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大医生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大医生
大医生
大医生/Journal Doctor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枸橼酸咖啡因联合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王刚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枸橼酸咖啡因联合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0例RDS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正压通气组和枸橼酸组,每组50例。正压通气组患儿采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枸橼酸组患儿在正压通气组基础上联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血气分析指标、呼吸力学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枸橼酸组患儿临床疗效优于正压通气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正压通气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氧分压(PaO2)均升高,且枸橼酸组高于正压通气组;两组患儿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降低,且枸橼酸组低于正压通气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氧合指数(OI)均升高,且枸橼酸组高于正压通气组;两组患儿气道阻力(R)、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均降低,且枸橼酸组均低于正压通气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均降低,且枸橼酸组均低于正压通气组(均P<0。05)。两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枸橼酸咖啡因联合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RDS的效果较好,可改善血气分析与呼吸力学指标,有效抑制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枸橼酸咖啡因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胸腺肽联合噻托溴铵、布地奈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的效果

    林立青缪奕才
    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胸腺肽联合噻托溴铵、布地奈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部感染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针对 2022 年 6 月至 2024 年 6 月期间,五华明鑫医院纳入的 100 例COPD并发肺部感染病例,通过随机数字分配的方式将这些病例被均衡地划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包含50例患者。对照组的患者接受噻托溴铵与布地奈德的标准治疗方案,而观察组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额外添加胸腺肽进行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水平、免疫功能指标、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第10天,观察组患者FEV1、FVC、FEV1/FVC水平升高幅度均大于对照组;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升高幅度均大于对照组;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幅度均大于对照组;TNF-α、PCT、WBC水平降低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针对COPD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运用胸腺肽与噻托溴铵、布地奈德的综合疗法展现出较好的临床疗效。此方案不仅能有效提升肺部机能,还能大幅度缓解炎症症状,同时具备良好的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有力的支持,值得广泛推广。

    胸腺肽噻托溴铵布地奈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感染

    可视喉镜与可视光棒在鼾症患者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孟双双杨曦卞新荣
    7-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可视喉镜与可视光棒在鼾症患者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 2023 年 1 月至2024 年 5 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气管插管治疗的 100 例鼾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喉镜组和光棒组,各 50 例。喉镜组患者使用可视喉镜进行气管插管,光棒组患者使用可视光棒进行气管插管。比较两组患者首次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声门暴露分级、平均动脉压、心率、应激反应指标[肾上腺素(AE)、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首次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声门暴露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均具有时间、交互效应差异,无组间差异(平均动脉压:F时间=36。738,P时间<0。001;F组间=1。429,P组间=0。153;F交互=44。773,P交互<0。001;心率:F时间=15。232,P时间<0。001;F组间=1。221,P组间=0。168;F交互=20。185,P交互<0。001)。麻醉诱导前~插管后,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但两组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插管即刻、插管后的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 d,两组患者AE、NE水平均升高,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光棒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喉镜组(P<0。05)。结论 可视喉镜与可视光棒在鼾症患者气管插管中均具有首次插管成功率高、插管时间短、声门暴露率高、对生命体征影响小、应激反应轻等优势,但可视光棒的安全性更高,临床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气管插管方式。

    可视喉镜可视光棒鼾症气管插管

    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肺部感染性疾病的效果分析

    赵泽伟
    10-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肺部感染性疾病患者采用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3月至2023年9月泗阳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肺部感染性疾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干预,研究组患者接受常规干预和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呼吸动力学指标、血气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pO2)]、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气道峰压、气道阻力、呼吸做功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动态顺应性数值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aCO2 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PaO2、SpO2 均升高,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6、CRP、PCT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肺部感染性疾病患者采用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的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呼吸动力学及酸碱平衡状态,抑制炎症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肺部感染性疾病

    常规疗法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百日咳患儿的效果观察

    彭彩华
    1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常规疗法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百日咳患儿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9月至2024年5月龙州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百日咳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参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研究组患儿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持续时间、住院时间、肺功能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儿肺部啰音、痉挛性咳嗽、气促、血氧饱和度降低的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呼吸频率(RR)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两组患儿潮气量(VT)、达峰容积比(VPEF/VE)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均高于参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白细胞介素(IL)-6、IL-17、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均低于参照组(均P<0。05)。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疗法基础上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可有效缓解百日咳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抑制体内炎症反应,提升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孟鲁司特钠百日咳肺功能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及对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

    史少明
    1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联合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与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思路。方法 选取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在2022年1月至2024年6月期间接收并记录的280例COPD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深入的回顾性研究工作。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案将其分为两组:单一治疗组(共计140例,该组患者仅接受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与联合治疗组(共计140例患者,该组患者则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的基础上同时接受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肠道菌群(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及肠杆菌)水平、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及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流速(PEF)、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FVC]水平。结果 联合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单一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单一治疗组(均P<0。05)。治疗2周后,联合治疗组患者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水平升高幅度均大于高于单一治疗组;肠杆菌、肠球菌水平降低幅度均大于单一治疗组;CRP、TNF-α、IL-17水平降低幅度均大于单一治疗组;FVC、PEF、FEV1、FEV1/FVC水平升高幅度均大于单一治疗组(均P<0。05)。结论 针对COPD患者,将双歧杆菌三联活菌与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进行联合使用,展现出显著的疗效。此方案不仅能有效促进肠道菌群的良性调整,还能显著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进而达到优化肺部功能的目的。这一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表现出色,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肠道菌群

    基于"肺主皮毛"理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的经验举隅

    党惠子
    2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均与"肺主皮毛"理论紧密相关。机体是否受到外邪侵袭,与皮毛防御功能紧密相关,患者发病时对应的皮毛穴位会出现反应点。临床施治中,发病初期可采用内服解表散寒药物驱使外邪经皮毛而出,外邪入里传化后则应注重皮表外治法的应用,可运用穴位透皮疗法将化痰通络的药物组方作用于背部腧穴,临证时常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肺主皮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穴位透皮疗法痰瘀同治

    《大医生》声明

    《大医生》编辑部
    23页

    降钙素原清除率联合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清淀粉样蛋白A/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对2型糖尿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28d病死风险的预测价值分析

    谭博吕华亮
    2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降钙素原清除率(PCTc)联合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重症肺炎患者28 d病死风险的预测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6月茂名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T2DM合并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28 d临床结局分为生存组(33例)和死亡组(17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PCTc水平、NLR、SAA/hs-CRP,分析影响T2DM合并重症肺炎患者28 d病死情况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CTc、NLR、SAA/hs-CRP对T2DM合并重症肺炎患者28 d病死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T2DM病程、空腹血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组患者合并脓毒症占比大于生存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肺炎严重程度(PSI)评分均高于生存组,降钙素原(PCT)水平、3 d PCT水平、中性粒细胞计数、NLR、SAA水平、hs-CRP水平、SAA/hs-CRP均高于生存组,PCTc水平、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均低于生存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脓毒症、APACHEⅡ评分高、PSI评分高、PCT水平高、3 d PCT水平高、中性粒细胞计数高、NLR高、SAA水平高、hs-CRP水平高和SAA/hs-CRP高均为影响T2DM合并重症肺炎患者28 d病死情况的独立危险因素,PCTc水平低则为保护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CTc、NLR、SAA/hs-CR及三者联合检测T2DM合并重症肺炎患者 28 d病死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0。872、0。754、0。684、0。904,敏感度分别为72。70%、48。50%、93。90%、81。80%,特异度分别为94。10%、94。10%、47。10%、88。20%,PCTc、NLR、SAA/hs-CRP均对重症肺炎患者28 d病死风险具有预测价值(均P<0。05)。结论 合并脓毒症、APACHEⅡ评分高、PSI评分高、PCT水平高、3 d PCT水平高、中性粒细胞计数高、NLR高、SAA水平高、hs-CRP水平高和SAA/hs-CRP高均为影响T2DM合并重症肺炎患者28 d病死情况的独立危险因素,PCTc水平低则为保护因素;PCTc联合NLR和SAA/hs-CRP对T2DM合并重症肺炎患者28 d病死风险具有良好预测价值,临床需对以上指标予以高度重视,做好相关干预,以改善患者预后。

    降钙素原清除率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清淀粉样蛋白A超敏C反应蛋白2型糖尿病重症肺炎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结局不良的影响因素及系统免疫炎症指数、N-末端脑钠肽前体的预测价值

    韦庆
    2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预后结局不良的影响因素及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AECOPD患者预后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4年6月河池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AE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预后结局分为预后良好组(65 例)和预后不良组(35 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ECOPD患者预后结局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II和NT-proBNP水平对AECOPD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效能。结果 预后不良组患者年龄大于预后良好组,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LR)、SII及NT-proBNP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两组患者性别、BMI、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程、合并基础疾病、血小板计数(PLT)、降钙原素(PCT)、C-反应蛋白(CRP)、心肌肌钙蛋白T(cTnT)、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II高、NT-proBNP水平高均为影响AECOPD患者预后结局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II、NT-proBNP预测AECOPD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0。787、0。699,特异度分别为 98。46%、75。38%,敏感度分别为 60。00%、62。86%(均P<0。05)。结论 SII高、NT-proBNP水平高均为影响AECOPD患者预后结局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且SII、NT-proBNP水平对AECOPD患者预后结局的预测价值较高,值得临床参考。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系统免疫炎症指数N-末端脑钠肽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