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大学化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大学化学
北京大学 中国化学会
大学化学

北京大学 中国化学会

段连运

双月刊

1000-8438

dxhx@pku.edu.cn

010-62751721

100871

北京大学化学楼C202

大学化学/Journal University Chemistry
查看更多>>教学辅导刊物。内容涉及教育方针、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国内外学术动态等,为提高化学教学水平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点亮纳米科学的量子点——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浅谈

    孙聆东王颖霞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化学学科的发展,人们能够制备出的化合物种类越来越多,对物质的研究也遍及不同的尺度:从宏观到微观以及二者之间的介观——通常在纳米量级.在纳米尺度上,很多材料的性质表现出与尺寸之间的关联效应,量子点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量子点指尺寸与其激子波尔半径相近时表现出尺寸依赖的量子效应的一类半导体,在保持组成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尺寸调控就可以改变其带隙以及相应的吸收和发射光谱.这一特性为半导体纳米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带来了新的机遇.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量子点的工作,赞扬其点亮纳米科学.本文主要围绕三位获奖科学家的工作,从量子点的发现和合成的研究历程出发,对相关的科学发展和事件做简要的总结和评述.

    量子尺寸效应量子点纳米科学合成化学

    多元混合式教学在仪器分析实验课程中的实践

    王京李琰南晶李一峻...
    7-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仪器分析实验课程是化学相关专业实践性与应用性极强的核心实验课程之一.在"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针对目前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方面进行改革,打造了线上线下相结合,常规实验、虚拟仿真实验和自主创新设计实验相结合,翻转课堂和问题导向学习法相结合的多元混合式教学课程体系.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新型的教学课程体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引导学生内化知识,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高阶思维与综合能力,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

    仪器分析实验多元混合式教学实验教学改革

    系统视角的化学师范类专业思政课程体系构建

    唐劲军林小荣沈星灿
    1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系统视角审视专业思政建设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当前化学师范类专业思政存在思政元素分散、培养目标泛化、课程目标离散、教育主体单一等问题.运用整体性思维明确专业思政内容的统领性,精用层次性思维提高培养目标的进阶性,巧用协同性思维增强各类课程的融通性,活用开放性思维提升育人的聚合性,进而推进化学师范类专业思政建设.

    系统视角化学师范类专业思政课程体系

    新版、新形态、新亮点——《有机化学实验(第六版)》简介

    李令东于丽梅翟怡高占先...
    2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形态出版的大连理工大学《有机化学实验(第六版)》融合了纸质版教材和网上数字资源,整合了第五版书附教学光盘、网站资源及新建数字资源,优化为新版数字资源作为纸质版教材的支撑和拓展.第六版教材参考了国内外实验教学论文,编著了反应机理证明、可视化制备、黄鸣龙还原及烯烃交互置换专题下14个基本性实验;编著了天然肉桂醛提取及羟醛缩合、脯氨酸催化不对称合成和LED光催化发光体制备等3个综合性实验;编著了费舍尔酯化法合成工业香料羧酸酯的设计性实验与优化微波辅助威廉森法制备4-硝基苯乙醚反应条件的研究性实验.第六版教材搭建了个性化学习平台,有助于提升学生实验能力,培养学生严谨创新的学风.

    有机化学实验新形态数字资源教材思政反应机理证明可视化实验

    现代媒体、新型教法、课程思政融合构建"新工科"分析化学课程

    卜春苗王固霞
    29-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借助现代媒体、新型教学方法,融合课程思政重构分析化学课程.基于专业培养目标,重构课程内容;借助中国大学MOOC、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学习通等现代媒体手段实施教学内容;选择新型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贯穿整个教学环节的课程思政突出课程的价值引领作用.基于教学环节,制定多元考核体系,检验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效.

    分析化学学生为中心教学方法现代媒体课程思政

    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下仪器分析"教研赛"教学模式研究

    刘雪岩张蕾姜晓庆许旭...
    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照创新人才培养目标,针对传统仪器分析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以竞赛为依托,将科研前沿引入课堂,以线上教学为纽带,开展"教研赛"融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探索.该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该教学模式也促进理论与实验教学的衔接,形成"虚实结合、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体系.

    仪器分析教学改革"教研赛"融合创新人才培养

    浅谈仪器分析发展进程中的课程思政

    石宜灵孔德明唐安娜
    4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已经成为教育改革面临的挑战.仪器分析课程作为现代化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也必须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具备高尚的道德操守和职业素养的综合性人才.本文介绍了仪器分析的发展简史和两种常用仪器分析方法的发展,探索其中的思政元素;同时探讨了思政元素融入现代教学的多元化方式.期望做到将思政元素自然地融入教学语言、教学环境和教学平台中,强化榜样的作用,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感,对化学学科产生心理认同感.

    仪器分析思政教育自然融合

    基于OBE教育理念在"能源化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改革中的探索

    孙勇刚林茜颉张蓓蓓陈松...
    4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培养卓越的能源化学专业人才,既可以促进能源行业的发展,也是这类应用型理工科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国际先进的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以能源化学专业导论课程为例,提出一系列交叉学科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的建议.以提升学生能力和学习成果为目的,融合OBE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知识的理解及运用,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传授学习技能和分析思维等.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教学课程的实践对能源化学专业导论课程目标、能力标准、教学评估、学习资源、学习方法等进行改革,采用OBE教育理念使得能源化学课程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及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为新型交叉学科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

    OBE教育理念能源化学专业导论教学改革能源化学专业人才培养

    无机化学中"酸碱解离"教学内容的重构探讨

    李淑妮翟全国王颖袁文玉...
    5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据素质教育中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的思想指导,对《无机化学》酸碱解离内容进行重组,构建新的课程设计模块.内容重组扩充为5个模块,包括电解质溶液基础、酸碱理论概述、酸碱强度、弱酸弱碱解离平衡和酸碱滴定与误差基本概念.教学内容的重构在保证基本面知识结构完整的前提下与时俱进,从专业能力方面促进学生发展.

    电解质酸碱理论酸碱平衡误差课程重组

    人工智能新时代下教学改革的新思考

    翟红林张晓昀曹晶晶
    6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ChatGPT-4的推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也必然对现代科技人才的培养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首先简述了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其次,探讨了在人工智能新时代下化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新要求;最后,介绍了我院《化学信息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人工智能化学信息学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