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低温与超导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低温与超导
低温与超导

郭冠斌

月刊

1001-7100

cryosuper@126.com

0551-65617621

230043

安徽省合肥市濉溪路439号安徽合肥市1019信箱

低温与超导/Journal Cryogenics and Superconductiv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低温学科和行业、超导电子技术学科和行业唯一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权威杂志,是学生和研发人员成长和发展平台,是行业学术交流平台,是研发成果分享平台,是设备仪器和产品营销平台,是品牌形象树立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微细通道内纳米流体流动及传热特性研究进展

    梁膳攀聂家昌曾一凌王子瑜...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述了近年来不同结构微细通道内纳米流体对流传热的研究成果.主要归纳分析了单一类型和混合类型的纳米流体对不同结构微细通道内流动与传热特性的影响规律及其传热机理.最后,基于前述分析结果,提出了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纳米流体在微细通道散热器中的应用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微细通道纳米流体对流传热传热机理

    5T超导磁体绕制、降温及励磁全过程建模与分析

    代国玺胡强吴北民王省哲...
    10-19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导螺线管可产生稳定均匀的磁场,将多个螺线管组合则可达成大区域、高场强、高均匀度的磁场目标.本文研究的分体式磁体就设计了由多个螺线管分组嵌套而成的线圈组件,通过对磁体线圈的绕制、降温及励磁过程进行了建模与计算,分析其在多种载荷作用下的力学行为.结果表明:线圈在恒预张力作用下绕制后其内部环向应力远大于径向应力,且截面为"半工字型"的绕线骨架因线圈挤压发生了向外张开的微小变形;通电后线圈组件中心处磁场为5 T且均匀性良好,线圈主要受到电磁力轴向分量的作用而有相互靠近的变形趋势;线圈组件因降温和电磁力而产生的变形和应力不超过承载极限,未对其电磁性能产生大的影响,表明该磁体结构具有很好的稳定性.相关结果为该分体式磁体的设计和研制给出了重要指导,为未来更复杂超导磁体的设计和研制提供了途径.

    超导螺线管绕制降温电磁力数值分析

    热处理温度对铁基超导带材性能影响

    高建胡标马红军刘啸...
    20-24,53页
    查看更多>>摘要:122系铁基超导材料随着近年来性能的不断提高,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粉末装管法(PIT)工艺制备的122系铁基超导带材需要进行热处理来获得所需的超导性能,热处理过程便决定了其性能是否可靠.为了解热处理温度对铁基超导带材性能的影响,本文分别在880、850、800和700℃对铁基超导带材进行热处理.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越低,带材剩余电阻比和临界电流越小.850℃和880 ℃热处理后带材性能基本一致,是最适合铁基超导带材的热处理温度.

    铁基超导材料热处理剩余电阻比临界电流

    微通道散热器拓扑结构优化与温度特性研究

    储鹏付婷张峰丁小康...
    25-3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利用变密度拓扑优化方法对三种热源排列方式的微通道进行结构设计,获得最优的拓扑流道形貌参数,运用流动沸腾传热的蒸发作用实现对高温热点的有效降温.结果表明,当热流密度Q=90 W/cm2时,三种热源排列方式微通道散热器的最高温度分别降低了21.64%、19%和18.2%.沸腾传热模拟结果显示,与平行微通道相比,三种拓扑微通道的对流传热系数h分别增加了25.83%、26.72%和24.60%,热阻Rtot分别减少了21.51%、24.93%和21.47%,综合传热性能评价系数PEC最高达到了1.87.

    非均匀热源热源排列方式微通道散热器拓扑优化流动沸腾传热

    基于流道流量可调的锂电池散热特性研究

    唐友名胡义王平张义...
    33-39,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电池组在高强度运行中电池温度高、温度均匀性差的问题,本文设计一种带截流阀的液冷板.采用数值模拟对比分析新型液冷板与传统平行流道液冷板的性能,研究了新型液冷板的出口尺寸大小、出口位置、截流板长度等对液冷板冷却性能和压降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具有截流阀新型液冷板,其最高温度降低了4.185%,最大温升降低了5.431%,液冷板进出口压降上升了0.723%,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性能;液冷板性能随出口大小、出口对称位置L的增大先提高后降低;截流板对液冷板性能的影响程度:第四组>第二组>第一组>第三组;最高温度、最大温差、压降因第四组截流板长度而变化的幅度达2.97 ℃、2.47 ℃、134.62 Pa.

    液冷板截流阀装置锂电池热管理

    太阳能-LNG两级纵向耦合循环顶部工质优选

    饶文姬魏守征雷广平
    4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给定底部工质、变耦合温度(Tihe)下对太阳能-LNG两级纵向耦合循环进行顶部工质优选.构建工质初筛标准,获得初始工质.规定底部及顶部循环固定工况及蒸发压力变化条件,以系统热效率、㶲效率及单位做功面积(APW)作为工质评价标准.结果表明,不同Tihe下最优工质也不同.当Tihe等于163.15 K时,循环最优工质为乙烯,而当Tihe为263.15 K时,SO2成为最优工质.除CO2等四种工质外,其余工质系统热及㶲效率都随Tihe的先增大后减少,APW变化趋势相反.存在最佳Tihe,且不同工质的最佳The不一样.在最优Tihe下,硫化羰的热力学性能最好.

    太阳能液化天然气耦合循环最优工质中间换热温度

    平行冷板结霜特性及人工神经网络研究

    季家东赵金辉倪旭旺潘玉玲...
    46-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和预测底板温度与翅片间距对平行冷板霜层厚度的影响,进行了不同底板温度(-10~-25℃)和翅片间距(1~3 mm)下的结霜实验,建立了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与-25℃的底板温度相比,底板温度为-10℃时,霜枝交叉耗时延长123.3%,霜层厚度减少30.3%.当翅片间距为3 mm时,霜层厚度呈阶梯状增长,三段线性增长斜率依次递减,分别为1.20×10-6、0.76 ×10-6和0.56×10-6.通过对已构建ANN模型的验证,发现相关系数高达0.999 8,平均绝对相对误差低至1.357 9%,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此外,基于Garson算法对模型输入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揭示时间因素(占比48.30%)在霜层生长过程中占主导作用.

    底板温度翅片间距平行冷板霜层厚度人工神经网络Garson算法

    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性能与压缩机转速关联性研究

    皇甫宇澄阮先轸姚孟良梁嘉林...
    5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采用仿真手段探索不同压缩机转速控制方式对系统性能和能耗的影响,在整车热负荷2 000 W,从65 ℃降至25 ℃的过程中,从能耗角度出发,不同初始压缩机转速对应的降温阶段能效不同,压缩机转速在4 000 rpm时效率最高为2.48,随着压缩机转速的提升或降低,系统能效不断下降,初始压缩机转速4 000 rpm比8 000 rpm,在前1 000 s内能耗降低122 W.在相同的工况下,不同的转速控制方式对能效会起到不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提升压缩机能效,降低压缩机功率,不可避免的会延长达到乘员舱目标温度的时间,让压缩机工作在最佳转速区间具有更好的能耗体现,相比控制压缩机增减速率的方式,节能效果是其2.75倍,降温速率提升97s.

    热管理压缩机控制汽车减排空调能耗

    中国散裂中子源2K氦制冷机参数敏感性分析

    史敏叶斌孟杨杨瑜...
    6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中,将建设一套2 K氦制冷机,为H-直线加速段新增的超导加速器提供超流氦冷却环境.根据设备布局,2 K氦制冷机的4.5 K和2 K冷箱通过100 m多通道低温管线连接,这对制冷机的节流级和过冷级产生了显著影响.本文基于参数敏感性分析,分析了4.5 K冷箱中一级过冷器超临界氦出口温度、第一节流级膨胀元件的种类、第一节流级的出口压力对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5 K冷箱中增加一级过冷器并将超临界氦出口温度降至4.5 K,能显著减少传输氦流的质量流量,从而降低了多通道低温管线的制造成本和安装难度.此外,设计第一级过冷器时应以透平为第一节流级膨胀元件的工况为准,设计第二级过冷器时则应以节流阀为准.

    氦制冷机超临界氦节流级过冷级参数敏感性分析

    低温大型液氢球罐支撑结构研究

    马梓阳陈叔平代紫璇王波...
    66-74页
    查看更多>>摘要:设计了一种新型液氢球罐杆式支撑结构,采用吊杆和拉杆分别承载重力和水平地震力;吊杆和拉杆可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活动,以应对球体冷缩变形;中空的杆式支撑有效减少漏热面积,降低漏热量.有限元分析表明,杆式支撑结构漏热量约为39.14 W,拉杆承载能力可提升22.46%,杆式支撑结构表现出优异的低导热性能和力学性能.

    液氢储运球罐杆式支撑结构漏热量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