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低温建筑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低温建筑技术
低温建筑技术

张锦屏

月刊

1001-6864

Lowtem@163.com

0451-86334097,86335022

150080

哈尔滨市南岗区清滨路60号

低温建筑技术/Journal Low Temperature Architecture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立足三北 面向全国 内容丰富 独具特色《低温建筑技术》1979年创刊,由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施工学术委员会冬季施工专业委员会、黑龙江省土木建筑学会、黑龙江省寒地建筑科学研究院主办。本刊寓实用性、学术性、知识性于一体,是中国自然科学建筑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是指导我国三北地区(东北、西北、华北)建筑科学技术和冬期施工技术发展的唯一专业性刊物。《低温建筑技术》主要报导三北地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设计、科研、教学与建筑工程冬期施工技术、冻土与地基基础、建筑节能和新型建筑材料的研究成果与应用、混凝土外加剂的研究与应用、冬期施工质量通病:普及建筑技术与现代化的科学管理知识等。《低温建筑技术》为大16开,国内外公开发行。每期定价8.00元,全年48.00元,邮发代号14-122,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也可直接与本刊编辑部联系订阅(另附邮资12元/年)。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清滨路60号      邮编:150080     E-mail:Lowtem@163.com传真:0451-86334097 电话:0451-86334097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治理视角的资源城市"城市双修"规划研究

    刘畅王作为姜鸿涛杨家宝...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专项规划与城市治理实操环节联系紧密的规划特点,辅助推进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的,以城市治理视角高维解析城市发展问题与需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依据,探索出符合双鸭山资源型城市发展实际.服务国土空间规划总框架规划转型的趋势要求、城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客观需求、生态高质量发展迫切追求的技术路线,实现城市活力激发.

    治理能力资源型城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

    新时代科技创新空间策划与建设管理工作的实践

    王飞王德庆崔岩
    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科创空间作为科技创新的主要载体,其规划建设也日益受到关注.文中通过分析明月湖云上山麓科创基地策划与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过程与实施成效,探讨在工作方法、设计优化、文化建设以及安全质量标准化等方面的创新特点、优势和价值.通过对实际案例的深入剖析,验证这一模式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能性与应用前景.

    科技园区科创空间新质生产力

    城乡融合视角下的乡村振兴规划与实践研究

    李游山孙澄张国涛孙阳...
    12-15,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以牡丹江市西安区乡村振兴规划为例,意在促进城乡融合,实现乡村振兴.规划提出了牡丹江市乡村振兴发展的技术路线,以城乡融合的发展视角,明确了牡丹江市西安区乡村发展方向,建立了西安区乡村发展模式和指标体系,划定了西安区村庄风貌类型,提出了差异化的村庄建设路径.

    城乡融合乡村振兴乡村发展模式

    瑷珲古城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规划策略研究

    王璠李伟光林胜楠刘嘉赢...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瑷珲古城是黑龙江省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编制《瑷珲古城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规划》为响应《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中的政策.规划从瑷珲古城历史、历史文化遗产以及历史文化价值研究入手,总结瑷珲古城的价值特色.明确地域文脉的保护传承,是城镇有机发展、彰显特色的根本前提与重要途径.分析当下的政策、相关规划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结合瑷珲古城的综合现状分析,明确瑷珲古城现存问题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明确规划在瑷珲发展过程中的指导与顶层设计的地位,创新技术路线,从历史价值梳理、风貌特色研究、旅游体系构建、传承方式多元、实施项目清单几个方面入手,制定全面发展策略与保护传承措施.

    瑷珲古城历史文化保护传统文化特色

    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传承体系的整体建构

    张冰李伟光王璠张璐...
    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面建成"系统完整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成为新时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主要目标,做好村级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必须深入分析名村的演化逻辑、空间表征及文化内涵,找到精准、适宜的保护传承方法.文中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泉州市泉港区后龙镇涂坑村为例,结合新阶段新理念、从"认知体系—价值体系—保护体系—支撑体系—利用体系—保障体系"六个方面搭建村级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以期为当下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研究与实践提供思路.

    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传承体系建构涂坑村

    社会形态视角下的工业遗产核心物项择选

    张璐李伟光王璠张冰...
    2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针对当前国家工业遗产名录中核心物项类型主要聚焦于建筑类与设备类的问题,提出一种从社会形态视角出发的工业遗产核心物项择选方式.构建了包含生产力发展水平、组织结构与管理模式、文明风气三个层面的十四类核心物项择选模型,并以伊春森工南岔木材水解厂的工业遗存为例,结合技术、经济、政治和文化形态等社会形态,深入阐释遗产价值与核心物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更加准确地识别和选取核心物项,实现对工业遗产全面、系统的保护.

    国家工业遗产工业遗存核心物项社会形态价值构成

    黑龙江古驿路文化旅游体系生成路径研究

    李子为张放臧传枫
    33-3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黑龙江省始终把文旅融合发展作为增加"新字号"产业比重、培育壮大新动能的重要"潜力股",将挖掘传承古驿路历史文化、发展古驿路文化旅游作为"文化强省"和"旅游强省"的重要实践,提出要建立一套用古驿路及其衍生文化诠释的旅游发展体系.文中将黑龙江古驿路文化旅游体系的形成过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驿路历史的挖掘,驿路文化的解读,驿路旅游资源特点的梳理,明确古驿路旅游的开发难点并以动态发展的视角提出破题思路,最终形成以空间发展"三步走"为主要路径的文化旅游体系构建模式,逐步搭建起将清代古驿路文化融入黑龙江旅游发展载体的总体实现方案.

    古驿路文化旅游衍生文化非物质载体

    基于大数据的哈尔滨城市空间活力分布特征及提升策略研究

    王作为赵婧马超慈醒...
    3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活力作为衡量一个城市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和要素,成为城市空间规划研究中的重要议题.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利用大数据精准识别城市空间活力分布特征,对于城市空间活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中以哈尔滨主城区为研究范围,通过对百度热力图数据、POI数据、人口数据的识别与分析,划分出哈尔滨市主城区的活力强区、活力中区、活力弱区,再对活力强区和活力弱区中的活力要素进行对比分析,探寻空间活力的影响因素,从而总结哈尔滨城市空间活力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提出哈尔滨城市空间活力的提升策略,为城市空间活力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城市空间活力POI数据城市空间规划

    城市微更新视角下的工业遗产保护实践路径研究

    孙澄张国涛李游山孙阳...
    4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以牡丹江1946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例,意在探寻工业遗产的改造方法,活化利用展现历史风采的建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规划通过城市微更新的建设理念,提出了在城市微更新视角下的工业遗产保护路径,打造"零碳园区""智慧园区""绿色园区",可为未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提供参考价值.

    城市微更新工业遗产保护活化利用

    海林市全域旅游发展思路与规划框架构建

    臧传枫李子为顾佳贺希尧...
    4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林市具有良好的旅游发展条件,曾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是黑龙江省西部片区的重要旅游区.从近年来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来看,文旅产业已成为海林现代服务业的龙头及市域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是带动地区消费与投资增长,释放发展潜力的重要触媒点.全域旅游作为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是海林这类旅游资源富集型城市破局发展的优选之路,而在此基础上高质量编制海林的全域旅游规划成为开启全域旅游时代的首要工作.文中以海林市全域旅游发展思路与全域旅游规划框架的构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解读发展背景,识别重点问题,梳理核心思路,构建工作路径的方式,搭建起海林市全域全要素旅游规划体系,为海林全域旅游规划的编制提供思路支撑.

    全域旅游空间组织融合发展规划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