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大学化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大学化学
北京大学 中国化学会
大学化学

北京大学 中国化学会

段连运

双月刊

1000-8438

dxhx@pku.edu.cn

010-62751721

100871

北京大学化学楼C202

大学化学/Journal University Chemistry
查看更多>>教学辅导刊物。内容涉及教育方针、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国内外学术动态等,为提高化学教学水平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农科背景下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张元红姜林王艳芳苗成霞...
    7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将公共基础课与农业元素交融创新,优化教学方法,是推进农科特色基础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课程组在融合农业特色教学内容,融入"农味"思政元素,构建"以学为中心"的自主、合作、探究型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通过教学改革与实践,实现了化学知识与农科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农业领域问题的能力,为新时代农林卓越人才培养提供支撑.

    新农科农业元素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强化过程考核评价下的物理化学课程改革实践

    郝剑敏吴瑞凤王颖白一甲...
    78-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有效的过程考核评价能够显著地提升学习成效,是理工科课程改革和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本文围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从物理化学课程定位出发分析了现存问题,实施了主次分明、内容丰富、持续不断的过程考核评价改革方案.该方案侧重于分散学习压力和改变学习习惯,产生了显著的累积效应,有效地激发了学习兴趣和树立了学习信心,同时改善了教学满意度,切实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效,体现了"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成果导向教育理念(OBE),为授课体量庞大的理工科课程改革提供了思路.

    物理化学过程考核评价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基于"翻转课堂"的Nernst方程的教学设计

    蒋海英郭慧林程永亮徐同玉...
    84-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应对日益严峻的国际竞争形势和国家对尖端人才的需求,西北大学物理化学教学团队从教学内容(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和教学模式(翻转课堂)两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论文以"Nernst方程"的教学为例,建立了以教师启发为引导、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在探究过程中提升学生研究学习和交流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辨能力,增进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

    物理化学一流课程思政建设翻转课堂Nernst方程

    夯基础、强实践的化工原理教学创新初探

    李昱宋兰兰张红秀
    9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在"化工原理"教学活动中所面临的学生"难理解、难应用、难坚持"三难痛点,教学团队基于OBE教学理念,"多维度、全方位"丰富理论教学体系,"夯基础、强实践"培养化学工程思维,"多项目、众主体"合理化教学评价,在摸索中推进了"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有效强化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工程思维,团队教师在推进教学创新改革的同时,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参加各项教学赛事,教学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化工原理教学创新OBE教学理念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化学系本科量子力学课程模块建设

    苏培峰吕鑫
    99-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目前化学专业本科涉及量子力学内容的教学现状,整合结构化学和大学普通物理相关教学内容,厦门大学结构化学课程组开设了化学专业本科量子力学模块课程.本文对该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进行了探讨,并对该课程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结构化学量子力学教学方法

    科产教融合下"现代分析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

    温聪颖杜正坤卢玉坤王宗廷...
    104-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在科产教融合理念下,对"现代分析技术"进行了课程改革.主要基于校内/际/企合作实现优质师资共享,通过融入科学前沿和生产实际丰富教学内容,在授课中采用教师主导、学生自主探究、"理虚实"结合、线上线下协同、公众号辅助等多维教学模式,同时配备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促学促教.实践结果表明,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极大地助力于理论知识、科学研究、生产实践兼顾兼优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现代分析技术教学改革科产教融合复合型人才

    多元化教学模式在物理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刘绪刘城芳黄杰李祥春...
    112-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物理化学是化学、材料及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特点是概念抽象、公式繁多,理论性强、系统性强、逻辑性强.学生普遍感觉概念晦涩难懂,课堂参与度低,难以利用知识解决问题,难以形成物理化学思维.针对本学院本-硕-博贯通培养的特色,本教学团队通过多元化课程内容互联、多元化教学模式创新和多元化思政元素融入,形成"科教融合"特色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将抽象知识形象化,调动学生兴趣、锻炼学生科学思维,提高学生对科研的兴趣.

    多元化教学物理化学本-硕-博贯通科教融合

    "四层次、三联动"化学通识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陈颍颍徐頔王从敏
    119-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等教育兼备广度和深度,化学作为一门中心学科,支撑着其它学科的发展,化学通识课程旨在培养大学生具有清晰的化学逻辑思考力和判断力.浙江大学化学系以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的建设为目标,面向全校近50个专业开设了8门通识课程,通过构建大学化学-普通化学(甲)/普通化学(H)-普通化学(乙)-工程化学四层次的课程体系、教师-教学科-学工三联动的全过程管理和全面的助教制度,形成了适合综合性大学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化学通识课程新体系,提升了"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人才的化学素养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通识课程四层次三联动全过程化管理助教制度

    基于科研能力培养的大学化学教学探索

    刘大鹏王芳曾景斌
    126-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我校理科实验班的培养目标,构建了相应的大学化学课程教学体系,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组织学生实践,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有机融入大学化学教学全过程.本着优生优培的原则,在教学中注重体现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从知识、能力和技能三方面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助力学生的最大化成长,为将来从事学术打好基础.

    理科实验班科研能力培养"两性一度"因材施教

    学科交叉视域下化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

    王群李杨卢松涛康红军...
    132-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出现知识生产多元性、学科交叉性和创新协同性特征,工科院校理科人才培养机制迫切需要随时代发展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哈尔滨工业大学理科材料化学专业在二十年的建设和发展中,对接国家航天重大战略需求,探索出了独具航天国防特色、与国家一流专业相适应"三位一体,多维融合"的多学科交叉的"大化学"的理科专业培养模式,对其形成过程、内涵、模块化知识体系构建和"三导三实"跨界整合实践能力培养进行了系统研究和实施.

    学科交叉理科专业航天国防特色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