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大学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大学教育
大学教育

月刊

大学教育/Journal University Education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推进高校化学基础课程思政育人的意义与途径

    李秋平
    83-85,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从中心性、实用性、实践性、创造性和历史性等多个角度论证了在高校化学基础课程中开展思政育人的意义,分析了其思政育人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发现影响其效果提升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对课程思政育人的认识不到位、理解有局限性以及在相关方面投入不足,提出了通过解放思想、科研反哺和制度推动提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能力的策略,并指出开展制度建设对推动课程思政改革的意义,为推进高校课程思政改革提供参考.

    课程思政人才培养解放思想科研反哺化学基础课程

    红色金融课程思政实践基地建设的价值逻辑与实践路径研究

    李建伟马宇沈得芳殷金朋...
    8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立新·思源·逐梦"育人目标,探讨通过整合多方资源,考察红色金融课程思政实践基地建设所蕴含的价值逻辑,从实践育人机制、特色实践课程、品牌实践活动、优质教学平台、优秀师资队伍等方面建成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于一体的红色金融课程思政实践基地,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培育"大师资",实现育人价值、教学价值、社会价值的统一.通过探索实践基地建设新模式,追寻红色金融足迹,整合思政教育资源,助力学生逐梦新征程.

    红色金融课程思政实践基地金融类课程价值逻辑实践路径

    实践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研究——以导游实景讲解专业实践为例

    杨秀翠
    90-9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是党和国家对新时代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其本质是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的有机结合.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探讨实践教学与课程思政相融合有着重要的"育人"意义.导游实景讲解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本科专业实践课程,在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时应遵循党和国家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指导精神,厘清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逻辑联系,把握专业教育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内在联系,从思政教学目标、思政教学内容、思政教学评价三个方面开展专业实践与课程思政融合发展研究.

    课程思政实践教学专业实践融合研究导游实景讲解

    新时代大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体化的价值、困境与路径

    杨宗兴
    95-97,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十分必要.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大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还存在着教育目标层次不清、教育内容重复断层、教育方法趋于一致、教育评价只注重考试等一些背离"一体化"的现实问题,影响了教育的实效性.这就需要在树立一体化育人意识的基础上,形成具有层次性的目标体系、具有衔接性较强的内容体系、具有多样性的方法体系和具有综合性的评价体系,以增强教育效果,引导青少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体化思政教育人才培养

    民族地区高校通识课中国古代科技史课程思政元素与路径探索——以西藏大学为例

    周艳霞周毅
    98-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是落实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通识课作为高校公选课有着不同专业的选课学生,民族地区因多处在祖国边陲尤其有着加强思政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文章以西藏大学开设的通识课中国古代科技史为例,凸显其通识、历史与思政课相结合的特点,挖掘课程当中显性、隐性的思政元素并运用新教学方法进行实践,编写特色讲义,总结课程思政成效,找到更加适合民族地区高校的课程思政教育方式,为优化人才培养方式增添更多可能性.

    民族地区通识课课程思政中国古代科技史

    环境类专业课程融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思政教学探究——以环境化学课程为例

    程俊伟颜雄黄明琴
    102-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专业核心基础课程环境化学为例,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核心要义的"八个坚持"作为思政教育指导思想,立足贵州省区域环境发展现状,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的环境案例与事迹,灵活运用案例式、VR情境式、主题演讲式等教学方式优化学生学习体验,并针对环境化学课程中的典型知识章节进行了教学设计和剖析,以完善思政融合教学大纲和过程考评体系为支撑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润物细无声地实现环境专业知识体系与生态文明思政元素的融合.

    环境化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地域特色教学设计

    现代产业学院视域下专业学位研究生产教融合多元协同培养机制研究——以青岛理工大学为例

    孙显彬战卫侠文妍井陆阳...
    105-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产业学院是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决策部署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文章在对现代产业学院战略定位与功能属性解读的基础上,结合青岛理工大学与山东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产教融合多元协同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生动实践,全面梳理当前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堵点痛点,提出产教融合应该坚持"四个导向",构建政府、高校、企业、行业(协会)多元协同培养机制.

    现代产业学院专业学位研究生产教融合多元协同培养机制

    高校"身心联合"的心理健康工作新路径试点研究

    王文龙温浪奕杨翀刘静...
    109-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大健康理念下,文章探索了高校"身心联合"的心理健康工作新路径.通过调查试点高校学生的身心状况,建立身心健康中心、管理制度,开展"身心联合"预防、"身心联合"评估、"身心联合"干预.试点实施后的评估结果显示,新的工作路径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也提高了学生的满意度.

    "身心联合"心理健康新路径

    基于时间管理倾向的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实证研究

    常媛韩燕钟菁
    114-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时间管理是硕士研究生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在其科研能力的提升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文章实证研究了基于时间管理倾向的"理工+经管"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情况,理工院校经管类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与时间管理倾向水平在不同特征下存在差异,且较高水平的时间管理倾向有利于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提升.因此,硕士研究生应发挥主观能动性,注重培养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以提高科研能力.

    时间管理倾向科研能力硕士研究生

    新工科背景下消防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秦毅谭志恒景娜娜向月...
    119-121,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在分析国内外消防工程专业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城市更新、新工艺、新材料和机构改革等的发展现状和对消防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应用人才培养为目标,建立了消防工程专业"3481"人才培养模式,从完善育人机制、建立实践教学体系、优化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发展智慧消防学科(方向)、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强化消防精神教育七个方面系统地进行了初步的改革探索,以期为新工科背景下消防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新工科消防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