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低温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低温工程
低温工程

杨思锋

双月刊

1000-6516

dwgc@263.net

010-88538131

100074

北京7205信箱27分箱

低温工程/Journal Cryogenic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家科委批准的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它被确定为我国中文核心期刊,是我国科技论文统计源刊。主要刊登有关天然气、空气、氮气、氧气等气体液化、分离、液化气体的贮存和运输传热、绝热技术、制冷技术、低温下温度的测量、低温液体材料的性质,以及低温在电工技术、高能物理、真空技术等方面的应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动态,介绍科普知识。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空低温低气压模拟试验装置研制

    李国强吴霖鑫姜裕标易仕和...
    1-1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向飞行器高空环境相关气动基础问题研究需求,由低温模拟库嵌套低压模拟舱构建了海拔40 km以上高空大气环境模拟试验装置,采用双回路控制算法实现了低气压参数的精确快速模拟,系统工作真空度10 min内可达200 Pa以下;通过开发的制冷系统无级调节技术和冷热双回路PID自适应技术,实现了温度的稳定节能输出,温度控制精度为±0.5℃,温度均匀性优于±1℃.设计配套了环形回流风洞、螺旋桨带动力及翼型试验子系统,为开展高空环境飞行器气动性能测试提供了可靠的试验平台和技术保障.

    高空制冷真空度双回路控制试验装置

    液氧液甲烷同温共底贮存瞬态热力特性仿真研究

    张武杰胡聪蒋文兵孙培杰...
    1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大面积冷屏保护下的液氧/液甲烷同温共底贮箱,建立了耦合真空多层绝热与主动制冷系统的瞬态传热模型,研究了液氧/液甲烷共底自增压与零蒸发贮存过程中贮箱外部绝热结构与内部气液相的热力参数变化规律,讨论了共底夹层采用不具有绝热能力的材料对液氧/液甲烷共底零蒸发贮存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适当的冷量输入条件下,大面积冷屏方案可以实现外界漏热的有效阻挡;采用铝合金共底夹层有利于稳定液氧和液甲烷的共底贮存状态,使液氧/液甲烷在20 h内快速达到热平衡;在零蒸发贮存周期内,液氧/液甲烷共底贮存温度波动小于0.2 K,压力波动小于2.46 kPa且具有抗热扰动的能力.

    零蒸发液氧液甲烷共底贮存热力特性

    基于LNG冷能的精馏型碳捕集流程及其性能模拟分析

    蒋沁锟倪宏伟江蓉贺天彪...
    2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了一种利用液化天然气冷能对天然气田脱硫脱烃后的高浓度CO2伴生气进行碳捕集的液化提纯工艺.该流程由两个有机朗肯循环、一个制冷循环、一个乙二醇水溶液循环以及精馏系统组成,对伴生气进行液化提纯处理,并制取纯度99.99%的液体CO2产品.为了评价流程的性能,建立了其热力学模型,利用Aspen HYSYS软件进行流程模拟并开展参数的敏感性分析.在此基础上,以㶲效率为目标函数,采用遗传算法对系统工况进行优化以达到最高的㶲效率.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实现的最高㶲效率为69.77%.在流程㶲效率最高的工况下,分析了流程的㶲流以及各部件㶲损情况.

    LNG冷能利用碳捕集液化提纯

    LNG汽化器换热管内螺旋线圈传热性能强化研究

    顾陈杰徐建浩王健邵雪锋...
    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了 LNG汽化器换热管内的流动传热模型,研究LNG与蒸气换热的传热特点.模拟结果显示由于换热温差过大,采用光管换热管会发生管内膜态沸腾,无法实现LNG的高效汽化.提出在换热管内添加螺旋线圈内插件抑制膜态沸腾,换热性能提升可达77.1%,出口温度可达230.1 K,能够满足LNG汽化器的技术指标.对螺旋线圈的结构尺寸进行对比分析.线径从1 mm增至1.4 mm能提升换热效率并且不增加压降,而将节距从10 mm增值15 mm会导致流动传热性能恶化.

    换热器LNG传热强化

    加氢站高压低温氢气泄漏扩散数值研究

    孙若凡蒲亮何永琛严童童...
    38-4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明确加氢站发生高压氢气泄漏后形成可燃区域的分布特性,进行了某加氢站中的35 MPa和70 MPa加氢机发生泄漏事故的数值模拟.研究了泄漏孔径和氢气预冷温度对稳态可燃区域分布形态和体积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70 MPa加氢机泄漏形成的可燃区域体积约为35 MPa加氢机的两倍.泄漏孔尺寸对可燃区域体积有非常显著的影响.随着预冷温度的降低,射流边界层的气流速度降低,氢气质量分数增大,且后者对稳态可燃区域体积的影响更大,尤其在发生中孔泄漏时,随着氢气预冷温度从300 K降低至240 K,35 MPa加氢机泄漏形成的可燃区域体积从5 590 m3增加到16 835 m3,增长率为201.16%,同时可燃区域的形态从"平面"转换到"羽状".

    加氢站高压氢气泄漏扩散可燃区域数值模拟

    基于粘附动力学模型的助航灯去污机理及实验

    董慧芬王俊峰董子正罗其俊...
    4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嵌入式助航灯具发光表面的常见污染物去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污染物颗粒的粘附动力学模型和干冰颗粒滑动分离模型的干冰清洗机理分析方法.通过分析不同的污染物在发光口透镜表面的粘附动力学模型,建立污染物颗粒滑动分离模型,确定颗粒去除的临界分离速度,并通过有限元分析干冰颗粒的速度场分布,进而研究面向特定不同污染物去污机理及去污清洗参数对清洗效果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设定不同清洗参数在达到相同清洗效果的清洁度情况下,去除灰尘的干冰消耗量为0.01 L,去除油污的干冰消耗量为0.015 L,去除胶痕的干冰消耗量为0.105 L.在清洗效果得到保证的前提下,确定了不同污染物的清洗参数.

    助航灯具干冰清洗动力学模型去污机理清洗参数

    空间脉冲管制冷机自适应主动减振控制技术

    刘欣彤石长振王莉娟王乃亮...
    5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自适应主动减振控制器驱动制冷机压缩机,通过自适应窄带滤波控制算法使脉冲管制冷机50 Hz微振动力由0.21 N减为0.05 N,100 Hz微振动力由0.26 N减为0.04 N,150 Hz微振动力由0.9 N减为0.04 N,200 Hz微振动力由0.97 N减为0.02 N,250 Hz微振动力由0.69 N减为0.0 6 N.测试结果表明自适应主动减振控制对压缩机轴向前五阶具有明显的减振效果.

    脉冲管制冷机主动减振自适应控制

    超导磁悬浮列车磁液复合减振装置承载特性研究

    伊建辉周诗林齐浩然李新康...
    58-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超导磁悬浮列车的运行品质,提出了一种超导磁液复合减振装置,研究了超导磁液复合减振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给出了性能计算方法及流程,分析了不同场作用时的承载特性.研究得出随超导体数量的增加承载力变大,且存在一个最优的超导体数量值,为了获得高承载力应该保证永磁盘宽度与超导体直径基本相等,永磁盘厚度增加到一定值后承载力增加幅值变小;液氮润滑膜压力在超导体中心处有最大值,随着转速的增加液氮润滑膜厚度增加、温升提高;磁场和流场共同作用后可以降低液氮润滑膜的压力及温度,随着转速的升高可以大幅提升超导磁液复合减振装置的承载力.

    磁悬浮列车磁液复合减振装置承载特性

    冷端管径对高压节流型涡流管性能影响分析

    王杰田园陆梅陈长江...
    65-7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冷端管径(Dc)是影响涡流管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12 MPa的高压节流工况,以CH4为计算工质,建立物理模型,改变Dc为36、38、40、42和44 mm.对比发现:随着Dc增大,冷端内旋气体温度逐渐下降,制冷效果提升;热端外旋气体温度先增加后下降,Dc=40 mm时制热效果最佳.反映出Dc与制冷效果呈正相关,但对制热效果存在最佳值.当Dc增大时,内旋气体总压下降幅度逐渐平缓,利于节流;在Dc≥40 mm时,外旋气体总压下降幅度变大,且变化不规律,节流时有损调节阀使用寿命.另外Dc=44 mm时,外旋气体速度变化规律异常.所以根据工况需求,可控制Dc尺寸来调节涡流管制冷制热效果.

    涡流管冷端管径制冷制热节流降压流动分析

    玄武岩纤维对煤矸石陶粒混凝土抗冻性的影响

    刘世田建华朱喜朋姚埔...
    7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促进废弃煤矸石在寒冷地区的建材资源化利用,研究了煤矸石陶粒作为粗骨料对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探究了玄武岩纤维对煤矸石陶粒混凝土抗冻性能提升的效果.试验共设计了 4种类型混凝土,纤维体积掺量分别为0%,0.1%,0.2%和0.3%.采用快速冻融循环试验,比较了纤维掺入对基体动弹性模量的影响规律,同时,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引入分形维数定量表征试件冻融损伤程度.之后,开展了毛细吸水试验,对比了冻融损伤后基体的累积吸水量和毛细吸水系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玄武岩纤维的加入能显著提高煤矸石陶粒混凝土的抗冻性能.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煤矸石陶粒混凝土的动弹性模量损失率降低,基体表面冻融剥蚀明显缓解,引入分形维数可以定量地分析煤矸石陶粒混凝土外观形貌的变化规律.冻融损伤后,基体毛细吸水能力显著提高,而在相同的冻融循环下,基体的毛细吸水能力随着玄武岩纤维掺量的增加而降低.

    煤矸石陶粒玄武岩纤维冻融损伤分形维数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