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动物营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卢德勋

月刊

1006-267X

yyxb@cau.edu.cn

010-62817823,62734530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西区动科动医大楼153室

动物营养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Nutr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动物营养学报》办刊宗旨为报道反映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学科前沿的研究动态与进展、对学科发展有指导意义的综述,以及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领域未公开发表或未出版过的原创性研究论文和简报,促进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为提高我国畜牧业生产综合效益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葡萄籽原花青素对四川白鹅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任继武陈哲秀乔君毅邓超...
    7817-78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葡萄籽原花青素(GSPs)对四川白鹅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选取14日龄健康且体重相近的四川白鹅1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鹅.对照组饲喂基础钩粮;3个GSPs组试验第1阶段(21~42日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25、50和75 mg/kg GSPs,第2阶段(43~63日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50、100和150 mg/kg GSPs.预试期7d,正试期43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不同水平GSPs对四川白鹅生长性能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2)42日龄,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不同水平GSPs显著提高血清和肾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0.05),显著降低血清和肝脏丙二醛(MDA)含量(P<0.05);饲粮添加75 mg/kg GSPs显著提高肝脏T-AOC及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P<0.05),显著降低肾脏MDA含量(P<0.05);饲粮添加50和75 mg/kg GSPs显著提高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和GSH-Px4 mRNA相对表达量(P<0.05);饲粮添加75 mg/kg GSPs显著提高肾脏SOD1、SOD2、GSH-Px4和CAT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3)63日龄,饲粮添加不同水平GSPs显著提高血清T-AOC和CAT活性(P<0.05),显著提高肝脏T-AOC和SOD活性(P<0.05),并显著降低血清和肾脏MDA含量(P<0.05);饲粮添加100和150 mg/kg GSPs显著提高血清和肝脏GSH-Px活性(P<0.05),但显著降低肾脏GSH-Px活性(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适宜水平GSPs能够不同程度改善四川白鹅机体抗氧化能力,但对其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21~42 日龄,饲粮添加75 mg/kg GSPs对于改善抗氧化能力的效果较好.

    葡萄籽原花青素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

    不同淀粉源饲粮对仔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胸肌肉品质、脂肪酸含量和肌纤维特性的影响

    杨芷徐晨林君王旭...
    7828-78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淀粉源饲粮对仔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胸肌肉品质、脂肪酸含量和肌纤维特性的影响.选用健康、体重相近的35日龄江南白鹅公鹅240只,随机分为4个组(糯米组、玉米组、籼米组和高直链淀粉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鹅.4组分别饲喂不同淀粉源(糯米、玉米、籼米和高直链淀粉)配制的试验饲粮.试验期28 d.测定仔鹅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测定63日龄鹅胸肌肉品质、脂肪酸含量以及肌纤维直径和密度.结果表明:1)玉米组和籼米组的63日龄体重显著高于高直链淀粉组(P<0.05),籼米组的35~63日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高直链淀粉组(P<0.05).2)玉米组和高直链淀粉组的腹脂率显著低于糯米组(P<0.05).3)糯米组和籼米组的胸肌亮度值显著高于玉米组(P<0.05),玉米组的胸肌红度值显著高于糯米组(P<0.05),玉米组和籼米组的胸肌剪切力显著高于糯米组和高直链淀粉组(P>0.05).4)糯米组的胸肌亚油酸、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n-6PUFA含量及n-6/n-3PUFA比例显著高于玉米组、籼米组和高直链淀粉饲粮组(P<0.05).5)玉米组和籼米组的胸肌肌纤维直径显著高于高直链淀粉组(P<0.05),糯米组和高直链淀粉组的胸肌肌纤维密度显著高于玉米组和籼米组(P<0.05).由此可见,玉米和籼米作为饲粮淀粉源可提高仔鹅的生长性能和改善肉品质,饲喂籼米饲粮会降低胸肌嫩度,但可改善肌肉中n-6/n-3PUFA比例.不同淀粉源饲粮能够通过改变仔鹅机体能量的供应速率对腹脂沉积产生影响,其中饲喂糯米饲粮可提高仔鹅的腹脂率,饲喂高直链淀粉饲粮可降低仔鹅腹脂率.

    仔鹅淀粉源生长性能肉品质脂肪酸

    β-甘露聚糖酶对鹌鹑生产性能、血浆生化指标及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霍文颖李梦云车龙王彩玲...
    7839-7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β-甘露聚糖酶对产蛋高峰期鹌鹑生产性能、养分表观代谢率、蛋品质、血浆生化指标、肠道结构和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取240只健康、体重接近的产蛋高峰期(80日龄)鹌鹑,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0 mg/kg的β-甘露聚糖酶.预试期30 d,正试期120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添加β-甘露聚糖酶极显著提高了十二指肠和回肠的绒毛高度和绒隐比、Chao1指数、ACE指数、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和梭菌纲(Clostridia)的相对丰度(P<0.01),极显著改善了蛋形指数(P<0.01),显著提高了鹌鹑的平均蛋重、能量和粗蛋白质的表观代谢率、血浆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的含量以及丹丝毒菌纲(Erysipelotrichia)的相对丰度(P<0.05),显著改善了蛋壳强度、蛋黄颜色和哈氏单位(P<0.05),此外,极显著降低了死淘率、十二指肠的隐窝深度和Negativicutes的相对丰度(P<0.01),显著降低了料蛋比、血浆肌酐(CRE)含量、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白细胞介素-1(IL-1)的含量(P<0.05).综上所述,在产蛋高峰期鹌鹑饲粮中添加200 mg/kg的β-甘露聚糖酶可改善盲肠微生物区系的组成,提高鹌鹑的生产性能、养分表观代谢率、蛋品质、免疫力和肠道的健康.

    β-甘露聚糖酶鹌鹑生产性能血浆生化指标肠道微生物区系

    荷斯坦奶牛产犊前后瘤胃发酵参数及微生物区系变化规律的研究

    马丽琴温万田佳厉龙...
    7852-78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奶牛产犊前后瘤胃发酵参数及微生物区系变化规律.选取20头年龄、体况、胎次、预产期及上一胎次泌乳量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待产奶牛,随机从中选取6头奶牛于产前7d(-7 d)和产后7d(+7 d)晨饲前采集瘤胃液,测定奶牛产犊前后瘤胃发酵参数和微生物组成.结果表明:1)奶牛在产后瘤胃液pH较产前极显著降低(P<0.01),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丙酸浓度较产前极显著增加(P<0.01),乙酸浓度较产前显著增加(P<0.05),瘤胃氨态氮浓度在产犊前后差异不显著(P>0.05),瘤胃微生物蛋白浓度在产后有降低趋势(0.05≤P<0.10).2)16S rRNA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与产前比较,产后奶牛瘤胃细菌Alpha多样性指数极显著降低(P<0.01).在门水平上,奶牛产后瘤胃厚壁菌门、Patescibacteria、Kiritimatiellaeota、螺旋体门、纤维杆菌门、疣状菌门、黏胶球形菌门和WPS-2的相对丰度较产前极显著降低(P<0.01),变形菌门和蓝藻门相对丰度较产前极显著增加(P<0.01),放线菌门相对丰度较产前显著增加(P<0.05).在属水平上,奶牛产后瘤胃普雷沃氏菌属_7、Shuttleworthia相对丰度较产前显著增加(P<0.05),瘤胃球菌属、厌氧弧菌属、理研菌科RC9肠道群、克里斯滕菌科R-7群、真杆菌群属、Candidatus_Saccharimonas、Papillibacter、Saccharofermentans 相对丰度较产前极显著降低(P<0.01),欧氏菌属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相对丰度较产前极显著增加(P<0.01).3)ITS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与产前比较,奶牛产后瘤胃真菌Chao1指数和ACE指数显著增加(P<0.05),香农指数和辛普森指数极显著降低(P<0.01).在门水平上,奶牛产后被子植物门相对丰度极显著高于产前(P<0.01),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相对丰度极显著低于产前(P<0.01),绿藻门相对丰度显著低于产前(P<0.05).在属水平上,奶牛产后瘤胃棉属相对丰度极显著高于产前(P<0.01),曲霉属、藜属、枝顶孢属和Acremonium相对丰度极显著低于产前(P<0.01),Glycine、Wallemia、Ni-grospora、青霉菌属相对丰度显著低于产前(P≤0.05),脱重霉属相对丰度产后有降低趋势(0.05<P<0.10).由此可知,奶牛产犊前后瘤胃发酵存在显著性差异,且随着奶牛由妊娠末期进入泌乳初期,奶牛瘤胃细菌、真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均发生明显变化.

    荷斯坦奶牛产犊前后瘤胃指标瘤胃细菌瘤胃真菌

    酵母β-葡聚糖对泌乳中期奶牛生产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及微生物区系结构的影响

    高鹏翔潘予琮方洛云赵璐宇...
    7865-78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酵母β-葡聚糖对泌乳中期奶牛生产性能、瘤胃发酵参数以及瘤胃微生物区系结构的影响.试验选取30头泌乳中期健康奶牛[胎次为(2.74± 0.71),产奶量为(40.32±5.66)kg/d,泌乳日龄为(95.15±46.25)d],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头.对照组(C组)饲喂全混合日粮(TMR),试验组(L组和H组)在此基础上分别补充饲喂20、40 g/(d·头)酵母β-葡聚糖.在正式试验期的第1、15、30、45、60天,采集乳样和瘤胃液样本,测定生产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和瘤胃微生物区系结构.结果表明:1)L组奶牛产奶量极显著高于C组(P<0.01),且L组和H组乳脂率、4%乳脂校正奶产量以及乳糖率均显著高于C组(P<0.05).2)与C组相比,L组奶牛瘤胃中乙酸和丁酸的含量显著提高(P<0.05),但丙酸、氨态氮含量及乙酸/丙酸没有显著差异(P>0.05).3)基于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确定在门水平上,3组奶牛瘤胃中的优势菌门均为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在属水平上,优势菌属均为普雷沃氏菌属.经过LEfSe分析,在奶牛瘤胃液中共检测到56个差异物种(线性判别分析≥2,P<0.05),其中24个物种在C组中发挥重要作用,32个物种在L组中发挥重要作用.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酵母β-葡聚糖可以显著提高泌乳中期奶牛的产奶量和乳品质,同时对瘤胃发酵过程和微生物区系结构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酵母β-葡聚糖奶牛生产性能瘤胃微生物区系结构

    褪黑素对泌乳中期奶牛瘤胃发酵参数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李云梦宋晨歌张琦智臧长江...
    7879-7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褪黑素对泌乳中期奶牛瘤胃发酵参数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择泌乳日龄[(143±43)d]、胎次[(2.75±1.23)胎]、产奶量[(36.80±4.18)kg]相近的荷斯坦奶牛48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头,每头为1个重复.在饲喂基础饲粮的基础上,3个试验组分别补饲80(试验Ⅰ组)、120(试验Ⅱ组)、160 mg/d(试验Ⅲ组)的褪黑素,投喂时预先将褪黑素分装于可食用的糯米胶囊中,而对照组则补饲空的糯米胶囊.褪黑素于每日晨饲时进行投喂,试验期37 d,其中预试期7 d,正试期30 d.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Ⅲ组奶牛瘤胃液中氨态氮浓度显著升高(P<0.05),试验Ⅰ、Ⅱ、Ⅲ组奶牛瘤胃液中丙酸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瘤胃液中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随褪黑素补饲量的增加有所升高,但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2)在门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瘤胃菌群中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试验Ⅰ、Ⅱ、Ⅲ组瘤胃菌群中螺旋菌门的相对丰度均显著降低(P<0.05).3)在属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Ⅲ组瘤胃菌群中普雷沃氏菌属和瘤胃球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补饲褪黑素可以提高泌乳中期奶牛瘤胃液中氨态氮和丙酸的浓度,提高瘤胃菌群中厚壁菌门、普雷沃氏菌属和瘤胃球菌属的相对丰度,降低螺旋菌门的相对丰度,推荐补饲量为120 mg/d.

    奶牛褪黑素发酵参数微生物多样性

    饲粮磷水平对泌乳水牛泌乳性能、磷消化代谢和血液指标的影响

    邵鹏程崔政安韦贵聪邹彩霞...
    7892-79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磷水平对泌乳水牛泌乳性能、磷消化代谢和血液指标的影响.选择体况良好、胎次相似、泌乳3个月左右以及泌乳量大致相等的32头健康水牛,按体重随机分成4组,每组8头水牛,每个重复1头牛.4组分别饲喂磷水平为0.30%、0.39%、0.48%和0.57%的饲粮,饲粮其他营养水平保持一致.试验期35 d,包括14 d的预试期和21 d的正试期.在正试期的最后5 d,每组随机选取3头水牛,采用全粪尿收集法进行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1)饲粮磷水平对泌乳水牛日均产奶量、4%标准乳产量、乳蛋白率、乳脂率、乳非脂乳固形物率、乳钙含量和乳磷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其中0.39%磷水平组4%标准乳产量最高.2)饲粮磷水平显著影响泌乳水牛食入磷、粪磷、总排泄磷和可利用磷含量(P<0.05),且上述指标随饲粮磷水平的提高呈上升趋势;饲粮磷水平显著影响泌乳水牛中性洗涤纤维(NDF)表观消化率、磷表观消化率、粪磷占食入磷比例和乳磷占食入磷比例(P<0.05),其中0.48%磷水平组NDF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0.30%磷水平组磷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0.39%磷水平组粪磷占食入磷比例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0.48%磷水平组乳磷占食入磷比例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3)饲粮磷水平显著影响泌乳水牛血液磷含量和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P<0.05),其中血液磷含量随饲粮磷水平的提高呈升高趋势,血清ALP活性随饲粮磷水平的提高呈降低趋势.综上所述,综合泌乳性能、磷消化代谢和血液指标并考虑磷排泄和环境污染的情况下,以0.39%磷水平组泌乳水牛饲喂效果较好,建议泌乳水牛饲粮磷水平以0.39%为宜.

    饲粮磷水平泌乳水牛泌乳性能磷消化代谢血液指标

    固体饲料不同饲喂量对哺乳期牦牛犊牛胰腺发育的影响及代谢组学分析

    梁玉鸿焦洋刘书杰杨得玉...
    7903-79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牦牛犊牛出生后,经历从采食液体饲料过渡到采食固体饲料、由非反刍营养型过渡到反刍营养型的转变.犊牛及早适应采食固体饲料对其生长和消化系统发育非常关键,是犊牛培育的重点.本试验旨在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探究固体饲料不同饲喂量对哺乳期牦牛犊牛胰腺发育的影响.选取日龄[(60±3)日龄]、体重[(54.20±3.28)kg]相近的21头健康的牦牛犊牛(公)作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即低饲喂量组(40%采食组,IR40组)、中饲喂量组(70%采食组,IR70组)和高饲喂量组(自由采食组,AL组),每组7头.3组试验犊牛均在饲喂等量代乳粉的基础上,分别采食低、中、高饲喂量的固体饲料(精料和苜蓿干草).预试期30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AL组的体重、胰腺指数、外分泌部面积总占比显著高于IR70组(P<0.05);AL组的体重、胰腺重量、胰腺指数、外分泌部面积总占比显著高于IR40组(P<0.05).2)AL组胰腺的胰淀粉酶、胰蛋白酶活性和胰岛素含量显著高于IR70组(P<0.05);AL组胰腺的胰淀粉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活性和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生长抑素含量显著高于IR40组(P<0.05);IR70组胰腺的胰高血糖素含量显著高于IR40组(P<0.05).3)代谢组学分析发现,与AL组相比,IR70组在甾体生物合成中,麦角钙化醇含量显著上升(P<0.05);在卵母细胞减数分裂通路、孕酮介导的卵母细胞成熟通路和乳腺癌通路中,孕酮含量均显著上升(P<0.05);在嘧啶代谢通路中,脱氧胞苷酸、尿嘧啶含量显著上升(P<0.05).与IR40组相比,IR70组在胰岛素抵抗通路中,UDP-N-乙酰葡糖胺含量显著下降(P<0.05);在甾体生物合成通路中,麦角钙化醇含量显著上升(P<0.05);在内分泌抵抗通路中,睾酮含量显著上升(P<0.05);在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通路中,O-磷酸-L-丝氨酸含量显著下降(P<0.05);在新霉素、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生物合成通路中,UDP-N-乙酰葡糖胺含量显著下降(P<0.05);在甾体激素生物合成通路中,科托酮、睾酮含量显著上升(P<0.05).综上得出,采用代乳饲喂方式培育哺乳期牦牛犊牛时,提高固体饲料饲喂量改善了犊牛的生长发育质量,促进了其胰腺组织形态与功能的发育;且中饲喂量能够诱导哺乳期牦牛犊牛胰腺细胞分化,提升机体对小分子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能力.

    哺乳期牦牛犊牛固体饲料饲喂量胰腺发育代谢组学

    浒苔多糖对育肥滩羊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肉品质及肌肉中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李延翠黄立军高燕程刘帅帅...
    7920-79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浒苔多糖对育肥滩羊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肉品质及肌肉中氨基酸含量的影响.试验选用40只体重[(22.17±0.36)kg]相近、健康的45日龄滩羊公羔,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4个组的饲粮中浒苔多糖添加水平分别为0(对照组)、500(试验Ⅰ组)、1 000(试验Ⅱ组)、1 500 mg/kg(试验Ⅲ组).预试期为10 d,正试期为60 d.结果表明:1)试验Ⅱ、Ⅲ组的终末体重(FBW)和平均日增重(AD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料重比(F/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试验Ⅲ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总蛋白(TP)、球蛋白(GLB)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试验Ⅲ组的胴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P<0.05),背膘厚、蒸煮损失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试验Ⅲ组的背最长肌甘氨酸(Gly)、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亮氨酸(Leu)、苏氨酸(Thr)、酪氨酸(Tyr)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Ⅲ组的背最长肌总氨基酸(TAA)、必需氨基酸(EAA)、鲜味氨基酸(DAA)和甜味氨基酸(SA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育肥滩羊基础饲粮中添加浒苔多糖均可不同程度地改善滩羊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肉品质,其中以添加1 500 mg/kg浒苔多糖的效果最好.

    浒苔多糖滩羊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肉品质氨基酸

    饲粮添加地顶孢霉培养物和酵母培养物对湖羊母羊泌乳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羔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张孟恩韩睿张敏吴天君...
    7931-7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地顶孢霉培养物(ATC)和酵母培养物(YC)对湖羊母羊泌乳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羔羊生长性能的影响.选择体重[(46.68±5.22)kg]接近、胎次一致以及健康状况良好的妊娠后期(妊娠约80 d)湖羊母羊45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母羊.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添加9 g/(d.只)ATC(ATC组)和20 g/(d.只)YC(YC组).预试期10 d,正试期105 d(包括妊娠期60 d,哺乳期45 d).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饲粮添加ATC和YC对母羊妊娠第90~145天平均日采食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提高了妊娠第90~110天(ATC组除外)和第111~130天平均日采食量(P<0.05),同时显著提高了泌乳期第1~45天平均日采食量(P<0.05).2)与CON组相比,饲粮添加ATC和YC对母羊妊娠期和哺乳期体重均无显著影响(P>0.05).3)与CON组相比,ATC组母羊在产后第15天(P=0.076)和第45天(P=0.078)泌乳量均有升高的趋势.4)与CON组相比,饲粮添加ATC和YC对母羊妊娠期和哺乳期有机物、干物质和粗蛋白质等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有提高妊娠期(P=0.055)和哺乳期(P=0.071)粗脂肪表观消化率的趋势;同时,与CON组和YC组相比,ATC组母羊哺乳期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显著升高(P<0.05).5)与CON组相比,母羊饲粮添加ATC和YC对羔羊初生重、30日龄体重和45日龄断奶体重均无显著影响(P>0.05),有提高羔羊哺乳期(1~45日龄)平均日增重的趋势(P=0.061).综上所述,饲粮添加ATC和YC均能提高湖羊母羊妊娠后期和哺乳期干物质采食量,并减缓哺乳期第16~30天泌乳量的下降速度,其中饲粮添加ATC可一定程度上改善母羊泌乳期(第1~45天)总泌乳量和平均日泌乳量,饲粮添加YC可促进母羊产后体况恢复,但两者对羔羊生长性能均无显著作用.综合来看,湖羊母羊饲粮中添加ATC的应用效果略优于YC.

    妊娠母羊泌乳母羊羔羊地顶孢霉培养物酵母培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