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动物营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卢德勋

月刊

1006-267X

yyxb@cau.edu.cn

010-62817823,62734530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西区动科动医大楼153室

动物营养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Nutr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动物营养学报》办刊宗旨为报道反映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学科前沿的研究动态与进展、对学科发展有指导意义的综述,以及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领域未公开发表或未出版过的原创性研究论文和简报,促进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为提高我国畜牧业生产综合效益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种苜蓿混合青贮饲料品质比较研究

    王晓娜孙国君孙建政库倩倩...
    1112-1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添加松针和玉米粉对苜蓿混合青贮品质的影响.试验设2个组,分别为PAMS组(30%松针+70%苜蓿)和CAMS组(10%玉米粉+90%苜蓿).分别在青贮的第0、1、3、5、7、15、30、45和60天取样,分析青贮饲料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微生物数量和霉菌毒素含量.结果表明:1)在整个青贮过程中,2组的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均呈下降趋势(P<0.05),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青贮60 d后,PAMS组的DM、CP和 WSC损失率显著低于CAMS组(P<0.05),2组之间的NDF和ADF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2)青贮过程中,2组的pH呈下降趋势(P<0.05),PAMS组的pH显著高于CAMS组(P<0.05);2组的乳酸、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呈上升趋势(P<0.05),PAMS组的乳酸、乙酸含量显著低于CAMS组(P<0.05).青贮60 d后,PAMS组的丙酸和丁酸含量显著低于CAMS组(P<0.05).青贮过程中,2组的氨态氮(NH3-N)/总氮(TN)值呈上升趋势(P<0.05),PAMS组的NH3-N/TN值显著低于CAMS组(P<0.05).3)在青贮的第1、3和5天,PAMS组的乳酸菌数量显著低于CAMS组(P<0.05);青贮结束时,2组的乳酸菌数量无显著差异(P>0.05).青贮5 d内,2组的酵母菌数量显著上升(P<0.05),之后逐渐降低(P<0.05);青贮45 d后,酵母菌数量趋于稳定(P>0.05),且PAMS组的酵母菌数量显著低于CAMS组(P<0.05).青贮结束时,2组均未检测到霉菌,PAMS组未检测到大肠杆菌.青贮过程中,PAMS组的好氧细菌数量显著低于CAMS组(P<0.05).4)青贮过程中,2组的总黄曲霉毒素(AFT)、玉米赤霉烯酮(ZEN)和T2毒素含量呈上升趋势(P<0.05),且PAMS组的总AFT、ZEN和T2毒素含量显著低于CAMS组(P<0.05);青贮前后及2组之间的呕吐毒素(DON)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松针与苜蓿混合青贮的品质高于玉米粉与苜蓿混合青贮,松针可改善苜蓿青贮饲料的品质.

    松针玉米粉苜蓿混合青贮品质

    高糖饲料中添加益生菌对松浦镜鲤生长性能、肠道消化酶和抗氧化酶活性及免疫基因表达的影响

    李晋南范泽吴迪王连生...
    1123-1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探讨高糖饲料中添加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动物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animalis)、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和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对松浦镜鲤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为(1.51±0.02)g的松浦镜鲤45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以鱼粉、酪蛋白、豆粕为蛋白质源,淀粉为糖源,糖水平为45%.5个试验组分别为对照组(G0组)、嗜酸乳杆菌组(G1组)、动物双歧杆菌组(G2组)、鼠李糖乳杆菌组(G3组)和干酪乳杆菌组(G4组).试验周期为8周.结果表明:1)与G0组相比,G2、G3和G4组松浦镜鲤的末重和增重率均显著提高(P<0.05),G2和G3组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G2组的脏体指数、肠体指数和肝体指数为各试验组中最高.2)与G0组相比,G2组全鱼粗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P<0.05),肠道淀粉酶、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显著增加(P<0.05).3)与G0组相比,各益生菌组肠道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G1、G3和G4组肠道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提高(P<0.05);除G1组外,其他益生菌组肠道一氧化氮(NO)含量显著增加(P<0.05).4)与G0组相比,G1、G2和G4组肠道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G1组肠道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在高糖饲料中添加动物双歧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可提高松浦镜鲤生长性能,同时提高肠道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指标,以及肠道的免疫功能.

    松浦镜鲤益生菌高糖饲料生长性能肠道健康

    饲料蛋白质水平对黑脊倒刺鲃幼鱼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蛋白质代谢及肠道形态的影响

    秦志清梁萍林建斌高苏蕊...
    1134-1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蛋白质水平对黑脊倒刺鲃幼鱼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蛋白质代谢及肠道形态的影响,旨在探讨黑脊倒刺鲃幼鱼的蛋白质需要量.选择初始体重为(8.4±0.1)g的黑脊倒刺鲃幼鱼45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以红鱼粉和豆粕为蛋白质源,配制蛋白质水平分别为29.83%、33.96%、38.52%、42.43%、46.33%和50.67%的6种等能饲料.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1)46.33%蛋白质水平组终末体重、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 29.83%、33.96%、38.52%和 50.67%蛋白质水平组(P<0.05),42.43%、46.33%和50.67%蛋白质水平组饲料系数(FCR)显著低于29.83%、33.96%和38.52%蛋白质水平组(P<0.05),42.43%蛋白质水平组蛋白质效率(PER)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29.83%蛋白质水平组肠长指数(ILI)均显著低其他各组(P<0.05),38.52%、42.43%、46.33%和50.67%蛋白质水平组肥满度(CF)显著高于29.83%和33.96%蛋白质水平组(P<0.05).2)42.43%蛋白质水平组肝胰脏胰蛋白酶(TPS)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38.52%、42.43%、46.33%和50.67%蛋白质水平组肠道TPS活性显著高于29.83%和33.96%蛋白质水平组(P<0.05).50.67%蛋白质水平组肝胰脏脂肪酶(LPS)活性显著高于29.83%和33.96%蛋白质水平组(P<0.05),46.33%和50.67%蛋白质水平组肠道LPS活性显著高于29.83%蛋白质水平组(P<0.05).46.33%和50.67%蛋白质水平组肝胰脏淀粉酶(AMS)活性显著低于29.83%、33.96%和38.52%蛋白质水平组(P<0.05),46.33%和50.67%蛋白质水平组肠道AMS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3)42.43%、46.33%和50.67%蛋白质水平组血清尿素氮(UN)和氨含量显著高于29.83%和33.96%蛋白质水平组(P<0.05),42.43%、46.33%和50.67%蛋白质水平组血清总蛋白(TP)含量显著高于29.83%、33.96%和38.52%蛋白质水平组(P<0.05).4)50.67%蛋白质水平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高于29.83%、33.96%和38.52%蛋白质水平组(P<0.05).46.33%蛋白质水平组肝胰脏ALT活性显著高于50.67%蛋白质水平组(P<0.05),46.33%蛋白质水平组肝胰脏AST活性显著高于33.96%和38.52%蛋白质水平组(P<0.05).5)42.43%蛋白质水平组肠道皱壁高度和肌层厚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42.43%蛋白质水平组肠道上皮细胞高度显著高于29.83%、33.96%、46.33%和50.67%蛋白质水平组(P<0.05),42.43%、46.33%和50.67%蛋白质水平组肠道杯状细胞个数显著高于29.83%、33.96%和38.52%蛋白质水平组(P<0.05).由此可见,饲料蛋白质水平过低时,黑脊倒刺鲃幼鱼生长缓慢,TPS活性低,肠道形态发育不良;而饲料蛋白质水平过高时,则会影响黑脊倒刺鲃幼鱼肝胰脏功能和肠道发育.在本试验条件下,以SGR和FCR为评价指标,得出黑脊倒刺鲃幼鱼饲料适宜蛋白质水平为42.10%~42.71%.

    黑脊倒刺鲃蛋白质水平生长性能消化酶蛋白质代谢肠道形态

    桑叶提取物对鳜鱼生长性能、血清免疫指标、抗氧化能力及肝脏和肠道健康的影响

    周东来刘凡汪福保李庆荣...
    1147-1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桑叶提取物(MLE)对鳜鱼(Siniperca chuatsi)生长性能、血清免疫指标、抗氧化能力及肝脏和肠道组织形态的影响.选择驯化后体质健壮的鳜鱼[体重(42.35±0.07)g]540尾,随机分为4组,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1(MLE1组)、5(MLE5组)和10g/kg(MLE10组)的MLE.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5尾鱼.试验期72 d.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MLE对鳜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和成活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随着饲料中MLE添加水平提高,鳜鱼的成活率逐渐升高.2)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不同水平的MLE对鳜鱼的肝体指数、肠体指数和肥满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脏体指数随着MLE添加水平升高而降低,MLE添加水平为10 g/kg时脏体指数显著降低(P<0.05).3)与对照组相比,MLE1组鳜鱼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降低(P<0.05),血清总蛋白(TP)含量显著提高(P<0.05),MLE5组鳜鱼血清ALT和溶菌酶(LYZ)活性显著降低(P<0.05),血清TP含量显著降低(P<0.05),MLE10组血清AST和LYZ活性显著降低(P<0.05),血清TP含量显著降低(P<0.05).4)与对照组相比,MLE1组鳜鱼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降低(P<0.05);MLE5组鳜鱼血清中GSH含量显著提高(P<0.05),血清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MLE10组鳜鱼血清中GSH和MDA含量显著提高(P<0.05).5)与对照组相比,随着饲料中MLE添加水平升高,鳜鱼肠道褶皱增多,绒毛高度和数量增加,肠道空腔率降低,当MLE添加水平为10 g/kg时,绒毛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添加1~10 g/kg的MLE能够改善肝细胞空泡化现象.综上所述,在鳜鱼配合饲料中添加1~10 g/kg的MLE不影响鳜鱼的生长性能,但随着MLE添加水平的提高,鳜鱼的成活率不断提高;添加适量的MLE能够提高鳜鱼血清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改善鳜鱼的肝脏和肠道健康.根据本试验结果,鳜鱼配合饲料中MLE的推荐添加水平为 1 g/kg.

    鳜鱼桑叶提取物生长性能免疫能力抗氧化能力肝脏和肠道组织形态

    开口饲料对中华鲟仔鱼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以及抗氧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陈沛杨元金杜合军杨菁...
    1160-1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配合饲料替代水蚯蚓作为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仔鱼开口饵料的可行性.试验选用刚开口的1 200尾中华鲟仔鱼,平均体重为(86.57±3.05)mg、平均体长为(28.40±0.28)mm,随机分为水蚯蚓组和开口饲料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0尾.投喂水蚯蚓和开口饲料9 d后,研究开口饲料对中华鲟仔鱼生长性能、存活率、消化酶活性以及抗氧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开口饲料的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低于水蚯蚓,而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高于水蚯蚓.2)与水蚯蚓组比,开口饲料组中华鲟仔鱼终末体重、终末体长、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降低(P<0.05),但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3)与水蚯蚓组比,开口饲料组鱼体淀粉酶、脂肪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总胆汁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4)与水蚯蚓组比,开口饲料组鱼体总抗氧化能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活性氧和丙二醛含量显著提高(P<0.05),同时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含量及溶菌酶活性也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与水蚯蚓相比,开口饲料诱食性差会降低中华鲟仔鱼生长性能,但中华鲟仔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提高自身消化酶活性及机体免疫力来适应开口饲料.

    中华鲟水蚯蚓开口饲料生长性能消化酶抗氧化功能免疫功能

    不同糖源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糖脂代谢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车明晓张新节陆梓晔迟淑艳...
    1169-1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不同糖源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性能、糖脂代谢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以红鱼粉、鸡肉粉和酪蛋白为主要蛋白质源,大豆油和鱼油为主要脂肪源,分别以葡萄糖(Glu组)、蔗糖(Suc组)、糊精(Dex组)、玉米淀粉(CS组)、豌豆淀粉(PS组)和木薯淀粉(TS组)为糖源,配制6种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选择健康、规格均匀的大口黑鲈鱼苗540尾[初始体重(5.01±0.04)g],随机分为6组,分别饲喂对应的6种饲粮,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试验期56d.结果表明:1)Suc组和PS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Glu组、CS组和TS组(P<0.05),PS组和TS组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Glu组、Suc组和Dex组(P<0.05),Glu组、Suc组和Dex组的摄食率显著高于CS组、PS组和TS组(P<0.05).2)Glu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Suc组(P<0.05),但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Glu组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Suc组和PS组(P<0.05);Glu组和CS组血清胰岛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且Suc组和PS组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3)Suc组、Dex组和TS组肝糖原含量显著高于Glu组和PS组(P<0.05),而Glu组、PS组和TS组肌糖原含量显著高于Suc组、Dex组和CS组(P<0.05).4)PS组肝脏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肝脏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Glu组、Suc组和TS组(P<0.05).5)PS组肝脏葡萄糖激酶(GK)活性显著高于Glu组和CS组(P<0.05),肝脏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且肝脏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化激酶(PEPCK)活性显著高于Glu组、Suc组、Dex组和TS组(P<0.05);Suc组肝脏磷酸果糖激酶(PFK)活性显著低于CS组和TS组(P<0.05),且肝脏丙酮酸激酶(PK)活性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PS组肝脏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CPT1)活性显著高于Glu组和Suc组(P<0.05),肝脏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SL)活性显著高于Glu组、Suc组和Dex组(P<0.05).6)Dex组、CS组、PS组和TS组肝脏GK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Glu组和Suc组(P<0.05);PS组肝脏胰岛素受体(INSR)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Glu组、Suc组、Dex组和CS组(P<0.05);Glu组肝脏胰岛素受体底物(IRS)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且PS组显著高于Suc组和TS组(P<0.05);PS组肝脏磷酸肌醇-3-激酶调节亚基1(PI3KR1)、蛋白激酶B(Akt)和PEPCK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PS组肝脏葡萄糖-6-磷酸酶催化亚基(G6PC)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Glu组、Suc组、Dex组和CS组(P<0.05).综上所述,大口黑鲈摄食蔗糖可达到与摄食豌豆淀粉相当的生长性能,但饲料利用效率和抗氧化能力较低;与玉米淀粉和木薯淀粉相比,摄食豌豆淀粉更有利于大口黑鲈的生长、饲料效率、抗氧化能力和对糖的利用.

    大口黑鲈糖源生长性能糖脂代谢抗氧化能力

    肌醇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力及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

    李日美寇诗瑀杨奇慧谭北平...
    1182-1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肌醇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力及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本试验共挑选1 120尾、均重(0.65±0.01)g、健康且均匀的幼虾,随机平均分为7组,分别饲喂添加0(对照组)、150、300、600、900、1 200、2 000 mg/kg肌醇的7种等氮等脂饲料,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虾.养殖时长为56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肌醇后,凡纳滨对虾幼虾蛋白质效率(PER)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提高(P<0.05),1 200 mg/kg组增重率(WGR)显著提高(P<0.05);饲料系数(FCR)显著降低(P<0.05);当肌醇添加量为150 mg/kg时,饲料系数达到最低值1.46,其他各添加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随着饲料中肌醇添加水平上升,凡纳滨对虾幼虾全虾粗脂肪(EE)含量整体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600、900、1 200和2 000 mg/kg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添加量为1 200 mg/kg时达到最低值.3)随着饲料中肌醇添加水平上升,血清中甘油三酯(TG)的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添加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血清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活性显著高于900、1 200和2 000 mg/kg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酚氧化酶(PO)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显著升高(P<0.05);而各添加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则显著降低(P<0.05).4)凡纳滨对虾幼虾全肠有效操作分类单元(OTUs)数目随饲料中肌醇添加水平增加而呈上升趋势;肠道菌群物种多样性分析中,对照组Ace指数和Chao1指数显著高于150 mg/kg组(P<0.05),Shannon指数及Simp-son指数均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述所述,饲料适宜添加水平的肌醇可促进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提高其非特异性免疫力并调节其肠道微生物群的构成.以WGR作为评价指标,饲料中添加1 761.5 mg/kg肌醇可显著促进凡纳滨对虾幼虾生长.

    凡纳滨对虾肌醇生长非特异性免疫肠道菌群

    虾青素对凡纳滨对虾亲虾繁殖性能、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王照欣梁萌青卫育良徐后国...
    1195-1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探讨饲料中添加虾青素对凡纳滨对虾亲虾繁殖性能、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设计了 3种等氮等脂饲料,通过添加加丽素粉红(含10%虾青素),使饲料中虾青素含量分别为587.46、1 073.29和1 574.57 mg/kg,依次记为低虾青素组、中虾青素组和高虾青素组.然后选择大小均匀、体格健壮的雌雄亲虾各108尾,随机分别分为9个养殖池中,每组3个重复,每池12尾雌虾或雄虾.试验期16周,其中前12周投喂试验饲料,后4周试验饲料和鱿鱼混合投喂.结果表明:1)高虾青素组雌虾存活率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中虾青素组雌虾增重率和末重显著高于高虾青素组(P<0.05),低虾青素组雄虾增重率和末重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2)3个组亲虾性腺指数、产卵量以及血清性激素含量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中虾青素组雌虾卵巢卵黄蛋白含量最高,显著高于高虾青素组(P<0.05),与低虾青素组无显著差异(P>0.05);低虾青素组无节幼体数量和受精卵孵化率均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低虾青素组蚤状幼体数量显著低于中虾青素组(P<0.05),中虾青素组幼体变态率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3)低虾青素组血清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高虾青素组血清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4)高虾青素组血清溶菌酶活性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含量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低虾青素组血清核因子-κB含量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高虾青素组血清总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血清白细胞介素-10含量随虾青素添加水平提高而显著升高(P<0.05),且3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在凡纳滨对虾亲虾饲料中添加适量虾青素能够提高亲虾的抗氧化能力和机体免疫功能,提高卵巢卵黄蛋白含量、受精卵孵化率、幼体变态率以及无节幼体和蚤状幼体数量,从而提高亲虾的繁殖性能.

    虾青素凡纳滨对虾亲虾繁殖性能抗氧化能力免疫功能

    不同中性洗涤纤维水平饲粮对塔里木马鹿瘤胃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影响

    关鹏任建刚黄建智盛月云...
    1206-1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中性洗涤纤维(NDF)水平饲粮对塔里木马鹿瘤胃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影响.选择体重[(180±3)kg]接近、年龄(5岁)相同且安装永久瘤胃瘘管的雌性塔里木马鹿5头,采用5×5拉丁方试验设计分5期进行,分别饲喂NDF水平为47%、42%、37%、32%和27%的5种试验饲粮.每个试验期21 d,总试验期105 d.利用全收粪法测定塔里木马鹿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形态学观察对细菌和原虫种群结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各组之间NDF和有机物(OM)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27%NDF水平组的酸性洗涤纤维(ADF)、粗蛋白质(CP)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47%NDF水平组(P<0.05).2)试验共统计到了 10个属的原虫,其中内毛属、双毛属、前毛属、后毛属和厚毛属为优势种群.47%和42%NDF水平组瘤胃原虫活力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47%NDF水平组瘤胃原虫密度显著高于37%、32%和27%NDF水平组(P<0.05).3)47%和42%NDF水平组瘤胃内毛属原虫比例显著低于32%和27%NDF水平组(P<0.05),47%NDF水平组瘤胃双毛属原虫比例显著高于37%、32%和27%NDF水平组(P<0.05).4)在门水平上,瘤胃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纤维杆菌门(Fibrobacter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优势菌门;27%NDF水平组瘤胃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32%和27%NDF水平组瘤胃Fibrobacteres相对丰度显著低于47%和42%NDF水平组(P<0.05).在属水平上,瘤胃普雷沃氏菌属1(Prevotella_1)、理研菌科RC9肠道群(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和纤维杆菌属(Fibrobacter)为优势菌属;32%和27%NDF水平组瘤胃Prevotella_1相对丰度显著高于47%和42%NDF水平组(P<0.05).47%和42%NDF水平组瘤胃Fibrobacter相对显著高于37%、32%和27%NDF水平组(P<0.05).由此可见,不同水平NDF饲粮对塔里木马鹿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影响较小,塔里木马鹿瘤胃种群整体结构稳定,对高纤维饲粮有较强的耐受性.

    塔里木马鹿瘤胃种群瘤胃原虫纤维杆菌属

    "复合酶+柠檬酸+二甲酸钾"组合添加剂对生长獭兔生产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及毛皮品质的影响

    詹海杰曹亮任克良张元庆...
    1219-1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酶+柠檬酸+二甲酸钾"组合添加剂对生长獭兔生产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及毛皮品质的影响.本试验选取健康的35日龄断奶獭兔204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51只,单笼饲养.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高剂量组饲喂基础饲粮+0.34%复合酶+0.30%柠檬酸+0.70%二甲酸钾,中剂量组饲喂基础饲粮+0.34%复合酶+0.23%柠檬酸+0.53%二甲酸钾,低剂量组饲喂基础饲粮+0.34%复合酶+0.20%柠檬酸+0.46%二甲酸钾.预试期5 d,正试期60 d.结果显示:1)各组獭兔的末重、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差异(P>0.05);低剂量组的平均日增重最高,料重比和死亡率最低,且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胴体重、半净膛屠宰率、全净膛屠宰率均以低剂量组最高,且与中剂量组有显著差异(P<0.05).2)各组之间獭兔的干物质、淀粉、粗灰分、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低剂量组獭兔的粗蛋白质、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差异不显著(P>0.05).3)各组之间獭兔的血清总胆固醇、无机磷、肌酐、总蛋白、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低剂量组血清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最低,与对照组、高剂量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或极显著低于中剂量组(P<0.05或P<0.01);各组之间獭兔的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圆小囊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4)低剂量组獭兔肩部、臀部、腹部被毛长度及肩部被毛密度、臀部皮张厚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獭兔的臀部、腹部被毛密度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以上结果得出,本试验条件下,生长獭兔饲粮中组合添加剂的适宜添加量为0.34%复合酶+0.20%柠檬酸+0.46%二甲酸钾.

    獭兔组合添加剂生产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毛皮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