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低温建筑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低温建筑技术
低温建筑技术

张锦屏

月刊

1001-6864

Lowtem@163.com

0451-86334097,86335022

150080

哈尔滨市南岗区清滨路60号

低温建筑技术/Journal Low Temperature Architecture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立足三北 面向全国 内容丰富 独具特色《低温建筑技术》1979年创刊,由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施工学术委员会冬季施工专业委员会、黑龙江省土木建筑学会、黑龙江省寒地建筑科学研究院主办。本刊寓实用性、学术性、知识性于一体,是中国自然科学建筑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是指导我国三北地区(东北、西北、华北)建筑科学技术和冬期施工技术发展的唯一专业性刊物。《低温建筑技术》主要报导三北地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设计、科研、教学与建筑工程冬期施工技术、冻土与地基基础、建筑节能和新型建筑材料的研究成果与应用、混凝土外加剂的研究与应用、冬期施工质量通病:普及建筑技术与现代化的科学管理知识等。《低温建筑技术》为大16开,国内外公开发行。每期定价8.00元,全年48.00元,邮发代号14-122,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也可直接与本刊编辑部联系订阅(另附邮资12元/年)。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清滨路60号      邮编:150080     E-mail:Lowtem@163.com传真:0451-86334097 电话:0451-86334097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某高层剪力墙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

    李永哲王向英张纪刚张安...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高层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文中以某15层高层剪力墙结构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构建了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模态分析与动力时程研究,通过输入3条8度罕遇强度等级的地震波作用,确定了结构在大地震影响下的震害动力响应,得出其最大层间位移角在规范限值以内,结构满足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要求,以此确定结构的可靠性.

    高层结构ABAQUS模态分析动力时程分析地震响应

    某框架-剪力墙结构安全性评估与加固建议

    胡志超仲伟秋郭才行郭琦...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某中心大厦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因使用要求由10层增建为14层.为对它进行安全性评估、外观检测、混凝土强度检测、动态性能测试和结构承载力计算以及抗震分析.发现主要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可达到设计要求,整体承重结构没有太大问题,但由于增层以及钢筋外露等原因给结构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已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文中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为后期的加固和修复处理提供一些参考.

    安全性评估动态性能测试抗震分析

    高温下的钢筋半灌浆套筒黏结性能研究

    李泽宇高立堂朱玲玲
    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热力耦合作用下试件的破坏形态和承载能力以及不同条件变量下套筒连接试件中钢筋灌浆料粘结滑移曲线的变化规律,文中对48个钢筋半灌浆套筒连接试件进行常温和高温下不同初始应力条件下的轴向拉伸试验.基于试验结果,拟合得到了不同温度下钢筋与灌浆料粘结滑移关系方程,对钢筋半灌浆套筒中钢筋与灌浆料间的粘结滑移进行有限元模拟,验证试验得到的粘结滑移公式的合理性、准确性.

    钢筋灌浆料粘结滑移半灌浆套筒

    自复位混凝土剪力墙研究进展

    冯鹏杰郑杰马嫒丽高丽燕...
    14-17,27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复位剪力墙在遭受地震时能够实现大位移而不会有明显的残余变形或大量损伤,适用于地震后的快速恢复结构.为研究自复位混凝土剪力墙的发展趋势,文中介绍了国内外自复位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相关研究进展,对相关研究进行展望和总结,表明在自复位混凝土剪力墙中加入耗能部件或选择合适的配筋方式,可以改善墙体的力学性能并控制损伤.

    可恢复性自复位残余变形后张无黏结预应力

    变参数两跨四车道桥梁结构设计与分析

    李邦桐李波孙树宏艾心荧...
    1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两跨四车道桥梁在受到大型船舶撞击时的受力性能,结合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广东省分区赛赛题《撞击荷载下变参数两跨四车道桥梁结构设计与制作》要求,通过Midas Civil对承受移动荷载和撞击荷载的桥梁结构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与结构优化设计,最后通过加载试验对仿真计算结果进行验证.研究表明模型节点受力集中且制作复杂,桥梁三级加载时极易出现节点脱落与变形过大导致弦被压断,利用浸润胶水后的竹粉包裹或竹皮缠绕节点可起到较好的加强作用;将主要受力杆件截面设计成T字形,可增加杆件间的接触面积,有效防止加载车道不同引发桥梁偏载时的节点脱落问题.

    大型船舶移动荷载撞击荷载两跨四车道桥梁结构

    基于田口-GRA的寒区CCP翘曲估算

    金圣豪林抒予
    2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消除对寒区CCP温湿度翘曲权重判定过程中因主观因素导致的误差,采用田口-GRA方法确定各影响因素权重,建立CCP温湿度翘曲预估模型并进行精度检验.研究发现田口-GRA法能客观地确定各因素影响水泥路面翘曲的权重,其中等效温度梯度、路面板长与路面相对弹性模量对路面翘曲的影响较大且远超其他指标;研究建立的翘曲预估模型整体精度较高,平均相对误差在10%以内.估算模型有利于项目初期板面尺寸、基层及路基填筑材料的组合选择,且计算简便、易于推广.结果可为相似工程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水泥路面田口-GRA法温湿度翘曲预估模型

    考虑土体耦合作用的油井套管地震响应分析

    刘汉辰刘洋何锦涛范琳琳...
    2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油井套管的地震响应,文中以某油井工程为背景,依据欧拉伯努利弹性地基梁建立了考虑土体耦合作用的套管横向振动模型.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GTS建立了油井套管-土体动力相互作用的数值模型.通过非线性时程分析,得到油井套管在汶川地震波、Kobe地震波、Northridge地震波、人工地震波、El-Centro地震波下的位移、加速度响应.结果表明在地震作用下,油井套管的位移、加速度响应随着埋深的增加而减弱;与地面构筑物相比较,油井套管对地震波的响应有抑制作用;油井套管应力最大的位置出现在地面0m处和露出地面部分,并且这个位置是套管结构的最不利位置.研究结论可为地震区油井套管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油井套管结构地震动力响应非线性时程分析

    整跨吊装施工钢混组合梁的受力性能研究

    韩洪举郭吉平夏宇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确保新平河特大桥钢主梁整跨吊装施工安全,掌握施工过程中钢主梁的受力状态,通过建立桥梁施工各阶段的空间结构分析模型,对钢主梁在各施工工况下的应力、变形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架桥机整跨吊装施工中钢主梁受力和变形符合要求,实测值也与计算值较好地吻合,说明采用架桥机整跨吊装施工工艺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钢混组合梁梁上运输架桥机整跨吊装

    基于内聚力单元的石拱桥数值模拟

    邹金粟王柏生
    3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石拱桥一般由块石砌筑而成,材料有明显的非匀质性,且古石拱桥在长期荷载作用下很容易产生累计变形改变拱圈几何形状,进而影响其结构受力,采用传统整体式有限元模型很难准确模拟古石拱桥的受力性能.因此,为精确模拟古石拱桥实际受力状态,分析承载力影响因素,采用参数化建模的方法建立两相数值模型,用内聚力单元模拟材料非线性,并通过自编程序引入初始缺陷.分析了几何参数及材料参数对拱桥承载能力和破坏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几何参数与材料参数显著影响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破坏模式,为石拱桥的设计及修复、加固工作提供依据.

    石拱桥初始缺陷两相数值模型内聚力单元

    高地应力初始裂损仰拱结构动力响应研究

    王瑶
    42-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高地应力隧道建设的逐年增多,隧道在地应力作用下难免产生结构裂缝,为研究初始裂缝与列车振动响应传播之间的关系,文中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高地应力环境下,仰拱拱脚、仰拱中心与轨道侧面预设不同尺寸裂损时,仰拱结构内部振动特性与衰减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初始裂损的存在,导致仰拱内部振动响应出现不同程度波动,响应峰值沿仰拱竖向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不同位置处裂损引起的响应增幅不同,主要表现为裂损宽度变化引起响应增幅大于深度变化引起响应增幅.实际工程中,针对不同位置处不同尺寸的结构裂缝危险程度不同,做相应的开裂控制.

    高地应力列车振动仰拱裂损动力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