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读与写(中旬)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读与写(中旬)
读与写(中旬)

唐鸿

月刊

1672-1578

duyuxie@vip.126.com

0817-2818833

637000

四川省南充市玉带中路137号梦如家园7-1

读与写(中旬)/Journal Read and Write Periodical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以各类高等院,中小学教师及研究生、教育科研工作者等读者对象,旨在为其提供一个发表教科论文的平台,促进学术交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越性

    沈大中
    251-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媒体教学手段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技术,它具有自己的优越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有效的突破教学难点,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但是,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它不是万能的,教师要做到合理运用.

    多媒体小学数学教学情境主动探究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初探

    舒凌志
    252-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新时期背景下对教学培养目标的新要求,通过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中,不断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小学数学教学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数学素养以及逻辑能力都有重要作用.但是要想更好地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就必须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由于农村教育条件相对落后,缺乏相应系统和完善的数学教学,所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促进农村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本篇文章主要针对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进行探究,以其全面增强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农村小学自主学习能力教学措施

    初中数学教学效果提升措施分析

    王晓毅
    253-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并不断形成理论和方法的过程,进而推广应用.初中教育属于义务教育,其基本出发点要求不断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初中数学教学的研究与探讨.本文结合初中数学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有效解决措施,以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提升.

    初中数学教学现状教学效果兴趣提升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

    李英兰
    254页

    简析初中数学教学

    彭光君
    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初中数学含了数学中最基本的内容.数学新教材的新特点更加重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为此,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该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改变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中.

    初中数学新教材探究

    刍议小学生数学口算能力的训练方法

    任金珍
    255-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口算能力是数学运算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在数学教学及实际应用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学中教师应当把口算能力的培养与训练结合起来.在口算训练中,教师一定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仔细、耐心、冷静、果断等良好的素质.如果遇到复杂的口算题,应当细心审查,注意是否能够利用运算定律改造原来的条件,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小学生数学口算能力训练方法

    小议小学数学教学

    张智芬
    256-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小学数学教学培养

    浅谈数学课堂中的启发教学

    宋莉茹
    257页

    小学数学教学探索

    夏月琴
    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代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不仅仅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有对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有活力的创新教学以体现教育内涵为指导,在活动中让学生发现、思考和探索,从而找到学习的快乐,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小学数学改革

    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用好信息技术

    曾文斌
    258-259页