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动物营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卢德勋

月刊

1006-267X

yyxb@cau.edu.cn

010-62817823,62734530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西区动科动医大楼153室

动物营养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Nutr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动物营养学报》办刊宗旨为报道反映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学科前沿的研究动态与进展、对学科发展有指导意义的综述,以及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领域未公开发表或未出版过的原创性研究论文和简报,促进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为提高我国畜牧业生产综合效益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复合菌培养物对奶牛生产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李薛强王岩刘世雄李松建...
    2416-24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菌培养物对奶牛生产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选择2胎次以及泌乳天数[(92.1±25.6)d]、产奶量[(36.8±4.6)kg/d]和乳蛋白质含量[(2.98±0.48)%]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牛4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2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3 kg/d的复合菌培养物.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试验期间每日记录奶牛采食量和产奶量;每20 d采集1次牛奶测定乳成分;正试期开始和结束当天采集奶牛血液,测定乳成分以及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1)试验第41~60天,对照组奶牛平均日采食量比试验第1~20天降低了 2.92%,而试验组提高了 3.12%.试验第21~40天和第41~60天,试验组奶牛产奶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 2.17(P<0.01)和2.42 kg/d(P<0.05).试验期间,2组乳蛋白质和非脂乳固体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2)试验第60天,试验组奶牛血清溶菌酶(LZM)含量、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中性粒细胞吞噬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试验组奶牛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分别比对照组显著提高了 11.54%、22.09%和17.18%(P<0.05),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比对照组显著降低了 35.38%(P<0.05).结果提示,复合菌培养物能够显著提高奶牛采食量和产奶量,改善奶牛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

    复合菌培养物奶牛生产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抗氧化能力

    荷斯坦奶牛初生重和哺乳期日增重对未来产奶量的影响

    王月强张敏金磊华金玲...
    2425-24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旨在研究荷斯坦奶牛初生重和哺乳期日增重对其未来产奶量的影响.本研究收集了来自我国5个万头荷斯坦奶牛牧场2019-2022年累积的1 517 440条日产奶量记录、62 094条产犊难易性评分记录以及45 060条初生重和断奶重记录,利用SAS 9.1软件的一般线性模型(GLM)过程对日产奶量影响因素进行方差分析,包括产犊场年季、胎次、初生重、哺乳期日增重、泌乳阶段、公畜以及胎次与初生重和哺乳期日增重之间的互作效应,获得不同初生重和哺乳期日增重对应未来各胎次日产奶量的最小二乘平均值,并进行Bonferroni多重比较.结果表明:1)产犊场年季、胎次、初生重、哺乳期日增重、泌乳阶段、公畜以及胎次与初生重和哺乳期日增重之间的互作效应对日产奶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2)随着初生重的增加,各胎次日产奶量表现为上升趋势,犊牛未来日产奶量在初生重为44~48 kg时表现较优,但当初生重≥46 kg时,成母牛顺产率下降幅度明显.3)当哺乳期日增重为800~850 g时,各胎次日产奶量显著高于其他水平哺乳期日增重(P<0.05).由此可见,荷斯坦奶牛犊牛初生重为44~46 kg,哺乳期日增重为800~850 g时,有助于提高其未来日产奶量.

    荷斯坦奶牛初生重哺乳期日增重产奶量

    益生菌发酵复方中草药对妊娠后期奶牛血清生化、抗氧化和生殖激素指标的影响

    马晓婉肖红波杨晓肖丽林...
    2434-24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复方中草药经益生菌发酵后的效果以及益生菌发酵复方中草药对妊娠后期奶牛血清生化、抗氧化和生殖激素指标的影响.采用枯草芽孢杆菌和酿酒酵母菌制备发酵复方中草药.选取处于妊娠后期体况良好的荷斯坦奶牛24头,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各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组)、1%和2%的发酵复方中草药.预试期15 d,正试期45 d.结果表明:1)与未发酵复方中草药相比,发酵复方中草药的粗蛋白质和粗纤维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2)与未发酵复方中草药相比,发酵复方中草药的总多糖、总黄酮和总皂苷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总多酚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发酵复方中草药显著提高奶牛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P<0.05),显著降低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发酵复方中草药显著提高奶牛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P<0.05);饲粮中添加1%和2%发酵复方中草药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奶牛血清总抗氧化能力(P<0.05或P<0.01),显著降低血清丙二醛含量(P<0.05).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和2%发酵复方中草药奶牛显著提高奶牛血清孕酮含量(P<0.05),显著或极显著降低血清雌二醇含量(P<0.05或P<0.01);饲粮中添加2%发酵复方中草药显著提高奶牛血清促黄体生成素含量(P<0.05).综上所述,复方中草药经益生菌发酵后具有更高的生物活性.饲粮中添加益生菌发酵复方中草药能调控妊娠后期奶牛的生殖激素含量,增强奶牛的抗氧化能力.

    益生菌中草药奶牛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

    新型补钙剂对奶牛产后低血钙症和酮病的防治作用

    张鑫蕊龙燕张雯晶白金妮...
    2445-2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新型补钙剂对奶牛产后低血钙症和酮病的防治作用.选取60头健康经产的荷斯坦围产期奶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30头牛,其中2胎和3胎及3胎以上胎次奶牛各15头.试验组奶牛产犊时投服新型补钙剂,对照组奶牛投服常用补钙剂;2胎奶牛产犊时投服1管/头,3胎及3胎以上胎次奶牛产犊后12 h再投服1管/头.投服补钙剂后1、4、8 h采集尾根静脉血样,3胎及3胎以上胎次奶牛在投服补钙剂后12、16、20 h继续采集尾根静脉血样.测定血液矿物元素含量、血气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并记录产后7 d内的平均产奶量和产后21 d内代谢性疾病发生率.结果表明:1)投服2种补钙剂后,所有奶牛产后1~8 h血液离子钙(iC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其中试验组3胎及3胎以上胎次奶牛产后8~20 h时血液iCa含量显著高于产后1 h(P<0.05).试验组所有奶牛产后8 h血液镁离子(Mg2+)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对照组2胎奶牛产后8 h血液剩余碱(BE)含量显著高于试验组(P<0.05).试验组3胎及3胎以上胎次奶牛产后8~20 h血液碳酸氢根(HCO3-)含量显著高于产后1 h(P<0.05),对照组产后4、8和20h血液HCO;含量显著高于产后1 h(P<0.05).3)对照组2胎奶牛血液非酯化脂肪酸(NEFA)含量随时间增加显著降低(P<0.05),2组3胎及3胎以上胎次奶牛产后4~20 h血液NEFA含量显著高于产后1 h(P<0.05).试验组2胎奶牛产后1、4和8 h血液谷氨酰转肽酶(GGT)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3胎及3胎以上胎次奶牛产后4~20 h血液GGT活性显著低于产后1 h(P<0.05).4)试验组2胎牛平均产奶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奶牛产后酮病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不同胎次奶牛投服新型补钙剂有利于产后低血钙症和酮病的预防,降低奶牛产后酮病发病率,减少产犊应激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补钙剂奶牛低血钙症酮病血气血液生化指标

    不同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槟榔江水牛泌乳性能的影响

    李安润陈艳美文泽芳张丽娟...
    2457-24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槟榔江水牛泌乳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将21头健康、年龄[(6.33±2.75)岁]和胎次[(3.14±1.56)胎]相近,且上胎产奶量相近的槟榔江水牛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7头),分别饲喂低粗蛋白质水平(9.5%)、中粗蛋白质水平(12.5%)和高粗蛋白质水平(14.8%)的全混合日粮.预试期7 d,正试期273 d.结果表明:随着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的升高,槟榔江水牛泌乳性能相关指标均有一定变化,其中14.8%粗蛋白质组泌乳期日均产奶量、平均产奶量以及乳蛋白、乳非脂固形物和乳尿素氮含量均显著高于9.5%粗蛋白质组(P<0.05),而9.5%和12.5%粗蛋白质组间上述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泌乳时间的增加,12.5%和14.8%粗蛋白质组乳脂含量基本都呈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9.5%粗蛋白质变化规律不明显,但3组泌乳末期乳脂含量都比泌乳初期高,且12.5%粗蛋白质组乳脂含量最高,为7.84%;3组平均泌乳天数、乳脂蛋比以及乳脂、乳糖和乳总固形物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且乳脂蛋比、乳糖和乳总固形物含量变化不大;12.5%粗蛋白质组乳体细胞数显著高于9.5%和14.8%粗蛋白质组(P<0.05).由此可知,饲粮粗蛋白质水平从9.5%提高至14.8%可显著提高槟榔江水牛产奶量以及乳蛋白、乳非脂固形物和乳尿素氮含量,但对泌乳天数和乳脂、乳糖、乳总固形物含量以及乳脂蛋比无显著影响.

    泌乳性能槟榔江水牛粗蛋白质水平

    不同比例发酵饲料桑替代基础饲粮对肉牛瘤胃发酵、瘤胃细菌与真菌菌群结构的影响

    樊启文陈芳杜恩存陶文静...
    2475-2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比例发酵饲料桑替代基础饲粮对肉牛瘤胃发酵、瘤胃细菌与真菌菌群结构的影响.选取体重为(287.45±22.63)kg、日龄相近的西门塔尔杂交公牛30头,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NT1和NT2组,每组10个重复.对照组给予基础饲粮,NT1和NT2组分别以10%和20%发酵饲料桑等量替代基础饲粮.试验预试期14d,正试期116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NT1组和NT2组瘤胃液戊酸的含量显著提高(P<0.05).2)与对照组相比,在门水平上,NT2组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比值(F/B)显著增加(P<0.05);在属水平上,NT2组普氏菌属(Prevotella)细菌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未分类颤螺旋菌科(unclassified_Oscil-lospiraceae)和毛螺旋菌科UCG-008(Lachnospiraceae_UCG-008)细菌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此外,与对照组相比,NT2组中瘤胃细菌富集于环境信息处理途径、信号转导途径、双组分系统和耐药性:抗菌途径的相对丰度显著上升(P<0.05),而富集于其他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途径和抗生素生物合成途径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3)NT1组真菌样本测序鉴定的物种数、ACE、Chao1及香农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在属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NT1组中青霉菌属(Penicillium)、葡萄孢盘菌属(Botryotinia)、丝衣霉菌属(Byssochlamys)、木霉菌属(Trichoderma)真菌相对丰度均显著或极显著上调(P<0.05或P<0.01),而红酵母属(Rhodotorula)、锥盖伞属(Conocybe)、未分类角担菌科(unclassified_Ceratobasidiaceae)真菌相对丰度均显著或极显著下调(P<0.05或P<0.01);同时NT2组中红酵母属、锥盖伞属真菌相对丰度相较于对照组也显著下降(P<0.05),未分类角担菌科真菌相对丰度极显著下降(P<0.01).综上所述,使用不同比例发酵饲料桑替代基础饲粮可提高瘤胃液中戊酸的含量,增加瘤胃真菌菌群的多样性,改变瘤胃细菌和真菌组成结构,从而调节改善瘤胃内环境.

    发酵饲料桑肉牛瘤胃发酵参数菌群结构

    包被甜菜碱对育肥后期平凉红牛生长性能及血清指标的影响

    方勇儒何瑶瑶赵祥汪炎池...
    2487-2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包被甜菜碱(CBet)对育肥后期平凉红牛生长性能和血清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体重[(470.78±16.10)kg]相近、健康的平凉红牛公牛18头,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每组6头.其中,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组饲喂基础饲粮+3.5 g/d CBet,试验Ⅱ组饲喂基础饲粮+7.0 g/d CBet.预试期7 d,正试期54 d,试验结束后,测定各组牛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抗氧化指标.结果显示:1)试验Ⅰ组平凉红牛平均日增重(ADG)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Ⅱ组(P<0.05),而料重比(F/G)则显著低于其他2组(P<0.05).2)试验Ⅱ组平凉红牛血清中白蛋白(ALB)、尿素氮(UN)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中甘油三酯(TG)和丙二醛(MDA)含量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试验Ⅱ组血清中葡萄糖(GLU)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3.5 g/d CBet提高平凉红牛育肥后期生长性能,而添加7.0 g/d CBet则提高其血清免疫、抗氧化、脂肪代谢和能量代谢水平.

    包被甜菜碱平凉红牛育肥后期生长性能血清指标

    单宁对断奶前犊牛瘤胃发酵参数与菌群结构的影响

    刘洁沈宜钊徐宏建张志宏...
    2497-25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开食料中添加单宁对断奶前犊牛瘤胃发酵参数与菌群结构的影响.选取60头健康且初生重[(39.9±1.9)kg]相近的1日龄中国荷斯坦母犊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头,每头单栏饲养.对照组(CON组)饲喂开食料,试验组在对照组开食料基础上添加由白坚木单宁提取物(缩合单宁)和栗木单宁提取物(水解单宁)按照2:1比例混合制成的白坚木单宁与栗木单宁混合物(QTE,单宁总含量≥73%),添加量分别为0.30%(QTE1组)、0.45%(QTE2组)、0.60%(QTE3组).试验期63 d,试验期间所有犊牛统一断奶,试验最后1天采集瘤胃液.结果显示:1)各QTE添加组的终末体重均显著高于CON组(P<0.05).2)开食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QTE对瘤胃液pH、微生物蛋白浓度、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乙酸摩尔比例、戊酸摩尔比例以及乙酸/丙酸比值均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QTE添加量的增加,瘤胃液中氨态氮浓度呈二次降低趋势(P=0.05),丙酸摩尔比例有线性升高趋势(P=0.10),丁酸摩尔比例呈二次升高(P=0.03),异丁酸和异戊酸摩尔比例有线性降低趋势(P=0.08和P=0.05).氨态氮浓度以QTE2组最低,丙酸摩尔比例以QTE2组最高;QTE2组丁酸摩尔比例显著高于CON组和QTE3组(P<0.05);QTE2组异戊酸摩尔比例显著低于CON组和QTE3组(P<0.05).3)QTE1组、QTE2组和QTE3组的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CON组(P<0.05),且以QTE2组最高.4)在门水平上,随着QTE添加量的增加,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的相对丰度线性升高(P=0.01),且QTE2组和QTE3组显著高于CON组和QTE1组(P<0.05);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值线性降低(P=0.01),且 QTE1组、QTE2组和QTE3组均显著低于CON组(P<0.05).在属水平上,随着QTE添加量的增加,普雷沃氏菌属的相对丰度线性升高(P=0.01),且QTE2组和QTE3组显著高于CON组(P<0.05);丁酸弧菌属的相对丰度线性降低(P=0.01);欧陆森氏菌属(Olsenella)的相对丰度呈线性升高趋势(P=0.05).综上所述,单宁可通过提高瘤胃菌群多样性和有益菌相对丰度,优化瘤胃菌群结构,改善瘤胃发酵模式,促进断奶前犊牛的生长.在本试验条件下,犊牛开食料中QTE的适宜添加量为0.45%.

    犊牛单宁瘤胃发酵菌群组成

    40~90 kg牦牛犊牛能量代谢规律及需要量研究

    李世关刘燕红杨得玉刘书杰...
    2512-25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40~90 kg牦牛犊牛能量代谢规律及需要量.选取35头健康、体重相近的(60±3)日龄牦牛犊牛(公),分为3组,分别为初期屠宰组(IS组,7头)、中期屠宰组(MS组,7头)、末期屠宰组(FS组,21头),而FS组又分为自由采食组(AL组,21头)、70%采食组(IR70组,21头)和40%采食组(IR40组,21头).预试期30 d,正试期90 d.AL组、IR70组和IR40组牦牛犊牛分梯度饲喂基础饲粮.当IS组、MS组、AL组牦牛犊牛体重分别达到48、64、88 kg时,5组各选择5头牦牛犊牛进行屠宰.在试验结束前2周进行消化代谢试验和气体代谢试验.结果表明:1)AL组的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IR70组和IR40组(P<0.05).2)AL组的粗蛋白质、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IR70组和IR40组(P<0.05),AL组的总能、粪能、代谢能和消化能显著高于IR70组和IR40组(P<0.05),AL组和IR40组的总能消化率、总能代谢率显著高于IR70组(P<0.05).3)AL组和IR70组的氧气消耗量、二氧化碳产生量显著高于IR40组(P<0.05).3组之间呼吸熵和甲烷产生量无显著差异(P>0.05),呼吸熵在0.65~0.80.4)组织中能量含量从高到低为:脂肪>肌肉>血液+内脏>皮>骨骼>毛.5)40~90 kg牦牛犊牛平均日增重在100~500 g/d的生长净能需要量为1.37~8.10 MJ/d,生长净能需要量的模型为:log10能量=0.830 9+1.232xlog10空腹体重.维持净能需要量的回归方程为:log10产热量=0.000 138x代谢能摄入量+2.573,维持净能需要量为374.10 kJ/kg SBW0.75.综上得出,40~90 kg牦牛犊牛气体代谢的呼吸熵为0.65~0.80,维持净能需要量为374.1 kJ/kg SBW0.75,平均 日增重在100~500 g/d的生长净能需要量为1.37~8.10 MJ/d,补充了饲养标准中牦牛犊牛营养需要的基础参数.

    牦牛犊牛能量需要量饲喂水平消化代谢气体代谢

    水飞蓟粕替代豆粕对羔羊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肝脏抗氧化指标和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赵濛任彦博杜瑞平宋利文...
    2524-2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主要目的是研究水飞蓟粕替代豆粕对羔羊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肝脏抗氧化指标和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选取63只体重相近、体况良好的呼伦贝尔羔羊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每组设7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羊.3组饲粮中水飞蓟粕替代豆粕的比例分别为0(I组)、50%(Ⅱ组)和100%(Ⅲ组).试验期共90 d,其中预试期27 d,正试期63 d,试验期内羔羊每月称重,每天记录采食量.试验结束后每组随机选择9只羔羊采血,3只羔羊屠宰并采集肝脏组织样本.结果显示:1)Ⅰ组、Ⅱ组、Ⅲ组羔羊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2)Ⅰ组、Ⅱ组、Ⅲ组羔羊的血清代谢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Ⅲ组血浆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白细胞介素-2(IL-2)的含量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各组羔羊的肝脏抗氧化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但与Ⅰ组相比,Ⅲ组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升高(P>0.05),丙二醛(MDA)含量降低(P>0.05).4)与Ⅰ组相比,Ⅲ组肝脏脂代谢相关基因乙酰辅酶A酰基转移酶1(ACAA1)、乙醛脱氢酶3家族成员A2(ALDH3A2)、脂肪酸合成酶(FAS)的相对表达量上升(P>0.05),肝脏糖代谢相关基因果糖双磷酸酶1(FBP1)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磷酸烯醇丙酮酸羧激酶2(PCK2)、葡萄糖-6-磷酸酶催化亚基(G6PC)的相对表达量上升(P>0.05);Ⅲ组肝脏三羧酸循环通路相关基因琥珀酸脱氢酶复合物亚基B(SDHB)和琥珀酸脱氢酶复合物亚基C(SDHC)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异柠檬酸脱氢酶3β亚基(IDH3B)的相对表达量上升(P>0.05).综上可知,饲粮中采用水飞蓟粕替代豆粕不会对羔羊的生长性能及肝脏代谢产生负面影响,同时可以提高血液中免疫细胞因子含量,有助于提高抗病性;同时,水飞蓟粕还可以提高羔羊肝脏抗氧化能力,上调肝脏代谢基因表达,加快能量代谢循环,对生产起积极作用.

    水飞蓟粕羔羊生长性能肝脏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