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东岳论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东岳论丛
东岳论丛

李然忠

月刊

1003-8353

dongyuelunchong@sohu.net

0531-82704571、82704700

250002

济南市舜耕路56号

东岳论丛/Journal Dongyue Tribune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山东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为改革开放和繁荣我国人文社会科学事业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建设的逻辑互动

    胡大平周邵年周湘鄂
    5-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建设离不开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导:一方面,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建设的根本指南、话语体系与方法论;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建设又从实践层面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内涵与时代特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征程中,两者可以从"魂""根"同铸、"中""外"融通与"言""传"相济等路径实现同频共振.

    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国式现代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文化自信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逻辑、内容体系和时代价值

    郑丽平
    13-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根本遵循.习近平文化思想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积淀:从理论根基、文化传承、历史递嬗、现实挑战、世界呼唤等方面考察,它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穿越时空的当代出场,是中华文明绵延赓续的历史必然,是中国共产党接续奋斗的丰厚成果,是中华文明内在塑造及世界贡献的战略选择.明确根本要求的文化道路论、夯实思想根基的文化领导论、站稳基本立场的文化主体论、阐明目标任务的文化使命论、凝聚社会共识的文化价值论、明确工作部署的文化建设论构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主要内容体系.习近平文化思想意义深远,它能够破解文化的"古今中西"之问,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破除西方文明范式危机,以人类文明新形态重塑世界文明格局;破解百年变局下的"世界之问",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擘画人类文明未来图景.

    习近平文化思想生成逻辑内容体系价值意蕴

    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建设的现代性反思

    马明冲
    2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政党是政治现代化的产物,现代性是政党的根本属性.从本源上讲,现代政党由工业技术革命造成的阶级矛盾诱发产生,政党的性质由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性质而笃定.基于此,现代政党文化包含无产阶级性质和资产阶级性质两种成分.中国共产党是近代中国革命的产物,它的目的在于把党建设成为广大群众性的,团结巩固有力量的,能够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始终循着政党文化建设的现代性要求,以"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奠定政党文化的现代性根基,以"发展党内民主和实行正确集中"筑牢政党文化的现代性基础,以"依规治党和全面从严治党"强化政党文化的现代性保障.

    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现代性

    二十世纪经济学的主要成就:对于若干大家之见的述评

    孙广振
    3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十一世纪之初,若干杰出经济学者应邀列举过去百年之内最重要的经济学工作.本文介绍并点评这些大家之见,涵盖的领域和议题包括一般均衡理论、博弈理论、国民收入核算与凯恩斯经济学、经济波动的宏观计量分析、公共选择,以及法和经济学.置于经济学说史,如何理解这些重要的进展?本文也做了粗浅的尝试.

    一般均衡理论博弈理论国民收入核算凯恩斯经济学宏观计量公共选择法和经济学

    新质生产力助推数字平台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

    唐旭袁满
    45-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数字平台作为科技创新的集聚地,新质生产力和数字平台天然存有双向联结互动关系.新质生产力与数字平台联结互动得越紧密,则越有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达成共同富裕目标、建构协调优质的创新体系与产业体系、缔造全新个体与组织等复合目的有序实现.通过实践观照发现,数字平台中的新质生产力面临数字平台劳动者与新质生产力不匹配、数字平台劳动资料难以适应新质生产力的要求、数字平台劳动对象无法支撑新质生产力持续提升、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组合模式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短板突出等问题.解决举措则可以聚焦在提高数字平台劳动者素质与能力、优化数字平台劳动资料内蕴价值、助力数字平台劳动对象创新性再生、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优化组合跃升四个方面.

    新质生产力数字平台高质量发展

    从"产品为先"到"服务为主":农业社会化服务价值共创的机理、模式与策略

    于仁竹
    55-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的创新和发展是推动小农融入现代农业的重要路径.服务经济时代,市场交易逻辑由商品主导转向服务主导.本文从服务主导逻辑的视角,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价值共创模式进行剖析.研究发现,服务主导逻辑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是一个价值共创的过程,其价值主张、顾客关系、主要合作伙伴、关键活动与资源、成本与收入来源等都发生了改变,针对不同需求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可采用标准化、定制化、协同化等不同的供给策略.同时,社会化服务模式呈现出服务主体企业化、服务内容集成化、服务形式智慧化的趋势.

    服务主导逻辑农业社会化服务价值共创

    吸纳、支撑与赋能:数字乡村建设中提升数字素养的治理路径研究

    宋哲仁吕培亮
    64-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乡村不仅包含生产工具和治理方式的数字化,更关乎"人的数字化",其核心在于农村群体的数字素养.通过案例比较研究,发现在数字乡村建设的探索期,农村群体数字素养的提升面临着内在需求"转译"缺失、自主发展空间受限和内生组织失位的困境.鉴于此,需要通过内外部力量的创新合作,以需求为导向,赋权增能为核心,逐步形成面向不同群体的分类赋能行动策略,渐次提升农村群体的数字素养,从而增强乡村数字化转型的内生动能.

    数字素养数字乡村分类赋能治理路径

    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协同共治:生态文明与社会信任

    赵宇
    74-81页
    查看更多>>摘要:"食品安全与健康中国"是我国重要战略之一.本文从农业生态文明、社会信任等角度剖析影响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的非技术性因素,认为工业文明带来的自然资源过度使用和技术非理性使用、城乡二元化结构的不平衡、快速发展的媒介技术带来的认知理性缺失、市场化背景下的社会价值观矛盾等因素影响了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对此,本文提出应以农业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为导向、统筹城乡发展、规范社会传播等以形成社会理性认知、构建社会信任机制,从而实现食用农产品质量的协同共治,提升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协同共治生态文明社会信任

    资源拼凑、能力建构与返乡青年创业

    林秋香陆继霞
    82-9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返乡青年创业是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力量.研究基于资源拼凑理论和能力建构理论,以B市返乡青年创业企业为考察对象,构建"资源拼凑×能力建构-创业绩效"的分析框架,呈现返乡青年在不同创业阶段为突破资源瓶颈而采取不同资源拼凑组合策略的价值创造行为,系统探索资源拼凑、能力建构与返乡青年创业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网络拼凑和人力拼凑是返乡青年创业初期获取资源的主要渠道;发展期,返乡青年开始向制度拼凑、技能拼凑和物质拼凑拓展以获取更多的异质性资源;成长期,随着组织和环境的不断变化,创业者逐渐偏向采用制度拼凑和市场拼凑的方式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创业者的能力是支撑其在资源匮乏的情境下进行"拼凑利用""突破资源约束""即兴创作"的关键变量;资源拼凑也进一步强化了创业者的信息获取、资源整合和机会识别等能力,两者良性互动形成的协同效应共同提升返乡青年创业绩效.

    返乡青年资源拼凑能力建构创业绩效

    山东省黄河流域民俗文化应用研究

    潘鲁生
    9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东省黄河流域涉及9市25县市区,民俗文化积淀深厚,涉及物质生产、社会组织、精神信仰等方面.山东省黄河流域在农耕文明中传续发展的生产民俗、生活民俗、精神信仰民俗等具有我国传统民俗的基本特点,同时受黄河流域自然生态条件影响富有地方特色.其于社会变迁发展中的"应用",在于从精神共同体的维系、生活世界的建构、经济生产的发展等方面展开进一步认知、把握与实践,从而实现文化传统的传承、更新与发展.

    山东黄河流域民俗文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