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低温建筑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低温建筑技术
低温建筑技术

张锦屏

月刊

1001-6864

Lowtem@163.com

0451-86334097,86335022

150080

哈尔滨市南岗区清滨路60号

低温建筑技术/Journal Low Temperature Architecture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立足三北 面向全国 内容丰富 独具特色《低温建筑技术》1979年创刊,由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施工学术委员会冬季施工专业委员会、黑龙江省土木建筑学会、黑龙江省寒地建筑科学研究院主办。本刊寓实用性、学术性、知识性于一体,是中国自然科学建筑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是指导我国三北地区(东北、西北、华北)建筑科学技术和冬期施工技术发展的唯一专业性刊物。《低温建筑技术》主要报导三北地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设计、科研、教学与建筑工程冬期施工技术、冻土与地基基础、建筑节能和新型建筑材料的研究成果与应用、混凝土外加剂的研究与应用、冬期施工质量通病:普及建筑技术与现代化的科学管理知识等。《低温建筑技术》为大16开,国内外公开发行。每期定价8.00元,全年48.00元,邮发代号14-122,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也可直接与本刊编辑部联系订阅(另附邮资12元/年)。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清滨路60号      邮编:150080     E-mail:Lowtem@163.com传真:0451-86334097 电话:0451-86334097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加腋大板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刘晟
    87-90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腋大板结构在地下室工程中应用较广,但目前有关加腋大板结构的计算分析及其设计方法尚未统一.为深入了解加腋大板结构的受力特性,文中以一个3×3跨加腋大板地下室顶板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有限元软件Midas FEA NX,建立了加腋大板结构的三维实体及钢筋有限元模型,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加腋大板结构为典型的梁、板混合受力模式;加腋大板结构存在一定的拱效应,有利于对其裂缝的控制;加腋大板柱顶区域受力较为集中,设计应予以有效加强,梁端箍筋应力较大,设计时可按梁承担所有剪力考虑.采取有针对性的加强措施后,采用梁板有限元方法进行加腋大板结构的设计是经济合理且安全可靠的,有关计算及设计建议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加腋大板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梁端箍筋

    大型LNG储罐穹顶钢结构施工阶段受力分析

    付裕苏娟
    9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大型LNG储罐穹顶钢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受力特征,文中通过有限元模型建立了混凝土弹性模量与龄期关系,并利用生死单元模拟分环浇筑过程,得到浇筑工况下穹顶钢结构力学响应特征,给出了穹顶钢结构不同位置应力随混凝土龄期变化规律和穹顶最大位移分布特征,确定了最大位移随龄期变化关系表达式.结果表明浇筑过程中穹顶钢结构的应力和位移分布与混凝土龄期密切相关,浇筑初期穹顶钢结构位移最大,最大应力出现在浇筑区域附近.

    LNG储罐混凝土弹塑性模型穹顶钢结构

    基于神经网络纳米海工混凝土电阻率预测

    孙尚辉张茂花杨海旭申忠科...
    96-99,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神经网络对混凝土电阻率预测的可行性,文中通过wenner四电极法测量Cl-侵蚀和干湿循环耦合作用下纳米混凝土的电阻率,利用BP神经网络和Elman神经网络对电阻率测量结果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的预测效果要优于Elman神经网络,BP神经网络的预测误差更低,其输入和输出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更强,在混凝土相关研究中利用神经网络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神经网络纳米海工混凝土电阻率预测Cl-侵蚀干湿循环

    高温后钢纤维混凝土压-剪复合受力研究

    尹海旭高立堂
    100-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高温后钢纤维混凝土压剪复合受力下的力学性能,以压应力比和温度作为参数,对20组钢纤维混凝土分别开展直剪试验和压剪试验,对比分析不同试件的破坏形态,探究了温度和压应力比对剪切强度的影响,并基于3种理论建立了高温后钢纤维混凝土压剪复合应力状态下的破坏准则.结果表明压剪复合受力状态下,混凝土剪切强度主要由接触摩阻力贡献,钢纤维混凝土峰值剪切强度随压应力比增大而增大,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随着压应力增大,剪切面上摩阻系数降低,峰值剪切强度增长幅度降低.依据试验数据,对比基于不同理论所建立的高温后钢纤维混凝土压剪破坏准则,考虑精确度和适用性,基于应力不变理论建立的破坏准则效果最好.

    钢纤维混凝土压剪复合受力混凝土剪切强度

    轻钢泡沫混凝土组合墙体轴压性能研究

    刘殿忠谢强强薛伟
    106-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获得轻钢轻质混凝土组合墙轴压性能,以试验模型为基础,采用ABAQUS软件建立墙体有限元模型,将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二者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含钢率、轻质混凝土强度对轻钢轻质混凝土组合墙轴压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含钢率的提高,其峰值荷载也随之提高,含钢率对组合墙体的轴压承载力及刚度有重要作用.随着泡沫混凝土强度的提高,组合墙体的刚度及轴压承载力显著提高,但延性系数有所降低.

    轻钢泡沫混凝土组合墙体轴压承载力

    表面活性剂对水环境中沥青自愈合的影响

    王筠子梁怡龙赵玉熙刘祥奇...
    11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在水环境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对沥青迁移及沥青自愈合的影响.文中首先构建了沥青-表面活性剂溶液-沥青的分子结构模型,运用分子动力学得到了表面活性剂作用下,在水环境中的沥青迁移微观机理;同时利用自制的试验对表面活性剂作用下的水环境中沥青迁移做出验证.微观模拟的结果表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溶液与上、下两侧的沥青分子间均存在吸附作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分子和两个沥青分子之间均存在相互作用.宏观试验的结果表明,转子上的沥青重量有所增加,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作用下实现了水环境中沥青的迁移及自愈合.

    沥青迁移水环境表面活性剂沥青自愈合

    深埋隧道溶洞岩体防突层安全厚度研究

    安艳军乔栋磊万创业赵旭...
    115-118,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防治深埋岩溶隧道开挖诱发的围岩突水灾害,文中依托巫镇高速笔架山隧道,在考虑溶洞水压条件下研究了充水溶洞位于隧道不同方位、不同距离以及不同埋深时隧道围岩塑性区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溶洞位于隧道底部时洞内水压对岩体支护作用最为显著,但该位置的防突层安全厚度受隧道埋深影响最大;溶洞位于隧道顶部时防突层安全厚度对隧道安全影响最大;防突层安全厚度随着隧道埋深的增大而增加;计算所得最小安全厚度为3.9~13.1m,在任意位置情况下,防突层安全厚度均随隧道埋深增大而增加,该预测模型可为隧道突水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深埋公路隧道溶洞突水防突层安全厚度

    温度及饱和度对粉质黏土变形特性的影响

    赵中航林昱利郭浩天刘全想...
    119-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温度及饱和度对粉质黏土变形特性的影响,利用GDS非饱土三轴测试系统和GDS温控式静/动三轴测试系统对天然含水率下的非饱和土及饱和土进行三轴试验,研究不同温度对其变形参数影响并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两种不同饱和度的粉质黏土均表现为应变硬化的特性.两种饱和度的粉质黏土在相同围压下轴向变形量均随温度降低而增加,且饱和土的变形量大于非饱和土.两种饱和度的粉质黏土在相同围压下弹性模量均随温度降低而增加,且在0~-2℃区间变化最剧烈.研究可为季冻区粉质黏土地基中的工程设计及施工提供理论参考.

    粉质黏土季冻土三轴试验

    钱塘江粉土对泥浆和泥膜渗透特性影响

    詹杰陆中杰王可陈俊羽...
    124-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杭州未来规划33条过江通道,多数采用泥水盾构技术,因为泥浆会在开挖面形成阻止地下水的泥膜.在实际工程中,钱塘江粉土会混入泥浆导致泥浆和泥膜的特性发生变化,可能导致工程事故的发生,针对这一现象,系统探讨钱塘江粉土对泥浆性能和泥膜渗透特性的影响,通过滤失试验分析比较16种不同压力下的泥浆试样,获得了泥膜的孔隙比-渗透系数-压力的相互关系参数,并计算了不同压力下不同泥浆形成的泥膜渗透系数.加入钱塘江粉土后,含有PAA-Na(1200)的泥浆粘度增大最明显,增大了1.79倍;而含有CPAM的泥浆所生成的泥膜平均渗透系数增大172倍,含有APAM的泥浆渗透系数缩小为原来1/20.钱塘江粉土的加入可能导致同样压力变化下渗透系数变化更小,为预防相关工程问题提供科学依据与解决方案.

    钱塘江粉土泥水盾构泥膜开挖面稳定泥浆配方

    隧道穿越滑坡体失稳机理及处治技术

    孙志远
    129-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隧道穿越大偏压、潜在滑坡体而造成隧道局部出现裂缝、变形等工程问题,文中以韶新高速公路寒山口大断面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调查和监控量测,研究隧道洞口及滑坡的变形情况,分析隧道洞口滑坡的诱发因素及形成机理,并提出有效的处治措施及监控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在穿越潜在滑坡体时发生较大的挤压变形(最大变形量为44.4cm,最大变形速率为30mm/d);洞口滑坡是由偏压地形、不利的工程地质、施工扰动、降雨等因素综合导致;通过采取裂缝封堵、洞身加强、坡脚加固的临时紧急措施和预应力锚索框架梁、洞内注浆、超小导管支护等综合处治措施,隧道及滑坡的变形得到有效控制.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滑坡体失稳大断面隧道超前小导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