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动物营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卢德勋

月刊

1006-267X

yyxb@cau.edu.cn

010-62817823,62734530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西区动科动医大楼153室

动物营养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Nutr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动物营养学报》办刊宗旨为报道反映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学科前沿的研究动态与进展、对学科发展有指导意义的综述,以及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领域未公开发表或未出版过的原创性研究论文和简报,促进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为提高我国畜牧业生产综合效益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玉米-小麦-豆粕型饲粮中添加纤维素复合酶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养分表观代谢率和肠道食糜黏度的影响

    王秋凡赵国先李茜冯志华...
    7138-7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纤维素复合酶(主要成分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淀粉酶和蛋白酶)在蛋鸡玉米-小麦-豆粕型饲粮中的应用效果.选取53周龄海兰褐蛋鸡288只,随机分为4个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对照组饲喂玉米-小麦-豆粕型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对照组饲粮的基础上添加200、400和600 mg/kg的纤维素复合酶.预试期为7 d,正试期为84 d.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200、400、600 mg/kg组蛋鸡的产蛋率分别显著提高了 2.72%、3.28%、5.39%(P<0.05);400和600 mg/kg组蛋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及料蛋比显著降低(P<0.05).2)400和600 mg/kg组鸡蛋蛋黄颜色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600 mg/kg组蛋鸡的能量表观代谢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00和600 mg/kg组蛋鸡的粗蛋白质表观代谢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600 mg/kg组蛋鸡的能量表观代谢率显著高于200和400 mg/kg组(P<0.05),粗蛋白质表观代谢率各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4)与对照组相比,400和600 mg/kg组蛋鸡十二指肠食糜黏度显著降低(P<0.05),各试验组蛋鸡回肠食糜黏度均显著降低(P<0.05),其中400 mg/kg组比对照组降低15.79%.5)200、400、600 mg/kg组的利润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 11.01%、19.74%、16.64%,其中400 mg/kg组蛋鸡产生的经济效益最好.6)通过建立料蛋比(y)与纤维素复合酶添加量(x)之间的回归方程y=11.072×10-7x2-0.001x+2.331,计算出获得最小料蛋比时的纤维素复合酶添加量为451.59 mg/kg.结合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在本试验条件下,蛋鸡玉米-小麦-豆粕型饲粮中纤维素复合酶的适宜添加量为400 mg/kg.

    玉米-小麦-豆粕型饲粮蛋鸡纤维素复合酶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热应激蛋鸭生产性能及血清生化、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张旭刘洋黄璇邓萍...
    7149-7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热应激蛋鸭生产性能及血清生化、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选用180只42周龄产蛋期临武鸭蛋鸭,随机分成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鸭.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300 mg/kg的EGCG.预试期10 d,正试期42 d,正试期分为热应激期和恢复期2个阶段,各21 d.结果表明:1)在热应激期和恢复期,试验组的产蛋率和平均日产蛋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在热应激期,试验组的血清总蛋白(T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白蛋白(ALB)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恢复期,试验组的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在热应激期,试验组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恢复期,试验组的血清SOD和GSH-Px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4)在热应激期,试验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热休克蛋白-70(HSP-70)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恢复期,试验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IgG和HSP-70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300 mg/kg的EGCG能够提高热应激蛋鸭的产蛋率和平均日产蛋量,提高血清TP、ALB、IgG、IgM、IgA和HSP-70含量及SOD、GSH-Px和CAT活性,增强热应激蛋鸭的抗氧化和免疫能力.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热应激蛋鸭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免疫

    6~12周龄攸县麻鸭色氨酸需要量研究

    黄璇邓萍李闯刘洋...
    7157-7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粮色氨酸(Trp)水平对攸县麻鸭生长性能、血清生化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以确定6~12周龄攸县麻鸭色氨酸需要量.试验选取42日龄体重相近的攸县麻鸭468羽,随机分成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3羽.在赖氨酸水平为0.85%条件下,各组试验饲粮中色氨酸水平分别为0.14%、0.15%、0.16%、0.17%、0.18%和0.19%.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1)0.16%和0.17%色氨酸水平组的末重显著高于0.14%、0.15%、0.18%和0.19%色氨酸水平组(P<0.05).0.15%、0.16%、0.17%和0.18%色氨酸水平组的平均日增重(ADG)显著高于0.14%色氨酸水平组(P<0.05).0.16%和0.17%色氨酸水平组的料重比(F/G)显著低于0.14%、0.15%、0.18%和0.19%色氨酸水平组(P<0.05).2)0.16%和0.17%色氨酸水平组血清尿酸(UA)含量显著低于0.14%、0.15%和0.19%色氨酸水平组(P<0.05).0.16%、0.17%、0.18%和0.19%色氨酸水平组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低于0.14%色氨酸水平组(P<0.05).0.16%、0.17%、0.18%和0.19%色氨酸水平组血清游离色氨酸含量显著高于0.14%和0.15%色氨酸水平组(P<0.05).3)0.16%、0.17%、0.18%和0.19%色氨酸水平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0.14%色氨酸水平组(P<0.05).0.16%、0.17%、0.18%和0.19%色氨酸水平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高于0.14%色氨酸水平组(P<0.05).4)回归分析显示,以末重、ADG、F/G及血清UA、TG含量和GSH-Px活性为评价指标,6~12周龄攸县麻鸭饲粮适宜色氨酸水平为0.166%~0.178%.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色氨酸水平为0.16%时即可满足6~12周龄攸县麻鸭生产需要,但为获得较佳血清生化指标和抗氧化能力,建议6~12周龄攸县麻鸭饲粮色氨酸水平为0.166%~0.178%.

    色氨酸攸县麻鸭需要量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

    没食子酸丙酯和植物乳杆菌对北京鸭屠宰性能、血清脂质指标、胸肌肉品质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代林王宝维张名爱凡文磊...
    7165-7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没食子酸丙酯(PG)和植物乳杆菌(LP)对北京鸭屠宰性能、血清脂质指标、胸肌肉品质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的7日龄北京鸭12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PG组饲喂基础饲粮+100 mg/kg没食子酸丙酯,LP组饲喂基础饲粮+4×109 CFU/kg植物乳杆菌,PG+LP组饲喂基础饲粮+100 mg/kg没食子酸丙酯+4×109 CFU/kg植物乳杆菌.试验期为35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PG组和PG+LP组的半净膛率、胸肌率显著升高(P<0.05),PG组、LP组和PG+LP组的全净膛率显著升高(P<0.05).2)与对照组相比,PG组的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显著增加(P<0.05).3)与对照组相比,PG组、LP组和PG+LP组的胸肌pH显著升高(P<0.05),PG组和LP组的胸肌亮度(L*)值显著降低(P<0.05),PG组的胸肌红度(a*)值显著升高(P<0.05),LP组的胸肌剪切力显著升高(P>0.05).4)与对照组相比,PG+LP组的胸肌棕榈油酸(C16∶1)、油酸(C18∶ln9c)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显著升高(P<0.05),胸肌硬脂酸(C18∶0)含量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没食子酸丙酯和植物乳杆菌可提高北京鸭屠宰性能,改善肉品质;混合添加没食子酸丙酯和植物乳杆菌可增加北京鸭胸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

    北京鸭没食子酸丙酯植物乳杆菌屠宰性能肉品质脂肪酸

    育雏期饲喂丁酸梭菌对育肥期番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肌肉中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付子贤肖英平杨彩梅杨华...
    7174-7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育雏期饲喂丁酸梭菌对育肥期番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肌肉中氨基酸含量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的120只健康的1日龄番鸭,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丁酸梭菌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分2个阶段进行饲养试验:第1阶段为育雏期(1~21日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丁酸梭菌组饲喂基础饲粮+500 mg/kg 丁酸梭菌(有效活菌数为lx109 CFU/g);第2阶段为育肥期(22~70日龄),2组均饲喂基础饲粮.结果显示:1)在7日龄时,丁酸梭菌组番鸭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1~7日龄时,丁酸梭菌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其他日龄阶段,2组番鸭的生长性能差异不显著(P>0.05).2)与对照组相比,育雏期饲喂丁酸梭菌对育肥期番鸭胸肌重、腿肌重、胸肌率和腿肌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能显著降低育肥期番鸭的腹脂率(P<0.05),并有降低育肥期番鸭腹脂重的趋势(P=0.066);育雏期饲喂丁酸梭菌对育肥期番鸭胸肌肉品质无显著影响(P>0.05),但能显著提高育肥期番鸭腿肌屠宰后45 min的pH(P<0.05);育雏期饲喂丁酸梭菌能显著提高育肥期番鸭胸肌中谷氨酸、组氨酸、半胱氨酸、亮氨酸和总氨基酸的含量和腿肌中组氨酸、苏氨酸、亮氨酸和总必需氨基酸的含量(P<0.05).综上所述,育雏期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可以提高育雏期番鸭的生长性能,改善育肥期番鸭的肉品质,提高育肥期番鸭肌肉中部分氨基酸含量,说明育雏期饲喂丁酸梭菌对番鸭是有益的.

    丁酸梭菌番鸭生长性能屠宰性能氨基酸含量

    饲粮添加氨基酸锰络合物对武冈铜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脂质代谢的影响

    余可佳黄璇汤余欢许丽蓉...
    7183-7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通过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氨基酸锰络合物对5~10周龄武冈铜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器官指数、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脏脂质代谢指标的影响,旨在确定其在饲粮中的适宜添加水平.选用28日龄武冈铜鹅30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羽(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各试验组(Ⅰ组~Ⅴ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40、60、80和100 mg/kg的氨基酸锰络合物(以锰元素计).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氨基酸锰络合物对试验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器官指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2)与对照组相比,Ⅱ组和Ⅲ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显著提高(P<0.05),Ⅱ组~V组血清尿酸(UA)含量显著降低(P<0.05).3)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肝脏脂肪酸合成酶(FAS)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1组肝脏脂蛋白脂肪酶(LPL)活性显著提高(P<0.05),Ⅰ组~Ⅳ组肝脏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活性显著提高(P<0.05).4)以肝脏FAS、LPL和ACC活性作为评价指标,通过二次曲线模型估测得出武冈铜鹅饲粮中有机锰适宜添加水平为50.39~53.67 mg/kg.综上可知,饲粮添加氨基酸锰络合物对5~10周龄武冈铜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器官指数无显著影响,但适宜水平的有机锰能够改善血清生化指标,调控机体脂质代谢.

    氨基酸锰络合物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屠宰性能器官指数

    稻谷对鹅的营养价值评定及代谢能预测

    许丽蓉李闯刘洋黄璇...
    7192-7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评定14种不同来源的稻谷对鹅的代谢能及主要营养物质表观利用率,建立稻谷的代谢能预测方程.采集来自江西、广西、广东、湖南和安徽等5个省区的14种稻谷作为鹅的饲料原料.选用200日龄、身体健康、体重[(5.30±0.43)kg]相近的武冈铜鹅公鹅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每组对应1种待测稻谷,共进行4期代谢试验.采用强饲法进行代谢试验,每只鹅强饲80 g待测稻谷.结果表明:1)14种稻谷的总能(GE)分别为 15.75、15.94、16.08、15.60、16.07、15.92、16.00、16.60、16.02、15.91、16.47、16.09、16.06和15.53 MJ/kg,平均值为16.00 MJ/kg.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粗纤维(CF)、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灰分(Ash)、钙(Ca)、总磷(TP)、支链淀粉(AP)、直链淀粉(AM)、可溶性纤维(SDF)和不可溶性纤维(IDF)含量平均值分别为7.19%、2.70%、6.77%、19.01%、7.39%、3.76%、0.07%、0.25%、41.40%、18.73%、5.51%和 14.15%.2)14 种稻谷在鹅中的GE利用率、表观代谢能(AME)和真代谢能(TME)平均值分别为79.47%、12.71 MJ/kg和13.34 MJ/kg.3)鹅对稻谷CP、CF、EE、SDF和IDF表观利用率平均值分别为60.58%、11.91%、60.54%、61.69%和 27.91%..4)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 AME、TME 的多元回归预测方程:AME=1.605GE-4.202NDF-13.293(R2=0.341,P=0.039),TME=1.626GE-4.400NDF-12.259(R2=0.385,P=0.028).由此可见,武冈铜鹅对14种不同来源稻谷的代谢能存在差异,可利用稻谷的主要营养物质含量建立其代谢能的预测方程.

    稻谷代谢能营养物质预测方程

    燕麦草在奶牛瘤胃中的降解规律与黏附细菌区系变化

    郑会超郭晓辉蒋永清孙富祥...
    7201-7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燕麦草在奶牛瘤胃内随时间变化的降解规律和黏附在燕麦草上的细菌区系的变化.采用3头装有永久瘤胃瘘管的中国荷斯坦奶牛,用尼龙袋法分别在2、6、12、24、48和72 h测定燕麦草的营养成分动态降解率,并采集降解残渣用于分析黏附细菌区系变化.结果表明:1)燕麦草干物质(DM)降解呈现2个阶段(快速降解期和慢速降解期),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呈现3个阶段(快速降解期、滞后期和慢速降解期),其中NDF和ADF滞后期分别为2~12 h和6~12 h.2)燕麦草在瘤胃中2 h时,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取代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成为燕麦草中的优势菌门.培养时间具有影响黏附在燕麦草上细菌群落alpha多样性的趋势(P>0.05).经瘤胃培养2 h后,在门水平上,燕麦草黏附相关细菌趋于稳定,仅观察到轻微变化;在属水平上,燕麦草残渣黏附细菌以普雷沃氏菌属1(Prevotella_1)、理研菌科RC9肠道群(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克里斯滕森菌科 R-7 群(Christensenellaceae_R-7_group)、瘤胃球菌属 1(Ruminococcus_1)和解琥珀 酸菌属(Succiniclasticum)等为主,且绝大多数来源于瘤胃内容物.除克里斯滕森菌科R-7群和丁酸弧菌属2(Butyrivibrio_2)等外,大多数优势菌属的相对丰度随时间变化显著(P<0.05).3)黏附在燕麦草上的细菌群落组成和结构与燕麦草残渣营养成分组成呈强相关.综上所述,本研究揭示了燕麦草在瘤胃中的降解特性以及黏附细菌区系的相应变化,发现宿主瘤胃微生物群落对燕麦草附着细菌产生一定影响.

    燕麦草瘤胃尼龙袋法降解细菌区系

    饲粮能氮水平对奶牛生产性能、血液指标和氮代谢的影响

    高远张晓音熊展博张仕琦...
    7212-7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能氮水平对奶牛生产性能、血液指标和氮代谢的影响.试验选取体况良好以及泌乳天数[(183±41)d]、胎次[(2.3±1.2)胎]和平均产奶量[(30.24± 5.09)kg/d]相近的泌乳期奶牛24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头.低能低氮组(LELN组)饲喂低能低氮饲粮[泌乳净能为6.80 MJ/kg,粗蛋白质(CP)含量为16.60%],高能高氮组(HEHN组)饲喂高能高氮饲粮(泌乳净能为7.95 MJ/kg,CP含量为18.33%).试验期84 d.结果表明,与低能低氮组相比:1)高能高氮组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和4%乳脂校正乳(FCM)产量以及乳脂产量、乳蛋白产量、乳糖产量和乳总固形物含量均极显著提高(P<0.01);2)高能高氮组氮摄入量、氮利用率、瘤胃氨态氮含量、血液尿素氮含量和乳氮含量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3)高能高氮组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6含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4)高能高氮组总体经济效益由25.96元/(d·头)提高至39.94元/(d.头),提高了 13.98元/(d·头).综上可知,提高饲粮能氮水平可以提高奶牛干物质采食量和产奶量,提高乳脂量、乳蛋白量、乳糖量和乳总固形物含量,增强机体氮代谢和免疫能力,并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能氮水平奶牛生产性能血液指标氮代谢

    添加饲料桑对围产期奶牛生产性能、免疫和抗氧化功能及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黄军鹏赵卫国杨赵军厉成敏...
    7224-7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添加饲料桑对围产期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免疫和抗氧化功能及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选取18头体况、胎次、泌乳期及产奶量相近的围产期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6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10%饲料桑.试验期为42 d,包括预试期14 d和正试期28 d.分别于产后第0、7、14、21、28天采集血样和奶样.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饲粮添加5%、10%饲料桑可在产后第28天显著提高牛乳中乳脂率(P<0.05),并显著降低牛乳中的体细胞数(P<0.05);2)饲粮添加5%、10%饲料桑可在产后第14天显著提高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P<0.05),显著降低丙二醛(MDA)含量(P<0.05),饲粮中添加10%饲料桑可在产后第14、21天显著提高血浆中谷胱甘肽含量(P<0.05);3)饲粮中添加5%饲料桑可在产后第14天显著降低血浆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P<0.05),饲粮添加10%饲料桑可在产后第21天显著降低血浆中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P<0.05);4)饲料桑添加对奶牛瘤胃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饲料桑可以有效降低围产期奶牛乳中的体细胞数,提高机体免疫和抗氧化功能.

    饲料桑奶牛免疫抗氧化瘤胃微生物区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