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低温建筑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低温建筑技术
低温建筑技术

张锦屏

月刊

1001-6864

Lowtem@163.com

0451-86334097,86335022

150080

哈尔滨市南岗区清滨路60号

低温建筑技术/Journal Low Temperature Architecture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立足三北 面向全国 内容丰富 独具特色《低温建筑技术》1979年创刊,由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施工学术委员会冬季施工专业委员会、黑龙江省土木建筑学会、黑龙江省寒地建筑科学研究院主办。本刊寓实用性、学术性、知识性于一体,是中国自然科学建筑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是指导我国三北地区(东北、西北、华北)建筑科学技术和冬期施工技术发展的唯一专业性刊物。《低温建筑技术》主要报导三北地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设计、科研、教学与建筑工程冬期施工技术、冻土与地基基础、建筑节能和新型建筑材料的研究成果与应用、混凝土外加剂的研究与应用、冬期施工质量通病:普及建筑技术与现代化的科学管理知识等。《低温建筑技术》为大16开,国内外公开发行。每期定价8.00元,全年48.00元,邮发代号14-122,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也可直接与本刊编辑部联系订阅(另附邮资12元/年)。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清滨路60号      邮编:150080     E-mail:Lowtem@163.com传真:0451-86334097 电话:0451-86334097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黏性土-混凝土界面抗剪及残余强度试验研究

    张硕王永洪武洪志王春光...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采用自制的大型试验系统,通过直剪试验对粉质黏土-混凝土界面在不同粗糙度条件下的剪切特性展开研究,探明预制桩桩-土界面的力学参数与粗糙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粗糙度是预制桩桩-土界面的剪切强度和剪切刚度等力学性质的重要影响因素.界面抗剪强度、界面摩擦角、界面附着力、界面剪切刚度和界面剪切破坏位移等力学参数均随着混凝土表面粗糙度的增大而增大,其中剪切破坏位移增幅较为显著,最大增幅达55%;界面附着力随粗糙度增大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最大增幅23.7%.试验结果对静压桩的工程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桩-土界面粗糙度粉质黏土界面剪切特性

    深部软岩底抽巷支护结构及数值模拟研究

    周长伟张松涛
    48-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深层软岩底抽巷的支护难题,以赤峪矿底抽巷围岩为实例,结合实际工程背景,提出锚网喷与顶板锚索结合的支护方案.同时将工程实测数据与ABAQUS有限元软件模拟结果相结合对支护方案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进行了全面讨论.结果表明围岩应力主要集中在巷道底板偏下部位以及顶板偏上部位;锚网、索、杆位移变化集中出现在锚网的帮部位置处;围岩浅部变形量较小,应力值较低,说明支护结构发挥出支护效能,起到很好的主动支护作用.

    软岩底抽巷锚网喷围岩应力

    桩锚支护越冬基坑抗冻胀性能分析

    孙超温歆硕赵一恺郭浩天...
    5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桩锚支护基坑的越冬问题,对该类基坑负温状态下的抗冻胀性能进行研究.可为实际工程中越冬基坑的桩锚支护设计提供参考依据.考虑锚杆的预应力、层数、间距及锚固长度等因素,运用FLCA3D软件在负温状态下对桩锚支护基坑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桩侧冻胀力及桩体位移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锚杆预应力对基坑桩体水平位移影响非常显著,随基坑深度增加,桩侧冻胀力呈增-减-增趋势;随锚杆层数增加,桩体水平位移逐渐减小,而桩侧冻胀力逐渐增大;锚杆竖向间距对桩体的水平位移及桩侧冻胀力的影响较小,桩体水平位移越小,桩侧冻胀力越大;桩体水平位移及桩侧冻胀力随锚固长度增加而增大.研究结果可为桩锚支护越冬基坑的设计和应用提供指导和参考.

    越冬基坑桩侧冻胀力桩锚支护桩体位移

    不同起爆点位置对基坑爆破效果影响分析

    齐鲁杰胡聪伟
    5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起爆点位置不同时基坑的爆破效果与动力响应特征,文中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二期项目基坑工程为例,利用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对正向起爆与反向起爆下岩质基坑进行爆破模拟分析,分析得出:采用反向起爆方式时,在岩体自由面产生的损伤区域范围明显大于正向起爆;反向起爆方式下,地表各监测点的最大振速值均大于正向起爆,且距离炮孔越近,两种起爆方式下的振速差值越大;两种起爆方式下桩顶最大振速值接近,起爆点位置变化对桩的振动响应影响较小.研究结果对基坑爆破工程中起爆点位置的选取具有指导作用.

    基坑爆破起爆位置数值模拟爆破效果

    土岩深基坑开挖对临近管线变形影响分析

    胡聪伟赵军齐鲁杰
    62-65,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土岩复合地层桩锚支护深基坑开挖对临近管线变形的影响,文中依托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二期项目的深基坑工程,通过Midas有限元模拟和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管线与基坑之间不同距离、管线周围不同土体对管线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管线竖向变形呈凹槽形,在基坑端部-10~20 m范围内不均匀变形最大;管线的位移与管线埋距负相关,在0.85 H范围内影响较大;管周土体弹性模量的变化对其横向位移影响较大并且土体弹性模量越大,管线变形越小.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土岩复合地层深基坑开挖管线变形桩锚支护

    基于机器学习的边坡稳定性分析

    宋腾蛟周孙超
    6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更加快速精确的分析边坡的稳定状态,文中结合浙江北部441个边坡案例,选取了重度、黏聚力、内摩擦角、坡角、坡高、孔隙压力比6个特征参数,建立数据集.通过在预测边坡稳定状态中有良好性能表现的支持向量机、BP神经网络、随机森林、GA-BP以及PSO-BP模型进行预测精度比较,获得样本下精度最高的算法模型.研究表明基于混淆矩阵以及AUC指标进行模型精度评价,PSO-BP具有误差小以及稳定性强的优点,为后续更加快速分析边坡稳定状态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边坡稳定状态BP神经网络鲁棒性

    软弱围岩大变形隧道循环进尺参数优化

    万旺
    7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铁路网进一步完善,在地质条件差且存在大变形风险的地区修建隧道不可避免.文中以某软弱围岩大变形隧道为背景,分析比较现有的软弱围岩大变形隧道的施工工法,结合隧道特点采用CD法施工.在对隧道施工参数进行优化同时,运用FLAC 3D软件对中隔壁法施工单次循环进尺的取值进行优化.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可知,单次循环进尺的大小对隧道变形影响显著,并最终确定合理的单次循环进尺取值为1m.

    软弱围岩大变形中隔壁法单次循环进尺

    大直径地铁盾构隧道下穿既有铁路影响分析

    李凤岭
    7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依托某地铁盾构隧道,在下穿既有铁路风险保护设计的基础上,建立大直径盾构隧道穿越铁路的三维数值模型,对比分析不加固、单线注浆加固、双线注浆加固3种工况下不同铁路结构竖向位移、水平位移、差异沉降变化特征.研究表明穿越施工显著影响范围约为46 m;隧道正上方轨道结构及距离隧道最近的钢架桥墩台结构受盾构掘进影响最为明显,是施工控制的关键位置;远离桥梁的隧道注浆对桥梁位移影响小,但对隧道上方的轨道结构位移控制有利;根据计算分析结果,采取双线注浆加固后,桥梁结构及轨道位移在安全允许范围内,可认为盾构隧道风险控制措施符合既有铁路保护要求.

    地铁盾构隧道既有铁路结构双线注浆加固

    基于台阶法的小净距隧道施工变形规律研究

    王绪洋陈关平
    7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降低小净距隧道施工成本,缩短施工工期,文中以威海某小净距隧道施工为背景,利用现场实测与数值模拟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对小净距隧道动态开挖过程中的围岩变形规律进行分析,得出台阶法施工隧道地表沉降及拱顶沉降变形规律,根据围岩塑性区,得到隧道施工薄弱区域,为隧道安全施工提供参考.

    小净距隧道拱顶沉降围岩塑性区

    山岭隧道大型溶洞落石冲击数值分析

    张远明宋梓栋李华
    83-8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溶洞区域可能存在的落石对山岭隧道结构受力的影响,文中以一项存在大型溶洞的山岭隧道工程为背景,通过建立考虑落石冲击力的隧道结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不同重量落石情况下结构内力等的变化影响.结果表明衬砌拱脚与拱顶处结构内力较大,衬砌结构需要考虑拱脚适当扩大;随落石重量增加,结构弯矩增幅小于结构轴力增幅;35 m高度处落石重量最大为80t时,隧道外拱衬砌满足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要求.研究可为类似工程的落石处治分析提供参考.

    山岭隧道溶洞落石冲击极限落石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