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大学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大学教育
大学教育

月刊

大学教育/Journal University Education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工程水文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以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为例

    李宗杰柯浩成樊新建
    9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目前,部分专业教材中对思政元素的引入较欠缺,因此,进行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入非常有必要.文章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实际需要,挖掘了责任担当、水利政策、水文灾害防治、科创思维和文化交流等思政元素,然后结合教学实践探索了借助案例、依托专业伦理教育、引入可持续发展理念、组织讨论与辩论以及社会实践等融入方式,以期更好地推进思政教育工作,同时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实现学生知识与思想政治素质的双重提高.

    思政元素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工程水文学课程

    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研究

    张晓敏李新仓周文利
    100-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深刻改变着教育方式,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和实践场域.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实现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是科学技术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文章针对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过程中存在的现实困境,提出了构建专业知识图谱、优化大数据库以及建立完善的教育教学设计团队的建议,以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推动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

    人工智能思想政治教育赋能路径

    "胸怀天下"融入预防医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研究

    华秋翰蒋义国
    104-107,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临床医学专业人才是新时代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医科院校肩负着培养具有高尚医德和精湛医术的临床医学生的重要使命.预防医学是广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重要的选修课程,其具有关注群体健康与疾病预防的专业特征,有利于引导学生从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视角审视健康问题.为了提高学校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准,文章将预防医学专业知识与"胸怀天下"的思政元素有机结合,探索课程思政元素在专业课程中的融入路径,培养临床医学生"胸怀天下"的世界眼光和家国情怀.

    预防医学课程思政胸怀天下教学改革

    基于"三全育人"的地方高校本科学生多元管理模式探索和实践

    傅文炜陈鑫刘建峰刘聪...
    108-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科学生管理模式是当前高校实现高质量育人的关键要素之一.文章围绕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根本任务和土建行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趋势,分析了地方高校在本科学生管理方面的局限性,阐述了"三全育人"多元协同管理的意义.以此为前提,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从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三个方面构建了地方高校本科学生多元管理模式,提出了以学生为主的全员育人模式、多目标协同的全程监督策略和交叉融合的全方位管理方法,实现了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就业指导的深度融合.这一模式在学业指导和就业创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提高了本科学生的就业率、毕业率和学位授予率等多项指标,有力推动了高校本科学生管理模式的发展.相关的实践成果和管理经验可为地方高校探索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提供参考.

    "三全育人"地方高校大学生教育多元管理模式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生态文明故事的理与路

    王艺润季海菊范杰玉
    114-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鲜明特征之一,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生态文明故事具有重要意义."为何讲好、以何讲好、如何讲好"的理论与现实问题构成论题的基本问题."为何讲好"的价值在于能够诠释高校思政课的生态价值观、强化高校思政课的立德树人功能、丰富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生态素材."以何讲好"的要诀在于准确把握中国生态文明故事的社会主义本色、中国特色和世界性亮色."如何讲好"的路径在于坚持"三个结合",把握"三个维度",注重"三个特性",打造生态文明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特色,用"好故事"照亮中国生态环境之美.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生态文明故事教学理路

    新商科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国家一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浙江理工大学为例

    刘静王萍张茜陈丽哲...
    121-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的逐步深入,如何实施特色化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各高校的核心关注点.浙江理工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精准把握新商科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通过重构培养方案、革新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提升教师素养等举措,不断探索和创新国家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旨在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跨界融合能力的新商科人才,并为国内其他高校同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

    新商科人力资源管理国家一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地方院校重型机械专业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探索

    李玉贵杨霞杜晓钟李华英...
    125-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智能制造和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文章针对目前重型机械领域人才培养定位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重型机械专业新型人才培养路径.首先,结合重型机械专业特点和学科优势,以项目需求为导向,构建知识、能力与素质贯通的重型机械专业"3+1+X"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其次,统筹重型机械专业基础知识和学科研究方向,融合交叉学科知识,构建行业特色鲜明的本硕博贯通一体化课程体系;最后,从人才的不同培养阶段入手,构建重型机械专业本硕博贯通一体化科研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为机械类专业贯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探索提供思路与方向.

    重型机械专业贯通培养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研究

    付进吴瑾灵
    129-132,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检视了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相关国家文件,尝试构建高校学生干部的胜任力模型,并基于模型完善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的选拔任用、培训、考评激励机制,提升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切实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打造具有高素质、高能力、高效率的优秀高校学生干部队伍,以期为高校学生干部管理和服务提供参考建议.

    胜任力模型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产教融合视域下物流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利桂梅
    13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质量发展的物流业对物流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培养知识型、创新型、复合型的高素质物流人才是应用型高等院校的责任,同时也是优化市场转型升级、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满足人才供需匹配的必然要求.产教融合成为探索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文章构建了"两路线、三视角、四融合"的物流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明确"两路线"人才培养定位,推动课程体系建设;深化"三视角"协同育人理念,发挥多主体联动优势;推动"四融合"教学模式改革,实施多元化教学创新.文章将为物流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可行的新模式.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物流专业应用型人才

    亚隆式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书院制模式下的应用及启示——以汕头大学为例

    蒋东平
    138-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亚隆式团体心理辅导是团体心理咨询与辅导领域代表性模式之一,其认为所有的心理症状或困扰均起源于人际冲突,最好的解决之道就是利用团体的动力去化解.高校书院制育人模式也十分注重培养和拓展学生的人际关系能力.书院提供的是真实社会生活中的人际互动,具有现实性、教育性、锻炼性、培养性,亚隆式团体心理辅导提供的则是专业设置范畴中的人际互动,具有实验性、咨询性、辅导性、治疗性.亚隆式团体心理辅导适合在高校书院制模式下开展,且具有良好效果,二者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在高校育人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亚隆式团体心理辅导疗效因子对高校书院育人工作的开展具有丰富和有益的启示.

    亚隆式团体心理辅导高校书院制模式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