产业的崛起,新工科人才的需求显著增长."激光先进制造技术与系统"作为机械工程专业新开设的专业选修课,旨在培养新工科制造类人才.课程集光学、机械和电子等多学科于一体,知识理论体系复杂,同时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为提升教学效果,通过构建多学科交叉教学体系,强化工程训练,鼓励探索,竞赛项目驱动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满足新工科人才培养需求.

    学科交叉激光先进制造课程思考

    基于行业需求的"柔性测试技术"课程建设

    徐伟谢启艾伟清陈景波...
    6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非标自动化测试行业的特点,分析现场测试工程师的能力需求.采用校企合作方式,通过整合"柔性测试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同时引入更多的实际工程案例,开发符合实际工业测试环境的实验仪器.形成一套合适的课程考核方法,实现对课程教学效果的合理评价.最终达到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现场测试工程师的目标.

    行业需求校企合作课程建设

    "现代控制理论"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

    李亚洁王志文刘佳彬卢延荣...
    66-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工科背景下,针对"现代控制理论"课程建设中存在的课程思政融入不深、学生国际视野偏窄、教学模式多元化不足等问题,开展了系列课程改革与创新实践.其中,重点分析了"双语"教学、教师主讲+微型翻转、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等教学模式改革,并进行了创新实践.近两年的课程目标达成度反映出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取得成效,与此同时收集了部分学生的教学评价与反馈意见,以用于教学持续改进.

    现代控制理论双语教学创新实践

    通信专业基础课中的思政方法探索与实践

    郭一珺张志龙杨鸿文罗涛...
    7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向"现代数字通信""通信原理"等通信专业基础课,针对该类课程科学理论和工程应用高度耦合的特点,以挖掘专业课程教学的育人功能为目标,对该类课程中的思政方法开展研究.首先,分析了该类课程在思政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其次,构建了闭环的课程思政建设体系,从课程内容、教学模式、评价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思政建设方法并给出了详细的建设举措;最后,讨论了在"现代数字通信""通信原理"课程中的实践成效.

    通信专业基础课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智能仪器"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滕召胜唐求高云鹏温和...
    7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获得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齐头并进的培养效果,探索适合课程内容与知识特点的课程思政教育模式,通过优化教学团队、丰富课程资源、修订课程标准、设计典型案例、改革教学方法、完善考评体系,多措施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实施,将工匠精神、"四个自信"、家国情怀、团队协作、工程伦理、终身学习等思政元素自然、巧妙地融入课程知识传授,以达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的教育学效果.

    智能仪器课程思政思政元素

    实践基地的课程思政建设探索

    朱江淼窦慧晶张萌萌王逸凡...
    79-83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需要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又需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基于校外实践基地的课程思政建设成为了高校完成这一任务的有效途径.结合校外实践基地课程思政建设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在校外实践基地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总结了校外实践基地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流程并提出了一些思考,以促进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

    校外实践基地课程思政高校教育

    "大思政"视域下电类基础课程群思政建设探索

    章艳董维杰郭源博牟宪民...
    8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前课程思政建设背景下,以工程教育认证对毕业生的能力、素质要求为准绳,基于电类系列基础课程之间的一致性、关联性、接续性(互补性),提出成立包括"电工学""电路理论""电力电子技术""电机学""电力系统分析""电磁场原理"课程在内的课程思政群,从顶层设计到底层实施通过协调电类基础课程统筹开展思政建设,具有整合资源、合作共赢的优势.

    电类基础课程群课程思政资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