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低温建筑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低温建筑技术
低温建筑技术

张锦屏

月刊

1001-6864

Lowtem@163.com

0451-86334097,86335022

150080

哈尔滨市南岗区清滨路60号

低温建筑技术/Journal Low Temperature Architecture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立足三北 面向全国 内容丰富 独具特色《低温建筑技术》1979年创刊,由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施工学术委员会冬季施工专业委员会、黑龙江省土木建筑学会、黑龙江省寒地建筑科学研究院主办。本刊寓实用性、学术性、知识性于一体,是中国自然科学建筑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是指导我国三北地区(东北、西北、华北)建筑科学技术和冬期施工技术发展的唯一专业性刊物。《低温建筑技术》主要报导三北地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设计、科研、教学与建筑工程冬期施工技术、冻土与地基基础、建筑节能和新型建筑材料的研究成果与应用、混凝土外加剂的研究与应用、冬期施工质量通病:普及建筑技术与现代化的科学管理知识等。《低温建筑技术》为大16开,国内外公开发行。每期定价8.00元,全年48.00元,邮发代号14-122,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也可直接与本刊编辑部联系订阅(另附邮资12元/年)。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清滨路60号      邮编:150080     E-mail:Lowtem@163.com传真:0451-86334097 电话:0451-86334097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既有风机基础改造方法及其地震响应研究

    张振利马会超贾克勤王文明...
    95-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对既有风机基础进行改造并评估它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性能是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文中提出内、外复合两种连接方法,基于ABAQUS建立了风机结构-基础-土体有限元模型,通过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力时程分析,研究了内、外复合连接方案对风机在地震作用下动力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础环-锚栓内、外复合连接方案能够有效提高风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建议优先采用外复合连接方案.

    风机基础数值黏弹性边界自振频率地震荷载

    基于改进YOLOv8的道路工程空洞识别模型

    杨卫朋
    100-103,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地雷达因其无损检测和高效性特点,在地下缺陷诊断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现有的地下病害分类标准尚不明确,导致在道路地下病害检测过程中,往往需要依赖操作人员的主观判断,这不仅影响检测效率,也难以满足实际工程应用的高精度需求.为解决这一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You Only Look Once)算法v8版本的地下空洞识别模型,在YO-LOv8模型中嵌入注意力机制,提高模型的检测速度以及准确度.通过使用杭州某路段的地下空洞数据对此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改进后的YOLOv8模型在地下空洞检测方面表现出显著的性能提升,其中帧率(FPS)从26提升至29,平均精度(AP50)提高了1.7%,为地下病害诊断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地下病害检测探地雷达地下空洞注意力机制

    软土区地铁深基坑降水设计及数值分析

    王金奎
    104-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软土地区富水地层的深基坑降水是基坑工程的重大难题,常采用地连墙+素混凝土墙的止水帷幕方案.但在基坑开挖过程中,若内侧地连墙存在缺陷,止水帷幕极易在高水头压力下出现侧壁渗漏、管涌等工程问题.文中依托南京某地铁风井深基坑工程,基于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分析了基坑止水帷幕部分失效情况下的降水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际工程中地连墙及素混凝土墙均可能存在瑕疵,坑外地下水可能对坑内地下水进行补给,此时开启两墙之间降水井能够有效降低地下水水位,同时能够合理控制基坑降水对地面沉降的影响,研究结论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软土地区富水地层深基坑降水地面沉降

    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超前支护施工技术研究

    闫向君陈泽盟
    109-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受力形式复杂,隧道开挖时衬砌支护结构易发生破坏的施工技术难题,以重庆鹿角隧道工程为依托,建立基于Kastner公式的围岩塑性区计算式与Pasternak理论的超前小导管力学模型.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建立隧道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数值分析模型,开展有、无超前支护两种工况施工技术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管棚超前支护可有效降低隧道围岩的变形与围岩塑性区的发展,可显著提高围岩的自稳性,采用管棚超前支护后围岩最大沉降变形由9.88 mm降低至6.63 mm,围岩塑性区应变降低21.5%.钢拱架最大应力出现在右洞主洞上台阶处,其值为132.57 MPa,小于设计强度235 MPa.为今后类似小净距隧道施工提供现实参考.

    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超前支护

    八导洞洞桩法地铁车站施工方案优化分析

    解毅陈伟
    114-117,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洞桩法地铁车站宽度的增加,导洞数量也逐渐增多,因此造成的扰动影响越大,施工风险也会增加.依托采用八导洞洞桩法施工的北京地铁12号线大钟寺站,建立了二维数值分析模型,通过对不同导洞初期支护厚度、加固方案、导洞开挖顺序下地表沉降和拱顶下沉的数值分析,开展了施工方案优化分析.结果表明导洞开挖阶段地表沉降量最大;车站施工横向影响范围约为2.5倍车站宽度;地表最大沉降与导洞初期支护厚度近似成指数衰减关系;导洞顶部加固对地表沉降改善的贡献大于扣拱顶部加固;导洞初期支护厚度变化和加固对1倍车站宽度范围内地表沉降改善较为明显;先中间两个导洞再两侧导洞为最优导洞开挖顺序;初期支护厚度的变化对中间两个导洞拱顶下沉控制效果优于两侧导洞;上导洞拱顶下沉控制的关键在于两侧导洞顶部加固.研究结论可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八导洞洞桩法车站初支厚度导洞顶部加固

    潮汐水位对海底地层孔隙水压影响研究

    陈孔福何志坚魏龙海舒恒...
    118-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潮汐作用会使海底地层一定深度内的孔隙水压不断改变,进而影响隧道结构寿命.以厦门同安进出岛通道工程为背景,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软件模拟潮汐作用对海底地层的影响,探讨了潮汐作用下地层渗透性、地基土刚度、潮汐幅值等关键参数对海底地层响应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深度的增加,地层受潮汐作用的影响逐渐减小,落潮、涨潮对粉质黏土地层影响深度分别为3.0、4.2 m.建设海底隧道工程时,为避免或减小隧道工程受潮汐作用的影响,选线时应尽量采用合适的深度.分析结果可为后续海底隧道选线提供参考与借鉴.

    隧道工程海底地层数值模拟潮汐水位孔隙水压敏感性分析

    不同坡型组合的混合土多级边坡稳定性研究

    荆祥赵凯左涛李晓迪...
    123-126,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合理开挖川西混合土路堑高边坡,文中以平台宽度、坡比和坡高3个几何参数作为影响因素,开展不同坡型组合的多级高边坡稳定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平台宽度、坡比和坡高对边坡稳定性安全系数影响显著,且稳定性安全系数与平台宽度呈线性正相关关系,与坡比和坡高呈负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对类似地区多级边坡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多级边坡边坡稳定性平台宽度坡比坡高

    高填方空间受限边坡支护选型设计与实践运用

    张迪吴其泰肖敬彩符婉靖...
    127-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珠三角地区的地貌、地质条件具有显著的复杂性.随着物流仓储建设进程的加快,受复杂地形地貌及工程建设边线条件的限制,使高填方边坡的可用放坡空间变得极为有限,给山区物流仓储的建设带来一系列的工程难题,高填方边坡的稳定性及经济性成为边坡支护选型与施工的难点及热点.文中结合工程案例,采用理正岩土软件及Midas GTS有限元软件进行计算,对比分析两个设计支护方案.同时,利用模糊优选理论确定最佳的边坡支护方案,并成功应用于工程实践中,为我国山区物流仓储高填土受限边坡支护选型提供参考和借鉴.

    高填方边坡组合式支护结构物流仓储建设

    盾构隧道穿越饱和砂土层的流固耦合分析

    高子明
    131-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区间盾构穿越砂土层时,因其洞周土层含水量大,导致砂土层的渗透系数较大,极易发生突然涌水、涌砂事故.文中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饱和渗流作用下,双线盾构隧道贯通后土体及衬砌结构的受力特性.结果表明在左线隧道开挖贯通后,注浆层内水平方向的应力比未注浆区域大,发生挤压流动,带动拱底向上隆起;右线隧道上方地表沉降小于左线隧道;隧道周围土体强度和承载力水平均有所下降.实际施工过程中,应防止衬砌拱顶及拱底处向上的应力过大,应对隧道的不同拱腰处采取相应的加固、支护措施,增大洞口段的支护强度,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盾构隧道双线隧道砂土层流固耦合力学特性

    双线盾构掌子面推力对既有建筑影响分析

    周德春丁智黄江华邵松...
    137-140,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双线盾构掌子面推力对既有建筑的影响规律,文中以合肥市轨道交通某区间为工程背景,通过Mida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双线盾构隧道下穿建筑物的三维数值模型,重点分析掌子面压力对隧道周围土体及建筑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大掌子面推力能够削弱建筑物对地表沉降的影响,且建筑物沉降和地表不均匀沉降随掌子面推力增大而减小.盾构下穿过程中建筑物内力变化存在两个峰值,掌子面推力可以降低内力的峰值并缩短内力存在的时间.文中的研究结果可以为双线盾构施工提供一定的工程指导意义.

    双线盾构掌子面推力地表沉降建筑物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