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低温建筑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低温建筑技术
低温建筑技术

张锦屏

月刊

1001-6864

Lowtem@163.com

0451-86334097,86335022

150080

哈尔滨市南岗区清滨路60号

低温建筑技术/Journal Low Temperature Architecture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立足三北 面向全国 内容丰富 独具特色《低温建筑技术》1979年创刊,由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施工学术委员会冬季施工专业委员会、黑龙江省土木建筑学会、黑龙江省寒地建筑科学研究院主办。本刊寓实用性、学术性、知识性于一体,是中国自然科学建筑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是指导我国三北地区(东北、西北、华北)建筑科学技术和冬期施工技术发展的唯一专业性刊物。《低温建筑技术》主要报导三北地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的设计、科研、教学与建筑工程冬期施工技术、冻土与地基基础、建筑节能和新型建筑材料的研究成果与应用、混凝土外加剂的研究与应用、冬期施工质量通病:普及建筑技术与现代化的科学管理知识等。《低温建筑技术》为大16开,国内外公开发行。每期定价8.00元,全年48.00元,邮发代号14-122,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也可直接与本刊编辑部联系订阅(另附邮资12元/年)。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清滨路60号      邮编:150080     E-mail:Lowtem@163.com传真:0451-86334097 电话:0451-86334097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微波养护对石墨尾矿砂浆早期性能的影响

    丛明肖柏徐震徐新荣...
    5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微波养护对石墨尾矿砂浆早期性能的影响,文中通过机械研磨和高温煅烧对石墨尾矿进行活化,测试了掺活化石墨尾矿砂浆的早期力学性能.对砂浆试件进行微波养护,建立了多物理场数值模型以探究养护过程中的电场、磁场和温度场等分布特征,测试了微波养护试件的强度和电阻率发展.结果表明750℃煅烧后的石墨尾矿活性最高.砂浆的早期抗压强度随着活化温度的提升总体呈现先提高后下降的趋势,并随着石墨尾矿掺量的增加而下降.微波养护对早期性能影响显著,随着龄期增长,电阻率在微波养护后发展迅速,此后在14d龄期内稳定增长.为石墨尾矿砂浆的微波加热养护方法研究提供理论和模型基础.

    石墨尾矿热活化微波养护电阻率

    聚丙烯腈纤维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张长胜沈小琳寇君淑杨怡文...
    5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旨在分析聚丙烯腈纤维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研究了再生粗骨料替代率(0%~50%)和纤维掺量(0~0.9 kg/m3)对再生混凝土不同龄期下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再生粗骨料替代率的增加,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逐渐下降.然而,当混凝土中掺入适量聚丙烯腈纤维时,其力学性能得到显著提升.特别是在纤维掺量为0.8 kg/m3、再生粗骨料替代率为40%时,混凝土表现出最佳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显示出潜在的工程应用价值.研究可为聚丙烯腈纤维再生混凝土配比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聚丙烯腈纤维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纤维混凝土

    不同品质再生砂混凝土抗冻性能试验研究

    李松涛董淑慧高源江守恒...
    6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通过研究不同品质的再生砂对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规律,对3种不同品质再生砂10%~100%取代率条件下的C30混凝土抗冻性能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再生砂对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均有明显的影响,随着再生砂取代率提高影响越来越显著.当混凝土再生砂的取代率在30%时,混凝土的抗冻性可达到F200,超过此取代率之后,抗冻性随取代率增加而下降明显;砖砌体再生砂在10%时,抗冻性能满足F200等级要求,超过之后急剧下降,1∶1混合的再生砂影响介于两者之间.因此,从满足抗冻耐久性的角度考虑,再生砂不宜制备具有高抗冻等级要求的混凝土,研究结果可供再生砂混凝土生产制备时参考.

    再生混凝土再生砂抗冻性能相对动弹性模量

    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抗复合侵蚀的影响

    康永生徐震娄宇奇卢爽...
    67-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抗复合侵蚀的影响,在混凝土中分别掺加粉煤灰和硅灰,以明确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抵抗硫酸盐-氯盐复合侵蚀能力的影响.研究分析了混凝土在历经若干次干湿循环后的抗压强度、质量损失率和动弹性模量损失变化,结合XRD、SEM和工业CT等表征方法,揭示了两类矿物掺合料对抗复合侵蚀性能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粉煤灰和硅灰的掺加在复合侵蚀条件下可以显著改善混凝土的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能,降低有害孔的数量,从而提高材料耐久性.矿物掺合料通过物理填充和化学反应双重机制,有效地提升了混凝土在硫酸盐-氯盐复合侵蚀环境中的性能.研究结果为混凝土抵抗硫酸盐-氯盐复合侵蚀的性能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和依据.

    矿物掺合料硫酸盐-氯盐复合侵蚀质量损失率

    高寒地区大体积承台水化热影响因素分析

    王凯华徐松
    7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避免高寒地区大体积承台施工时产生温差裂缝,文中通过有限元模拟方法,结合青海省某特大桥主墩承台的冬季施工情况,分析了外界温度、冷却水初始温度、冷水管直径、粉煤灰掺量影响因素下承台水化温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外界温度、冷却水初始温度、冷水管直径、粉煤灰掺量等因素均对承台水化温升具有显著影响,同时高寒地区冬季施工时应采用内降外保的施工措施,保证承台的施工质量,为高寒地区承台施工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高寒地区大体积承台水化热粉煤灰掺量

    旁侧基坑开挖对邻近地铁结构影响数值模拟分析

    李俊江昊鸿徐超
    77-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中以杭州某地铁换乘站的旁侧基坑开挖为例,研究了偏心卸载下隧道结构的纵向变形响应.基于小应变土体刚度模型,考虑到车站对隧道结构整体刚度的贡献,建立了车站-隧道-基坑的三维复杂模型.根据实际开挖工序,全过程模拟了旁侧基坑分区施工,得到了各典型工况下隧道的纵向变形结果;分析了坑隧位置关系对隧道纵向变形的影响,坑隧距超两倍挖深时隧道变形以水平位移为主,且围护结构角点对隧道纵向变形的约束效果随卸荷程度的加大而逐步减弱.

    旁侧基坑纵向变形水平位移角点约束

    岩质基坑开挖过程中水平位移特性分析

    闫升飞齐鲁杰张拥军
    82-85,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岩质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侧壁水平位移的变化特征,文中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Ⅱ期项目基坑工程为例,通过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数据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岩质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土体与坡顶水平位移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基坑的开挖过程中,坡顶处岩体较为破碎的强风化花岗岩产生的水平位移较大,微风化花岗岩岩体位移较小;随开挖深度的增加,基坑水平位移影响区域逐渐增大,基坑侧壁相同位置的水平位移也随之增大,近似为"中间大,两端小"的分布规律;坡顶水平位移的模拟值与监测值变化规律一致,证明研究的可靠性.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作用.

    岩质基坑坡顶位移桩锚支护变形规律

    基于时程分析法的沉管隧道横向地震响应分析

    高翔
    8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沉管隧道工程由于所处环境的特殊性,地震影响更为严重,因此沉管隧道的地震响应分析极为重要.文中依托工程实践,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对不同地基条件、不同埋深、不同地震烈度下沉管隧道的位移及受力的动响应规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峰值加速度的增加,沉管隧道各结构点的水平位移、竖向位移峰值不断增加,但水平位移、竖向位移时程曲线变化基本一致;隧道地基土层比较薄时,最大轴力弯矩均位于隧道底板处;隧道埋深越大且贯穿土层越多,内力变形越大,相关结论对沉管隧道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沉管隧道地震响应水平位移峰值加速度内力变形

    断层倾角对地铁隧道突涌水的影响规律

    赵鹏康与超张拥军
    90-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地铁隧道开挖过程中断层倾角对隧道突涌水的影响,文中以青岛地铁四号线静沙区间为工程背景,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模拟不同断层倾角下的隧道开挖过程,分析其开挖过程中的响应规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隧道断层倾角的逐渐减少,不同监测线的地表沉降随着下方断层厚度的增大而增大,变化明显;断层区域的剪应力较大,但随断层倾角减小整体变化不大;孔隙水低压区域随断层倾角的减少逐渐增加,渗流速度加快,容易造成隧道突涌水事故,施工时应针对不同的断层倾角及时做好支护.研究成果可以为不同断层倾角对地铁隧道突涌水的影响规律、隧道开挖安全稳定及安全预警防灾提供了参考.

    隧道突涌水断层倾角隧道断层

    扰动后冻土抗压强度衰减规律及机理研究

    龚云强张委定杨巧玲
    95-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体强度是冻结施工的关键技术指标,为研究外部扰动作用对冻土抗压强度的影响,采用室内试验方法对扰动后原状和重塑冻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变化规律研究.研究表明原状冻土在扰动10次内,强度迅速衰减,之后降速放缓并稳定,残余强度与峰值强度比值约为0.3;重塑冻土强度随扰动次数呈弧形下降,残余强度与峰值强度比值小于0.1;冻土强度衰减原因可以从冰晶格断裂、土颗粒胶体断裂及温度升高三方面考虑;对于原状土,结构性破坏引起的强度衰减不可忽略,通过电镜试验发现,扰动后单位面积内土颗粒数量增加,有效粒径减小,颗粒形态更加规则,而重塑土颗粒形态未有明显变化,其强度损失主要是因为冰胶结力的丧失.结论可为冻结施工时外力扰动控制提供借鉴与参考.

    重塑土冰晶格断裂土颗粒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