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动物营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卢德勋

月刊

1006-267X

yyxb@cau.edu.cn

010-62817823,62734530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西区动科动医大楼153室

动物营养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Nutr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动物营养学报》办刊宗旨为报道反映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学科前沿的研究动态与进展、对学科发展有指导意义的综述,以及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领域未公开发表或未出版过的原创性研究论文和简报,促进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为提高我国畜牧业生产综合效益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复合有机酸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何荣香吴媛媛韩延明马玉静...
    3118-3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及饮水中添加复合有机酸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胃肠道内容物pH、血清生化指标、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以及空肠黏膜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的影响.试验选取21日龄、体重为(6.0±1.0)kg的健康"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120头,随机分成Ⅰ、Ⅱ、Ⅲ、Ⅳ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组为抗生素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05%的弗吉尼亚霉素预混料(弗吉尼亚霉素含量为50%);Ⅲ组为有机酸化剂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的复合有机酸B,且在饮水中添加0.1%的复合有机酸A;Ⅳ组为有机酸化剂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的复合有机酸B和0.3%的复合有机酸C.试验期为21~35日龄(断奶后前2周).结果表明:1)与Ⅰ、Ⅱ组相比,Ⅲ组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提高(P<0.05);Ⅲ、Ⅳ组的料重比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4组间的腹泻率和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2)与Ⅰ、Ⅱ组相比,Ⅲ、Ⅳ组胃、十二指肠肠道内容物pH显著降低(P<0.05),空肠、回肠、结肠肠道内容物pH虽无显著差异(P>0.05),但有降低的趋势.3)Ⅱ、Ⅲ、Ⅳ组仔猪肠道对饲粮中粗脂肪、粗纤维、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较Ⅰ组虽无显著的差异(P>0.05),但有一定程度的提高.4)Ⅲ、Ⅳ组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较Ⅰ、Ⅱ组显著降低(P<0.05);与Ⅱ组相比,Ⅲ组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也显著降低(P<0.05);Ⅲ组血清总蛋白含量较Ⅰ、Ⅱ组有一定程度的提高(P>0.05);Ⅳ组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较Ⅰ、Ⅱ组有降低的趋势(P>0.05).5)Ⅲ、Ⅳ组空肠黏膜中SIgA含量与Ⅰ、Ⅱ组相比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在断奶仔猪的饮水和饲粮中组合或单独添加复合有机酸都可以提高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和改善仔猪肠道健康状况.

    有机酸断奶仔猪胃肠道内容物pH养分消化率SIgA

    饲粮蛋白质水平对枣庄黑盖猪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胴体品质的影响

    王彦平王继英成建国林松...
    3127-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蛋白质水平对枣庄黑盖猪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胴体品质的影响.选取70日龄、平均体重为(20.48±2.54)kg的枣庄黑盖猪112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7头.试验Ⅰ、Ⅱ、Ⅲ组在生长阶段(20~50 kg)分别饲喂蛋白质水平为16%、14%和12%的饲粮,在肥育阶段(51~90 kg)分别饲喂蛋白质水平为14%、12%和10%的饲粮,对照组在生长和肥育阶段均饲喂商业公司现行饲喂的自配饲粮(蛋白质水平为10%),试验期为169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的中期体重、结束体重、生长阶段平均日增重和育肥阶段平均日增重分别增加16.83%(P<0.05)、12.71%(P<0.05)、25.57%(P<0.05)和7.20%(P>0.05),试验Ⅱ组分别增加18.08%(P<0.01)、15.37%(P<0.01)、27.29%(P<0.01)和11.75%(P<0.05),试验Ⅲ组上述指标在数值上也有所增加,但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Ⅱ组的粗蛋白质、钙、磷、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均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的瘦肉率、眼肌面积和腿臀比例显著或极显著增加(P<0.05或P<0.01),背膘厚和肌纤维直径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枣庄黑盖猪生长和肥育阶段饲粮中适宜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4%和12%.

    枣庄黑盖猪蛋白质水平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养分表观消化率

    胚蛋给养N-乙酰-L-谷氨酸对拉萨白鸡种蛋孵化性能和鸡胚肠道形态的影响

    王继光宋志刚武书庚王晶...
    3135-3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胚蛋给养N-乙酰-L-谷氨酸(NAG)对拉萨白鸡种蛋孵化性能以及鸡胚生长、肠道形态的影响.选取17.0胚龄拉萨白鸡活胚蛋240枚,随机分为对照组和NAG给养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枚活胚蛋.17.5胚龄时,NAG给养组经羊膜腔无菌注射1.5%NAG营养液,注射剂量为0.1 mL,即NAG补给量为1.5 mg/枚;对照组种蛋不做处理.在19.5胚龄观测鸡胚生长指标、肠道形态,出壳当天统计孵化性能.结果表明:1)孵化后期胚蛋给养NAG对拉萨白鸡鸡胚生长无显著影响(P>0.05).2)NAG给养组种蛋孵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健雏率2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与对照组相比,胚蛋给养NAG显著降低了19.5胚龄鸡胚十二指肠火箭形绒毛比例(P<0.05),对空肠和回肠各类型绒毛比例无显著影响(P>0.05).4)与对照组相比,胚蛋给养NAG显著提高了19.5胚龄鸡胚回肠手指形绒毛高度(P<0.05),对回肠手指形绒毛宽度无显著影响(P>0.05);NAG给养组19.5胚龄鸡胚十二指肠、空肠手指形绒毛高度和宽度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孵化后期(17.5胚龄)经由羊膜腔给养1.5 mg/枚NAG可提高拉萨白鸡种蛋的孵化率,对鸡胚生长未产生显著影响,但可促进鸡胚肠道发育.

    胚蛋给养N-乙酰-L-谷氨酸孵化性能胚胎生长肠道形态

    吸附剂对饲喂含黄曲霉毒素B1和T-2毒素饲粮肉鸡生长性能、器官指数、血清生化指标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田莎孙鑫东宋泽和吴媛媛...
    3143-3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黄曲霉毒素B1(AFB1)和T-2毒素联合使用对肉鸡生长性能、器官指数、血清抗氧化指标和生化指标的影响,同时评价吸附剂的脱毒效果.选取1日龄健康爱拔益加(AA)肉仔鸡448羽,采用2×2双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4羽(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Ⅰ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5%吸附剂,Ⅱ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 mg/kg AFB1+1.0 mg/kg T-2毒素,Ⅲ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5%吸附剂+0.2 mg/kg AFB1+1.0 mg/kg T-2毒素.对照组和Ⅰ组为空白组,Ⅱ组和Ⅲ组为霉菌毒素组.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1)添加霉菌毒素显著提高肉鸡1~21日龄时的料重比(F/G)(P<0.05),显著降低22~42日龄时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ADG)(P<0.05);添加吸附剂显著提高22~42日龄时的末重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P<0.05).2)添加霉菌毒素显著提高肉鸡21日龄时的脾脏指数(P<0.05),显著降低42日龄时的法氏囊指数(P<0.05);添加吸附剂缓解了42日龄时的法氏囊萎缩,但效果不显著(P>0.05).3)添加霉菌毒素显著降低肉鸡21日龄时的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42日龄时的血清总蛋白(TP)含量(P<0.05),显著提高21日龄时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P<0.05);添加吸附剂对血清抗氧化能力改善效果不显著(P>0.05),显著降低21日龄时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P<0.05),显著提高42日龄时的血清白蛋白(ALB)含量(P<0.05).综上所述,吸附剂可有效缓解AFB1和T-2毒素对肉鸡生长性能、器官指数和血清生化指标带来的负面影响,可作为一种有效脱毒剂添加到肉鸡饲粮中.

    肉鸡黄曲霉毒素B1T-2毒素吸附剂生长性能抗氧化指标血清生化指标

    不同分子质量壳聚糖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脂质代谢、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何雪萍陈静文王润莲杜炳旺...
    3154-3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研究不同分子质量壳聚糖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脂质代谢、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将320只28日龄健康、体重相近的新广黄鸡(快速型黄羽肉鸡)母鸡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各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对照组)及基础饲粮中添加不同分子质量(600、1117、2374、3600 u)壳聚糖的试验饲粮.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各组间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差异不显著(P>0.05).2)各组间干物质和粗灰分代谢率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壳聚糖有升高粗蛋白质代谢率的趋势(P=0.086),3600 u壳聚糖组粗脂肪代谢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3)各组间血清游离脂肪酸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壳聚糖有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的趋势(P=0.087、P=0.077),2374、3600 u壳聚糖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各组间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和腿肌率差异不显著(P>0.05).5)各组间胸肌的pH、肉色、剪切力及干物质、粗蛋白质和总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2374和3600 u壳聚糖组胸肌的滴水损失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胸肌粗脂肪和肌苷酸含量在2374 u壳聚糖组分别趋于最低和最高(P=0.091、P=0.076).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不同分子质量壳聚糖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无显著影响,但对脂质代谢和肉品质产生了明显的影响.饲粮中添加分子质量为3600 u的壳聚糖能显著降低粗脂肪代谢率;饲粮中添加分子质量分别为2374、3600 u的壳聚糖可降低血脂水平,并降低胸肌滴水损失,改善肉品质.

    黄羽肉鸡壳聚糖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脂质代谢肉品质

    玉米胚芽粕和玉米干酒糟及其可溶物肉鸭代谢能评定

    舒维成曾秋凤丁雪梅白世平...
    3162-3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评定玉米胚芽粕和玉米干酒糟及其可溶物(DDGS)在樱桃谷肉鸭上的代谢能(ME),并基于常规营养成分含量建立其ME的预测方程.从全国各地采集6种玉米胚芽粕和7种玉米DDGS样品,分析测定其常规营养成分含量与总能,并采用真代谢能(TME)法评定其ME.试验选择140只成年樱桃谷肉公鸭[体重为(3.3±0.3)kg],按照体重无差异原则随机分为14组(n=10),其中1组作为内源组,试验组肉鸭强饲单一待测原料,强饲量为肉鸭体重的2%,禁食排空期为48 h,强饲后用集粪袋收集排泄物48 h.结果显示:玉米胚芽粕常规营养成分中粗蛋白质(CP)、粗灰分(Ash)和粗脂肪(EE)的含量变异较大,变异系数(CV)分别为14.0%、38.8%和29.4%;玉米DDGS常规营养成分中Ash、EE和粗纤维(CF)的含量变异较大,CV分别为22.0%、62.5%和25.6%.玉米胚芽粕的表观代谢能(AME)、氮校正表观代谢能(AMEn)、TME和氮校正真代谢能(TMEn)的平均值分别为7.87(CV为26.6%)、7.93(CV为24.3%)、9.36(CV为22.1%)和8.80 MJ/kg(CV为22.4%).玉米DDGS的AME、AMEn、TME和TMEn的平均值分别为10.79(CV为11.4%)、10.87(CV为12.3%)、12.89(CV为9.7%)和12.03 MJ/kg(CV为11.3%).玉米胚芽粕和玉米DDGS的TMEn最优预测方程分别为TMEn=-1.179 CF+21.410(R2=0.7614,P=0.0233)和TMEn=0.191 EE-0.542 CF+15.270(R2=0.9213,P=0.0221).由此得出,不同来源的玉米胚芽粕和玉米DDGS常规营养成分含量均存在差异,本试验通过分析常规营养成分含量与TMEn的关系,建立了玉米胚芽粕和玉米DDGS的肉鸭TMEn预测方程,可为玉米加工副产物在肉鸭饲粮中的精准、高效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玉米胚芽粕玉米DDGS肉鸭代谢能预测方程

    不同泌乳水平奶牛产奶量、乳成分和环境温湿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童津津张华吴富鑫牛慧...
    3171-3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自然热应激条件下北京地区不同泌乳水平奶牛产奶量、乳成分和环境温湿指数(THI)的相关性,试验选择胎次相近、体重为(610.00±22.13)kg、泌乳天数为(157.00±1.27)d、产奶量为(33.39±4.61)kg/d的泌乳中期健康荷斯坦奶牛60头,根据产奶量的不同,分为高产组[(42.47±3.73)kg/d]、中产组[(34.10±3.20)kg/d]及低产组[(28.28±4.19)kg/d],每组20头.试验于2019-06-20—2019-09-30在北京市延庆某奶牛养殖场进行.2019-06-23—2019-07-22、2019-07-23—2019-07-29和2019-07-30—2019-09-09的THI均值都在72以上,即为热应激前期、热应激中期和热应激后期.运用Origin 9.0软件中的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性与回归分析,分析产奶量、乳成分与THI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热应激期间,高、中、低产组除乳糖率之外,产奶量及其他乳成分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随着热应激时间的延长,高、中产组产奶量极显著下降(P<0.01).在热应激中期,高、中产组乳脂率极显著低于热应激前期(P<0.01),乳蛋白率无显著变化(P>0.05);在热应激后期,与热应激前期相比,各组乳蛋白率极显著降低(P<0.01),中、低产组乳脂率/乳蛋白率极显著升高(P<0.01),低产组乳脂率极显著升高(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产奶量与泌乳天数、乳脂率和乳脂率/乳蛋白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THI、乳蛋白率和乳糖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热应激期间,THI与乳脂率、乳蛋白率存在极显著负相关(P<0.01).综上,不同泌乳水平奶牛产奶量与THI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乳蛋白率和乳脂率显著下降;与中、低产组奶牛相比,高产组奶牛产奶量及乳成分对热应激更敏感.

    奶牛产奶量环境温湿指数偏相关分析回归分析

    氨碱复合处理对水稻秸秆营养成分和瘤胃降解特性的影响

    姜明明马玉林陈旭刘帅...
    3181-3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氨碱复合处理对水稻秸秆营养成分和瘤胃降解特性的影响.试验分为4个组,3个试验组分别在水稻秸秆中添加4.0%氢氧化钙(Ⅰ组)、2.5%尿素+4.0%氢氧化钙(Ⅱ组)、9.0%玉米浆+2.5%尿素+4.0%氢氧化钙(Ⅲ组),对照组无添加.发酵袋室温密封15 d后采集样品,分析常规营养成分,分别测定各组水稻秸秆的干物质(DM)、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粗蛋白质(CP)在0、6、12、24、36、48、72、96 h的瘤胃降解率和降解参数.结果表明:1)Ⅱ和Ⅲ组水稻秸秆的C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Ⅰ组(P<0.05),Ⅲ组显著高于Ⅱ组(P<0.05);Ⅰ、Ⅱ和Ⅲ组水稻秸秆的NDF和ADF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Ⅲ组水稻秸秆的粗脂肪(EE)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2)Ⅰ、Ⅱ和Ⅲ组的瘤胃DM、NDF、ADF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Ⅲ组显著高于Ⅱ组(P<0.05),Ⅱ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Ⅱ和Ⅲ组的瘤胃CP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Ⅰ组(P<0.05),Ⅲ组显著高于Ⅱ组(P<0.05).综上所述,氨碱复合处理可以降低水稻秸秆的NDF和ADF含量,提高CP含量,提高水稻秸秆瘤胃中DM、NDF、ADF和CP的有效降解率.水稻秸秆经9.0%玉米浆+2.5%尿素+4.0%氢氧化钙复合处理效果最好.

    水稻秸秆氨碱复合处理玉米浆瘤胃降解

    饲粮能量水平和养殖环境温湿指数对育肥肉牛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牛化欣胡宗福张适吴琼...
    3190-3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能量水平和养殖环境温湿指数(THI)对育肥肉牛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3×2双因素设计,选用30头初始体重为(345.4±28.8)kg的中国西门塔尔牛(草原类型群)公牛,随机分为6组,每组5头,在2种养殖环境[室外围栏(THI=31)和日光棚(THI=45)]中分别饲喂低、中、高3种能量水平(综合净能水平分别为6.46、6.96和7.41 MJ/kg)的全混合日粮(TMR).预试期7 d,正试期63 d.结果表明:在THI=31时,随饲粮能量水平的升高,育肥肉牛的干物质采食量(DMI)逐渐降低,且低能量水平组显著高于高能量水平组(P<0.05).育肥肉牛的平均日增重(ADG)在2种养殖环境THI中均随着饲粮能量水平的升高而增加,而料重比(F/G)则均随着饲粮能量水平的升高而降低,以THI=31时低能量水平组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饲粮能量水平和养殖环境THI的交互作用对DMI、ADG和F/G均有显著影响(P<0.05).THI=31时各能量水平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THI=45时各能量水平组(P<0.05).THI=45时各能量水平组中性洗涤纤维(NDF)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THI=31时低能量水平组(P<0.05).THI=45时各能量水平组和THI=31时高能量水平组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THI=31时低能量水平组(P<0.05).饲粮能量水平、养殖环境THI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均显著影响NDF和ADF表观消化率(P<0.05).THI=31时各能量水平组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THI=45时各能量水平组(P<0.05),而总蛋白含量反之.THI=31时低、中能量水平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高于THI=45时各能量水平组(P<0.05),且其在THI=31和THI=45时均随饲粮能量水平的升高而降低.饲粮能量水平和养殖环境THI的交互作用对除葡萄糖含量外的其他血清生化指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综上,当饲粮综合净能水平为6.96 MJ/kg、粗饲料与精饲料配比为45:55时,在寒冷地区冬季采用日光棚养殖可提高饲粮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改善育肥肉牛的生长性能.

    中国西门塔尔牛(草原类型群)饲粮能量水平养殖环境温湿指数生长性能

    北京地区不同泌乳水平中国荷斯坦奶牛乳成分模型建立及相关性分析

    吴富鑫童津津张华毛胜勇...
    3199-3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北京地区不同泌乳水平中国荷斯坦奶牛泌乳量和乳成分特征,本研究应用曲线回归分析方法构建泌乳量及乳成分变化规律模型.以2016—2019年北京地区中国荷斯坦奶牛的阿菲金在线乳成分分析仪记录的数据为基础,构建泌乳量和乳成分随泌乳天数变化的模型,分析不同泌乳水平中国荷斯坦奶牛的乳成分-泌乳天数曲线的差异性以及泌乳量和电导率与各乳成分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泌乳水平的中国荷斯坦奶牛在乳成分和泌乳量上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对各曲线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三次方模型能较好地拟合北京地区不同泌乳水平中国荷斯坦奶牛各乳成分-泌乳天数曲线.不同泌乳阶段的高、低产奶牛的乳糖率、乳脂率、乳蛋白率和脂蛋比与泌乳量及电导率均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P<0.05或P<0.01).由此可知,泌乳量和电导率是引起乳成分改变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不同泌乳水平的奶牛分别拟合分析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奶牛泌乳量乳成分曲线回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